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叫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的意思可能和西方的名言,你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部分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是絕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是一個意思。
有因必有果,做了壞事,無論你隱藏的多麼深,終將會暴露,而暴露的方式可能也是千奇百怪,讓你無法預測,無法躲避。
宋代的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案子。宋代隨州大洪山有個人叫李遙,這位仁兄性格暴躁,好勇鬥狠,還嗜酒如命,著實是個很不好惹的人物。
這種人一般也很難不出事,這不,有一次李遙喝了酒,和別人因為小事動起手來。他借著酒勁,不依不饒,結果打的太狠了,竟把人給打死了。
這下可惹下了大禍,李遙知道留下來肯定要抵命,趕緊趁亂逃走,他這一逃就是一年多。他來到了秭歸,隱姓埋名,以新的身份過起了安穩日子,本來他這樣也許可以逃脫法網。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為一次意外李遙竟然被抓了。
說起來也是非常神奇,李遙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有人再賣一根手杖,這根手杖做工精細,價值不菲,但是這個賣家只賣幾十文,李遙貪便宜就買了這根手杖,誰知還沒有走多久,就被幾個官差按倒,說他是殺人犯。
李遙嚇得大驚失色,以為自己暴露了身份。結果到了官府才知道並非如此,原來當地發生了一起入室搶劫案,劫匪不但搶了財物,還殺死了一個老人。這根手杖就是被殺老人的遺物,匪徒急於脫手,就賤賣了手杖,結果剛好被李遙買到。更巧合的是,被殺老人的兒子認出了李遙拿的手杖是自己父親的,所以以為他是劫匪,就報官抓了他。
至秭歸,因出市,見鬻柱杖者,等閒以數十錢買之。是時秭歸適又有邑民為人所殺,求賊甚急。民之子見遙所操杖,識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執遙驗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備至。遙實買杖,而鬻仗者已不見,卒未有以自明。
按說,這是一場誤會,李遙會被無罪釋放。但是審問時出了問題,李遙說手杖是他買的,根本就沒有證據和證人,賣手杖的也找不到了,成了一面之詞。
要證明清白,只能查明李遙的來歷,讓別人作證他是否是安分守己的良民,案發時有無不在場的證據。而李遙在當地用的是假身份,一直深居簡出,還真不認識幾個人,假身份也很快被識破。
最後無奈,說了他是隨州人,但是為何隱姓埋名,用假身份,顯然還是有問題。官府派人去一調查,他殺人潛逃的事立馬暴露了,最後自然難逃一死。
而市場上人那麼多,偏偏李遙買了手杖,也是巧合得令人難以置信,實在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