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子孫少,墳頭無草後代窮」這句話啥意思?啥說法

2020-12-22 農技老張

像在農村裡,估計有很多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墳的位置,而且按照祖墳的位置來看,都是經過一些農村所謂的風水先生來判斷的,比如哪些地方可以作為祖墳的使用,如果地勢選好了的話,俺麼對於後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農民都是相信運勢這個東西的,前幾天清明的時候,我們山東老家這裡都要是去祭拜祖宗的,這個時候也是我們農村所說的「添墳」,畢竟祭拜先祖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畢竟我們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在農村裡,有著「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的墳頭塌消子孫稀,這個也是我們所謂添墳的目的,當我們祭祖的時候都要在逝去親人的墳頭上添點土,目的就是讓逝去的親人能保佑我們,畢竟在以前的農村裡,親人的墳墓都是用土堆成的,時間久了土就會慢慢的減少,有的時候墳頭就會變得很小,那麼這樣的話就是不利於我們後代的發展,也是對親人的不敬,所以說到了一定的日子,作為後人來說就要及時的給逝去的親人添墳,這樣也是起到了對親人的尊敬,還有讓先祖列宗保佑什麼的意思。

如果要是祖先的墳頭變得小了,老人們會覺得我們對祖宗是不尊敬的,那麼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後人,可能因為一些原因,子女就會減少,這個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的意思了,但是現在都是使用大理石或者是有專門的墳墓了,所以說現在基本上是不需要經常去添墳的。那麼墳上無草絕家資是什麼意思呢?對於在農村裡,我們都喜歡在祖宗的墳墓旁邊種點松樹之類的,也是象徵著祖宗能長青,常保佑我們,但是我們祖宗的墳墓上一般都會長草,但是老人覺得祖宗的墳墓上要是不長草的話,那麼就會讓後代家境比較貧寒,覺得誰家的祖墳上要是沒有草的話,那麼這家的後代都不會太好。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的墳墓大多數都是會長草的,但是在農村裡,尤其是有很多的放羊的羊倌,羊倌放羊的時候都會讓羊去吃草,羊就可能去吃墳頭上的草,所以說這些都是以前的說法,以至於到了現在這些俗語和規矩都是一些老人還能記得,年輕人都是很少有人知道了。有的時候俗語就是農村裡以前的講究和說法,到了現在這個社會也是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相關焦點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重視祖墳,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農民看來,祖墳的狀態會之家關係到子孫後代的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農村流傳著一句與祖墳有關的俗語,它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是否還有道理呢?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火葬還沒有普及之前,農村的喪葬方式以土葬為主。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近年,雖然農村大力推行火葬,但土葬仍是農民內心最認可的方式。之所以如此,除了能保持逝者身體的完好性,土葬墳頭的儀式感和易於祭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另外還有很大的風水思想和講究在裡面。在農村,關於墳頭和風水之間的說法也非常多,其中「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是比較有影響的一句。
  • 民間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下一句才重要,很多人不知道
    現在的農村真的是變化很快,以前我們說一年一個樣,指的是城市變化很快,現在的農村也是變化的很快,但是生活在農村,關於俗語,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也有些人認為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一個拋棄一起的思維去看待這個社會,但是不管怎麼說老一輩的俗語也曾經風靡一時。
  •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指啥?快看看吧,別被笑話了
    祖墳有人修繕,意味著這個家族有後人,人丁興旺,百子千孫,枝葉碩茂……而俗語說:「墳頭塌井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又是什麼意思呢?看到這句話,相信不少人將其理解為墓主無後,已「斷子絕孫」,「絕後」。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顯然,非也。下面,我們不妨將其拆開,一分為二來看,便於更好地理清這句話的意思。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在農村裡,墳頭和空宅老屋都是常見的。而這兩處地方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人來的,所以這兩處毫無人氣的地方,給人的感覺也是陰森而又荒涼的。但是老祖宗的俗語也是無處不在的,關於墳頭和空屋的俗語自然也有幾個,比如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還有「墳前門,屋後水」等。但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農村俗語,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李子來回答一下。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流傳至今的俗語,這些可能也都是經驗之談,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些所以非常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很多人都覺得這句俗語比較的恐怖,這樣的處境似乎也比較的艱難,是一種非常困難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後一句是最主要的,不從空屋老宅過指的是不要選擇沒有人住的空宅子,樓房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空房子。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俗語老話:「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有啥說法
    現在農村,依然流傳著許多經典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裡,有些很有道理,甚至富含一定的哲理,雖然有時候聽起來話有些糙,但是理一點不糙。也有部分俗語在現在看來不僅沒有道理,甚至偏向迷信了,不過現在,聽到人們說這些老話俗語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其中的意思。
  • 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農村俗語是農村代代相傳的智慧,就比如我們家,從我曾爺爺那一輩傳到我爺爺,到我爸爸和我這一輩,基本上就失傳了,有時候聽他們講這些,就當聽個稀奇。「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是我過年的時候到親戚家拜年,聽一位長者提起的,主要說的是,擺設風水等等對子孫後代的影響。
  • 農村俗語: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啥意思,啥是瑞草呢?
    在農村生活,家家都有院落,院落是人們常年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地方,也代表著農村的具體特徵和特有的文化,所以農村生活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院落設計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就是民間百姓根據日常最重要常見最常的院落作為比喻來總結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 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古人的金玉良言!
    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古人的金玉良言!說起貧窮與富有,自古以來這樣的貧富關係都是存在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生活中不乏富有之人,更不缺乏窮人。當然!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做人的底線以及尊嚴。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窮,一婚半生困」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昨日,碰到我的初中老師,我便對老師提及了這句俗語,想讓老師給我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老師聽後如是說:一、一喪三年窮在古代的時候,「孝」字當先。雖然也有忤逆之子的存在,但忤逆之子是非常少的。一般來說,絕大部分子女都是非常孝順的。
  • 農村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很多。有些老話是農民朋友對生產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而有些老話竟是因某個「個案」而得出的不具備普遍性的結論!其實,這句老話就是「不具備普遍性的一個結論」!那麼,這句老話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句農村老話是這樣來的——在解放前,有一個販鹽的商人帶著夥計一路奔波四處做生意。有那麼一天,他們一行兩人趕了一天路也沒有找到一個村莊。眼看天要黑了,遇到一片荒墳。夥計說,我們再往前趕也不一定能遇到村莊,不如我們倆就夜宿在這一片墳地裡,好歹墳頭也能擋擋秋風,暖和一點兒。商人說,我們怎麼能在這裡過夜呢?萬一墳頭裡冒出鬼來豈不是嚇死我倆了?
  • 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外出的人,如果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寧可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走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墳墓給人的感覺是陰森恐怖,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膽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更別說在墳頭過夜了。按常理來說,如果你趕路走到半路,面臨的選擇是「一處墳墓和一間閒置的空宅老屋」,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空宅老屋過夜。我爺爺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冥冥之中有天意,祖宗教誨須牢記」是啥意思?
    昨天,我在百度的百度問答中看到了這樣一句俗語,有網友問:農村俗語----「冥冥之中有天意,祖宗教誨須牢記」是啥意思?看到這個問題後,我沒有急於回答,而是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從資料中得知,這句俗語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一、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謂的「冥冥之中」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人所無法預測並且人力也無法控制或不可理解的一種狀況;而所謂的「天意」,是指虛幻的「蒼天」的意思。而「天意」又應該如何表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