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詩經》學習內容是《國風·召南·小星》,這首詩是召南中的第十首詩。講的是一個落魄的小官吏,早早晚晚地都在忙碌公事。可以想像主人公借著天空中三三、兩兩的星光,急急忙忙趕路,為的是去處理公務。這種披星戴月的場景,在現代多多少少會讓人有些抱怨吧。然而主人公卻是任勞任怨,只是認命般的認為那是命不如人家啊。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小星》
[先秦 無名氏]
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徵,夙(sù)夜在公,寔(shí)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shēn)與昴(mǎo)。肅肅宵徵,抱衾(qīn)與裯(chóu),寔命不猶。
生僻字解析:
嘒(huì):微光閃爍。
三五:一說參三星,昴五星,指參昴。一說舉天上星的數。
肅肅:疾行的樣子。
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
徵:行。 夙(sù):早。
寔(shí):「實」的異體字。是,此。或謂即「是」。
維:是也。 參(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抱:古「拋」字。 衾(qīn):被子。 裯(chóu):被單。
猶:若,如,同。
譯文:
小小星辰光朧,三個五個閃天東。天還未亮就出發,從早到晚都為公。彼此命運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朧,原來那是參和柳。天還未亮就出發,拋撇香衾與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小星》全詩共二章。首句「嘒彼小星」的意思,就如我們每個人都會唱的那句兒歌般「一閃一閃亮晶晶」。
接下來的「三五在東」一句,有的解釋為星星很稀少,有的則讓為與下章的「維參與昴」意思相同,說的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參星宿和昴星宿。因為參星宿有三顆星,而昂星宿有五顆星。
再看「肅肅宵徵」,是急急忙忙趕夜路的意思。
「夙夜在公」,早早晚晚地都在忙公事。顯然,這首詩的主人公是個落魄的小官吏。
「寔命不同」,是命運大不相同啊。
第二章,「嘒彼小星,維參與昂」。其中「參」與「昴」指的是參星和昴星,都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兩顆。中國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參星和昂星在西方天文學中屬於獵戶星座。杜甫《贈衛八處七》中有句名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說的就是參星和商星,分屬於獵戶座和天蠍座的這兩顆星,一東一西,此出彼沒,相見無期,如人生的種種長別離。
說到昴星,就更有意思了。昴宿星團是離我們最近也是最亮的幾個疏散星團之一,也是最有名的星團之一。位於金牛座,在晴朗的夜空,單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人人皆知的七仙女的傳說就是古人夜觀天象而想像出來的一個美麗的故事。據說古時候人們在夜空中可以很鮮明地看到這個星團的七顆星,如同披著藍白紗衣的仙女在天空中漫步舞蹈。後來卻發現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其中的一顆星暗淡不見了,那麼,她去了哪裡呢?估計是愛上了一個凡間的小夥子,於是下凡來「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了吧,於是便有了《天仙配》的故事和牛郎織女的傳說。
還有一個關於昴宿星的知識,相信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的昴日星官,其原身是只大公雞,這是因為昴日雞,在七曜中對應日,二十八種動物中對應雞。
好了,讓我們回到這位在參星和昴星的閃爍中獨自匆匆趕路的潦倒官員身上吧。
「抱衾與裯」這一句解釋也有兩種,一種是拋開被子和帳子去趕夜路,一種是抱著被子和帳子去趕夜路。
這兩種說法又與這首詩的主人公到底是誰有關了。一般認為這是位勞苦奔波的公職人員。連一向更注重談《詩經》之文學性的方玉潤也更贊同這種觀點,並且指出主人公雖勞而無怨,「克盡其心,各安其分,不敢有怨天心,不敢有忽王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周文王的用人有方,畢竟只有知人善用者才能令下屬仼勞任怨。
《毛詩序》與朱熹的解釋就有點牽強附會了,他們認為「小星」是指文王的小妾們。大夫人不嫉妒,小妾們「進御於君」,也就是給王侍寢的意思,還得自己抱著被子和帳子,「見星而往,見星而還」,還自知命賤而無有怨言。所謂的「寔命不猶」,是命不如人家啊。認命了,所以不埋怨。
對於《毛詩序》與朱熹的這種有點荒謬的解釋,大家了解一下就好,不必去分辨是非與真假。
以上就是小蟲子對詩經《小星》的學習,有不當之處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