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說起情感,她是態度這個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它與態度中的傳統和慣例,以及沒有明確意識的需要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主觀態度在客觀生理上的一種較複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
一:男人和女人情感有何不同?
我認為,女人喜歡感情用事,內心缺乏大局觀念;男人穩重成熟,做事理性踏實,講究周全。
說起男人和女人的情感區別,可能現在大家都有目共睹。男人大多都喜歡去寵著女人,而女人中的大多數,都喜歡被男人一直寵著。當然,一個長期被寵著的人遇到事情,就不計後果,意氣用事會認為理所當然;而男人,沒有人來寵著他們,因此遇事冷靜,會客觀理性地對待問題,否則後果自負。
因為現在社會,女人在男人的眼裡是這樣的形象:
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李白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以及富貴之態。而現代社會男女比例失調,在男人眼裡,女人各個都是楊貴妃,因此恨不得把她們都捧在手心上。
而女人呢?雖然大多數女子有沉魚落雁之美,但是依然守身如玉,堅守傳統美德,不失賢妻良母的風範。
可是也有一些女人,被寵上了天成了黑雲彩,不遵守公序良俗,拿著「雞毛當令箭」,甚至傷害別人,對他人痛苦視而不見。
古有「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今有「寧可坐在寶馬裡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
看看這奇葩理論,古代男尊女卑是女子沒有辦法,情有可原。可是現在為啥貪圖享樂而寧可哭呢?
是不是你也想不通?其實作者也實在想不通,我覺得大家都想不通,理所當然就對了!那麼下面這個俗語,它的由來就肯定不是空穴來風了。
二:「女人當家房倒屋塌」,俗語為啥這樣說呢?
我們極力贊同男女平等,這不是對女性有歧視嗎?反對,強烈反對,作為男人的作者舉雙手反對!可是,思想觀念上反對歸反對,為了求真務實,還是認真解析一下它的由來吧!我這樣說大家滿意嗎?
那麼,這句俗語裡,為什麼說女人不能當家呢?其實,小事情女人當家還是非常好的,畢竟她們心思細膩,做事情井井有條。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們是否能擔當大任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女孩跌倒了趴在地上哭,父母肯定忙著抱起來,心疼的問摔疼了沒有?可是男孩子,拌個跟頭摔個鼻青臉腫,也趴在地上哭,父母肯定會說:「哭什麼哭?堅強點!」
此時,男孩子還得自己爬起來,哪怕小臉哭得像「猴子屁股」,父母親也不會心疼的把他抱起來,因為男孩子出生肩膀上就擔負著責任,包括保家衛國和贍養家庭。
其實,我喝了點酒,壯壯膽,悄悄的和大家說,女人的生理結構,以及心理特點,確實不適合當家。雖然女人當家也不至於「房倒屋塌」,可是遇到英明決斷的時候,「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人能有多少啊!
再說了,富家容易當家,窮家活業當家難啊!母親就是當家,「爛包」的日子操勞一輩子,結果74歲就去世了,而父親啥事不管,今年都85歲了。所以說女人的心理和身體承受能力,和男人有本質上的區別啊!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那些流竄到農村騙子,今天免費送盆,明天又免費送鍋,最後把錢騙到手跑了,上當受騙都是村裡的女人,幾乎看不到一個老頭去那貪便宜。
三:男人有什麼不同?
男人,從小到大,一直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挫折教育,有韌性,幾乎都能挑起家庭重擔。再加上男人,很多人都能理性看待事情,獨立思考能力強,人云亦云的人很少。
女人和男人截然不同,她們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一些女孩子,特別喜歡聽奉承話,聽著聽著,就把自己的錢財搭進去了,甚至不計後果。咱別拿那幾個女強人說事,就說大多數女人管理一個群體事物,搞得一塌糊塗,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因此說,男人做領導,或者掌管家裡的大事,會更勝一籌。當然,也會徵求女人們的意見,這個男女平等,沒有任何的衝突,就事論事而已。
在女性地位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基於男女平等的條件下,大家對以上的解釋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