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影評:細節之處見真功夫!

2021-02-14 理想王

昨天傍晚帶兒子看了剛剛上映的美國影片《決戰中途島》,這部片子場面宏大,細節逼真,視覺效果不錯。

但我不太喜歡影片的敘事風格,該片與幾年前上映的那部反映二戰歐洲戰場的《敦刻爾克》比較像,都是從一線指揮官和前線士兵的視角,帶著觀眾親臨戰場和感受戰爭的,而不是著重刻畫交戰雙方將領間的運籌帷幄和鬥智鬥勇。

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更願意看到對戰爭決策者和指揮官的傳神刻畫,這部片子在此用墨不多,而在展現戰場細節和官兵英勇作戰的細節方面下的功夫比較大。

也難怪,反映這類戰爭體裁和主題的片子幾十年來已經被翻拍了多次,在運籌帷幄這方面挖掘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換個視角拍,就難有新意,這不是大導演艾默裡奇的風格,大牌導演總要展現自己跟別人的不一樣。

《決戰中途島》影片花一個小時時間勾勒出中途島海戰背景的歷史框架。

太平洋的彈丸之地中途島,很渺小很不起眼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期,日本海軍大臣山本五十六會見美國大使,山本說支持日本戰爭的石油,80%需要從美國進口,暗示美國不管未來發生什麼,都不要給日本斷供,否則美國就會有麻煩。

後來日本果真全面侵華,美國果然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給,日本突襲珍珠港,出兵佔領東南亞和太平洋,擴大侵略戰爭並獲取戰爭物資。

突襲珍珠港的場面在影片裡有逼真的展現,敘事情節展現了情報官的自責,沒有提前提供可靠有效的偷襲情報,這就為後來準確破譯中途島海戰的情報工作埋下了伏筆。

後來情報機構得到了日軍情報並驗證了情報,才使尼米茲下決心按照情報內容部署中途島海戰,到指定地點對日本海軍航母編隊展開了伏擊,並大獲全勝,中途島海戰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被動局面,實現了對日太平洋戰爭的歷史轉折。

影片中的幾個細節我印象深刻:

1、日本海相和陸相在開會時,中間的位子是空的,按理說應該是天皇主持會議的,但天皇並不參會。

陸相說日本海軍的用途就是把日本陸軍運到指定的戰場,海軍任務就完成了,陸軍海軍兩個作戰系統也要爭鋒。針對東條英機的自信滿滿,山本五十六並未爭辯。

2、美軍航母靠近日本,B25轟炸機起飛在東京投彈,天皇受精,也要跑到防空洞躲避,這就為山本五十六主動出擊,準備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航母艦隊的中途島海戰的發起提供了口實。日本是集權的軍國體制,天皇是這個集權金字塔的塔尖。天皇很生氣,當然後果就會很嚴重。

轟炸東京的美國飛行員在中國浙江跳傘落地,日軍對收留美國飛行員的中國軍民進行瘋狂報復,死傷有幾萬之多,影片有文字介紹。很有意思的是,影片裡出現的是穿藍衣服的新四軍接納了美國飛行員,美國飛行員給新四軍點香菸抽。

3、珍珠港的情報官破譯了日本中途島的作戰計劃,尼米茲要其拿出證據,情報分析人說直接證據沒有,情報都是從間接證據分析得到的。這就像並不知道一個人要結婚,但發現周圍店裡的玫瑰花缺貨了,可以據此判斷近期可能有人在準備婚禮。

尼米茲還是要他們拿出直接憑證。無法,情報人員只能繼續想辦法,最終他們終於找到了直接證據,才使尼米茲最終下定決心發動中途島戰役。

還有尼米茲下令在珊瑚海海戰受傷的航母(預計最快也要半個月時間才能修好)務必要在72小時內修好,這裡想說的是,要換位思考,領導高要求,下屬的就會有新動力和新目標,辦法總比困難多,戰爭時期更是如此。

4、日本戰場指揮官的謹慎和獨斷,和美國戰場指揮官的作風形成鮮明的對照。這裡沒有孰優孰劣,只是在現場戰機的把握上,美國官兵更勝一籌。日本指揮官則是中規中矩,有板有眼,難有大突破。這是兩種文化和制度使然,影片在此方面對人物刻畫得比較好。

5、影片描寫日軍主要是日本的軍官,日本士兵則以群像出現。美軍這裡的軍官和士兵裡的幾個主要人物都有深入刻畫,而且都是真人真事。

6、中途島日方指揮南雲中將現場對戰場風雲變幻的指揮方面失策,這是戰史研究的定論,據此影片在前期醞釀階段,日本內部也有一些軍官對南雲有看法,但山本五十六還是決定使用南雲,儘管對其也有些看法,足可見南雲中將的實力,歷史決不能事後諸葛亮。還有日本社會論資排輩,新人難以脫穎而出的制度文化使然,美國則不同。

7、日本軍官很勇敢,指揮官和戰艦共存亡。就在要準備自沉第四艘受傷的航母時,指揮官和年輕軍官話別,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副官要陪他一起葬身大海,他同意了,說:也好,就讓我們一起欣賞落日的美景吧!

逃生的日本官兵發射魚雷,面對爆炸沉沒的航母行注目禮。

這部美國影片尊重日本對手,沒有絲毫貶損之意,實事求是,很是難得。

中途島海戰臨近尾聲,美國這邊歡聲雀躍,日本內部則鴉雀無聲。山本五十六說:我們本來是有機會贏的。為了保住餘下僅存的海軍生力軍,無奈退出了戰場。

日本中途島海戰前擁有8艘航母,中途島一役就損失了4艘,損失可謂巨大。

8、二戰時的日本工業化已經十分了得,航母和零式戰機都是日本工業化的產物,要知道日本從1868年的明治維新到1938年的擴大戰事,剛好70年。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武器裝備方面與美國不相上下,只因美國國力和生產能力更為強大,日本跟美國打消耗戰,根本消耗不起。

9、日本飛機轟炸中途島時,美國戰地攝影師的冒死拍攝時的盡職盡責。美國飛行員上前線的思緒和行為都比較真實,符合人性,沒有高大上。

10、裡面也展現了被俘的兩位美國飛行員,一個飛行員表現英勇,被日軍殘忍沉海;一個飛行員目睹慘景,被嚇慫了。影片客觀反映了人性的個體差異,當然也客觀襯託了日本兵的兇殘。其實相比日本陸軍,日本海軍還算比較文明開花的,即使這樣也是蠻橫和殘忍的。

影片有意突出了中途島戰役前日本海軍力量的強大,其實美國力量沒有像影片裡說的那麼弱,美國當時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作戰,只是戰略方面優先對付德國,太平洋這裡只是應付一下日本,就是這種所謂的應付,對日本來說那也是消受不起的。

這部影片依我看,主要展現的是普通人的視角和普通戰士在戰爭中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真實親切,沒有有意拔高,沒有高大上,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娓娓道來。

影片的不足之處,就是涉及中途島海戰的相關歷史人物的出場,只能通過對話進行判斷誰是誰,這為不熟悉那段歷史的觀眾判斷人物關係比較吃力。如果畫面上在人物旁邊有文字註解,效果會更好一些。

但我這裡還是多說幾句。如果你想藉助影片了解那段歷史的,影片給不了你多少有價值的信息,你該知道的還知道,不知道的依舊不知道。

如果你想看逼真的空海作戰的效果,尤其是體驗轟炸機俯衝轟炸航母的鏡頭,刺激又好看,影片值得一看。

如果你是個軍迷,想一睹二戰那個時期的航母、艦艇、飛機和其他武器裝備的原型和作戰性能,這部影片那就更值得一看了。

呈現細節,各取所需。美國大片《決戰中途島》值得推薦!

相關焦點

  • 【影評】《決戰中途島》
    這部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決戰中途島》就講了這場戰役。《珍珠港》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國主旋律大片,但愛情戲的比重過多也成為了詬病。不過這一次請觀眾放心,對於導演艾默裡奇來說,這種擔憂是非常多餘的,畢竟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導演。先來介紹一下這位中國觀眾的老朋友,被稱為 「災難片之王」的羅蘭·艾默裡奇。他的代表作耳熟能詳,比如《獨立日》、《後天》、《2012》等等。
  • 影評《決戰中途島》
    看上去,這部電影既不是中國風格,也不是歐美風格,而是有點中西結合,這部電影就是《決戰中途島》。電影雖然以決戰中途島命名,但並不是只圍繞這次戰役進行,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都有詳盡的敘述,並且穿插了空襲東京的這一個在二戰史上作用並不大的事件。
  • 戰爭成敗的邏輯:影評《決戰中途島》
    戰爭成敗的邏輯——影評《決戰中途島》Midway文|立峰而在這部《決戰中途島》裡,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用完美的電腦特技,所展示的戰爭場景,顯得格外得真實、刺激、而又殘酷,幾乎讓人不敢直視。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一次次以血肉之軀,直插入日本海空軍的中心地帶;迎接著從海洋和天空兩個方向,不斷密集飛來的槍林彈雨。每每看到這些場面,我總希望自己正置身於一場逼真的電玩網遊之中,仿佛能有無數次生命重啟的機會。但電影裡的,全都是真實的歷史再現,事實上,隨著每一架中彈爆炸的飛機一同逝去的,都是一個一個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真實而年輕的生命。
  • 特效高分,歷史低分——評影片《決戰中途島》失實之處
    前不久,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影片《決戰中途島》在全球上映。本片以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為原型,結合演員表演與電腦特技,將70多年前太平洋海空大戰的場景通過銀幕再現,其中航母滿舵轉向、大機群火線突防、SBD艦載轟炸機俯衝轟炸等戰鬥場景,讓觀眾大飽眼福。
  • 《決戰中途島》:尷尬一言難盡
    僅有一部1976年好萊塢拍攝的《中途島之戰》(以下稱「舊版」)。舊版是美國那個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巨星雲集,但中規中矩,特效寒酸,借用大量紀錄片資料畫面,頗有缺憾。中途島戰役,美日雙方開火軍迷的期盼總算在近期獲得落實,等來了《決戰中途島》(以下簡稱《中途島》),且是名導羅蘭·艾默裡奇作品。我觀影之後料想不到:《中途島》在一些方面並不如43年前的舊版。
  • 《決戰中途島》: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在美國建國二百周年上映的老版《中途島之戰》,描寫的是 1942 年6月5日至8日中途島戰役的始末。它也是一部類似《虎!虎!虎!》的近乎紀錄性的故事片。雖然這部電影贏得了1976年第十位的票房,但其評價卻顯然不及前者。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電影製作方採用了投機取巧的做法——大量海、空戰鏡頭直接取之《虎!虎!虎!》乃至日本的《太平洋之嵐》之類的太平洋戰爭影片。
  • 《決戰中途島》影評:爽快精彩的流水帳
    博納影業參與投資的《決戰中途島》根正苗紅,趕在70周年的檔口可謂是半部獻禮片了。以有限的資金拍出一部超過及格線的作品,能達到這樣的完成度著實令人驚嘆,不僅填補了今年國內戰爭片的空白,也給觀眾上了一堂二戰史普及課。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迫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 《決戰中途島》2019年戰爭電影最強之作!
    決戰中途島是2019年戰爭電影最強之作,該片全景式地展現了美軍以少勝強的傳奇之戰,日本天皇,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等高級將領,美軍的總統羅斯福,情報組,戰鬥組,空襲組在片中都有展現,並且表現的都很立體和詳細,這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轉折戰役,美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勝利,而日軍損失大批飛機艦母,從此日軍以攻轉守。
  • 《決戰中途島》:一部老式賀歲片般的娛樂戰爭之作
    《決戰中途島》如果從演員陣容與強調愛國精神的角度來看,其實還頗有一種老式賀歲片的感覺,透過一大群雖然稱不上是超級巨星,但也足以各自擔任主角的演員們,打造出一部單純想讓人血脈賁張的娛樂戰爭片,像是只求熱熱鬧鬧就好,一切便無他想。
  • 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我給這部最新的中途島電影評分是7.5,屬於8分上不去、6分不至於系列。有說《終結者6》是三戰,那剛看的《決戰中途島》是二戰,過幾天看大銀幕一戰的《他們已不再變老》。■中途島劇情電影中途島這樣的電影是不怕劇透的,因為註定是一部劇情事先張揚的仔仔細細的電影。
  • 中途島海戰歷史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
    好萊塢災難片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二戰巨製《決戰中途島》,講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那段歷史。
  • 《決戰中途島》:一場氣勢磅礴的空海總攻
    《決戰中途島》將在國內與海外同步上映。「中途島」這件事,已經被無數人掰開揉碎、分析到「毛細血管」了;但大家依然孜孜不倦的討論它,永遠都能繼續挖掘出新的細節——因為它蘊含了太多關鍵性的東西:戰略、選擇、命運、國運……「中途島」是二戰時期場面最大
  • 《決戰中途島》,直男必看!
    最近動作慢,姍姍來遲地去看了這部近期大銀幕上場面最好看的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羅蘭·艾默裡奇導演新作)。
  • 決戰中途島今日點映
    電影《決戰中途島》終於確認了將在11月8日和北美同步上映。
  • 《決戰中途島》首映 艾默裡奇揭秘戰爭大片誕生
    將於11月8日公映的好萊塢年度戰爭巨製《決戰中途島》今日在北京舉辦了「就是這麼炸」首映發布會,導演羅蘭·艾默裡奇與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影片製片人於冬一同登臺,兩人分別手持爆竹和火柴,勢必點燃中國觀眾的熱情。於冬更表示:「《決戰中途島》是一部展現了全世界最尖端特效的戰爭片!」
  • 電影《決戰中途島》公映 航母群戰轟炸太平洋
    世界史最驚豔絕倫的情報戰之一 第一視角真實細節震撼呈現《決戰中途島》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美軍艦隊與日本海軍在中途島的決戰。影片講述在美軍遭遇當時世界最強海軍——日本海軍的威脅時,扭轉乾坤、以弱勝強的故事。同時,這也是關於兄弟間、戰友間情義的紀實故事,記錄了戰士們拼搏奮戰、不惜犧牲性命以守護家園的熱血傳奇。
  • 《決戰中途島》:信任與無畏
    被稱為「災難片之父」的羅蘭艾默裡奇在《獨立日2》票房口碑皆輸之後,時隔三年攜戰爭大作《決戰中途島》歸來,試著為三年前的那場「敗仗」正名;而觀影過後,如果說《中途島》帶來了什麼驚喜,確實是萬不能及的,可艾默裡奇的確將他的能力在這部電影中完全的展露了出來。
  • 大海銘記不朽——《決戰中途島》
    今天聊聊電影《決戰中途島 2019年有一部軍迷們頗為期待的影片《決戰中途島》,詳細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最為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
  • 文明的衝突:決戰中途島
    圖|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左),山本五十六(右)一、命運中途島2019年,《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正式上映,機緣巧合之下也去看了,感覺很震撼,產生了許多的聯想,但並沒有要寫專業影評的衝動 但是看完《決戰中途島》,越發覺得山本五十六本人是知道美軍會在中途島等他的,而且很可能會遭遇到美軍主力艦隊,所以中途島戰役,對美軍和整個太平洋戰爭來說是個轉折點,但對於日本海軍而言,其實他們也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即日本海軍主力如願和美國海軍主力在中途島決戰,雖然最後打敗了…… 1941年,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但有個問題,日本的航空兵沒有炸毀船塢
  • 《決戰中途島》裡都是真男人
    好萊塢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即將於本周五登陸大銀幕!好萊塢全明星演員加上「特效大師」羅蘭·艾默裡奇,如此重磅的陣容無愧影片為「史詩級戰爭巨製」的期待,大膽預測一下,這周末影城的熱血即將被這部影片承包!勢必將為國內觀眾帶來「轟炸銀幕」的震撼效果。《決戰中途島》被外媒譽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戰爭大片」,甚至是局座張召忠也對影片讚譽有加,評價該片堪稱「軍事教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