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體》,我想為智子寫一首歌

2021-02-08 三體社區

《三體》是什麼?

可能每一個喜歡《三體》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可能是一張小畫,一首小詩,一段視頻,或者一首歌曲。

Rsyun 羅俊 和 柳楓坪Q_sang

就一起創作了一首三體同人曲 《黑光》

 黑暗中的一個人,擁抱著孤獨

 這是多麼堅強的事情!

 現在也不相信有可憐的生命存在

 在黑暗的森林中的每一天

 我想,我能掌控住命運

 現在也堅信著

這首《黑光》是兩位新生代音樂人為《三體》中的人物「智子」寫的歌,由中國新生代音樂人柳楓坪Q_sang 作詞,編曲,Rsyun羅駿監製,日本新生代歌手山田麻希獻唱。

三體社區今天邀請到兩位創作者,讓我們通過這次的小小聚會,了解一下《黑光》創作背後的故事吧!大家好,我是Rsyun羅駿,《黑光》的監製,目前是一家音樂公司的經營者。我是三體迷,我們公司名」曲律驅動「的靈感就來自《三體》中的「曲率驅動引擎」。我的興趣愛好挺多,最喜歡科幻小說,大劉的每一部作品我都過。大家好,我是柳楓坪Qsang,Rsyun的同學和工作搭檔,《黑光》的作詞, 作曲。我從小就是科幻愛好者。平時閒暇時間,會邊打遊戲邊聽有聲小說。Rsyun在日本上學時,夜裡經常睡不著,便找一些小說來打發時間。當時《三體》獲星雲獎提名在網上引起熱議,好奇的他就找來看看。故事開始,他就被大劉的文字吸引住了。之前在父母口中聽到的一些老一輩的時代故事,那種紅色年代感和科幻的碰撞,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讓他深陷其中,根本停不下來。「從家裡到上學路上,從吃飯到睡覺,眼睛根本不想從小說移開。直到一口氣看完第三部,感覺自己的靈魂得到了升華。」小時候,電視節目《探索頻道》給他留下許多疑問,現在,他覺得大劉給了他許多答案。於是,他就成了一枚「磁鐵」(大劉的粉絲) ,開始瘋狂向身邊的同學以及在朋友圈安利《三體》。他甚至買了很多套《三體》,「如果有誰不吃安利,我就會化身『傳教士』把這三本書送給他。」關於這一點,Qsang 最有發言權,他就是在Rsyun的強行安利下接觸到《三體》的,看完只感覺」頭皮發麻「。他們經常聊《三體》,有時一聊就是六七個小時,聊天結束後一看聊天時長,都會被嚇到。Rsyun 最喜歡大史。雖然這個角色沒有貫穿全書,但他認為只要大史出現,就會讓人感到安心,就像他保護羅輯一樣,也會給讀者帶來安全感。而Qsang 最喜歡三體危機部分的情節,給近未來地球帶來的影響令他有很多思考。他最喜歡的角色是很多人並不喜歡的程心,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最願意與程心做朋友」。Q:你們在看《三體》的時候,你腦海中會冒出一些怎麼樣的音樂?Rsyun:《三體》中所描述的各個時代都會給我帶來很強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作品中的類似過去、現代、近未來、未來的描繪,無論從音樂還是畫面,想必每位讀者都有自己心中所腦補的音樂和畫面。我的腦海中,從開篇的紅歌,蘇聯風格的手風琴曲,到流行音樂、搖滾、賽博朋克風的畫面配上電子樂,到宏偉的太空歌劇配上交響樂和星際航行中孤獨的小提琴獨奏等等等等。腦海中的每一個畫面似乎都如同電影和影視配樂一樣,《三體》給我無限的想像空間。在註冊公司的時候我就和Qsang一起討論過這些。我的理想就是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如果有機會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會,能夠給三體電影或者大劉的其他作品製作影視配樂是我的人生目標。Qsang:在看《三體》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冒出Daft Punk創戰紀的配樂,在別的電影中,我找到了與我想像中比較接近的畫面並把他們拼湊在一起,也為《黑光》這首歌做了一個簡單的MV。Q:《三體》第二冊日文版今年在日本發售,你們在日本有什麼感受嗎?Rsyun:我非常開心體《三體》第二冊日文版今年在日本發售,作為三體「傳教士」,當初也因沒有日文版《三體》,沒辦法安利給日本的同學而苦惱。現在可以給日本的同學和老師送書啦(開心)。也很期待第三冊日文版早點發售!Qsang:首先恭喜《三體》第二冊日文版今年在日本發售並獲得好評,同時我也將日文版的《三體》推薦給了我的老師大野元毅先生和月野空先生。祝願《三體》日文版在日本大賣!《黑光》是 Qsang 在日本留學時的畢業作品。老師會分配給學生一個歌手,然後讓他們共同創作表演一首歌。當時 Qsang 的老師給他分配了日本歌手山田麻希。Qsang 遂即靈感湧現: 「智子是以日本少女為形象的角色,當時,老師給我分配了一位日本女歌手,而我又在日本上學生活,腦中一下想到的就是她,智子」至於作品名《黑光》,靈感則是來自於小說中「黑域」的概念。「黑域在我腦中就像一道黑色的光,這道黑光,它將會成為生命生存下去的奇蹟。「」Qsang一開始不知道他要做什麼樣的音樂,後來經過不斷嘗試和修改,他終於明確自己想達到科技破碎感的一種藝術呈現。或許與一般的音樂作品有所不同,但他還是大膽的做了嘗試。「我想要達到水滴擊穿人類宇宙戰艦的感覺。所設計出的這些電子音樂效果,讓我聞到了金屬扭曲的味道。智子也是個非常好的虛擬歌手形象,非常適合電子音樂的風格演出。結合歌手山田麻希的演唱,像在星際中迷航一樣。」《黑光》的DEMO用了一周時間製作完成。與歌手山田麻希錄製完成人聲後,他們就開始準備一個月後音樂大廳的演出。這期間,他們又對編曲做了大量修改。Rsyun 負責歌曲的後期修改工作和作品的監聽。「這首歌只是一個簡單的學生作品,和家庭作業一樣,」Qsang說,「Rsyun加入我,我們的靈感來源都是出自對於《三體》的熱愛。」Rsyun:會的,有機會的話我們還會繼續製作三體相關音樂,而且不光是《三體》,大劉的其他小說,如《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等作品我們都想努力嘗試製作出好的音樂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syun, Qsang:很高興大家可以關注到《黑光》這首歌,也很榮幸能夠融入到三體社區這個大家庭成為三體社區粉絲的一員。希望今後能和大家多多交流互動,我們也會出更多的音樂作品。

相關焦點

  • 《三體l》:智子
    說到三體人,那麼就不得不說《三體》中的智子--身為一件武器(暫時這麼稱呼),我們來看看她的故事。智子的起源三體人在發現地球的坐標後,驚訝於地球文明的發展速度,因此害怕當400年後三體艦隊到達地球時,已經不是地球文明的對手,他們想到了用某種方法去阻礙地球科技的發展。
  • 《三體》選讀:智子工程
    元首知道,讓這種脆弱的情緒爆發出來是有害的,於是,他立刻對「火山」潑了盆冷水:「我已經命令三體艦隊航向這顆恆星,但事情並不如你們想像的那樣樂觀,照目前的情況看,艦隊是在航向自己的墳墓。」The consuls calmed down.元首這話使執政官們立刻冷靜下來。"Does anyone understand my conclusion?"
  • 《三體》是不需要標籤的偉大作品,但我想給配角更好的結局
    要是作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看的過程中能被讚嘆幾句,看完之後能感受到一絲震撼,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還能想起來一兩個場景,餘願足矣。Q:您看來成功的科幻作者是什麼樣的?錢多事少家裡蹲。哈哈。從一開始漫不經心地看,然後一發而不可收,到現在為止還經常摸出來重新看一遍,每次都會有心得。嗯,最近我飄了,開始學習金聖歎,在做《三體》三部曲的批註了。捨不得在書上寫,這是我的筆記~特派員:哇!
  • 人工智慧火熱,《三體》中的「智子」機器人能否在現實中造出來?
    而根據以前的報導,在此之前谷歌已在中國、巴黎、紐約、東京和山景城總部等各地也都設立了AI研究中心(大部分資金主要流向了中國和法國的AI中心),而此次選擇在非洲設立AI中心,難道是想藉助「瓦坎達」的黑科技麼?與此同時,同為國際頂級搜索平臺的百度、以及造手機的三星也在積極涉足人工智慧領域,競爭激烈。媒體透露2016年百度和谷歌在AI方面的投資就花了兩三百億美元。
  • 通過《三體》中的智子,我們聊一下什麼是量子通信
    」我對三體世界說話「,每次小說讀到這裡,即便知道以後發生的故事,沉浸在小說劇情中的自己整個人跟著也沸騰了,因為這是地球人對三體世界蔑視地球兩個世紀的發洩和控訴,這是不是人類僅有的一次霸氣呢?那這樣霸氣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呢?
  • 《三體》電視劇官宣2個地球日後,來自智子的人間觀察
    大V、三體粉絲也紛紛響應,對三體陣容發起雲討論,話題#三體陣容# 衝上微博熱搜榜。截至目前,智子觀測到話題已經有2.9億閱讀。《三體》是我們共同的熱愛,每個三體迷都熱切關注著《三體》的每一個新動向。相信每個人在閱讀《三體》小說時,都有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各個場景的想像。
  •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愛因斯坦晚年為何要燒毀所有文稿?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愛因斯坦想把已知的自然力統一到一個簡單的體系當中,想要實現真正的化繁為簡,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這個體系當中找到答案,但事與願違,宇宙的這4種力終究是無法併入同一個框架內。
  • 日本《三體》讀者:我就想知道劉慈欣的大腦構造!
    老闆正準備把寫好的【現已告罄】牌子擺到架子上,店員無奈地走過來說:「剛才又來了一個找《三體》的。」已經數不清這是今天第幾個來買《三體》的人了。沒錯,《三體》又一次在日本火了。因此,他們起初只印了1萬本,想先試試水。結果這一試便一發不可收拾:一不小心就完成了10萬的小目標!很多日本人對《三體I》的初印象是:一本不知道是啥,但賣瘋了的、賊厲害的書。
  • 我想給你寫一首歌,一首「簡單的歌」
    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萬芳「後期」非常灑脫的一首歌曲,就是伍佰作曲,萬芳寫的詞,收錄在2002年專輯當中的《不確定》。Byebye噢 Byebye啦關於愛情我仍年輕」這是一首我非常偏愛的歌曲。我覺得這首歌不僅僅是寫愛情關係兩個人的不確定性。這首歌其實說出了一種人生的無常。唯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不變。其實挺無奈的一句話。但人生就是這個樣子。戀愛的,會分手。結婚的,會離婚。得到的,會失去。曾經珍惜的,捧在手裡怕融化的,會膩、會厭煩,會嫌棄。但不管怎樣。
  • 《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 我願投身前途未卜的群星,為夢長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有無信箋】《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是劉慈欣《三體》的同人改編作品。這是一部B站首發的熱血漫,粗獷的像素方塊畫風之下是不輸原創的良心改編。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角逐,雙方戰力懸殊,故事以人類必敗開啟。
  • 當時沒有人為張學友寫一首歌,但這首歌是我自己寫的,結果
    當今音樂界,有無數優秀的歌手能寫歌,然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優秀的音樂家並不多,雖然能唱歌的歌手很多,但能寫歌的卻很少,當時的四大天王也不會作曲,畢竟如果你想寫好一首歌,你不可能只掌握一點音樂理論知識。
  • 近日重翻《三體》,發現了一個細節,初看不知,細思極恐!
    我們都知道,智子是在第三部中有化身的,一位日本女性。在看《死神永生》的最初時刻,我的思想大多是由作者帶領的,作者一直把智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三體文明的發言人,或者說是外交官。但是我們經常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智子是一個背後由三體文明控制的機器人!它可以是一個智囊團,或者是幾個不同的三體人的輪換控制。
  • 日本人只看了《三體》第一部就被震撼成這樣,後兩部翻譯出來那還了得
    日財新聞的《三體》廣告,謎之EVA氣息藤井太洋和梅田麻裡繪透露:很多商務人士、工程師是因為中國同事的安利才去看的。「《三體》在東京賣得很好,尤其是在商務區,銷量特別高。這本書三人團隊的翻譯也許是第一回打破了日本學者以及學院派的領域壟斷,為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提供了一個靠譜的可能性。古往今來,能「出圈」的作品,一定是能在各種文化中引起共鳴。立原透耶認為,《三體》的風靡,是因為它兼具中國性和世界性,既有關於中國歷史、文化、風物的紮實描寫,也有優秀的科幻設定,讓外國人也能理解、共情、認同。
  • 劉慈欣:科幻的小說顛覆了美國科幻帝國的認知《三體》
    》,稱自己一直非常想讀一讀,並表示人們對它的評價非常高。三體元首隨即召開緊急會議,派出三體艦隊全速趕往地球,為侵佔地球,移居新家園做準備。可三體艦隊到達地球,最快也要400年,地球的發展太過迅速,400年後艦隊在地球面前將不堪一擊。於是三體就派出了速度接近光速的智子,率先到達地球,來阻止地球的科學發展。
  • 程心留下5公斤生態球的時候,為何智子也同意這麼做?心懷仁慈?
    之後產生的文明也製造了小宇宙,又竊取了一部分質量,導致無法歸零,這時候大神文明就用各種辦法要求其交出質量,當然最後你留一點也沒關係,剩下的都由我大神來補上。也有可能是三體文明也不知道重啟宇宙的條件有多麼苛刻。其實大神文明最後肯定會強制回收這些質量的,要不然也沒必要費這個事,只是為了最後省點事才號召小宇宙的主人們主動歸還質量。
  • 想寫一首詩給你,想唱首歌給你,想把我最好的一切都給你
    必定是深情款款費思量最難忘逐夢復還鄉想寫一首詩給你文/寧霞霞想寫一首詩給你在潔白的寬敞的農家小院裡幹樹枝劃傷時光的印記風飛揚起瑩潤的橫豎撇捺想寫一首詩給你在崎嶇的開滿野花的山路上紅布鞋蘸著淙淙的流水夕陽濺起了無畏的熱血豪情
  • 周杰倫主動為陳奕迅寫的一首歌,卻被認為是Eason最難聽的一首歌
    「我試過完美放棄,的確很踏實」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一段感情中糾纏不清,明明知道未來並不會幸福,可還是為了曾經的一點點溫存捨不得放手,明明知道身邊的這個人並不可託付,可還是想死死的抓在手裡,任由不安和惶恐每天每天的侵蝕。這樣的經歷或許只有愛過才會懂。
  • 蔡健雅為他寫了一首歌,被拒絕,現在被他翻唱
    蔡健雅為他寫了一首歌,被拒絕,現在被他翻唱蔡健雅作為一名創作歌手,她創作了許多被大家喜愛的歌曲。她不僅為自己寫歌,還為其他歌手寫歌。她為王菲創作了《等等》,為梁靜茹創作了《四季》.不僅如此,蔡健雅也被林憶蓮稱讚,可以從這裡進一步看到蔡健雅真的在音樂界的地位很高。但是你知道嗎?
  • 細思極恐的哲學——淺析《三體1》,蟲子從未被真正戰勝過
    寫《三體》的讀後感,需要真的誠惶誠恐,因為你別想用一兩句感悟,一兩段哲思去概括她,其涵蓋的內容太過豐富。如果用「家」這個詞描繪的話,她囊括了幾乎所有「家」——陰陽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倫理學家,羅輯學家,人類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等等,而這些涉及的領域看似只是發端於一個天人合一般的想像。
  • 劉慈欣編劇,豆瓣評分9.6,三體迷必看——《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
    大多數的人心中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三體》,就算你不是科幻愛好者,也一定聽過劉慈欣這個名字,知道《三體》的大名。關於《三體》要影視化的消息,很早以前就已經流出。甚至一度有傳聞亞馬遜影業要花10億美元拍《三體》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