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守住惠陽的故土鄉愁

2020-11-18 騰訊網

惠陽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東部,毗鄰香港,東鄰惠東縣,西靠深圳、東莞,南臨大亞灣,北接惠城區,是「深莞惠1小時經濟圈」的樞紐中心。惠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著名歷史人物鄧承修、鄧仲元、葉挺的故鄉,是光榮的革命老區。

惠陽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俗話說:「未見客家人,先見客家樓」。最能突顯惠陽客家文化特色的,無疑是客家圍屋。

▲秋長街道官山村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是惠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它肇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由於客家人不斷地遷徙,圍屋既保留了客家的古樸遺風,又融入了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成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

惠陽客家圍屋的樣式主要是方型圍屋和半圓形圍屋,圍屋通常背靠山坡而建,前面則有半圓形的池塘,主要分布在秋長、三和、良井、鎮隆等街鎮。散落在惠陽鄉村大地、青山綠水間的客家圍屋,以歷史悠久、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選址講究、結構科學、工藝精湛而聞名遐邇。

▲沙田肖屋村光祿世居

惠陽客家圍屋建築藝術闡釋著千年客家文化精髓,傳承著禮制、倫理、風水、哲學。在這裡,可以邂逅會龍樓、會水樓、葉挺故居、碧灩樓、葉亞來故居、崇林世居,走進曲水樓、黃氏宗祠、崇林世居、大福地……領略惠陽客家圍屋的人文之美。

▲良井霞角村客家圍屋

秋長街道是客家圍屋最集中和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具有較高文化藝術價值的有30多幢,如碧灩樓、會水樓、會新樓、會龍樓等。這些客家圍龍屋設計科學、造型氣派,梁棟、廊牆等均有巧奪天工的賦形。

▲秋長街道茶園村客家圍屋

會龍樓:為善最樂,允迪前徽

會龍樓圍屋位於秋長街道官山村,是惠陽比較出名的一幢圍屋。圍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從正門進入門廳後,有四柱三間三樓牌坊式門樓。在門樓上方有一條騰雲駕霧的雕塑龍,形態逼真,就像要衝出牆壁,飛向天空。雕塑下方陽刻著「為善最樂」四個大字,兩側刻著一副對聯:其外抱山川勝概,此間挹宇宙精華。

「為善最樂」既是建造者葉健珊對人生的感悟和總結,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家訓。而對聯則描寫出了在外漂泊多年,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歸國華僑心境。

▲會龍樓

會水樓:南陽世澤,西楚家聲

會水樓圍屋位於秋長街道周田村,是赫赫有名的葉挺將軍的祖屋。只要去葉挺將軍紀念園參觀,就能望見會水樓。圍屋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建造者是周田葉氏開基祖葉特盛的四世孫葉成發。因圍屋門前有兩條小溪匯合於此,故取名為會水樓。

▲會水樓

會水樓圍屋的後山,有一棵蒼幹虯枝的古樟樹,這棵樟樹已有600歲高齡,該樹是迄今發現的嶺南地區最大、最古老的樟樹,有「嶺南第一樟」之稱。葉挺小時候常跟夥伴們在這棵樟樹下玩耍。1919年,葉挺就是在這棵古樟樹下與告別鄉親,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這棵古樟樹被大家稱為「將軍樟」。

2007年,周田村把古樟樹所在的位置加以改造,修建了廣場、涼亭等休閒設施,建成了古樹公園。如今,這裡已成為村民們開展文化活動、休閒納涼的好場所。參觀葉挺將軍紀念館的遊客,也都會來到古樹公園,一睹「將軍樟」的風採。

葉挺故居:鐵軍精神,紅色記憶

葉挺故居位於秋長街道周田村,是一幢兩進、兩橫的小型圍屋,在2006年5月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圍屋建於清朝末年,建造者是葉挺的祖父葉沛林。葉挺故居展示了葉挺將軍的生平和成長背景,展現了葉挺將軍不平凡的人生和精神以及一代名將葉挺將軍的歷史功勳,展示了他為民族解放、為革命不怕犧牲,無私無畏的「鐵軍精神」。

葉挺故居是惠陽重要的紅色資源,已成為葉挺將軍紀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葉挺將軍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廣東省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黨員現場教學基地。

碧灩樓:一念秋長,碧落瀲灩

一處圍屋,幾多鄉愁。碧波灩瀲映明月,情牽南洋華人心。集客家建築藝術之大成的碧灩樓,吟詠著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鄉愁四韻。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秋長街道周田村,由清代著名華僑領袖葉亞來出資建造。碧灩樓坐西向東,由泮池、禾坪、堂屋、橫屋、角樓等組成,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內部有形狀各異的院落,結構布局得體實用,中廳和上廳房梁上的木雕精美絕倫、栩栩如生。

▲碧灩樓

碧灩樓既匯集了客家建築技藝,又揉入了南洋藝術元素,工藝水平較高。在這座建築的背後,濃縮了客家人下南洋打拼奮鬥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

▲房梁木雕

葉亞來故居:金玉滿堂,祖德流芳

葉亞來故居位於周田村,建於乾隆年間,為三堂、兩橫、院落式客家圍屋,2010年7月由惠陽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惠陽區文物保護單位。1837年葉亞來出生在這裡,並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葉亞來被稱「吉隆坡王」,敢拼敢闖敢作為,是19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華人社會的一面旗幟,是一位貫穿始終的歷史人物。

在葉亞來故居後山上有一石,上面有一個仙人足跡。傳說這位仙人是從馬中寨仙山下來,往烏石鼓走去,到這裡是第四腳,第五腳到了馬六甲。葉亞來正是沿著仙人指引的路線去到馬來西亞,成就了一番偉業。其實,智慧過人的葉亞來,也是歷經磨難,才成為吉隆坡甲必丹。百年過去,這幢周田老圍,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的尋根之地。

為加強對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打造惠陽華僑文化,促進優秀遺產的活化利用,2019年,惠陽區政府同意將位於周田村的葉亞來故居建設成為「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目前已完成陳列布展,將於10月開放參觀,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將為惠陽名人文化、華僑文化增添一大亮點。

曲水樓:流觴曲水,桑梓環居

說到「曲水」兩字,自然會聯想起「流觴曲水」一詞,會不由自主地誦讀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在淡水街道洋納村,就有一座以「曲水」而名的大型圍屋——曲水樓。

▲曲水樓

曲水樓的始建者是惠陽沙坑葉氏始祖葉逢春的四世孫葉茂蘭。乾隆二十七年(1762)九月,葉茂蘭的長子葉繼高主持建房事宜,圍屋正式興工,乾隆二十九年(1764)三月,圍屋落成。新建圍屋根據彎曲溪流的意境,取名為曲水樓。

▲曲水樓

嘉慶七年(1802),葉繼高兒子葉熙甫主持擴建外圍房屋,前座隔水牆高三層,四角建造了四個閣樓,與裡面的四個閣樓相對映,成為回字形八閣碉樓客家圍龍屋。這樣,曲水樓的主體建築基本完成。

曲水樓有著令人驕傲的歷史。在清朝,就出過葉耐憲、葉興祥、葉崇光、葉元番等十餘位五品官員。曲水樓裡的兩塊牌匾印證著圍屋的榮耀:一是「鼓手廳」後門楣上懸掛的「聖旨」牌匾;另一個是「接旨廳」門楣上懸掛的「奉天敕命」牌匾。

黃氏宗祠:循良第一,孝友無雙

位於鎮隆四大半圍高田村的黃氏宗祠圍屋建於清朝末年,圍屋坐西朝東,由禾坪、堂屋、橫屋組成。作為一個祠堂,黃氏宗祠保留著黃氏家族的宗族文化。在中廳的木屏門上方,立著「千頃堂」的牌匾,寄託了黃氏族人在農耕年代對「良田千頃」的美好夢想與追求。

黃氏宗祠是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舊址,是惠陽紅色歷史上的一座豐碑。經過整修布展,在黃氏宗祠的前廳、中廳開設了四大半圍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色基因在這裡得到傳承,豐富的歷史資料,讓人們從中感受到血火交融的革命戰爭歲月2014年11月,高田黃氏宗祠圍屋由惠陽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惠陽區文物保護單位。

崇林世居:文昭天下,種德維先

崇林世居位於鎮隆鎮大山下村,是廣東地區規模較大的客家圍屋。圍屋古樸典雅,工藝品技藝精湛,匠心之獨運、氣勢之宏偉,令人嘆為觀止。

▲鎮隆崇林世居

鎮隆鎮的崇林世居是城堡式客家圍屋的代表,共有房262間、9廳18井,佔地面積16640平方米,雖然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但精美的建築工藝、造型的宏偉以及布局的精妙依然可見。

崇林世居是葉氏家族乃至鎮隆人民的精神家園,它為研究清朝圍屋建制和葉氏家族的繁衍史提供了實物資料。2004年8月,崇林世居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福地:慎修思永,詩禮傳家

大福地圍屋位於良井鎮霞角村,建於清乾隆年間,是霞角村最氣派的一幢圍屋。據說大福地圍屋建成後,氣勢非凡,四裡八鄉無人不曉。在清末年間出版的歸善縣地圖上,用「大福地」的地名,代替了「良井」的地名。

該幢客家圍屋屬四進堂屋類型,坐北朝南,兩層結構。圍屋正面置有三個門,中間正門拱券下方,置有一塊青麻石石匾,陽刻著「薰風南來」四個大字。

圍屋裡面有不少精美木雕,還有保存完好的蝙蝠、花瓶、「壽」字圖案的石雕。這為研究良井楊氏家族史,研究清朝客家圍屋形制,提供了實物資料。2004年8月,大福地圍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歷史上,居住在圍屋裡的惠陽客家人,為了生計漂洋過海,遠走他鄉。圍屋成為他們心中的牽掛,祖祠成為他們心中的精神寄託。他們的子孫常回到惠陽,尋找父輩們曾經住過的圍屋,在祠堂裡給祖先奉上一炷香。圍屋就是客家文化的根。

惠陽客家圍屋是凝聚人心所向、守住故土鄉愁的實物。猶如一本鐫刻著歲月年輪的客家史書,成為中國建築史上絢麗的一章。每一幢客家圍屋都記載著一個家族的遷徙歷史,每一堵牆都銘刻著客家祖先篳路藍縷、艱辛開基的創業足跡,每一個泮池都輝映著客家人自強不息、團結進取的精神。

END

來源:南方+

相關焦點

  • 惠陽客家圍屋(101)‖秋長雙田盧氏宗祠圍屋
    雙田盧氏宗祠圍屋位於秋長街道辦雙田村盧屋村民小組。沿著惠陽最美的綠道——秋長雙田綠道行走,一路都是湖光瀲灩,綠樹蔥蘢。在這大自然的氧吧裡,視野之中滿眼翠,耳中之音惟鳥鳴。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走進雙田村。 盧屋村民小組就在綠道旁。圍屋坐北朝南,由泮池、禾場、堂屋、橫屋組成。
  • 大埔人在順德 | 聯誼會聯合組織《圍屋喜事》客家老鄉專場觀影活動
    《圍屋喜事》順德客家老鄉專場觀影活動。客家圍屋——「圍」 住的是人心聚向,「圍」住的是故土鄉愁,「圍」住的是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思念鄉情,「圍」住的是:我們客家人的抱團共聚和互助共贏!(張紹良)贊助客家豆乾118包《圍屋喜事》電影介紹由平遠縣八尺人韓榮聲執導,梅縣丙村人郭仕鵬製片的《圍屋喜事》將於2020年12月19日全國上映,《圍屋喜事》全片95%對白採用客家話,處處展現客家風情風俗,力求打造成大陸首部客家文化大片。
  • 客家話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12月9日消息(記者 曾萍)8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的「2020廣東優秀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塔金逸影城舉行。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
  • 【客家文化】中華特色民居之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又稱為圍龍屋、圍屋、轉龍屋等,是漢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文化建築。圍屋始建於晉唐宋,興盛於明清。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圍樓或圍屋。圍屋結合了漢民族的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地域文化,獨具特色,它不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客家山歌(惠陽皆歌)
    惠陽皆歌是客家民間音樂中的獨特形式,以客家方言演唱,因其易學易懂、人人皆唱,故稱為「皆歌」。皆歌隨客家人遷徙與社會發展而逐漸形成,歷史悠久,目前關於惠陽揭歌的記載見於清乾隆《歸善縣誌》中:「鵝城萬雉半入鑑光,漁歌樵唱朝夕相聞,杭潁之匹誠亦無愧」。20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至鼎盛,現主要分布在以惠陽區為中心的客家地區,其影響輻射海外客屬地區。
  • 客家話電影《圍屋喜事》熱映
    《圍屋喜事》劇照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目前,一部名為 《圍屋喜事》 的客家方言喜劇正在上映,引起了不少客家人的關注。該劇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作品,主要取景地為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圍屋喜事》 自2020年12月19日上映以來,便獲得觀眾青睞,尤其是讓客家觀眾感到親切,引發共鳴,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客家話很親切」「找回了童年記憶」「高度還原了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場景」,不是客家地區的觀眾也表示被故事感動,客家話也很好聽。
  • 這部引發共鳴的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勾起你哪些客家文化回憶?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最近,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全國各地不少客家人當中引發共鳴。該片系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由韓榮聲擔任導演,郭仕鵬、許佩楊、陳偉傑擔任製片人,李佳倪、侯瑜暢等主演。
  • 廣西賀州客家圍屋,江南的紫禁城,是賀州的旅遊勝地
    許多人聽不慣客家、客家的語言,但也許他們不知道,廣西賀州的客家圍屋代表著客家文化,吸引著許多遊客,賀州客家圍屋位於廣西賀州市蓮池鎮仁衝村,獨特的客家建築,吸引著許多人對客家的好奇,我希望通過客家圍屋來了解客家文化,在旅遊中了解文化,就是旅遊與文化相結合的力量。
  • 電影《圍屋喜事》12月19日全國上映 望通過影為保護客家傳統化
    2019年12,喜劇院線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開機。影主要取景地是梅縣區松鎮和梅江區。並於2020年1底殺。近,影順利通過了電影局的審查。影片出品公司州市藝奢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禮樂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舉了場型放映活動。召集了影主創和媒體起觀看了影。
  • 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方言 電影《圍屋喜事》助力客家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作為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人主演的客家方言喜劇影片《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9日上映,呈現原汁原味「客家味」
    大洋網訊 粵產電影《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公映,12月8日,影片出品方在廣州舉行提前試映會。《圍屋喜事》在廣東梅州拍攝,95%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客家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不但完整保留了今天的普通話所不具備的聲調——入聲,同時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
  • 【推薦】這部客家電影《圍屋喜事》值得一看!
    《圍屋喜事》是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攜手創作的電影,他們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更多人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圍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一支現代的搖滾樂隊在這座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建築中大放異彩。
  • 【人物】專訪客家電影《圍屋喜事》導演韓榮聲
    也是受這部影片的觸動,讓我有了拍攝純客家電影的念想。 第二部電影中,人物關係是否和第一部有關係?為什麼會 有拍第二部影片的想法?與第一部相比有何突破?《圍屋喜事》這部影片,故事和人物跟《純真年代》是完全沒有關聯的。是全新的故事。虛構的成分更多。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2月19日全國上映
    電影《圍屋喜事》19日全國上映影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12月19日,電影《圍屋喜事》將登陸全國院線
  • 徵集|古村之友拍攝百部深圳客家圍屋紀錄片行動
    2014年,因保護梅州客家圍屋而發起「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保護志願者網絡」,足跡遍布全國。六年後,現全面開始深圳客家圍屋的保護傳承工作。多位深圳關內生活的朋友當得知深圳還有300多座客家圍屋時,那種驚詫的表情,就像北京三環內的精英們,不懂五環外居然有那麼多人用拼多多。
  • 湯敏「深圳客家圍屋保護活化項目」榮獲「第五屆鵬城慈善獎*鵬城...
    其中,湯敏「深圳客家圍屋保護活化項目」榮獲「第五屆鵬城慈善獎*鵬城慈善典範項目」。深圳古客家圍屋亟需保護深圳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龍崗區、坪山區、龍華區、大鵬新區,此外,鹽田區和原寶安區的石巖、觀瀾以及南山區的西麗、麻磡也有一定分布。這些客家圍屋的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而大量的則是明代晚期以後建造的。
  • 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將於明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本報記者 賴運香  17日晚,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首映禮。  資料顯示,客家話為十大漢語方言之一,被譽為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如今,客家話正以逐年遞增的速度在式微,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引發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擔憂。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
  • 廣東優秀電影《圍屋喜事》上映獲好評
    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最近,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全國各地不少客家人當中引發共鳴。該片是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由韓榮聲擔任導演,郭仕鵬、許佩楊、陳偉傑擔任製片人,李佳倪、侯瑜暢等主演。
  • 惠陽良井霞角村詩禮傳家育民風 崇文重教澤鄉梓
    良井霞角村客家圍屋。(翻拍) 8月31日,惠陽區良井鎮上洋圍福利促進會第十二屆「旭日獎助學金」發放儀式舉行,110名良井楊氏學子共獲得113.7萬元的獎助學金,平均每名學生獲獎助一萬元及以上。這是良井霞角村傳承和發揚崇文重教精神的一個具體體現。
  • 江西龍南田心圍緊鄰105國道,贛南面積最大的圍屋,距今470多年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