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神鳥知訊視界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很強的宗族觀念,對祖墳和祖宅更是格外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在老人們去世之後,後輩們不僅會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安葬地址,還很注重對墳墓的維護,每年清明,都有不少農民在祭祖的同時,對祖墳進行修葺。

農村人重視祖墳,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農民看來,祖墳的狀態會之家關係到子孫後代的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在農民眼中,每一種情況都有著不同的寓意。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人的祖墳出現了凹陷的情況,這意味著這家人的後代子孫比較稀少,很難出現人丁興旺的局面,如果是建了好幾年的老墳,墳上卻一直不長草的話,子孫後代的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貧窮,而且難以找到生財之道。

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說法得到了很多農民的認同,也正是因為如此,每年祭祖掃墓的時候,如果發現祖輩的墳頭長滿了各種草,農民總是會格外高興,相反,如果出現了墳頭凹陷的情況,他們也會立馬填上更多的泥土,如果墳上一直光禿禿的,有的農民還會特意栽種一些野草,選的也是像絲毛草和斑毛草這類一年多生而且容易成活的種類。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說法並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很大程度上是農民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多少有一點迷信的成分在裡面。事實上,墳頭的塌消和長大都是自然現象,例如土壤腐殖質堆積,就會導致體積變大,而農村的一些墳頭出現塌陷的情況,雖然確實可能與長時間無人照管和修葺有關,不過這種情況不見得會對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另外,墳上不長草也與後代的家境和經濟條件沒有必然聯繫,反倒與土質、水分等自然條件有關。

總之,農村人重視宗族觀念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每個家庭來說,子孫後代要想過上興旺的好日子,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你聽過「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農村流傳著一句與祖墳有關的俗語,它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是否還有道理呢?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火葬還沒有普及之前,農村的喪葬方式以土葬為主。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之所以如此,除了能保持逝者身體的完好性,土葬墳頭的儀式感和易於祭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另外還有很大的風水思想和講究在裡面。在農村,關於墳頭和風水之間的說法也非常多,其中「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是比較有影響的一句。也許對於這個說法,很多人會舉一些例外的現象,總體來說還是能反映出一些道理和規律的,下面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指啥?快看看吧,別被笑話了
    祖墳有人修繕,意味著這個家族有後人,人丁興旺,百子千孫,枝葉碩茂……而俗語說:「墳頭塌井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又是什麼意思呢?看到這句話,相信不少人將其理解為墓主無後,已「斷子絕孫」,「絕後」。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顯然,非也。下面,我們不妨將其拆開,一分為二來看,便於更好地理清這句話的意思。
  • 民間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下一句才重要,很多人不知道
    現在的農村真的是變化很快,以前我們說一年一個樣,指的是城市變化很快,現在的農村也是變化的很快,但是生活在農村,關於俗語,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也有些人認為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一個拋棄一起的思維去看待這個社會,但是不管怎麼說老一輩的俗語也曾經風靡一時。
  • 農村俗語「墳頭塌子孫少,墳頭無草後代窮」這句話啥意思?啥說法
    「添墳」,畢竟祭拜先祖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畢竟我們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在農村裡,有著「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的墳頭塌消子孫稀,這個也是我們所謂添墳的目的,當我們祭祖的時候都要在逝去親人的墳頭上添點土,目的就是讓逝去的親人能保佑我們,畢竟在以前的農村裡,親人的墳墓都是用土堆成的,時間久了土就會慢慢的減少,有的時候墳頭就會變得很小,那麼這樣的話就是不利於我們後代的發展,也是對親人的不敬,所以說到了一定的日子,作為後人來說就要及時的給逝去的親人添墳
  • 「土厚生金銀,土薄絕家資;門前直水流,財帛如遊絲」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土厚生金銀,土薄絕家資;門前直水流,財帛如遊絲。由於在下天生愚鈍,雖然對這句俗語思索了良久,竟然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無奈之下,只好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土厚生金銀,土薄絕家資在過去的時候,人們都是靠種莊稼吃飯的,因此,土地就是人們的命根子。不過,土地也是有好有壞的。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在農村裡,墳頭和空宅老屋都是常見的。而這兩處地方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人來的,所以這兩處毫無人氣的地方,給人的感覺也是陰森而又荒涼的。但是老祖宗的俗語也是無處不在的,關於墳頭和空屋的俗語自然也有幾個,比如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還有「墳前門,屋後水」等。但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農村俗語,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李子來回答一下。
  • 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外出的人,如果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寧可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走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一次,爺爺正好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為了趕路,馬車上掛著一盞「氣死風燈」。透過搖搖晃晃的燈光,爺爺發現前面有一座墳。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 古人經驗,終生受益!現在小學生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中華文明還是幾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的文明。綿延悠長的燦爛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給現代人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至今仍然閃耀世界。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俗語都很熟悉,因為家中的老人經常會說上幾句。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因為他語言簡單易懂,沒有那麼深奧,不想詩詞歌賦那麼辭藻華麗,讓人很難理解其中深意。俗語內容雖然簡單,大部分都是幾個字而已,但是一字千金,其中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含義,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幫助。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而且農村老人也非常深信這些俗語裡的道理。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窮,一婚半生困」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昨日,碰到我的初中老師,我便對老師提及了這句俗語,想讓老師給我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老師聽後如是說:一、一喪三年窮在古代的時候,「孝」字當先。雖然也有忤逆之子的存在,但忤逆之子是非常少的。一般來說,絕大部分子女都是非常孝順的。
  • 俗語「青頭蘿蔔獨頭蒜,抬頭女人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熟悉的俗語、諺語,就屬於這種無形的傳承。俗語、諺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很多都只是口口相傳,在書本上很難找到,但卻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承至今。到現在,農村依然有不少老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句俗語,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卻蘊含著不少道理。
  •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簡單的語言形式,顯得又非常的幽默風趣。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但是卻又意義深刻,有一番道理在裡面。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意思?有道理嗎?夏敏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俗語『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冬至』,天氣一片大好,農村幾個老年人沒事,找個有太陽曬暖的地方,又天南海北的胡扯起來,什麼過小年了,家裡也沒養雞,喝個雞湯都困難,這『冬至』在我們北方稱作『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聊著聊著來了句『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的俗語,到底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古時候,有很多相面的,他們以此為生,也算是一門手藝。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完美,我們的老祖宗用一句俗語給出了我們答案。那便是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有一個家庭,有老婆做飯,有地產糧,有棉襖遮寒就知足常樂活著,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的活著。它其實講的是男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古時候的底層勞動人民要求不高,只要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家人能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就覺得很幸福了,這充分反映了過去貧窮的年代,人們的理想嚮往也是非常低的,人生的目標也是非常低的,這是適合當時的社會。那麼放到現在,這句老話還有道理嗎?
  • 民間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眾所周知,對於農村人而言,逢年過節都要走親訪友;親戚之間的走動,不僅能夠溝通感情,而且也能夠增進彼此情誼。然而在民間卻有這樣一句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老祖宗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想必農村出生的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這句俗語,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為:「親家(大多數情況下指女方父母)如果經常登門拜訪,女兒在夫家就逐漸沒有地位。」乍一看這句俗語似乎過於武斷,那麼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