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代的歷史愛好者一直有一個疑問:朱元璋到底長得醜不醜?在大多數影視劇中,朱元璋的角色都被塑造得十分"接地氣",非常符合他"淮右布衣"的身份。
但在部分影視劇中,演員也對朱元璋的長相進行了調侃。最經典的調侃來自於姜文電影《邪不壓正》中惡搞廖凡和朱元璋的橋段。許多人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都覺得廖凡簡直和朱元璋長得一模一樣,以後要選演員演朱元璋,廖凡絕對是第一人選。
但是,歷史上的朱元璋真的長這樣嗎?《江山紀》也快要上映了,在這部劇當中,陳寶國第二次飾演朱元璋。那到底是廖凡更像朱元璋,還是陳寶國更像朱元璋呢?今天我就帶大家從服飾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邪不壓正》中的橋段
朱元璋到底長圓臉還是長臉?現存的朱元璋畫像,絕大多數是清朝人畫的我們之所以對朱元璋的長相產生疑惑,是因為目前流傳下來的兩種朱元璋畫像,給我們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相貌。
而且這兩種畫像,都是清朝宮廷收藏的,現在也大都被故宮博物院或者臺北故宮收藏。所以,裡面的真真假假似乎也難以分辨。
在第一種畫像中,朱元璋長著圓臉,慈眉善目:
朱元璋中年時期畫像
另外也有一張他晚年時期的畫像,這兩幅畫像中的朱元璋長相也幾乎是一致的:
朱元璋晚年時期畫像
第二種就是《邪不壓正》中那幅朱元璋畫像所顯示的樣子:在這種畫像中,朱元璋長得一張常常的驢臉,下巴彎曲,甚至部分畫像中朱元璋還是滿臉麻子,長相奇醜無比。
最典型的諸如這種畫像:
長久以來,這些畫像的存世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印象:朱元璋長得很醜!包括在許多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使用的都是類似於上面的這種畫像作為配圖。
但這裡其實就存在一個問題:這些畫像真的是照著朱元璋的模樣畫的嗎?
其實未必。比如上面這幅圖,表面上看來,朱元璋頭戴幞頭,身穿龍袍,一幅明朝人的樣子。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它很顯然是清朝人畫的。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呢?因為朱元璋的龍袍有問題:
大家請注意,朱元璋的龍袍上的龍,龍頭是正面面對著他人的。但這其實是清朝龍袍的特色。
比如,康熙皇帝的龍袍是這樣的:
康熙畫像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個龍袍的龍形象是類似的?
那明朝龍袍的龍紋飾是怎樣的呢?不論是明初龍袍的形制,亦或者明朝中後期的龍袍,甚至是蟒袍、飛魚服,我們從中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朝的龍袍的龍臉是側面面對著他人的:
明英宗畫像
這個細節很小,幾乎很少有人發現。但是,這也是我們判斷這幅畫成型年代的一個依據。我們往往只要能把握住這些小細節,就能分析出一樣東西的年代。
所以在這裡,這幅朱元璋的畫像基本上我是可以肯定它是清朝人畫的。
類似的細節有問題的畫像還有很多,比如這兩幅:
朱元璋畫像
這兩幅畫中的朱元璋長相都幾乎是一致的,而且右側畫像署名為陳洪綬。
陳洪綬的明末清初畫家,但是這幅畫我查了一下,似乎也沒有發現有證據證明是陳洪綬的真跡。
但不管怎麼說,這兩幅畫是清朝人繪製的可能性都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頭上戴的帽子有問題。
有帽正
頭上的這東西叫做帽正。明朝人的帽子沒有帽正,清朝人的帽子才有帽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有提及,具體的大家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明朝官員的帽子上到底有無帽正?明朝影視劇中的帽子,90%是錯的
所以,這種畫是典型的清朝人繪製而成的。因此,既然這些畫是清朝人畫的,自然也就不能成為我們判斷朱元璋長相的依據。
清朝人為何要畫朱元璋"醜照"?朱元璋"醜照"很可能在明朝時就有我說了那麼多,很多人看了後也許會十分氣憤:清朝人真是可惡啊!天天就知道黑朱元璋!
確實存在清朝人黑朱元璋的可能性。但是朱元璋畫像的這件事可不那麼簡單,因為根據我推測,很可能明朝就已經出現了朱元璋的"醜照",清朝人只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越畫越醜,越畫大家越覺得這就是朱元璋的長相而已。
比如這幅畫像:
朱元璋畫像
在畫像中,朱元璋身穿龍袍,頭戴幞頭,滿臉麻子。
這幅圖中,朱元璋戴的幞頭有點類似於朝天幞頭——帽子後的兩個腳朝兩側上空伸展開來。朝天幞頭是唐五代到宋朝的特色,後期幾乎就很少有人戴了。
明朝皇帝所戴的帽子分為兩種,一種叫烏紗翼善冠,一種叫金絲攀龍翼善冠。它們其實是朝天幞頭的"進化"版本,即兩側的腳完全收縮到帽子後面,不再朝兩側伸展開來。
朱棣畫像
明朝前期皇帝們戴的一般都是這種翼善冠,比如上面這幅朱棣的畫像。
中後期所戴的大多數是金絲攀龍翼善冠:
朱由校畫像
所以,我覺得剛才的那副畫可能也是清朝人畫的。類似的還有這幅:
朱元璋畫像
這幅畫中朱元璋戴的也是朝天幞頭,身上的衣服是寬衣大袖,也更接近宋朝皇帝的服飾。所以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清朝人畫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明朝人不會出現這種常識性的錯誤。
當然了,清朝人不會憑空畫這兩幅畫。那這幅畫的靈感來自於哪裡呢?
朱元璋畫像
很可能是來自於這幅畫——這幅畫現在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幅畫當中,朱元璋紅色龍紋身穿龍袍,頭戴翼善冠,依然是一臉麻子。
但是根據我判斷,這幅畫存在是明朝人繪製的可能性。因為在明朝後期蟒袍泛濫,很有可能有人見過朱元璋的畫像,所以依樣畫葫蘆,畫了一幅身穿蟒袍的朱元璋。
我之所以在這裡又把他的服飾成為"蟒袍"是因為,在明朝前期,皇帝的龍袍都比較簡單。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明宣宗的畫像裡龍袍也十分簡潔:
明宣宗朱瞻基
這和明朝中後期的龍袍是不同的。所以我判斷,如果剛才那副畫是明朝人畫的,那也是明朝後期的人畫的。
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副畫中的蟒袍袖子有點問題。一般情況下,皇帝的龍袍要麼是團龍袍,像上述宣宗的畫像那樣,要麼就是類似於蟒袍的形制,比如這幅畫中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
或者是孔府流傳下來的明代蟒袍:
蟒袍
它們的袖子上都是有龍紋的。
所以剛才那副畫,要麼是個明朝不太專業的民間人士畫的,要麼是清朝人畫的。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但在歷史上,確實有記錄現實朱元璋的畫像有問題。問題的根源恰巧就是朱元璋。
《明史》中記載,朱元璋"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這十六個字其實也是形容古代帝王比較正常的術語,但這個"奇骨貫頂"似乎又很容易讓人隨意發揮。什麼叫奇骨貫頂?不就是醜嘛!
但是,明朝中期嘉靖朝官員張瀚在他的《松窗夢語》提到:"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髯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
他的這句話信息量很足,翻譯過來就是:我當南司空的時候曾經去過武英殿,看到過太祖和成祖的畫像。太祖的容貌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髯不盈尺,和民間所傳奇異之象一點也不同。
所以,在這裡我猜測,他看到的就是這幅畫像:
朱元璋畫像
而且他的這句話也指明了一個問題:在民間就已經盛傳太祖有"奇異"之相。說白了,就是民間傳言太祖朱元璋長得很醜。他當然不敢這麼寫,所以講得很含蓄。
之後,他接著又說:"成祖之容,大類太祖,但兩頤間多髯二縷,長垂至腹"。
意思是,成祖朱棣的容貌和太祖很像,但是下巴下面的鬍鬚要多兩縷,而且非常長,一直垂到腹部的位置。
所以,這裡他看到的應當是朱棣的這幅畫像:
朱棣畫像
所以,明朝時期,皇宮內所收藏的畫像,應該就是我文章一開始做放出來的那兩幅。這和張瀚所說的內容也正好匹配得上。
而且張瀚還特意強調了這父子二人長得很相似。如果按照民間的那幅畫像算,那父子二人長得差距也就太大了。
包括朱棣的兒子仁宗朱高熾,也都和太祖、曾祖長得十分相似:
明仁宗朱高熾
朱元璋本人也得為"醜照"的存世負責我剛才也說了,之所以有大量朱元璋的醜照存世,根源在朱元璋。那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朝末年,史學家談遷在寫明史的時候認為:
"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也就是說,朱元璋比較喜歡微服私訪,但是他本人又比較謹慎,害怕別人認出他,所以就給分封在外地的藩王以及駐紮在外地的將領們送了一副他本人的畫像。但這幅畫像是"遺像",用來迷惑別人的,和他本人長得不太一樣。
真的畫像藏在哪呢?藏在太廟。
所以,民間關於他的畫像就越穿越神乎,到最後誰也不知道他到底長成什麼樣子了。
比如這幅醜照中,朱元璋頭上戴的帽子就具有典型的明朝中後期特色: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帽子上的金絲修飾品變多
所以這是明朝中後期畫家所畫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實際上朱元璋長得更像陳寶國和胡軍,而不是廖凡所以,在這裡我講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朱元璋長得並不醜。或者說,並沒有許多畫像中所描述的那麼醜。
朱元璋醜照
類似的長著一張驢臉、下巴前傾、滿臉麻子的朱元璋形象,早在朱元璋時代也許就已經存在,到了明朝中後期政治逐漸寬鬆,許多畫家更是將朱元璋直接畫成了一個十分醜陋的形象。
這一形象在後來被清朝畫家所繼承。
但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醜照肯定只流傳於民間。
有帽正的朱元璋畫像,絕對就是清朝人畫的
試想,如果畫家將朱元璋本人畫成滿臉麻子、尖嘴猴腮的模樣,他的後代又怎麼會允許這種畫像存在且供奉那麼多年?
那為什麼後來那麼多朱元璋的醜照成為了清朝故宮的藏品呢?這背後很可能就存在某些政治意味了。如果不是清朝統治者受益,我相信是不會有那麼多朱元璋的醜照走進皇家"博物館"的。
所以,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換句話說,到底是長得像廖凡,還是陳寶國?
如果以後別人再問你這個問題,你可以告訴他朱元璋長得更像陳寶國。
陳寶國版朱元璋
或者,你可以告訴他晚年時期的朱元璋長得像胡軍:
胡軍版朱元璋
如果別人再問你哪一幅畫像是正確的,你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是臺北故宮所收藏的這兩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