潼南90後大學生陳鄒鳳紮根祖國邊塞在帕米爾高原譜寫無悔的青春之歌

2020-12-25 上遊新聞

陳鄒鳳走訪貧困戶。

陳鄒鳳和同事在冰天雪地巡邊。

12月20日,冬日的陽光灑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吉根鄉,天空湛藍,大地銀裝素裹,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話家常,小孩們聚集在一起打雪仗,銀鈴般的笑聲,蕩漾在這片「最後迎來朝陽,最晚送走夕陽」的土地。  

吉根鄉黨委書記是來自重慶潼南的90後妹子陳鄒鳳,這幾年來,吉根鄉在她的帶領下,不斷鞏固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攻堅成果,水、電、路、網絡、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各村文化室、衛生室、基層黨組織陣地、便民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五通七有」全部達標,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已經全部脫貧摘帽。

4200多公裡的吸引力

陳鄒鳳是典型的重慶辣妹子,做事雷厲風行,耿直爽快,時常妙語連珠,小小的身體裡蘊含著無限大的正能量。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這首歌讓我從小就對新疆充滿嚮往,在北方民族大學讀書,有很多來自新疆的各民族同學,他們熱情直爽,充滿活力,讓我對新疆更是喜愛。」陳鄒鳳那時就想,一定要好好學習,有機會要到新疆去,要到基層去,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5年畢業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部在北方民族大學進行招聘宣講後,陳鄒鳳懷著激情,當即遞交了簡歷,希望可以到新疆去,綻放青春和熱血。  

在經歷了筆試、面試最後被新疆自治區組織部錄取後,陳鄒鳳犯了難,她的父母在潼南玉溪鎮務農,作為家中的長女,父母希望她回到重慶找一份安穩的工作,然後好好安個家。  

所以當她告訴父母,她要去南疆工作之後,父母極力反對,認為山高路遠,常年不相見,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也沒得照應。  

但是,陳鄒鳳對父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道:「我作為農民的女兒,爸媽你們養育了我,黨和國家培養了我,作為一個大學生就更應該響應號召,到祖國最 需要的地方去……」  

父母因為她的堅定和希冀而改變的主意,便囑咐她:「一定一心一意為我們老百姓服務……」  

於是,她便背上行囊,乘坐綠皮火車,穿越大半個中國,跨越4200多公裡,從巴蜀福地,六養潼南,前往新疆;從書聲琅琅的校園轉戰到工作複雜繁瑣的基層鄉鎮,開始了青春奉獻在祖國邊疆的奮鬥之路。

2012平方公裡的堅守

經過兩年基層鄉鎮工作的鍛鍊,2017年9月,陳鄒鳳被組織任命為吉根鄉的黨委副書記,並主持工作。  

據了解,吉根鄉地處祖國最西部,距烏恰縣城120公裡,西與吉爾吉斯坦國接壤,有「西陲第一鄉」之稱。全鄉海拔在2700-5700米之間,98%以上是高寒山地,年平均氣溫6.2℃,冬季寒冷漫長,全年「春六月、秋八月,十月架爐五月歇」。全鄉主要以養殖犛牛、駱駝、柯爾克孜羊等為主。全鄉總面積2012平方公裡,下轄4個行政村,總人口249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4戶1095人。  

從此,2012平方公裡土地上2000多名柯爾克孜牧民如何脫貧致富?吉根鄉國境線上,鐵絲網是否堅固?這成為陳鄒鳳的頭等大事。  

初到吉根鄉的陳鄒鳳立說立幹,在最短的時間裡走遍了全鄉4個行政村及104公裡的邊防線。  

在尋邊之中,有一次維修被大雪壓塌的鐵絲網時,鐵絲網上的倒刺劃破了陳鄒鳳左手大拇指指甲,指甲蓋差點全部掉落,鮮血噴湧而出,陳鄒鳳立即用右手捏住大拇指,進行止血,等血止住了,又繼續和大家一起尋邊。  

現在這枚指甲像石灰指甲一樣,看著讓人心疼。陳鄒鳳卻坦然地說:「我們的幹部和護邊員,有些受的傷比我更重,他們都不怕,我更不能怕,我們要一起守護邊疆!」  

就這樣,她和尋邊隊員一起,在風雪裡尋邊,翻山越嶺,足跡遍布邊防線的每一個地方,並聯合邊防連隊和邊防派出所組建了基幹民兵連和情報收集班,團結全鄉幹部群眾,奠定了全鄉和諧穩定的基礎。  

「守轄區平安,護人民幸福……」一陣陣鏗鏘的口號傳出很遠,響亮在「西陲第一鄉」的上空。

1095名貧困戶的希望

在太陽晚上11點落山的祖國邊陲,總有忙不完的工作。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自不必說。  

在走訪中,陳鄒鳳了解到牧民布哈力沙·扎爾甫別克以前是一名護邊員,由於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巡邊,夫妻倆帶著3個孩子,生活陷入貧困。  

陳鄒鳳主動與他們為親戚,並為夫妻倆聯繫了工作,現在他倆月收入4000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除了主動結對幫扶,陳鄒鳳還結合當地實際,在保護草原的基礎上,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多元化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積極打造「牧家樂」。  

同時,她還通過分類施策、因戶因人施策,開展中式麵點師和中式烹飪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提升用水安全,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讓「一個都不能少」;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強化醫療衛生服務完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貧困人口醫療報銷比例達到95%以上,不讓一個貧困人口,因病致貧。  

陳鄒鳳開心地告訴記者:「吉根鄉貧困戶原有1095人,如今已經全部脫貧。我們這裡草原生態保護補助人均能有近2000元,加上牧民們牧養牲畜的收入,以及當護邊員的工資,現在收入還是不錯……」  

「陳書記來了,就想鳳凰一樣給我們帶來了吉祥和好運,希望她一直在我們這裡,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好……」託合圖別克·卓木由衷感謝道。  

「老百姓就是你對他的好,全部記在心上。看到這三年吉根鄉的老百姓,真的把我當成家人一樣,讓我很有成就感!」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優秀共產黨員陳鄒鳳自豪地說道,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西陲第一鄉」的優勢,打造「最後一縷陽光」的旅遊景區,開發帕米爾高原特產,使牧民真正實現「守邊不離鄉、致富有保障」的目標,以實際行動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邊疆。(全媒體記者 付海霞 鄒兵)

【責任編輯 鄭強】

相關焦點

  •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 帕米爾高原騎行召募結果
    外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帕米爾高原,如此美麗、寧靜。90後處女座圓滾滾的小胖妞任職於行者自2009年開始騎行寫在出發之前:喜歡長途騎行,享受路上未知的驚喜。這次的帕米爾高原騎行,會跨越好幾個中亞國家,路途跋涉;並會經過敏感的領土爭議地區和恐怖主義潛伏的區域。
  • 新疆帕米爾高原,世居著「高山之鷹」塔吉克人,她們個個顏值超高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部,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K2就在其境內,"塔什庫爾幹 "在當地語言中是 "石頭城 "的意思,因縣城北部有一座古老的石頭城堡而得名,這裡雖然地廣人稀,但作為以塔吉克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
  • 自駕帕米爾高原,尋找「生命之海」,夜宿在接近天空的村莊
    關於大美新疆、高山、湖,我認為與之匹敵的只有西藏, 自駕遊新疆是閱讀新疆大美最直接的觀光方式, 我很驚訝在老帕米爾高原上,沿著中巴公路,新疆真是個好地方,新疆的美麗景色令人印象深刻,許多美麗的風景在路邊,如白沙山、白沙湖。
  • 以青春之我綻放青春之花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批批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從五湖四海來到天山腳下、塔河之畔,以滿腔熱血唱響青春之歌。追尋先輩的足跡,新中國一代代優秀青年西出陽關,擔負起建設邊疆的歷史重任,奉獻出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 豆瓣評分9.0|2001年8集電視連續劇《帕米爾醫生》,平凡中見偉大
    該部電視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來自東海之濱、紮根帕米爾高原三十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無私奉獻給邊疆人民的好醫生吳登雲,劇中人物為吳天雲的感人藝術形象。 01、平常的視角作品從平常的視角來展現吳醫生在帕米爾高原的生活,既不去刻意渲染,也不人為誇大,更不去片面拔高,而是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普通生活場景的來記敘故事、表現人物。
  • 121歲的北大正青春!四代人同唱這首歌
    猛戳視頻,看最青春的北大人!有人選擇雪原——紮根阿克陶縣皮拉勒鄉的鐘梓歐校友他在帕米爾高原為祖國歌唱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奔赴基層他在深藍之中捕捉冰凝火讓中國科技為世界唱響冰與火之歌他曾經愛看落日因為那對著故鄉的方向如今歸國,他說我這一生,已過去大半還想為國家多做點事情
  • 跨過千山萬水去愛你——河北秦皇島「牽手帕米爾高原的愛」暖冬...
    12月3日上午,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的大禮堂裡,一場愛心的連線正跨越萬裡,直達遙遠的帕米爾高原。這是秦皇島市 「牽手帕米爾高原的愛」暖冬行動活動啟動現場。「我們採購了一批暖冬物資,會後發送到您那邊。」
  • 「電鍋爐」落戶帕米爾高原邊陲小城
    【解說】入冬後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20℃左右,這座地處帕米爾高原海拔3200的縣城,冬季漫長寒冷。10月1日,塔什庫爾幹縣熱力公司正式停用了燃煤鍋爐,採用電極熱水鍋爐為全縣供暖,居民採暖費收費標準不變。
  • 他們這樣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
    就連軍犬都會被咬到無法忍受穿過茂密的灌木,蹚過成片的沼澤官兵們的頭上、身上落滿了蚊蟲隔一段時間就要噴一下驅蚊藥在撲天蓋地的蚊蟲襲擾中向目的地徒步前行徒步艱難行進一個多小時後>駐守在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這裡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8%紫外線強度卻是平原的4倍被稱為「生命禁區」連隊官兵常年擔負著近百公裡的邊境守防任務吾甫浪溝巡邏路
  • 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
    一個寒風呼嘯的日子,她接到了哨所戰士的電話:「姐姐,我們這裡有幾個人生病了,你能給他們唱個歌嗎?」「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姜雲燕為戰士們唱起了《小草》。歌聲傳上了帕米爾高原,戰士們聚集在電話旁情不自禁地和她一起唱了起來。在近乎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區裡,一代又一代邊防官兵用小草的情懷守衛著祖國的邊陲。
  • 新疆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居民,雪山下的老鷹舞
    塔縣的原治民是自稱是「太陽之子」的塔吉克人。他是我國唯一屬於白種人種的民族,高鼻梁,深眼框,外形頗為俊美。塔吉克翻譯成漢語是王冠的意思。整個帕米爾高原海撥從4000米到7000米,生活在如此高海撥的地區上,塔吉克人又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居民」。塔吉克人同新疆的維吾爾人一樣,也都信奉伊斯蘭教。
  •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在王凱、陸豔心中,農村是個廣闊的空間 夏日的蒙城,太陽炙熱。清理垃圾,修建公廁,身為村官的王凱親力親為,成串的汗珠從他年輕的臉龐流下,眾多的諮詢電話讓他無暇擦拭,而對著電話那頭的村民,他的話語中總充滿了關切。
  • 盛大的高原塔吉克婚禮!王宏偉傾情演繹《帕米爾新娘》| 民歌中國·聯星計劃
    《帕米爾新娘》是由詞作家趙香城作詞,著名老作曲家若屏作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演唱的一首新歌。帕米爾高原在新疆的南部,被稱為「世界屋脊」,又被稱作「世外桃源」。他們的心地像冰雪一樣純淨,他們的民風如花海一樣搖曳多姿,高原日月賦予他們特有的秉性,雄山秀水賜予他們特異的風情。高原塔吉克婚禮是塔吉克風情中散發出芬芳的一支奇葩。盛大的婚禮場面熱鬧非凡,喜氣洋洋,吹響鷹笛,敲擊手鼓,馬隊簇擁著新娘,歡樂沸騰了草原。
  • 16年,5840天,這是「帕米爾雄鷹」愛國守邊的故事
    他走了,帶著諸多未實現夢想,帶著諸多遺憾……16年,5840天,拉齊尼守護著帕米爾高原。活著,他用堅守詮釋著一種信念,將一腔熱血獻給祖國河山。離開,他用衝上去的一瞬間,展現出一種英雄大義,留下了生命的光輝。「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回望拉齊尼的足跡,人們耳邊響起這首塔吉克族民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90後紮根基層譜寫「青」而不「澀」「小康...
    在宿遷,有一群青年人,用對基層工作的執著與熱愛,用青春的汗水和熱情譜寫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小康之歌,在基層演奏出了最動人的旋律,也譜寫出了最絢爛的青春。大學生村官孫榮 紮根基層綻放青春的光彩孫榮(右四)下鄉進行月嫂技能培訓90後孫榮,今年28歲,是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大學生村官。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
    上海交通大學在《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出版之際,便積極引導青年學子閱讀、展開討論學習。交大學子了解了這些跨越時空、具體生動的故事,紛紛將《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視為奮鬥路上的指引,積極交流自己閱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後的感悟。交大青年表示,要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為偉大祖國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爭做新時代優秀青年。
  • 漂泊筆記:帕米爾高原(一)
    原居葉尼塞河上遊一帶,歷史上曾多次西遷,遷入天山山區及帕米爾高原。4月底的一天,在縣教育局會議室,由主管教育的王副縣長及縣委宣傳部古麗部長、教育局各位領導和我一起審閱圖紙。然後,我與承包新學校建築的負責人籤定合同:教室、宿舍、辦公室、食堂,共七間,另加一個廁所。磚木沙石結構。忙得夠嗆。可上山前一定要檢查身體,保證山上的牧民安全。
  • 這個導演的片子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連播4年,他在帕米爾發現了什麼?
    他鏡頭下的帕米爾紀錄片《太陽部族》曾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上連續播了四年對於這個紮根新疆的著名導演來說帕米爾有一顆心它比風景還美…… ▼帕米爾高原眾山糾葛,撒在新人和來客的肩頭,撒在彩禮或每一件陪嫁的東西上,撒在新屋裡或第一次啟用的灶坑邊……撒過麵粉後,祈福和禮物原本的價值與蘊意才會被完整呈現並被接受。
  • 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人民論壇)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從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從科研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從志願者到工程建設者,從古稀老人到『90後』、『00後』青年一代,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構築起守護生命的銅牆鐵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90後」「00後」義無反顧衝鋒在抗疫第一線,讓世人見證了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青春力量。於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
  • 《突擊再突擊》收官 陳月末寫信道別「梁永軍」
    戲內的梁永軍堅毅果敢,完美詮釋在祖國邊塞駐地官兵的熱血男兒精神,戲外的陳月末對於為祖國奉獻的軍人也有著無上的崇敬。昨日(26日),陳月末在個人微博發布感言,細數拍攝時的心路歷程,告別那個在雪域高原為祖國堅守疆土的鐵血戰士「梁永軍」,也向現實生活中偉大的邊防戰士們表達了發自內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