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酒鬼200年後隔空對話,對出了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聯

2020-12-27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對聯在我國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西周年間由「桃符」演化而來。桃符在最初充當著對聯和門神的雙重角色,由兩塊刻有圖案符號的桃木板組成,在每年的除夕當天,老百姓為了祈福求平安,製作桃符懸掛在大門兩側,起到闢邪鎮宅的作用。

大約在三國時期,老百姓把兩位具有降妖除魔本領的神仙,神荼和鬱壘的形象雕刻在桃符上,再在左右兩邊門框上寫出字數相等的句子,自此,桃符一分為二,寫字的叫對聯,畫畫的叫門神,它們都有了專用稱呼。

再後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日趨豐富,也隨著文學藝術的繁榮發展,對聯的種類、用途和寫作手法越來越豐富,有春聯、喜聯、婚聯、茶聯、輓聯、行業聯、疊字聯等多種形式,不管是哪種對聯形式,以五字聯、七字聯、九字聯最為常見。

上下聯字數對等,平仄關係一致,格律要求無別,詞性和寓意相同,是對聯的基本要求。

我國詩歌裡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形式,在寫作要求上,它們實際上跟對聯沒有多大區別,許多詩歌實際上就是兩組或多組對聯,如,杜甫的《登高》,詩曰: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完全是四組優秀的對聯。

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代,詩歌人才輩出,除過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骨」陳子昂,「詩豪」劉禹錫,「七絕聖手」王昌齡,「小李杜」李商隱、杜牧之外,擁有「詩鬼」之稱的李賀(790年——817年),同樣是一位實力不容小覷的大詩人。

李賀覓詩圖

李賀是李唐王朝的宗室,先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大鄭王」李亮,只不過,他們家族延續到他這一代,跟整個大唐王朝一樣,已經開始沒落。

雖然家道中落,但並不影響李賀身上與生俱來的浪漫氣質,他的詩風跟李白的詩風一樣,都具有鮮明的浪漫色彩,跟李白不同的是,李賀的詩歌語言以空靈、新奇、詭異見長,具有冷峭瑰麗的特徵,他最有名的代表作無疑是七絕《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氣勢恢宏,表現出強烈的家國情懷,是為了鼓舞當時正在平定「雁門郡之亂」的唐軍的士氣而作,一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堪稱神來之筆,對烘託氣氛,彰顯唐軍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都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

除過《雁門太守行》,李賀於813年在辭官回鄉的路上,有感而發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同樣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詩曰: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雖然才華橫溢,但在仕途上一直不順,在22歲這一年才通過別人舉薦,來到京城長安做了一名奉禮郎,是從九品的芝麻小官。然而,他任職不到兩年,就因為體弱多病,不得不從長安辭官回到洛陽老家養病。個人仕途不順,再加上大唐王朝在此時命運多舛,在回家的路上,李賀藉助「金銅仙人辭漢」的歷史故事,來抒發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創作了這首詩。全詩情感深沉,形象鮮明,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遣詞造句奇峭俏麗,不失為託物言志的佳作。

李賀雕像

尤其「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大意為:如果老天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慢慢衰老。飽含深刻飽滿的哲思和情感,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這句詩自李賀寫成後,從唐末開始,引起了歷代詩人的極大興趣,許多詩人在創作中喜歡引用這句詩,進行再創作,有些詩人甚至把這句詩當作上聯,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紛紛給它搭配下聯。歷代詩人的再創作主要有: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減字木蘭花》裡寫道: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北宋詞人万俟詠在《憶秦娥》裡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

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在《蝶戀花》裡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段成己在《木蘭花·其一》裡寫道: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範曾作)

元初文學家張弘範在《壽陽曲·酒可紅雙頰》裡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裡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李賀毫無疑問是一名天才,天才的靈魂只有天才最懂。

如果要說對「天若有情天亦老」對得最精妙、最成功的下句,非北宋天才文學家石延年(994年——1041年)莫屬。

石延年在贈友聯裡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然後對出下聯: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聯一出,技驚四座,讓同時代的蘇軾、王安石等大文豪看到後讚不絕口,甚至連對下聯的勇氣都失去了。石延年對出下聯時,距離李賀詩句的誕生已有200年左右,上聯仿佛是專門為他預留,等他來對上。

石延年像

石延年非常崇拜李白,在許多思想和行為上都喜歡模仿李白,常常在喝得飄飄欲仙之際寫詩作詞,詩風奔放豪邁,氣勢恢宏,屬於宋代詩壇的另類風格。

可以看出,下聯「月如無恨月長圓」不論在平仄關係,格律要求,還是寓意和意境上,都跟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十分匹配,完全是自然天成的絕對。

李賀一生活了27歲,石延年活了47歲,他們都屬於英年早逝的天才,卻在不同時空,用經天緯地的才華,用大智若愚的思想,用心有靈犀的情感,合成了一條對聯,為文學史留下了一段佳話。

相關焦點

  • 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接,200年後才有下聯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李賀的這句詩在唐代一經面世,就聞名遐邇。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但唐代沒人能夠對出,後代很多詩人也競相引用,比如,歐陽修在《減字木蘭花》中的「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賀鑄《梅花引》中的「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因為此句十分經典,後世之人就把這句詩單獨拎出來,作為上聯想要對出下一句,很多人嘗試對出下聯但都沒有結果,直到兩百年後,北宋時期有一個喜歡嗜酒的人,他叫作「石延年」,此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 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無人會對,200年後一酒鬼妙對下聯
    對聯形式並不雜多,無非是上聯和下聯。但其中意境的存在使對聯不斷地上升著自己的高度。關於寫好對聯,我們講究的是上下聯平仄、對仗、字數。這三個因素缺少一個都不行。所以說精彩的上聯的出現使得下聯創作的難度無形中上升。因此到現在為止還有不少從古代遺留下來的,沒有下聯的精巧上聯,一直存在在歷史的遺憾中。但同時這也是一種浪漫的體現。"天若有情天亦老"相信各位都聽說過吧!
  • 李賀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對上,200年後才出下句
    特別是在開元年間湧現出了不少偉大的詩人。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全部出現在盛唐時期。唐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萬邦來朝唐朝更注重民間發展農業經濟,疆域空前遼闊。在唐玄宗繼位後,唐朝迎來了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同樣推動了我國的歷史進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促使文化空前繁榮。特別是一些有才識的學子,在唐朝創作的詩句一直被世人傳頌。
  • 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接,一人酒後對出千古絕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切的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但在我看來並非如此。無數偉人曾經引用過唐代「鬼才」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殊不知下半句正是200年後宋朝的一位才子對出的。
  • 詩鬼李賀寫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對,宋朝才現下半句
    縱觀唐朝歷史,不僅僅只出現過李白、杜甫等人盡皆知的詩人,也出現過一些名氣不大,實力很強的詩人,詩鬼李賀就是一位。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如果單單從才華這方面論,他完全可以和「李杜」齊名。他寫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然沒有詩人可以接出對仗工整的下半句,宋朝才下半句才出來。
  • 詩鬼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流傳至今
    李賀跟李白有點不一樣,李白被冠以「詩仙」之名,而李賀卻被冠以「詩鬼」之名,原因在於李白詩風浪漫飄逸,李賀詩風瑰麗奇峭,常用鬼意象。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李賀的原創,不過很多人首次聽到這句詩,可能都是在瓊瑤劇裡(紫薇曾經彈唱曲子,其中就有這一句,表達男女的綿綿情意)。
  •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後半句是什麼?一千多年來無人能答出來
    01「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產生背景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出自唐代李賀的詩作《金銅仙人辭漢歌》。原詩為: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 唐朝詩鬼李賀,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直到宋朝才出現下半句
    確實如此,李賀與當時的皇帝是有親戚關係的,由於關係比較遠,皇室根本就不認他。甚至在武則天大洗牌的時候,由於他的家族只做個小吏,根本懶得殺他們,李賀的祖上也因禍得福,一直延續下去,但是家庭還是非常的簡樸。直到家裡面出了李賀這個天縱鬼才,家裡面也看到了希望。相傳李賀在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這在當時可了不得。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表達了什麼意思?
    前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主席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龔自珍有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李賀詩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異曲同工,賦予「天」這個虛無的自然現象以人格特點,是擬人的手法。
  •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據《唐摭言》所言,李晉肅曾在邊境擔任小官,後官至陝縣令。約在李賀18歲時,李晉肅去世。 李賀有堂兄十餘人,他大約與二兄、十二兄、十四兄情感較好,才會作詩或為族兄排遣失意,或陳述秋涼時節思念之意,或夢與十四兄同遊。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接什麼?沒想到一醉酒之人出千古絕對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一個高潮時期,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許多有名的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出現在唐朝。但是要說唐朝詩人中,一生多坎坷最多的,有才華卻薄命只能是「詩鬼」李賀了。如果你不知道李賀的話,那你也一定聽過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上一句是什麼?你能答對嗎?
    實際上,這兩句詩中有一句是偉人引用的前人詩句。這句「抄」的詩句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最早為唐代詩人李賀所作。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是李賀因病辭官離開長安時所作,既飽含他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是借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
  •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
    李賀,字長吉,是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合稱為唐代三李。李賀出生唐朝宗室大鄭王,因為門蔭入仕,期間仕途不暢,於是醉心詩歌創作。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還被毛澤東引用到他的詩作《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後世人作品引用也甚多。
  • 天若有情天亦老——「詩鬼」李賀:科舉考試是我一生的痛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秉承原則,特別注重提攜人才。號稱「詩奴」的賈島和「詩囚」孟郊的科舉之路上,都有韓愈的身影。李賀精忠報國的一片赤誠,韓愈很是欣賞。但礙於李賀的父親去世,李賀必須守孝三年,才可參加科舉考試。服孝期滿後,韓愈立即給李賀寫信,讓他趕緊參加考試,以此光耀門楣。當年的初冬,李賀參加了由韓愈等人組織的河南府試,並一舉獲得成功,年底便進軍長安,參加進士考試。
  • 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古名句詩考》之一
    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古名句詩詞考證之一·艾曉東◎初讀「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名句,是從毛主席的《孫子兵法·軍爭篇》有「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之意),窮寇勿迫」。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始出處是唐朝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 你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嗎?宋代一個詩人喝醉後才對出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是李賀在感受到大自然無情之後發出的感嘆。這句詩只有上半句,但是一直沒有人對出來下一句。雖然唐朝是一個詩人輩出的黃金朝代,但是李賀的詩依舊沒有人能接下一句。直到宋朝才有人接了下一句。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嘉賓康震點評:「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引用的是李賀的詩句「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去世的時候,只有27歲,毛澤東對這些年輕才俊的英年早逝感到非常可惜。他讀詩詞,包括讀史書,經常做批註。在毛澤東的批註裡經常會出現諸如此類的話:「天妒英才短命也」。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半句宋朝才寫出來,並非「人間正道是滄桑」
    聽到美好的音樂,人們一般會說「好聽、動人」,講究點的會說「餘音繞梁」,唯獨李賀說「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名句,但其中前半句是唐朝李賀所寫,後半句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所創,而這句詩真正的下半部分,其實在宋朝就已出現,且對的堪稱完美。
  • 寫過「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人李長吉只可惜天妒英才
    李賀,字長吉,唐代著名詩人,他是繼屈原,李白之後又一位頗享聲譽的浪漫主義詩人。因為他的詩作想像力極為豐富,愛引用神話傳說,託古喻今。後世有「太白詩仙,長吉鬼才」之說。人稱「詩鬼」。他天才早熟,才思聰穎,七歲便能寫詩,十餘歲便名揚當時文壇。
  • 詩鬼李賀:一位短命天才的傳奇人生
    李賀形體瘦弱,可能與家境貧寒有關係。但要麼怎麼說是天才呢,就是這樣的物質條件下,人家依然才思敏捷,七歲能寫詩,還擅長疾書,簡直可以媲美世代貧農、五歲卻能援筆成詩的天才方仲永。可怕的是人家不但天分高,還足夠努力。據記載,長大一點後的李賀常常騎著一頭驢沉吟佳句,如果有靈光乍現的時刻就趕緊記下來,把紙扔進跟隨的書童背的口袋裡,晚上回家時就是滿滿一口袋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