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6 秉燭讀夏秋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外出的人,如果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寧可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走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

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都知道,墳墓給人的感覺是陰森恐怖,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膽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更別說在墳頭過夜了。

按常理來說,如果你趕路走到半路,面臨的選擇是「一處墳墓和一間閒置的空宅老屋」,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空宅老屋過夜。

我爺爺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爺爺在過去是趕腳的,也就是套著牲口車幫人運貨,相當於現在的貨運司機,為了趕道經常走夜路。

有一次,爺爺正好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為了趕路,馬車上掛著一盞「氣死風燈」。

透過搖搖晃晃的燈光,爺爺發現前面有一座墳。

突然一陣陰風吹來,爺爺看到從墳裡走出來三個無頭鬼,全身穿白,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的……

爺爺一看嚇得毛骨悚然,揚起手中的鞭子猛抽拉車的馬,兩匹馬也看到了這一切,撒開蹄子,拉著車子飛快地往前跑。

大概跑出了一裡地,車子這才慢了下來,爺爺看到道旁有一處空宅老屋,驚魂未定卸下馬,餵上料,然後拿起鋪蓋卷到裡面過夜去了。

到了天明,爺爺越想越納悶,世上根本沒有鬼,怎麼昨夜裡活見鬼了?

爺爺平時膽子很大,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於是趕著馬車往回走要看個究竟。

到了那座墳一看,墳已經被人盜掘。

原來昨晚看到的是一夥盜賊假扮的無頭鬼。

這件事是爺爺親口給我講的,後來爺爺說這是一座大戶人家的墳墓,裡面陪葬了許多金銀首飾,盜賊得到消息後連夜盜寶。

為了嚇跑路人,這些盜賊想出了假扮無頭鬼的辦法。

爺爺還說,「我走這麼多年的夜路從沒見過真鬼」。記得有一次,我看到從墳墓裡「漂」出幾團鬼火。

後來得知那其實不是鬼火,是狐狸身上帶有墳墓裡的「磷」。

「磷」是一種很活潑的元素,燃點很低,狐狸跑起身上的「磷」受空氣的摩擦就會燃燒,遠遠看上去像一團鬼火。

從爺爺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世上本沒有鬼,只是人們自己嚇唬自己臆想出了鬼。

換言之,墳墓具有一種虛擬的恐怖,只要膽子大,根不會有危險,也不會對人形成傷害。

反過來看,常年閒置的空宅老屋,由於經常沒有人居住,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有句話叫做「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三年就倒」。如果人從老屋前路過,就有可能被坍塌的房子砸中,這種危險是隨時存在的,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在墳墓和空宅老屋2選1的情況下,老祖宗意思是寧可選擇對人沒有產生實質性危險的墳墓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路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這就是「君子不不立危牆」的道理。

因為「空宅老屋」能夠對人產生實實在在的危險,「兩害相侵取其輕」,選擇在墳墓過夜時上策,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

當然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沒人會在這兩處地方過夜。

隨著社會的發展,「墳墓和空宅老屋」數量越來越少,這句俗語也越來越不合時宜,然而其中的道理卻讓我們回味無窮,你說是不?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很多。有些老話是農民朋友對生產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而有些老話竟是因某個「個案」而得出的不具備普遍性的結論!其實,這句老話就是「不具備普遍性的一個結論」!那麼,這句老話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句農村老話是這樣來的——在解放前,有一個販鹽的商人帶著夥計一路奔波四處做生意。有那麼一天,他們一行兩人趕了一天路也沒有找到一個村莊。眼看天要黑了,遇到一片荒墳。夥計說,我們再往前趕也不一定能遇到村莊,不如我們倆就夜宿在這一片墳地裡,好歹墳頭也能擋擋秋風,暖和一點兒。商人說,我們怎麼能在這裡過夜呢?萬一墳頭裡冒出鬼來豈不是嚇死我倆了?
  • 「寧在墳頭過夜,不在空宅住宿」老祖宗為何這樣說?用心良苦
    「寧在墳頭過夜,不在空宅住宿」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就是晚上寧願睡在墳頭過夜,也不願去無人居住的空宅子裡住宿。所以,古人的這句話也讓無數人感到十分費解,墳頭埋著的可都是已經去世了的人,跟死人睡在一起難道不會感到害怕嗎?而空宅子可能只是長時間沒有人住而已,並沒有什麼大礙,也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影響,為什麼寧願在墳頭過夜,也不願在空宅子裡住宿呢?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在農村裡,墳頭和空宅老屋都是常見的。而這兩處地方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人來的,所以這兩處毫無人氣的地方,給人的感覺也是陰森而又荒涼的。但是老祖宗的俗語也是無處不在的,關於墳頭和空屋的俗語自然也有幾個,比如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還有「墳前門,屋後水」等。但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農村俗語,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李子來回答一下。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流傳至今的俗語,這些可能也都是經驗之談,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些所以非常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很多人都覺得這句俗語比較的恐怖,這樣的處境似乎也比較的艱難,是一種非常困難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後一句是最主要的,不從空屋老宅過指的是不要選擇沒有人住的空宅子,樓房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空房子。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很強的宗族觀念,對祖墳和祖宅更是格外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在老人們去世之後,後輩們不僅會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安葬地址,還很注重對墳墓的維護,每年清明,都有不少農民在祭祖的同時,對祖墳進行修葺。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這句「一輩不孝,輩輩不孝」老話,很多人覺得這有點扯,怎麼能斷定人家一輩人不孝,後面的就輩輩不孝?難道這能預測?當然是不能預測的,但這裡有個生活環境和學習的經驗在其中,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可廢屋住宿」有道理嗎?
    古代人出行不像現在人出行那麼方便,有客棧、旅館、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適。那個時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飯店、客棧住宿,或者在農家借宿。各處道路交通不方便,沒有現在的公路鐵路,那個時候都是羊場小道崎嶇的山路。那時古代人,若是出行,來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上不扒村下不接店,在荒山野嶺之中行走趕路程,一旦到晚上,住宿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問題。
  •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化的繼承與傳承方式有很多,除了具體的書籍之類的載體,清晰可見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老話,通過農民們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其實有一句老話農村的老人常說: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有道理呢?農村人的老話大多是在勞動生產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或許僅僅適應當時的環境,到了今天並不適用,而有一些則在今天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兔的意思是,在寒冬臘月,如果在野外看到已經死掉的野兔子千萬不能撿回家,更不要拿回家吃,而到了正月,在野外看到死掉的野雞也不要帶回家吃,那麼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積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於農村老話「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一、」早不買豬肉」的意思農村老話是老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豬肉應該怎麼買?其中是有一些講究的,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原因有以下三點。1、一大早上買到的豬肉很有可能是頭天賣剩下的豬肉,已經過夜不是很新鮮。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呢? 農村老話自然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存在就有道理。而這些老話也會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就拿豬肉和豆腐來說吧,老話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豬肉怎麼買,豆腐又怎麼買,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
  • 農村老話說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時候只顧疼了,也沒有多想這句話,後來長大了,仔細想想這句話,發現還挺有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道理在何處?一、這句話啥意思農村以前的灶房多是土灶,上面一口大鍋,下面填柴禾。這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但這句話絕不只是簡單地說這兩樣東西,而是有別的意思。啥別的意思呢?就是教人趨利避害,還教人遠離某些事。比如說小時候我偷人家西紅柿被咬事件,如果我沒有主觀想要偷人家西紅柿的想法,就不會去地裡,去了後如果不進人家地,也不會被咬。
  • 農村老話「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放到現在還實不實用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雷打真孝子這句話其實是虛構出來的,相傳宋朝時有書生薛榮赴京趕考,家中之妻嚴氏虐待其妾周桂英,將周桂英於元宵夜在磨房所產之子強來行拋棄,周無奈,將血書、金釵藏於襁褓中作為標記。棄嬰被以磨豆腐打草鞋謀生的張元秀夫婦拾去,取名張繼保,撫養成人。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有一些農村老話,聽上去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甚至有些迷信的說法。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些話慢慢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慢慢形成了一種傳統文化。比如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意思是說:結婚喜事的時候不能送傘;為老人賀壽的時候不能送煙;如果有人家死了人,你錯過了幫忙、隨禮,過後就不要再補上禮金了。如果不是這樣,自己出了錢主家還不高興,落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在農村,村民之間的關係也都相處得特別好。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什麼意思?道理何在?
    它言簡意賅,但是對事物的見解一針見血,能夠發人深省,搞明白它的精髓所在,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所以農村俗語在廣大鄉村地區,通過多年口口相傳,幾乎是家喻戶曉。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就是大家都能夠口熟能祥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懂得它的道理何在嗎?如果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農村俗語大致意思是說:寧可做螞蟻辛勤工作的腿,也不做只會在枝頭「嘰嘰喳喳」的麻雀嘴。
  • 農村俗語「寧掛虎王,不掛死像」是啥意思?「死像」是指什麼?
    農村俗語「寧掛虎王,不掛死像」是啥意思?「死像」是指什麼?農村的很多老話都往往是話糙理不糙,而「寧掛虎王,不掛死像」這句老話就是如此。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虎王」?「死像」又是指什麼呢?在過去,很多地方都有著在客廳裡不能懸掛老虎畫像的習俗,比如在民間也有著「虎在中堂,家破人亡」的說法,意思是說把老虎的畫像掛在客廳裡,那是非常不吉利的,很有可能會給家裡人帶來厄運。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寧願在客廳裡掛老虎的畫像,也不要擺放死去親人的照片。換句話說,老虎和死去親人的照片都是不能懸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尤其是後者。
  •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果樹是農村種植的主要經濟林木,種植果樹後,大家都希望自家的果樹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然而任何事情總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本來經過精心管理的果樹不但長勢良好,花開滿樹,可就是不掛果或果很少掛果,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二九的第二天。數九是古人用來計算寒天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如今一九已經過完,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尤其是最近幾天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各地氣溫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現在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因為三九、四九才是全年最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