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在長與短,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三毛傳

2020-09-13 翰墨馨香2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和黃齡7人以「無價之姐」之名成團出道。成團之夜,張雨綺的一句「你若敢愛,我陪四方」再次圈粉無數。

張雨綺率直、敢愛、敢恨。無論是節目中換團被拒後,竭力爭取機會,還是愛情婚姻中當斷即斷,絕不拖泥帶水的真性情,她始終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隨波逐流。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妥協的太多,堅持的太少。幾十年前的另一個真性情女子,其一生亦是轟轟烈烈,無論是愛情、婚姻還是生活,她活動恣意瀟灑,酣暢淋漓,從不妥協和隨波逐流。她就是靈魂寫手三毛。

三毛一生熱烈活過, 哪怕她的身體離去了, 那絢爛的夢想依然溫暖人心, 桀驁不馴的性情, 捕捉美好的眼睛, 創造生活的靈性, 對人性純真善良的信仰,這個善良的女子在走過的地方留下了一路芬芳。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

2015年,一封「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火遍網絡,而在此之前幾十年,一位傳奇的女子就已經這麼做了,並用文字祭奠了一代人的夢想與追求。

她少年自閉,中年自殺。兒時的夢想是撿破爛,而且其理由「冠冕堂皇」;她的一生放浪不羈,從長期的輟學在家到任性地週遊世界,她的一生經歷過漆黑黯淡也經歷過星光璀璨。她的一生,可以說是讓萬千大眾都嘆為觀止望塵莫及的一生。

三毛在成都

01天賦異稟 卻又特立獨行

三毛自幼聰穎過人,但卻有很多別人無法理解的言行舉止,也許,這也為其叛逆的一生埋下了種子。

父親為女兒取名 「陳懋平」,「懋」,是在家譜上的排行,「平」,或許是父親對女兒美好的祝願和殷切的期盼。

但是,三毛卻覺得「懋」字難寫,索性跳過,漸漸地就變成了「陳平」。最後,父親依了女兒,為三毛改了名字。

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中,總會有一兩個舉止顯得另類的孩子,他們或是成為父母的驕傲,或是成為他們始終擔心的一個。而三毛,則是那個令父母既擔心又驕傲的孩子。

三毛經常去其他孩子都敬而遠之的墳場玩耍,還喜歡看別人屠宰羊,專注嚴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她專心於自己的世界,只用自己的一顆童心去解讀這紛亂的人世。

有一種浪漫,從拾荒開始。拾荒,於三毛而言,是一種觸摸生活的手段,亦是一種浪漫。

拾荒,是三毛的夢,即使沒有人理解,她自有自己的執著。

她曾在自己的作文中毫不避諱地描繪自己的夢,說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

與其說三毛執著的是拾荒,不如說,她愛著的是拾荒中那種自由的呼吸,是拾荒後永遠不會重複的驚喜,是每一件物品背後獨一無二的故事。

或許,任何一個有文藝情懷的人,都必然是叛逆的。對於三毛來說,叛逆的開始,就是逃學。

三毛不愛上學,明明不愛,卻非要勉強。相比於背書,她更想探索的是印在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背後蘊藏的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

但是,在那個時代,她終還是不能放肆地呼吸,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理想與現實的權衡中,成就她叛逆之名。

或許,從這時便註定了,三毛那不能被滿足的天性,終有一天會衝破桎梏,得到解脫。

她笑容燦爛正值青春年少

02遇見你,我便找到了這世上最好的愛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會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或許,每個人從生下開始就是孤獨的,直到他們找到了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那是一種冥冥中的牽引和緣分。

縱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緣分到了,也終會重逢。

就像,三毛沒想到自己會再次遇到荷西,那個六年前站在宿舍樓下大樹旁等她的荷西。

彼時她還沉浸在痛失未婚夫的悲傷中,彼時他還是學生。但這個固執得十八歲的青年荷西,就真的等了三毛六年。

一次遊玩晚歸的三毛被女友神秘的叫回家裡,三毛只聽到有人向她走來,突然,有一雙手臂將她擁抱起來,三毛睜開眼睛,發現荷西就站在自己面前。

荷西攬著三毛兜圈子,三毛叫嚷著不停地打他,但又忍不住捧住荷西的臉親他,客廳裡的人都笑了起來。

或許,這就是緣分了。別了六年,念了六年,終是重逢了。

六年,荷西已經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他愛上了潛水和航海,但他心中那個最重要的位置,依然留給了三毛。

然而,三毛還是那個敏感的女子,上一秒還說著要結婚,下一秒突然又搖著頭哭了出來,說還是不要結婚了。

荷西不解地問三毛為什麼。

三毛說,六年前的自己,還是一個好好的人,今天回來,心已經碎了。

可是對於荷西來說,什麼樣的三毛都是美的。他輕輕握住三毛的手,緩緩地貼在了自己的胸口上,那溫暖,瞬間傳遍了三毛的全身。

荷西一字一字地說:「這裡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那一刻,三毛與荷西,換了心。

這一次,對三毛來說,是時候不再流浪,停下來歇息了。

分別六年,荷西終用執著的深情打動了他的女神。他們決定結婚。生活的地方,他們決定去撒哈拉。

戀愛中的三毛

03 夢裡夢外,我用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三毛與荷西,已經結婚六年了,可是,他們仍然像結婚第一天一樣幸福。

也許,在甜蜜中浸潤得太久就總會生出莫名的苦與慌來,一天夜裡,三毛突然搖醒了熟睡中的荷西,哽咽著對他說:「荷西,我愛你,愛你勝於自己的生命。」

她怕,這句話再不說,以後就沒有機會說了。

可是,這一切就像是一場夢,真正的離別還是來得猝不及防。

1979年9月30日,倫敦凌晨一點半,三毛收到一個噩耗——荷西,她的愛人,在潛水的過程中出了意外,去世了。

荷西離開後兩天,三毛火速趕回家,她緊緊地握著荷西的手,久久不放,眼淚一直掉,止也止不住。

就這樣,三毛,成了某某的未亡人。

初遇,六年後,重逢,婚後六年,卻是陰陽永隔。

與三毛人生中其他傷痛相比,這一道傷口,要來得更痛,更深,更久……

荷西離開後,三毛曾對父母說:「如果選擇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在荷西的墓碑前,三毛趴在地上大聲地痛哭。結婚前,她和荷西已經換了心,這埋下去的,是荷西的心,也是三毛的心。

「生活還是要繼續,那不如,就讓我帶著你的心,也是我們的心,去流浪……」。

如果你問我愛情是什麼?我會說:三毛與荷西便是了。你又問:為什麼?我說:你要去的遠方我陪著你去,有你在地方就是家,無論生死,我都相依。

在《三毛》這本書裡,你會看到她的瀟灑與不羈;她的流浪與赤誠;她的熱情執拗與特立獨行以及她為愛千裡走單騎的果敢和魄力,《三毛傳》意圖呈現給讀者一個真實,生動的三毛。

三毛:「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味道,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在短暫的一生,她活出了一種瑰麗,一種女人豔羨的瀟灑與反叛。人生就當如三毛一樣縱情綻放的活著。

相關焦點

  • 作家三毛:我在撒哈拉沙漠痛快地活過
    生與死之間的漫長旅程就像一段拉扯著的橡皮筋,長短不過是極限之內的微小差距,而在這無差別的生命旅程中,唯有賦予意義,生命才方顯獨特與壯闊。就像三毛說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三毛去流浪,找尋華袍覆蓋之外的遠方,找尋自由與心靈的棲息。
  • 珍惜此時此刻,痛快地活在當下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又從這個世界上赤條條的消失,一切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似乎只有世事無常,時光流轉才是我們活過的證明?然而事實是:我們所歷經和正在經歷的磨難,曾經和現在擁有的美好,經受過往和正在發生的可怕,品嘗的甘甜,吞咽的苦澀,這些都可以在最終時描述的一個愉快的生命過程。其實,人活著,註定不能擺脫與生俱來的曲折坎坷。風雨兼程更是人生路上的常景。而生命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中得到升華,蛻變中獲得新生,甚至永恆。
  • 【人生感悟】生命不在於活得長與短,而在於頓悟的早與晚.
    2.一件事被所有人都認為是機會的時候,其實它已不是機會了。3.不要抱著過去不放,拒絕新的觀念和挑戰。4.每個人都有退休的一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退休後的保障。5.生命不在於活得長與短,而在於頓悟的早與晚。6.人生的成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但大多數都是一念之差。7.年輕是本錢,但不努力就不值錢。
  • 不懼死亡,害怕沒有認真地活過!
    不懼死亡,害怕沒有認真地活過!-2020年3月展望昨天第一天上班,很忙,事情很多!今天是第二天,仍然很忙。忙才是生命該有的狀態吧!你該怎麼籌劃你自己的葬禮呢?你覺得你的葬禮該邀請誰?你怎麼寫自己的墓志銘呢?
  • 人體冷凍中心上了熱搜:認真活過的人,不害怕死亡
    只有好好活,才能不怕死。 古羅馬的塞涅卡曾說: 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結束,它只是生涯的完成…… 死亡是生命的賞賜,我們靜靜地迎接它,就像玫瑰謝落了最後一片花瓣。
  • 活過
    不白活一回鳳飛彩雲追不白活一回雁叫鳥相隨不白活一回金翅那個鯉魚敢玩水不白活一回大鵬騰空往高飛活就活他個船攆浪活就活他個龍擺尾活就活他個雲升霞呀活就活他個地增輝不白活一回活他個拼命三郎才有滋味 有滋味,埋下一些疑問,觸發一些感動,喊出一些不甘,發出對於命運的吶喊,對於生命的追問。
  • 《金鎖記》:生命的短,苦難的長
    張愛玲:生命的短 苦難的長王安憶:寫小說的人都脆弱焦媛:你可以試試半夜聽自己的聲音王安憶改編的話劇《金鎖記
  • 尼採: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是否起舞
    Aeon Idea || 尼採: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是否起舞 Dancer Waslav Nijinsky photographed in 1917 by Karl Struss. 他寫道,人類想要與他人共舞的衝動比語言更古老,而且是不自覺地延續下去的……(甚至)當人體姿勢(面部、肢體等)語言被普遍壓制時也是如此,正如他在當時的基督徒中所觀察到的那樣。尼採堅持認為,如果人類不學習如何舞動自己的身體,感官就會變得遲鈍,失去辨別有益事物的能力。他質問:「教我們起舞的書」在哪裡?
  • 人生不在於活得長與短,而在於頓悟的早與晚!
    1、房子修得再大也是臨時住所,只有那個小木匣才是永久的家,所以,屋寬不如心寬,身安不如心安!人生最大的悲劇,是家未富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憐,是彌留之際才明白自己是應該做什麼的!4、當心靈趨於平靜時,精神便是永恆!把欲望降到最低點,把理性升華到最高點,你會感受到:平安是福,清新是祿,寡慾是壽!5、藉口騰不出時間去健身的人,遲早會騰出時間去看病!6、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保健是笑容,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 陳雪:在那些漫漫時光裡,愛情顯露的就是你活過的生命
    謝謝阿苗,謝謝小光,今天是個奇妙的夜晚,講座開始之前我一直非常緊張,他們輕鬆地化解了我的緊張,也真摯又深刻地讓我知道,這本書不僅是對我自己有意義
  • 「冒險王」意外失聯,但他的人生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精彩
    隨著網際網路短視頻崛起,很多人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然而很多人開始徒步遠方,看看以往沒有看到過的風景,但是有人開啟了冒險之路,竟然攀登冰川之路,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風景,這不,在12月26日,網上曝料出一段陌生面孔的直播視頻,一個年輕男子盯著鏡頭嘆息,最終還是開了口說:「我哥在拍冰川的時候掉到湖裡去了
  • 她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得長久,而是在於更有價值
    她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得長久,而是在於更有價值 2020-04-14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請記住他曾經美好地活過!舊金山遇害華人科學家的生命印跡
    舊金山灣區華人資訊網的編輯,通過他的親友、鄰居在接受採訪時的隻言片語,在我們公眾號文章下面的留言,以及查閱了當地多家英文媒體公布的這位年輕人Facebook,Linkedin等個人社交帳號,我們得以拼出這位年輕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圖景:他曾經很美好地活過。
  • 「歌曲」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 (她曾活過啊)
    無論一個人選擇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是未經歷過死亡的我們,可以靠著想像來自以為是地理解並指手畫腳的,因為無論如何,她曾經活過啊。無聲的血流淌在冰冷的瀝青上那鮮紅是那樣美麗她活過 她活過 她活過 她活過 她活過她活過 她活過 她也曾活過啊最後的那聲再見不為任何人只為了自己而喊女孩最後流下的眼淚是證明她活過的鮮血最後卻在短短的兩秒內就被陌生的大人清理乾淨了我覺得自己很蠢,不知道為什麼當年會對母親說自己活膩了想死這種話
  • 痛快地笑看《我和我的家鄉》
    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痛快地笑了一場。相信影院同場觀眾,也和我一樣。一種是並不好笑的東西,被編導演當成笑料,在銀幕上胡整。編導演越是整得來勁,觀眾越是不痛快。這幹嘛呢?煩不煩?不知道一點不好笑嗎?再一種是有那麼一點笑意,但編導演沒處理好,不能讓觀眾笑開來。即使笑,也笑得很淺淡。那笑意輕浮著,略動眉梢,便失嘴角,更無笑聲,並不能痛快。再再還有,就是到底給逗開了眉眼,逗出了笑聲,但眉眼開不久,笑聲也出不長,還是不痛快。
  • 孩子,努力活過的人,什麼都不怕
    丹尼爾說,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是為了一起度過那麼長的美好的時光,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是為了這個世界絢麗多彩,是為了看到四季。多麼迷人又有力量的回答,生命的真諦對於每個人就是如此,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感受世界的溫度。因為努力活過的人,什麼都不怕。在你去體驗生命的精彩的同時,我想告訴你:健康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
  • 手相生命線短就是代表生命的長短嗎?
    而今天我們的話題也就是看討論下生命線的長短是否真的代表了生命的長短吧,一起來看手相生命線短就是代表生命的長短嗎到底如何吧。即是說,生命線長的人未必長壽,生命線短的也未必短命,所以,一些生命線生得短促的人,千萬不要為自己短命而惴惴不安,把自己嚇得半死。其實,手相是一門觀察、實驗和統計的學問,並不是神仙傳授,更不是一成不變的。
  • 「人生苦短,何必糾纏」:最浪費生命的三件事,趁早放下
    柏拉圖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我們之所以會煩惱,無非是因為九個字:放不下、看不透、忘不掉。愜意的人生,貴在不計較。人生苦短,一分鐘都不要浪費在不快樂的人和事情上。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跟沒用的東西糾纏太久,以至於傷了自己,還錯過了太多美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總是覺得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太過執念,不願放手。別為不值得的人傷心哭泣,別為不值得的事費盡心思,不要把時間花在錯誤的人身上。
  • 揚長「避」短和揚長「補」短:一字之差,決勝職場
    分享職場乾貨,感悟不惑人生------熒在江湖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職業選擇要「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板優勢,在職場中以優勢取勝。還有個與之相近的詞,叫「揚長補短」,在職業發展中也常被提及,到底兩者間有什麼具體的差別?
  • 為何短視頻越來越長,長視頻卻越來越短?
    視頻平臺與製作方在渠道端和內容端達成一致的表態,加之政策對注水劇的喊打以及近年來短劇成功案例層出不窮,似乎釋放了短劇前景比長劇好的信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重點不在於集數長短,而是關鍵取決於劇集單位時間內容含金量的多寡,即:乾貨劇才能提高受眾留存率,配得上精品的稱號。不同類型題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劇作的體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