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漾起鄉村治理層層「漣漪」——福泉龍昌楓香樹村環境治理...

2020-12-23 天眼新聞

最美人間五月天,淺夏勝春煙。福泉市龍昌鎮楓香樹村,上百畝辣椒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一棟棟別具特色的鄉村小樓平地而起,錯落有致……日新月異的田園風光,讓人感到分外生機盎然。

近年來,該村作為福泉市委組織部的定點駐村幫扶點,在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的「勠力同心」下,通過抓班子建設、抓產業發展和抓責任落實等舉措,上下求索,不斷構建鄉村善治新格局。

「自下而上」,帶動基層治理「活」起來。該村通過優化組織構架,將全村82名黨員劃分到8個黨小組,覆蓋至16個村民小組,在建好村民組黨小組、自治小組、監督小組「三個組織」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三組兩榜一規一訓」治理標配和「三議三單三公開」協商民主工作機制,黨小組定期收集村情民意,黨支部適時召開群眾大會決議,推動治理重心下移,不斷擴寬村民議事管事空間,充分彰顯自治活力。並修訂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和組規民約,充分發揮「紅黑榜」導向作用,督促群眾主動遵守法律法規、鄉風民約;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創建為契機,全面建設完成村、組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推進黨的政策理論宣講、志願服務、核心價值觀培育等文明實踐活動,著力構建群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德治體系。同時建立健全群眾訴求動態收集機制,依託「三員兩站」(人民調解員、人民陪審員、司法聯絡員;法官工作站、綜治工作站)和村級綜治中心,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定期開設法制講座、宣講法律法規,引導群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用好用活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福泉「112模式」,鼓勵有調解訴求的群眾主動提供問題線索,及時解決矛盾糾紛;同時,嚴格按照村寨建設和管理「七堅持七嚴禁」制度,進一步規範農村建房管理秩序,不斷厚植農村法治土壤。

群眾對組級事務舉手表決

「自上而下」,帶動產業發展「舞」起來。強化引導下好「一盤棋」。將全村劃分為16個網格,以網格為單位,全方位宣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引導群眾種植收益高、見效快的中藥材、精品蔬菜等高效作物,增加經濟收入。建章立制擰成「一股勁」。在做實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轉給合作社,將小型種植戶以社員的方式納入合作社,統一進行招納賢士,將產業發展推向規模化。2020年,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招商落戶楓香樹村規劃年出欄量4萬頭的養殖小區,村、組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分紅,實現全民入股,有效用活了村級土地資源。示範引領帶動「一起幹」。在對村級產業充分探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金絲皇菊」產業,依託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實體化運行,採取「雙保險+雙公司+雙訂單+雙支部」的「四雙」模式,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出「黔福龍皇菊」品牌,通過申請商標註冊和有機認證,採取「線上微商、淘寶+線下農超對接」的方式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完善產業運作機制。通過合作社產業發展帶動,解決全村就近就業500餘人次,群眾務工及流轉分紅收入近15萬餘元。2020年,在駐村工作隊、市委組織部的幫助下,積極向上爭取1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扶貧資金,用於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推動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實體化、公司化運行。

採摘金絲皇菊

「上下結合」,帶動村容村貌「靚」起來。楓香樹村以「五改五化五引導五教育」為抓手,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村莊環境發生大變化。精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實施村莊亮化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標準化建設村級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便民超市。常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組織開展黨員聯繫農戶、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等活動,實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教育引導群眾形成良好的生產習慣、生活習慣、風俗習慣和家庭教育習慣。同時,定期開展「小手牽大手,家庭衛生評比」活動,適時評選一批廚廁美、居室美、院落美、綠化美、家風美的「五美庭院」,切實治理家庭環境「髒、亂、差、散」現象,推動人居環境實現乾淨整潔有序。切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深入推進「百寨示範、千寨推動、萬戶創建」鄉村治理工作,依託巖深組、舊堡組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和群眾基礎好的特點,因村制宜,打造完成巖深組、舊堡組2個鄉村治理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14個村民組建設,預計年底全面實現整村整組推進目標。

開展村莊環境整治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葉梅

通訊員 吳玉竹 羅陽

編輯 何廣

編審 李濤

相關焦點

  • 福泉龍昌楓香樹村:上下求索 漾起鄉村治理層層「漣漪」
    漫步福泉市龍昌鎮楓香樹村,上百畝辣椒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一棟棟別具特色的鄉村小樓平地而起,錯落有致……日新月異的田園風光,讓人感到分外生機盎然。    楓香樹村位於龍昌鎮北面,距福泉市區12.6公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2戶373人。
  • 姜曉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一方面,傳統道德遭受多元價值衝擊,鄉村治理的精神內核遭遇挑戰,鄉村社會中公共精神缺乏、公共輿論弱化以及道德倫理式微等問題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儘管鄉村自治實踐探索活躍,但村民主體意識認知模式模糊且權力虛化,組織形態社會參與效能和制度規則規制能力日趨弱化,鉗制了鄉村自治的活力進發。此外,鄉村社會法治環境儘管有所改善,但現實生活中公共權力運行「失範」和村民維權行為「失序」的事件時有發生。
  • ​社會治理格局新 美好生活平地起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喻嬌美)近年來,經開區西塘鎮平地村在「美好生活平地起」黨建品牌的統領上,以黨建引領開展「先鋒先行、自治自律」的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做好黨建+的結合文章,突出村民自治的優勢和特點,以「六微、四美、四陣地」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更好的服務群眾和大局,推動鄉村振興,營造美好生活
  • 白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及其有關管理活動。本條例所稱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指以村容村貌治理、廁所建設與改造、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為主要內容,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規劃、建設、治理、管護和監督的活動。
  • 河南新密市:治理垃圾汙水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工作,始終堅持城鄉統籌,條塊結合,紮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實施。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改善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工程建設與管理運行並舉,同步推進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和「四改」(改廁、改廚、改浴、改水)工作。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 宜賓市敘州區南廣鎮基層治理「4+」 催生鄉村振興新動能
    充分利用好省集體經濟扶持資金,藉助七星山近郊優勢,以「鏡湖桃園」為媒,大力實施花卉基地、山坪塘水上娛樂、滑翔山航空飛行營地等項目建設,著力把七星山打造成「鄉村旅遊」後花園,按照「內引外聯」模式,全面發展鄉村旅遊經濟。力爭到2020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約20餘萬元。3.上下聯動齊幫扶,建起資源配置「小金庫」。
  • 零陵珠山鎮好家風助力鄉村治理
    永州日報訊 (通訊員 蔣素琴 唐傑輝 唐高翔)今年以來,零陵區珠山鎮將家庭作為反腐倡廉的前沿陣地,力求創新開展家風建設活動,推動珠山鎮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環境,助推鄉村治理。珠山鎮黨員幹部的好家風建設調動了群眾參與積極性,由於黨員幹部帶了好頭,黨員幹部及家庭成員在文明創建、義務巡邏、環境整治等方面做出了表率,匯聚成黨建加群建、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好家風成了好民風的淨化器、鄉村治理的穩壓器、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 德清洛舍漾、薴溪漾上榜省級「美麗河湖」!
    接下來讓小布為大家介紹這兩名優秀「同學」洛舍漾 洛舍漾位於浙北杭嘉湖平原西部,緊鄰東苕溪,被洛舍鎮環抱,故名。據浙江《苕溪運河志》載:水域面積1.47平方千米,為杭嘉湖地區第十大天然湖泊。清康熙《德清縣誌》:「洛舍漾,此清邑北流之巨浸,與歸安接壤」「魚菱之利匪鮮」,道出了洛舍漾蓄滯洪水之要和自然生態環境之美。
  • 同江:鄉村治理網格化 煥發村居新活力
    成為三級網格長後,他帶領著網格員走家串戶,小到政策宣講、民情收集、村民評議,大到矛盾化解、環境治理,他的心裡記著網格化鄉村治理服務群眾的所有細節。 今年67歲的張慶祥,是村內的建檔立卡戶,因常年患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村兩委考慮這一情況便聘請他擔任起村內水房的管理員。
  • 十堰張灣區:「愛心積分」勾畫鄉村治理美景圖
    今年4月,該村將「愛心積分」管理擴大到鄉村治理範疇。筆者在村子裡了解到,記分項有4大類共10項,包括爭做勤勞致富典型、傳承好家風文明戶,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和村級事務治理等,同時設置相應的減分項目。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勝義來到「愛心超市」,用10個積分「換」了幾盒牙膏和十斤雞蛋。「家裡的洗潔精、衛生紙,都是用積分兌換的。」
  • 治理麥架河流域水環境
    本報訊 4月13日,記者從白雲區獲悉,該區紮實推進麥架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改善轄區生態水環境質量。麥架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包括5.2公裡麥架河主河道綜合整治及其各條支流截汙治汙。支流馬堰河汙水治理工程方面,該區通過對馬堰河流域實地踏勘,制定汙水治理方案,確保汙水得到有效收集,避免汙水直排入河,目前正在安裝汙水管道;大路河流域汙水治理工程方面,該區對雨汙管網混接問題予以整改,將大路河周邊汙水收入汙水管網,避免生活汙水直排入河,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1%。
  • 環境治理切莫「以鄰為壑」
    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要「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可以說,今年國家推動環境治理的力度將會再次加大。
  • 平羅姚伏派出所:雲上防控治理助力平安鄉村建設
    這是姚伏派出所今年以來改革警務機制,巧借信息化手段開展雲防控、雲治理,讓鄉村「治安」踏上「智安」路。 鄉村治理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今年以來,姚伏派出所不斷探索鄉村社會治理新途徑,推動「平安聯防」升級工程。
  • 建設美麗鄉村 加快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是建設美麗鄉村重要一環。近年來,秦都區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更注重標準體系構建,實現了農村汙水治理規劃設計、技術選型、建設實施、資源化利用、運行維護、公眾參與等各個環節有標準可依。結合區域特點,秦都區完成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編制工作。
  • 陝西省漢陰縣「321鄉村治理模式」探索鄉村善治之路
    央廣網漢陰10月21日消息(記者劉濤)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以「黨員聯繫群眾、人大代表聯繫選民、中心戶長聯繫居民」為紐帶,以「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為路徑,以「村級治理平臺」為依託,逐步構建起「321」鄉村治理模式,化解社會矛盾,凝聚發展合力,讓幹群關係更加緊密
  • 南陵縣三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瑋發布:「人居環境治理『四自一提...
    我是三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瑋,感謝大家參加三裡鎮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人居環境治理『四自一提』模式 全面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全面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群眾是實踐主體,也是動力來源。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改革歷程,從小崗村大包幹到鄉鎮企業崛起,從土地流轉「試水前行」到特色小鎮「遍地開花」,正是發軔於最基層農村群眾的改革實踐,廣袤鄉村迸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
  • 農業農村部:創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鄉村治理模式
    光明網訊(記者 黎夢竹)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鄉村治理工作意義重大。在11月5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負責人毛德智表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履行統籌推進鄉村治理職能,積極指導各地做好安置區的鄉村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廣西:抓好垃圾治理 建設美麗鄉村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對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持續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堅持把推進農村垃圾治理作為鄉村建設的重點和突破口,著力解決農民群眾關心期盼的人居環境問題,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區農村面貌明顯改觀。
  • 石門「兩聯兩包」經驗在全國鄉村治理會上推介
    會上,石門縣委書記郭碧勳代表石門縣推介了「兩聯兩包」鄉村治理經驗。郭碧勳在推進會上介紹,近年來,石門縣以開展全國鄉村治理試點建設為契機,結合縣情實際,探索創新出了黨組織自治組織聯動包片區、黨員屋場員聯戶包屋場的「兩聯兩包」鄉村治理模式,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尺」。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燕郊鎮:鄉村煥新顏 向美惠民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燕郊鎮以建設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為目標,向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發力,黨群力量不斷凝聚,人居環境持續提升,一幅魅力鄉村的和諧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全域整治,全員參與,美好生活願景變現實「『斷頭路』存在好幾十年,還坑坑窪窪,原本幾分鐘的路程要走上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