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爭議之我見

2020-08-16 流浪多緯

最近熱議的電影就是《八佰》了。

官方把龍標2019 800的特殊號給了《八佰》,可見官方是很重視這部電影以及尊重那段歷史的!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官方反對打壓!

有些人根本就沒有弄明白爭議在哪兒?有爭議的就是會不會給孫元良洗白,爭議最大的就是逃跑將軍孫元良,老蔣命令他留下抗敵,他卻把部隊留下來抗敵,自己卻跑了,導演和孫元良兒子合照宣傳,不是很諷刺嗎?

更加諷刺的是孫元良的兒子秦漢主演了1975版的八百壯士!事後導演管虎才匆匆找來了謝晉元的兒子來捧場。

相關焦點

  • 再談,關於《八佰》的爭議
    》太火了,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是一種規律,所以《八佰》也不可避免。這種爭議 從《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到《八佰》,一浪高過一浪。再看《八佰》,遭遇了多次撤檔、刪減和封播,所以從意識形態方面,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的熱潮。
  • 《八佰》的爭議與得失
    14號我和一堆朋友組團看了,一直憋著沒寫等公映,下面就把《八佰》的爭議與優缺點敞開聊聊,再不寫劇情快記不清了....國產戰爭題材本就不多,前年表現淞滬寶山之戰的《捍衛者》因受限於預算太低,只拿到1000萬票房,《八佰》光製作費就近5億,多麼希望它能拍出工業級的質感。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這註定,註定,註定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它就是遭遇撤檔刪改如今高熱度和高關注度上映的《八佰》。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如果一部華語電影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種爭議似乎不可避免,從《戰狼2》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尤其是這部《八佰》,遭遇了撤檔刪減,合影風波,意識形態,歷史還原程度,視角思維觀點的種種雜糅,從而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大部分熱門的點評,已經脫離電影本身以外很遠。
  • 《八佰》備受爭議:別讓懷疑上升到否定,克制比激烈更高明
    電影獲得一致好評的同時,也在全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而且這些爭議五花八門,像一坨理不清的線團。很多影迷在家憋了大半年,一聽《八佰》上線,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電影院。在巨大的激情和期待之下,關於《八佰》的討論自然就多了。
  • 《八佰》的爭議和真相,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
    眼下電影還沒有上映,網上卻已經是爭議一片,爭議的不是電影本身,更不是孤軍奮戰的八佰愛國將士,而是一條微博。今年1月,導演管虎為了宣傳《八佰》,特意找來原國軍88師師長孫元良的兒子秦漢,管虎將兩人的合影傳上微博,以此為電影做宣傳。電影八佰官方微博隨後轉發,並配文:「作為戰事親歷者的後人,老先生的自豪和同理之心溢於言表。期待這段壯舉在銀幕重現。」
  • 《八佰》爭議風波,是幸運還是悲哀?
    主打影視的豆瓣電影評分7.7,和作為社科平臺的知乎評分5.3,就直觀地體現了《八佰》口碑兩極分化的場面。就拿《八佰》來說,所描寫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有著不同版本的相關記載。某些覺得四行倉庫守衛戰並不激烈的觀眾,就咬定說《八佰》誇大其詞,歪曲事實,誤導大眾。
  • 備受爭議的《八佰》,華誼兄弟的背水一戰
    8月21日,備受關注的電影《八佰》首日上映。與影片中的情節很類似,遲到了一年才上映的《八佰》,也經歷了一系列過山車式的波折。自《八佰》這部影片誕生之日起,就承受了太多的期待與爭議。在管虎的《八佰》中,這個答案是模糊的。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我不得不承認,《八佰》確實是中國大片時代裡戰爭題材作品的佳作。不過,《八佰》的反響卻有些弔詭......我不知道大多數所謂「好看」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指票房,那《賽德克·巴萊》算不算?這是《八佰》嘗試回答的第一重要的問題,但可惜,這個問題得不到紮實的回答,電影反覆出現的一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如此輕飄無實質內涵,像流行歌詞,完全擔不起犧牲的重量。管虎的這段開頭真是大師手筆。
  • 最具爭議的戰爭片《八佰》為什麼值得一看?
    自從7月份影院復工以來,各路電影逐步上映,相信最近各位都被最近上映的《八佰》刷屏了。電影《八佰》在經歷了去年的撤檔風波後的上映之路也是一波三折,時隔一年後終於在今年上映。《八佰》自上映以來口碑就一直就爭議不斷,褒貶不一。
  • 《八佰》的爭議和真相,四行倉庫保衛戰到底在保衛著什麼?
    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取材於1937年淞滬戰爭時期,講了在四行倉庫400名戰士拼死抵抗三十萬日軍堅持了四天四夜的故事,那麼這個四行倉庫到底有什麼樣的用處需要這樣以命作為代價來保護呢?
  • 爭議影響不了《八佰》成為現象級影片
    而然,就這部電影的創作爭議非常之大顯然,《八佰》不是這樣的。也有一批對歷史比較熟悉的人,給《八佰》打了低分,認為電影聲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並且還沿用了真名,但卻沒有講述真實的歷史故事,這是「勒之以史實」。比如敵軍的數量問題,電影裡400國軍抵抗30萬日軍,而歷史是日軍主力不在此。雙方均未使用重武器,僵持4天。又比如送國旗那段和楊惠敏的自述有較大出入。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但當批評《八佰》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時,《八佰》的閃光點可能就會在極化的情緒中被埋沒甚至被誤解。《八佰》是一部電影,它對於歷史的解讀不可能是再現式的還原,而是在某種邏輯的編排之下、某種立場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藝術再現。無論是導演所創作的電影,還是觀眾對電影的評價,過猶與不及都將導致事情的發展偏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但當批評《八佰》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時,《八佰》的閃光點可能就會在極化的情緒中被埋沒甚至被誤解。 《八佰》是一部電影,它對於歷史的解讀不可能是再現式的還原,而是在某種邏輯的編排之下、某種立場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藝術再現。
  • 《八佰》到底有什麼爭議?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就是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這壯舉不該有非議,謝晉元這群官兵不該有爭議:無論什麼黨派、無論成功與失敗,中國士兵在中國土地誓死抵抗侵略者這是民族血性!民族光榮!任何詆毀歪曲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無腦被人利用!沒有民族底線沒有人格底線!能爭議的是管虎導演的《八佰》這部電影。
  •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電影《八佰》
    也許是太久沒進影院看過一場電影,也許是從前天起微信的朋友圈被刷屏,也可能是自己想解一場看電影的毒,還有可能是朋友圈裡那些的女人們屢屢感慨《八佰》將她們的男人們感動到痛哭流涕以至於一包紙巾不夠用使我的好奇心再按耐不住,無論動機怎樣,結果是我手持影票走進了大悅城的IMAX影廳。
  •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觀《八佰》有感
    不過,最近豆瓣影評評分達到8分的《八佰》,值得你在這個時候走進影院。電影啟幕,片頭那行黑底紅色的楷體字就直擊心靈:「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詩出自偉大的作家、英勇的鬥士——魯迅的《野草集》。「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初讀時,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悲壯和樂觀。
  • 多人「吹爆」, 但充滿爭議,《八佰》值不值高口碑呢?
    其實《八佰》電影本身的設定,是沒什麼好爭議的!③電影之前引來了巨大爭議,也許是導演在電影外的行為!《八佰》的導演,在《八佰》上映前,曾經發布他與孫元良的兒子,著名的臺灣老牌演員——秦漢的合照。>因為不「曬」在戰場用命來拼的戰士,反而「曬」主動撤離戰場的「飛將軍」,作為一名導演,作為《八佰》大導演,發這種動態,難免會引起爭議的。
  • 爭議不斷的《八佰》是否值得看?
    一部電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太正常了,沒有爭議和差評的電影,大概至今還沒出現過。這部電影是我疫情以來去看的第一場電影,已為其貢獻3張票房。作為商業電影,與真實的歷史相比肯定是有藝術升華的,爭議焦點就在於說其篡改歷史。但我看了挺感動的,推薦去看。
  • 《八佰》是如何做到爭議越大票房越穩的?
    《八佰》作為疫情後上線的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大片,票房一直在不斷刷新中,僅僅5天時間,票房就突破了13億大關,甚至一度被稱為影視行業的&34;之作。看得出來,無論是影院方還是製片方,都對《八佰》報以很大的期望。
  • 電影《八佰》本不應該惹爭議,絕對是熱血澎湃鬥志昂揚的佳作
    首先我不打廣告,不會推薦也不會勸阻任何人去看或不去看電影《八佰》。該片播映後,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爭議的漩渦:一是電影本身的題材內容決定,這個大家都懂得;二是導演對某些鏡頭刻意的處理及表現手法決定,比如送旗。但我坦誠地亮明自己的觀點:這些爭議本不該有。對待娛樂為重的電影我們不能像對待嚴肅為主的歷史一樣,容不得半點誇張,裝不下丁點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