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她在這段感情裡得到了什麼?

2021-02-23 火養讀書時間

前段時間讀完了胡蘭成的自傳性作品《今生今世》,在朋友圈發了幾句話感嘆了下:讀完這本書,知道為什麼張愛玲會愛上胡蘭成。有朋友下面評論說,如果張愛玲沒有遇見胡蘭成就好了。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這段感情被討論很多很多,後人絕大部分都在為張愛玲惋惜,如果沒有遇見漢奸文人胡蘭成,張愛玲會不會感情生活更順利,或者有更好的作品出來。

這些都是假設,一段感情的發生,總會有它的理由。張愛玲愛上胡蘭成同樣是如此。

如果我們把胡蘭成還原成一個普通的男子,暫時忽視他的政治身份,因為張愛玲愛上他,也並不是他的政治身份,張愛玲認識胡蘭成之前,一直是個對政治很淡漠的人。我想認真剖析一次,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她在這段感情中又得到了什麼?

 


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

 

張愛玲母親在那個年代是一個很西化的女子,不能容忍丈夫家外有家,在張愛玲四歲那一年就丟下張愛玲去了英國。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吸食鴉片、嫖妓和姨太太打架,在外面搞得聲名狼藉,依靠祖上留下來的基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張愛玲在這個大家族裡,差不多成了多餘的人。母親從英國回來,教她學鋼琴,學英文,完全是按照西方淑女加東方大家閨秀的模式來調理張愛玲。

但這樣的日子很短暫,後來母親忍受不了父親,還是徹底離婚了。

 

童年時缺乏父愛的女子,長大後,會喜歡更成熟的男子。張愛玲在一次和蘇青的對談當中,提到理想的丈夫標準,其中一條就是:


 

張愛玲在文字上早熟早慧,但在人情世故上,她受母親的影響很大,一直堅持自我,絕不會屈服,就算成名後,她也很少和當時文化界的人來往,在上海淪陷區,她關注的不是戰爭和政治鬥爭,而是普通的人性。

胡蘭成是上海淪陷時期汪精衛偽政府宣傳部分管政務的副部長,《中華日報》總主筆。在南京任職期間,一次在院子裡看雜誌,翻到一篇《封鎖》,作者張愛玲,才看得一二節,胡蘭成身體坐直起來,細細的把它讀了一遍又一遍。

於是胡蘭成寫信問雜誌的出版人蘇青,張愛玲是何許人也?蘇青回信只答是女子。

 

不久胡蘭成去上海,一下火車便去尋蘇青。兩個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胡蘭成向蘇青問起張愛玲,蘇青說,張愛玲不見人的。胡蘭成問她要張愛玲的地址,蘇青遲疑了一回才寫給他。第二天胡蘭成就去見張愛玲,果然不見,胡蘭成只從門洞裡遞進去一張字條。隔了一日,午飯後張愛玲卻來了電話,說來看胡蘭成。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在胡蘭成的客廳聊了五個小時。胡蘭成是真懂張愛玲的。而長期封閉自我的張愛玲,偶爾才和幾位女性朋友,如蘇青,炎櫻來往,她身邊可以說沒有男性朋友。

她寫過很多感情糾葛,但自己沒有戀愛經歷。而胡蘭成已經38歲,閱人無數,他知道怎麼去誇一個女人,特別是有才華的女人。

 

他在《雜誌》月刊上發表文章《評張愛玲》:「是這樣一種青春的美,讀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她的心喜悅而煩惱,仿佛是一隻鴿子時時想要衝破這美麗的山川,飛到無際的天空,那遠遠的,遠遠的去處,或者墜落到海水的極深去處,而在那裡訴說她的秘密。」

 

這像是給張愛玲的情書。

 

 


一個成熟的男人,和一個陷入情網的女人談戀愛,太容易了,他知道怎麼欲擒故縱,知道怎樣適時表達愛意。何況是胡蘭成這樣沒什麼道德底線,只要他想得到,就會用力去追的男人。

 

從胡蘭成家裡分開後,第二天胡蘭成去張愛玲家見她。張愛玲家的華貴使胡蘭成不安,但也燃起了他要把張愛玲追到手的鬥志。回到家,胡蘭成寫了第一封信給張愛玲,張愛玲回信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從那以後,胡蘭成每隔一天必須看他。才去看了三四回,張愛玲忽然煩惱,而且悽涼。女子一愛了人,只會有這種委屈。

張愛玲送來一張紙條,讓胡蘭成不去看他。但胡蘭成吃準了張愛玲已經愛上了他,當日仍去看她,張愛玲見了他仍是歡喜。後來,胡蘭成索性天天去看張愛玲了。

一次,  胡蘭成說起,曾經在雜誌上看到過張愛玲的一張相片,張愛玲第二天便取出給他,背後寫了這麼一段字:

 

一個閱女無數,又頗有才氣的男人,遇見一個二十三歲,爆得大名,但卻深居簡出的女人。在愛情這個戰場上,張愛玲註定不是胡蘭成的對手。她很快就陷入進去。

胡蘭成從南京一到上海,不去自己家,而是先去看張愛玲,踏進房門就說:「我回來了。」儼然是一副男主人家的樣子。

 

兩個人在一起,話總說不完。這是胡蘭成的厲害之處,他和很多女人談過戀愛,在他的自傳裡,就提到七八個,他很擅長一個本領,就是傾聽,聽女人說,他附和,或者給予適時的點評,還有他對身邊女人的誇獎,是真的誇到位。誇張愛玲的聰明真像水晶心肝玻璃人兒。

「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看她的文章,只覺得她什麼都曉得,其實她卻世事經歷得很少。」

「她的臉像一朵開得滿滿的花,又好像一輪圓得滿滿的月亮。愛玲做不來微笑,要就是這樣保留的開心,眼睛裡都是滿滿的笑意。」

 

在這段感情裡,張愛玲得到了歡喜,這是毫無疑問的。


張愛玲和胡蘭成,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兩人並坐看《詩經》,聞佳句而舉座皆喜;黃昏看晚景,談時局珍惜良辰。兩個人談中國詩詞、西洋油畫,又去附近的點心房吃糕點,去靜安寺菜場買小菜……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但在上海淪陷區,張愛玲得到了一段短暫而又美好的生活。兩個人的愛情生活,幾乎全是文學藝術的相互欣賞。

兩人價值觀接近。至少在藝術品位上,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胡蘭成說:「我不喜《蔣介石偉大》那樣的書名,不喜東條英機,也不喜麥克阿瑟,一種東西,若是像城隍廟裡的神道,威靈顯赫,或像《白蛇傳》裡的法海,是個超自然的大力,且總歸是他有理的,我都不喜,見他倒下來,我比誰還更開心。」

張愛玲也不喜歡這種宏大的敘事,她小說裡沒有英雄人物,只有小人物的掙扎。

當時的時局,談論藝術的作家很少。留在淪陷區的上海進步文人、作家,無不憂慮江山社稷,國土被虐,民族遭殃,很少心平氣和地談論藝術和文學。

 

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初戀是沒有理由的,在感情的喜悅中,除了戀愛對象的趣味,對其他一切都不會在意,更何況張愛玲對政治本身一直就很冷漠。她寫的小說,就算是戰亂,也只是一個背景的存在,更多的,她是寫人性,寫蒼涼,寫無奈。

 

而胡蘭成從張愛玲這裡得到的更多,他在自傳裡寫道:

 

我若沒有她,後來亦寫不成《山河歲月》。我們兩人在房裡,好像「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我與她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愛玲極豔。她卻又壯闊,尋常都有石破天驚。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如同數學。它就只是這樣,不著理論邏輯,她的橫絕四海,便像數學的理直,而她的豔亦像數學的無限。

 

兩個人認識的時候,胡蘭成在婚姻內,但張愛玲並不在意。後來胡蘭成離婚,和張愛玲結婚,那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3歲。

剛好驗證了張愛玲自己那個擇偶標準:男人比女人大10或10歲以上。

 

 

一對亂世的愛情,註定不會長久。就如張愛玲所寫的《傾城之戀》,戰爭成就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也會毀掉很多家庭。胡蘭成和張愛玲,從結合之初,就註定了後來分手的結局。

 

兩個人的婚事,遭到了張愛玲家人的極力反對,但張愛玲還是結婚了,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



上兩句是張愛玲寫的,後兩句是胡蘭成寫的。張愛玲的好友炎櫻是證婚人。

 

胡蘭成當然不可能給張愛玲「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隨著日本兵敗,作為漢奸文人,胡蘭成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夫妻亦要大限來時各自飛。

胡蘭成說:「我必定得逃得過,惟頭兩年我改姓換名,將來與你雖隔了銀河亦必定找得見。」

張愛玲道:「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又或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後來胡蘭成逃到了武漢,喜歡上了照顧自己的小周,也就是周訓德,當時小周只有17歲。

日本戰敗,他逃到浙江溫州,改名張嘉儀,隱姓埋名生活,就像他自己說說的那樣,頭兩年改姓換名。在溫州,又和範秀美好上了。

胡蘭成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我在憂患驚險中,與秀美結為夫婦,不是沒有利用之意,要利用人,可見我不老實。但我沒利用人,必定弄假成真,一分情還他兩分,忠實與機智唯一,要說這是我的不純,我亦難辨。」

1946年,張愛玲決定來看看已安頓好的胡蘭成,從上海一路到了溫州,胡蘭成顧著自己逃命,隱居,並不喜歡張愛玲過來,見到之後並無驚喜之色。張愛玲此時對胡蘭成仍一片情深。她對胡蘭成說:

 

但張愛玲住了幾個月後,還是發現了胡蘭成已經變心了。就算她陷入再深,也知道胡蘭成已經和範秀美在一起了,兩個人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

張愛玲責問胡蘭成:「你與我結婚時,婚貼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張愛玲嘆道: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胡蘭成送張愛玲上船。數日後接她從上海來信說:「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還給胡蘭成寄了錢來,胡蘭成在逃難的這兩年裡,張愛玲一直用自己的稿費在資助他。

 

後來胡蘭成回了一次上海,胡蘭成的親戚順便來看他,張愛玲沒有怎麼招呼,胡蘭成責怪張愛玲招待不周,兩個人第一次爭吵,也是最後一次爭吵。

夜裡,兩個人分居,清晨胡蘭成去看張愛玲時,但見張愛玲淚流滿面,只叫一聲:「蘭成。」便泣不成聲,這是胡蘭成和張愛玲的最後一面。

 

幾個月後,張愛玲給胡蘭成來信,宣布兩個人結束了這段關係: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信裡說的「小吉」,是小劫的隱語。張愛玲是等胡蘭成災星退了,才來決絕。信裡她還附了三十萬元給胡蘭成,是她新寫的劇本,一部「不了情」,一部「太太萬歲」得來的稿費。

 

胡蘭成寫道:愛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樣,有她在世上就好。

 


胡蘭成和張愛玲的這段愛情,後人評論到底值不值得。這段感情在張愛玲人生當中只是短短的幾年,但對她的人生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我覺得,張愛玲從這段愛情中得到的東西會比她失去的更多。

 

俗話說,好男人讓女人成長,而壞男人讓女人成熟。

 

這段愛情是讓張愛玲成熟了,特別是對政治的敏感性提高了很多。這段發生在國土淪陷歲月的感情,因胡蘭成的政治身份,張愛玲的面目從此便蒙上了一層陰影。

抗戰勝利後,在報紙上經常有文章對此抨擊張愛玲,但張愛玲當初選擇胡蘭成就沒從政治上考慮過一樣,最後與胡蘭成分手也是他的移情別戀,並不是因為他的身份。

 

但不斷湧現的抨擊,還是讓張愛玲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壓力。特別是上海解放之後,張愛玲突然覺得和當下熱鬧的場合格格不入,對於正在來臨的巨變,張愛玲又猶豫又恐懼。

而當時中共在華東的文化領導夏衍對她頗為欣賞,有意為她安排進「單位」。但抗戰勝利初期,那種對她的抨擊仍讓她心有餘悸。她決定離開這片是非之地。

 

1952年,張愛玲以回香港大學復學的理由申請去香港,獲得批准,就立即去了香港。

後來又去了美國。張愛玲離開中國,而且離開得非常徹底,再也不回來。而留在大陸的那些淪陷區文人,下場在後面都可以看到。歷史並不遙遠。

當初想讓她留下的夏衍,被批鬥,終止創作;欣賞她的傅雷,自殺身亡;好朋友蘇青後來結局悲慘,不能再創作。

 

作家柯靈說:「以她的出身、所受的教育和她的經歷,她離開祖國是必然的,不可勉強的……試想,如果她不離開,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一百個張愛玲也被壓碎了。」

 

這是她和胡蘭成短暫戀愛的一種回饋,讓她認清了政治,這個從不關心政治的奇女子,終於知道了政治的厲害。在紛紛擾擾中,離開了是非之地,在美國獲得了一個寧靜的生活。

如果留在大陸,正如柯靈所說:一百個張愛玲也被壓碎了。

 

 

張愛玲是奇女子。就算拿到現在來看,她依然很多值得女性學習的地方。

 

她經濟上的獨立。

 

就算和胡蘭成戀愛期間,她也是這樣。她和姑姑一起住,但平時兩人經濟彼此分明,錙銖必較。

胡蘭成寫道:「我在人情上銀錢上,總是人欠欠人,愛玲卻是兩訖,凡是像刀截的分明,總不拖泥帶水。她與炎櫻難得一同上街去咖啡店吃點心,亦必先言明誰付帳。」

張愛玲在錢財的這種觀念,清楚豁亮,乾乾淨淨地清爽。她在經濟上從沒依附過胡蘭成,而在胡蘭成逃難期間,一直是資助他的。

 

她精神上的獨立。

 

雖然和胡蘭成戀愛期間,她對胡蘭成有所依賴,但絕對不會刻意迎合。胡蘭成寫道:

「她對我這樣百依百順,亦不因我的緣故改變她的主意。我時常發過一陣議論,隨又想想不對,於她說,照你自己的樣子就好,請不要受我的影響。她笑道,你放心,我不依的還是不依,雖然不依,但我還是愛聽。」

 

她為愛付出不會計較。

 

她為胡蘭成付出有多少呢?逃難期間資助了兩年,最後還給了一筆三十萬的費用,加上平時胡蘭成來上海吃住都在她那,還有胡蘭成《今生今世》的書名也是她給起的,胡蘭成文學上很多造詣也是她點撥的。

從感情角度來說,她付出是更多的那一方。她分手後,她從來沒有說要把這些錢追回來,因為這是她愛的時候,心甘情願付出的。

 

她從不詆毀愛過的人。

 

因為和胡蘭成的這段關係,很多報紙總是拿著做文章,張愛玲在香港期間,有好事的報紙看到胡蘭成的書出來了,讓張愛玲發表看法,想讓她出來批判幾句,但張愛玲堅決一個字都不寫,一句話都不說。

胡蘭成逃到日本後,一次張愛玲為了找兩本書,寫信問胡蘭成是否有。胡蘭成回信說,沒有,並想和張愛玲重修舊好。張愛玲很客氣地回信說:

「我因為實在無法找到你的舊著作做參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誤會,我是真的覺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時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請寄一本給我。我在這裡預先道謝,不另寫信了。」

從此以後,兩人再也沒聯繫過。

 

若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胡蘭成是無數公號裡罵的「渣男」。但胡蘭成是真心懂得女人。他說:「我於女人,與其說是愛,毋寧說是知。」

 

「遠離渣男,珍惜生命」,說起來輕巧,實際上哪有那麼容易?愛就愛了。無所謂渣與不渣。


人這漫長一生,愛情只是佔據很小的一部分。一個能夠被錯誤愛情毀滅的人,同樣也會被其他不好的東西毀滅,譬如情緒。

兩性的關係,本來就有著一些很難說清楚但又誘人的東西,以至於你知道是錯,但還是會飛蛾撲火的撲上去。如果按照正常的道德理論,難道張愛玲不會知道胡蘭成在婚姻內的人不能愛嗎?

 

但她的命運註定躲不過。最為關鍵的不是所謂的「歲月靜好」,而是「負重前行」,就算愛錯了又怎樣?

張愛玲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並不會因為這一段愛情就有任何的損害。

 

用對與錯來判定男女關係,用無比正義的言論來界定男歡女愛都是沒有定論的事。關鍵的是,你在一段關係中,是否真的用心投入過,是否讓個人成長或者成熟。


感情問題真的紛繁複雜,沒有標準答案。但人生卻可以一直追求,可以一直讓自己成長。張愛玲從這段感情中的成熟,加上她早期所接受的西化教育,還有她內心一直堅持自我和自由,讓她看清那些熱鬧背後的恐懼和荒唐。

當時夏衍想安排她進文化單位,那是一個需要「單位」才可以生存的年代,而一生都沒依靠過單位,只依靠自己的張愛玲,選擇了其他的路。因為這次選擇,她獲得了後半生的平靜。雖然艱苦,但至少沒有被碾碎。

 

作為一個民國奇女子,張愛玲一直內心都會有自己的存在,就算最愛的時候,低到塵埃裡的時候,千裡奔波尋夫的時候,她內心並沒有迷失自己,內心獨立,有自己的人,就不會在一段感情的失利就錯失了自己的人生

 

這方面,張愛玲無疑是女性的榜樣。

- END -

相關閱讀

愛過,就應該感謝遇見。

愛過一生無緣的人,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特別能堅持的摩羯座

35歲後用心讀書不早也不晚
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純粹閱讀

在四五個城市待過最後落腳廣州
做過高中語文老師接過情感熱線
辦過雜誌最後卻在一家航空公司


人生兩大興趣:讀書和打羽毛球

理想是


做寫字的人裡面最會打球的
會打球的人裡面最會寫字的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
    也許正這是這句話,讓張愛玲對胡蘭成更有感覺。因為,在張愛玲過去的生活裡,繼母的虐待,父親的冷漠,母親的不關心讓她不相信親情。沒人關心過她的生活狀況,是死是活也無人過問,而胡蘭成突然的一句話擊中張愛玲的心房,讓她感覺到來自一個成熟男人的溫暖。之後,比張愛玲大十幾歲的胡蘭成趁熱打鐵,與張愛玲呆在一起,談文學,並且對張愛玲的文章分析得入木三分,這讓張愛玲覺得是懂她的。
  • 胡蘭成為什麼能追到張愛玲?
    前段時間讀完了胡蘭成的自傳性作品《今生今世》,在朋友圈發了幾句話感嘆了下:讀完這本書,知道為什麼張愛玲會愛上胡蘭成。有朋友下面評論說,如果張愛玲沒有遇見胡蘭成就好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這段感情被討論很多很多,後人絕大部分都在為張愛玲惋惜,如果沒有遇見漢奸文人胡蘭成,張愛玲會不會感情生活更順利,或者有更好的作品出來。這些都是假設,一段感情的發生,總會有它的理由。張愛玲愛上胡蘭成同樣是如此。
  • 讀了《親密關係》這本書,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
    二十幾歲就以《半生緣》《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名聲大噪,一時人們爭相搶讀「張愛玲體」的文章。她的作品筆法冷靜,基調悲涼,極其擅長用「他」的視角,來刻畫各類女性人物在感情和自我認知方面,凜冽地探究人性心理,表現出的清醒和孤高令人敬畏,從作品絕對看不出是出自年輕女人之手。
  • 胡蘭成為什麼會放棄張愛玲,和17歲的周訓德走到一起?
    ,那麼這朵花,會很快枯萎。要麼是愛別人,要麼是接受別人的愛,一旦陷入情網之後,就是有人命令她朝火裡鑽,她也會心甘情願服從的。」胡蘭成初見周訓德,就覺得這個女人很天真也很單純,儘管這個女人有一點潑辣刁蠻,但是他也有自己事故老練的一面。周訓德只知道胡蘭成是結了婚的,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和她斷絕關係。也許,她以為她會是胡蘭成的最後一個女人,所以在幻想中仍有期待。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
    張愛玲慢慢地愛上了這個「風情萬種」的成熟男人,以至於「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便是張愛玲對胡蘭成的表白,也是一個陷入愛情裡的女孩送給一個男人的最熱烈的情話。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
    他們相遇是因為張愛玲在一本蘇青主編的《天地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1943年10月胡蘭成在南京,他無意中讀到了這篇題目。胡蘭成最初讀到這篇文章時非常驚訝。胡蘭成讀的那篇文章叫《封鎖》,讀完這篇文章後,他很想知道張愛玲是什麼人。不久後《天地月刊》又發表了張愛玲的第二篇文章。文章上面還配有張愛玲的一副肖像,這時候胡蘭成就記住了張愛玲。不久後,胡蘭成寫信問蘇青張愛玲是什麼人。
  • 張愛玲送給胡蘭成的照片:她見了他,低到塵埃裡
    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段文字僅見於胡蘭成《今生今世》,未必真的是張愛玲寫的。」止庵又補充說:「我指出這點,對某些朋友來說或許又是『煞風景』。我只是說出處不在張愛玲自己留下的文字裡,如予引用,最好註明『出自《今生今世》』。胡蘭成說這段話寫在送給他的照片背面,但寫了字的那張照片迄今未見。」
  • 張愛玲 & 胡蘭成:這一世美好,皆因一個你!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書愛玲是一個執著的姑娘,她愛得炙熱,卻理智。她懂得放過對方,不痴纏,卻放不過自己。深愛一場,愛裡的日子雖美,但終是自我枯萎。哪種愛情才值得自己去低到塵埃裡,一再慈悲呢?開在塵埃裡的花1944年初春的某一天,胡蘭成因為一篇文章,而愛上了寫這文字的人。
  • 終究是張愛玲錯愛了胡蘭成
    張愛玲,一個敢愛敢恨,個性十足,迷離奇女子。文以立世,冷以處世,靜以離世。這十二個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喜歡一個人,會低到塵埃裡,心裡亦是歡喜的,然後會從塵埃中開出花來。」她的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很大,父母親吵架離婚,繼母刻薄跋扈,腐爛得沒有氣息,以至於她的愛情都是以哀字結尾。「噢,你也在這裡嗎?」這句是出於張愛玲認識胡蘭成一個月後寫過的一篇短文《愛》,文章開篇直白一句:「這是真的。」可見,愛玲對胡蘭成之愛是真也是深。
  • 胡蘭成 張愛玲
    但是有著驚人才氣的張愛玲還是不可救藥的愛上了胡蘭成!她的愛真是所謂的低到塵埃裡了!她的名言:生命是一件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的愛變得沒有緣由的蒼白…… 1944年張愛玲與才子胡蘭成舉行了婚禮,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由好友炎櫻證婚。不幸的是,這次婚姻只維了兩年。
  • 我看胡蘭成與張愛玲
    她愛上他,只為那份懂。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懂,於一個和文字相戀的女子來說,她更是愛恨都疏朗分明。她是綠窗妖嬈,他是靜水流深。她孤寂而獨自。一意孤行,又特立獨行。當時,拿冰心和她比她都覺得不開心。和蘇青呢?她也並不是多喜歡蘇青,但是是唯一可以相提的人。記得張愛玲一張照片。
  • 張愛玲胡蘭成再轉世一次,還是會惺惺相惜?(上)
    這一對亂世男女的愛情,比起張愛玲任何一部小說來都還要曲折婉轉,讓人遐思玩味不盡。我想若是今生遇見胡蘭成這樣人,一定也是會給他心甘情願騙得「死翹翹」的。由此可見,胡蘭成的語態文體對張愛玲是有影響的,同為文人,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借鑑是可以想像到的。說來奇怪,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裡的曹七巧竟然與胡蘭成的庶母神似,特別是七巧的晚年竟然如胡庶母的結局一樣。在《怨東風》一節最後一段裡,胡是這樣寫他庶母晚年的:「她益發變得好勝逞強,待人辣手辣腳。她嫌老屋不夠暢陽,別出心裁,在西側建了新屋。又每年去杭州,在塘栖娘家置了產業。她生有一子在外頭。
  • 封鎖:張愛玲胡蘭成定情之作,一目了然「婚外情」的男人圖什麼
    《封鎖》是張愛玲很不起眼的作品,但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因為這是她和胡蘭成的定情之作,見證著她和胡蘭成之間從激情到幻滅的情路歷程。男主愛上了這位可愛的女人——她白、稀薄、溫熱,像冬天裡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但又不想離婚,只想再納妾。說到底不過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女主愛上了這位甜言蜜語的男人,他看上去溫文爾雅,是個讀書人,沒想到還挺能說會道,一下子擊中了小女生的心,況且拿他氣一氣家裡人也好,畢竟自己長這麼大還沒叛逆過,好像正好藉此機會發洩一下。
  • 張愛玲:胡蘭成傷我最深,賴雅愛我最真
    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使她容易對大齡男人產生特殊感情。後來,張愛玲能夠愛上比自己大許多的胡蘭成和賴雅,是與她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堪稱傳奇。胡蘭成從小家貧,吃了不少苦頭,但很有才華,屬於赤手空拳拼天下的人物。汪偽政權建立後,積極網羅人才,頗有寫作才華的胡蘭成成為汪偽政府的一個要員。胡蘭成在雜誌上讀過張愛玲的小說後,就以熱心讀者的身份去拜訪她。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
    面對這位漢奸、朝秦暮楚的浪蕩子、張愛玲悲劇人生的一手製造者,張愛玲也曾經墜入愛河不能自拔,但是他的薄情、他的寡意,他跡近遊戲的感情糾葛,終究還是壓倒了他韶華勝極的文筆功夫留下的美好印記。  張愛玲終究忍耐不住,要「自己來揭發」。如果我們相信這本書就是張愛玲的自傳的話,那麼我就能從書中了解到一個男人的無情和一個女人的多情將會蛻變成怎樣蒼涼的悲劇?
  • 張愛玲&胡蘭成:今生今世終成恨,來生來世可團圓?
    二月裡的天萬物正在萌發,空氣裡都是春的佻達。胡蘭成忽然說:你身材這樣高,這怎麼可以?這是一句調情的話,此情此景正迎合了春的氣息。或許,就是在那一刻,張愛玲心如鹿撞,愛上了這個男人。此後,胡蘭成隔天都要去看張愛玲,再後來,是每日必到。戀人之間的話是說不完的,他們整夜整夜地說,夜總是太短,天亮得總是太快。 一日,張愛玲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的照片,背面寫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驕傲如張愛玲,在愛情面前,也只是一個小女人,甘願俯身塵埃,仰望自己心愛的男人。
  • 離開胡蘭成後, 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在給胡蘭成的最後一封信裡,她寫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在這封信裡,張愛玲給胡蘭成寄了三十萬稿酬,那是她寫電影劇本得到的全部稿酬。
  • 張愛玲:餘生,不要輕易愛上一個人
    張愛玲的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也是她感情的真實寫照。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風光無限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正是因為這樣,張愛玲不由自主的愛上了他。但是後來他一系列的所作所為,對於張愛玲來說,都是一次又一次難以容忍的打擊。對於她來說,最該反思的,還是自己。
  • 胡蘭成與張愛玲—《因為相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之所以花費了這麼多篇幅來寫張愛玲的童年和成長經歷,是想告訴大家,影響她此生孤獨悲慘的細節就是在這段時間,無論是她後來遇到了胡蘭成還是晚年一個人孤寂的獨居,她做出的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那個關鍵的因素,都藏在她童年成長的這段時間裡。逃跑出來的張愛玲找到了母親,母親當時對張愛玲說:要不嫁人要麼讀書。
  • 八個女人中,胡蘭成對張愛玲、小周和範秀美到底哪一個是真愛
    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後寫了《紅玫瑰與白玫瑰》,在與胡蘭成的這段感情裡,孤傲的張愛玲被傷得卑微無比,所以才會寫出如此領悟深刻的文字吧。胡蘭成是民國一代才女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是讓張愛玲低到塵埃裡去愛他還開出花兒來的男人。他一生與八個女人有過婚約,與他有過男歡女愛的女人不計其數。八個女人中張愛玲、小周與範秀美,胡蘭成最愛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