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雫井脩介2013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檢察方的罪人》在木村拓哉和二宮和也的帶領下,終於在去年拍攝完畢並在日本國內斬獲一眾獎項與高票房,如今,終於引進了咋們國內,讓我們有幸得以欣賞到J家兩個實力派前後輩演員(歌手)的神演技和高顏值,內心不由得暗喜。
然而,還是得強調一下,這是一部關於「正義與非正義」的警察片,之所以說是警察片,是因為它的主要部分都放在檢察官的身上,它不再是像大家熟悉的警匪片一樣,充滿鬥智鬥勇的情節;也不是炫耀高智商高情商的犯罪過程;它強調的是,在面對罪犯的時候,檢察官內心裡的正義天平是如何擺放的。
在電影裡,導演原田真人注重的是檢察官的人性刻寫,注重的是辦案過程的「程序正義」與「人道(結果)正義」的糾結。就好像,大家普遍認同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上也存在著很多無法控制的悲哀和無能為力一樣。
最上毅檢察官(木村拓哉)體現的是對結果正義的追求及追求這個過程的「自我毀滅」;衝野啟一郎檢察官(二宮和也)體現的是初出茅廬及內心搖擺不定,沒有真正的價值觀,或為之堅持到底的價值觀的「正義之士」的懦弱與無知。
在他(衝野)篤信法律會解決一切紛爭時,他說:「好檢察官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堅信正義的人。」可惜這種正義在面對罪犯的時候,他卻動搖了自己內心身為檢察官的一種尊嚴和克制,他居然為了一個已經被撤訴的殺人犯,為了他這一次的清白而想要去上堂作證,並想要得到他的原諒。
可是,他有沒有想過,這個罪犯松倉重生(酒向芳 飾)他之前犯的那兩起殺人案件對他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刻,有沒有想到松倉他身上體現的人性的惡,是多麼的荒唐和讓人難以接受?又或是他有沒有想過,當他傾盡全力幫他贏取正義之後,這個松倉會如何對待他,或者松倉有沒有真的改惡從善?
沒有吧,沒有吧。衝野有的只是一腔熱血,有的只是想要一個「程序正確」之後帶來的正面影響,讓自己的職位看起來更加的正當,讓自己的職責顯得更加的輝煌,他所堅持的「正義」,看似正面得無可挑剔,其實也是稍顯扭曲的假善。
我相信,在沒有同理心的情況下,任何「正義」其實都會偷偷地夾帶著個人情緒,帶有匪夷所思的「不正義」在裡面。即使你口口聲聲說著自己是為了「正義」做宣戰,自己是為了「正義」而行使權力,但太過於執著於這種形式上的追求,反而會讓真正的兇手得不到制裁。
就好比如最上毅檢察官一樣,從業20多年,精明、能幹、克制、冷靜、頭腦清晰、記憶力超群出眾,一直想要尋找殺害自己初戀情人由季的兇手,卻一直沒能夠找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松倉他確實殺害了那個少女,但是,埋藏在心底的這道「坎」,沒能夠讓他忘記自己的血海深仇,這不僅關乎人命,也關乎他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正義之道」。
追求真正的正義無果的情況下,他也只能轉頭選擇了走向所謂的非正義的道路。在客觀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說他確實是「報仇雪恨」,在真正的現實中,大半我們又會覺得他確實是個罪人。可是轉念一想,這樣的話,他又確實是讓那個罪人得到了制裁,相比於衝野的程序化正義,其實,結果實際得到的正義,仿佛又更能大快人心。
畢竟社會大眾在不知情理及群眾效應的情況下,往往也會對「公報私仇」、「正義凜然」的結果導向更加在意。很多人並不在意過程是怎樣的,只想知道結果是不是真的聲張到了正義。就好比如在這部《檢察方的罪人》裡面,我相信在看到這麼哀怨、悲戚、糾結又無可奈何的劇情時,觀眾更心服口服和雀躍不已的畫面,其實是諏訪部(松重豐)動用自己的人際關係,將松倉撞死的那一瞬間吧。
諏訪部撞死的是一個無罪釋放的罪人,也是一個曾經的殺人犯,撞死的,更是一個埋藏在最上毅心裡的毒瘤。最上毅不想自己動手,兜兜轉轉尋求法律制裁的這個過程,不但讓自己身陷囫圇也讓犯人逍遙自在,諏訪部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如來的乾脆一點,直命要害。
所以,到了最後,電影裡面基本上沒有一個好人,也看不到一個壞人了。好人,因為他有「惡」的根性存在,壞人,因為他還沒有爆發,仍然潛藏在於社會之中。因為職權便利而做壞事的人也還有,因為職權神聖而堅持正義的人也還有。
但黑與白,正義與非正義,卻無法立馬下到定奪,就像這個社會一樣,正面的光和背面的影,永遠都存在,永遠都存在著,如橘沙穗(吉高由裡子 飾)說的,「沒有人說百分之百的假話,也沒有人說百分之百的真話,怎麼做,依然取決於你怎麼信。」
或許,人性當前,就真的是誰也無法保持百分之百的正義,落幕時,衝野(二宮和也)的那一聲吼,無奈卻「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