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外華文小說:小說之維

2021-02-25 文藝報1949

2020年的海外華文小說並沒有顯現為一個創作「小年」,僅發表及出版的數量,就超過了2019年的年度報表。如果說2019是「短篇年」,那麼2020再次出現「長篇熱」。通過細讀,我發覺海外華文小說沒有悄無聲息地滑過庚子年,它依然在努力地求新求變,創作陣地、文學現象和藝術追求聚合的亮點,應該被知曉與被了解。

精細化與精準化的在地性書寫,已經攀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慣性思路。東南亞華文小說具備濃厚的本土性特質,寫作者一直保持與土地的親厚,他們甚至無法自拔地探究鄉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與張貴興和黃錦樹的「雨林小說」不同,黎紫書的《流俗地》專注特定時代語境內女性內省的書寫。如同「盜夢空間」的設計,作者從銀霞的夢中,搭建一座記憶宮殿,交雜著人與人的層疊、經歷與經歷的穿越,展現「接受/抗拒」這組矛盾對心靈造成的撕裂感。生活就是這樣的匪夷所思,馬華小說並不魔幻,馬來西亞的底層女性艱難地、執拗地渴求為個體而活。銀霞是盲女,「盲」到底怎麼理解?眼睛看不見就是盲?我想,不必糾結於看/不看。《流俗地》保持靜默,銀霞不是明亮世界裡黑暗的那一個存在,而是原本黑暗世界中光亮的指引。她和環繞其生命的女性,一齊踉蹌著追出暗夜,兩者呈現為主線和輔線的關係,似乎後者性格中最耀眼的光點都指向銀霞的生命旅程,積蓄她能與黑暗纏鬥一生的能量。

第八屆香港「紅樓夢獎」首獎作品是張貴興的《野豬渡河》,小說在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鋪開一片生死場,大地將戰爭中瀰漫的人性猙獰一樁樁牢記於心。《香港文學》特設兩期東南亞華文短篇小說專輯,作品的造型意識都很強。《暗湧》《孤獨的叔叔》關注大地的過去,撥動叢林的往昔,重複無法剝離的宿命。《想瘦》《有用的石頭》《蝕屋》關注大地的現在,解析人類互相理解和自我理解的必然難度。對於大地的感情,創作者一邊詛咒,一邊難以割捨。

現實主義寫作是海外華文小說的主流,史實、現實、事實緊密結合,創作者的共同追求是從細節復現眼睛沒有看到的微妙,重釋原本理所應當的事情。阿奇博爾德·麥克萊什認為,詩人的勞作就是與世界的無意義和死寂抗爭,陳河、張翎、李鳳群、張惠雯、趙彥五位作家立足已參透歷史—文化的生活世界,當面對所有的逝去,人們會決定繼續漠視還是與之和解?

86天依然沒有打到魚的「聖地牙哥」鼓勵自己:「不壞,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海明威:《老人與海》)《天空之境》仍然是喧雜與茂盛互補的硬漢世界,這是陳河的文學個性。在玻利維亞和古巴,他從史料裡拼合出如微塵般英雄的臉孔和軀體。「李」尋找奇諾,後者曾經和切·格瓦拉一起打遊擊,「李」十多年的心願就是能從各種被搓揉的歷史線團裡,清理出真實奇諾的軌跡:奇諾CHANG——胡安·巴勃羅·張,中國人,秘魯共產黨的領導人。小說在接通歷史現場之後,打撈起1849年的秘魯華工史:20年間有十幾萬苦力通過死亡航行經義大利抵達秘魯。敘事邏輯進一步推演,「為什麼中國移民後代中會出現奇諾這樣的遊擊隊員?」三部胡安之書復盤往事。陳河面對彼時與此刻,將切·格瓦拉的路、奇諾的路、南美洲華人的路、「李」的路從原先的南轅北轍,捏合為嚴絲合縫。

「我」為什麼要去參軍?奚百嶺為什麼要自殺?這兩個問題控制《丹河峽谷》的敘事節奏。自殺不出人意料,而一個21世紀初移民到加拿大的華人,40歲,突然決意從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加入加拿大皇家海軍,這一事件更富衝擊力。為什麼要參軍?「按照我目前的處境,這是一條可以拯救我的路,一條不需要掙扎不需要奮鬥的捷徑。」加入海軍的心理動因又是什麼呢?我想,一方面是自我實現的誘惑力,「我」終於有機會以小搏大,與世界一較高低;一方面是精神還鄉的吸引力,大海自始至終理解並包容一切的懷鄉情愫。

《路》(2019)透露出李鳳群的創作轉型,她對鄉土的依戀和反思逐漸讓渡於對現今都市問題的探索,特別是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幹預。《大望》《長夜》《象拔蚌》環繞養老、婚姻、性別三大論題。《大望》刻畫現實的荒誕與倫理的坍塌,鄉土在主動/被動的城市化過程中遭受扭曲。某一天,四位借住於上海的老人被遺棄,不得不抱團挨過互相猜忌又互相攙扶的30天孤島生活。趙、錢、孫、李,實質是類型符號,各自標示著一種代際相處模式。孤獨是老年群體的相似面容和共性處境,大望洲既不能隱惡,也不能無視煎熬和絕望。海外華人裡的成功者與失敗者在《長夜》對談,他們正被「操縱」不斷蠶食。小說揭曉現實對理想持續鞭打時,理想逐步折損的動態過程,但新意是披露人不再逃離的原因,即相對於被控制的苦悶,獨自生存更令人恐懼。成功和失敗的辯證性猛然以一種新視角被論證。《象拔蚌》延續《大野》從姐妹情誼中反思女性處境的方式,槿芳失去自我的痛苦,在小說中流瀉一地。

張惠雯的《飛鳥和池魚》拓寬了母子關係的思考界域。她寫出了頗為感傷的第二度轉折——母親和孩子的角色必須互換。「我們兩個倒換了角色:前30年,我是她的孩子。現在,她是我的孩子。」母親從拯救者成為被拯救者。「飛鳥」「池魚」是近兩年張惠雯小說的接續性意象,成為母親,女性由「飛鳥」變成了「池魚」;自我重塑後,女性實為「飛鳥」和「池魚」同體;衰老年邁時,女性又被棄置於「池魚」模式。

《拯救髮妻》是張翎近年很少涉及的他國故事題材,小說一邊補敘「毀滅」,一邊預期「重建」。張翎一掃多疑、抑鬱、心力交瘁、孤獨無助的失婚心態,刻畫女性在危機逼近時的邏輯性和執行力,她們沒有悲情地思忖命運的錯付,而是思路清晰、殺伐果決地拯救自己。人生就是從一次次試錯中確立令自己最為舒適的生活方式。小說遺留兩個思考:兩個「地獄」相遇,會成為一個「天堂」,還是成為一個更大的「地獄」?提姆會不會和元林一樣,成於野心也敗於野心?海倫和曙藍互為對方的心影。

趙彥使用反向創作方式,以「虛構的廣闊天空映襯現實這口窄井」。《偽人》是一部很明確的雙階(虛實的境界)、雙線(虛實的人物)作品,表面上「我」與由「我」虛構的大作家波尼各自引領著一條獨立的敘事線,而事實上,隨著故事發展,「波尼」「我」劃定的實虛邊界逐步模糊,最終交融為混沌。作者解構了「真假」已定的人設、感情、人性、歷史、文學創作、文學研究,同時,又將所撕開的偽裝悉數收入夢中,以一個「捕夢者」的身份,為一切的現有荒誕留下自我修正的機會。趙彥以考據和想像的方法,傳達譴責和寬宥的態度。

海外華文小說中遊走著感性的文學曲線,它是中國文學抒情性的承續。繪畫藝術的嵌入令小說翻轉出迷人光澤,由紋理空間生成的「情動」輾轉於流動性的時間。喬治·斯坦納分析「巴洛克」式小說的稠密意象,認為「鮮活的段落是在觸摸讀者的手,它們有著複雜的聽覺和樂感,光線似乎在明亮的窗花格一樣的語詞表面嬉戲」。他很精妙地解釋筆觸、感覺、光和感官之間的關聯。《玫瑰,玫瑰》《昨天》《漣漪》《關於南京的回憶》都是張惠雯的「回憶系」作品。《昨天》選擇視像的「變」,折射過去與現在的差異,權衡各式人生路徑的選擇。她對目之所及的描摹格外精準。《漣漪》調動結構的「變」,整體呈動態化構架,故事受「漣漪」力的推動與迴環而陸續翻轉。開篇「我」的獨白披露作者對「變」的敏銳。「在流動裡,它們具有了一種與靜止狀態下不同的東西,仿佛超越了物性,具有了某種類似生命隱喻的力量,常常讓人聯想到時間、生命本身。」這段敘述提示了小說中「變」的深層共性,即從「物象」的「物性」中揭示生命。斯賓諾莎將情感理解為身體的感觸,這些情感和感觸會隨著身體活動力量的變化而變化,張惠雯在表達抽象的情感觀念時,非常精心地描繪情感的物質性存在。「創造中的心靈猶如行將燃盡的炭火,某股力量無形中升起,這股力量源於內心,它何時光臨?何時又離去?本性中清醒的部分無可奉告。」(彼得·巴裡:《理論入門:文學與文化理論導論》)如何去查實清醒的那部分呢?她提供的方法是創作者和閱讀者同樣懷有敏感、善意和溫柔的心靈,去體驗與之息息相關的生活,智慧就有機會從真摯的關懷裡瞬間綻放。

柳營總蓄著一道光,是慰藉他人的,也是指引自己的。她的筆下時常衝擊與迴蕩著三股情意:對親人、對故鄉、對自然。隱居山林,督促她主動沉澱並梳理往昔。《我們的旖色佳》細述了一段有Bank(狗)、湖水、爐火和蒲公英的山林生活。「健康的食物、新鮮空氣和乾淨的水,才是我們存在的必需,其他的一切都是延伸,如何伸,是深還是淺,是虛還是實,是裝假還是做真,是去理解世界的複雜性或者抱以偏執狹隘,完全取決於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認識。」 自然創造著條件,慷慨地為我們化解一切浮躁焦灼和驚魂未定。可是,柳營沒有停留在平面,在作品裡,她將牽掛放置於錯落的三處:旖色佳、加州、龍遊,從一堆堆的記憶疊影裡辨認出自己。

闊別文壇30年的黑孩,交出與東京密切相關的兩部都市小說:《惠比壽花園廣場》和《貝爾蒙特公園》,曾看《東京愛情故事》長大的「70後」,再次確認同齡人在東京的奮鬥;正看《東京女子圖鑑》的「90後」,考量外鄉人是否能從大都市「入海」。在世界一體化的大格局下,黑孩截取他國闖入者從青年到中年的年齡段,在東京的求存、對東京的愛恨。日劇總試圖將生活導向光明,於是避開敏感的階層問題,刻意為個人成功開闢一些道路,不斷暗示:都市會承載夢想。黑孩以親歷者的身份,在《貝爾蒙特公園》裡刻畫了「動物世界」般的日本職場,秩序和尊卑無處不在。山崎和「我」的抑鬱症,是其作為淘汰者,身處「達爾文主義的試驗田」的應激反應。她們都是低職位的下級,劉燕燕不容置疑的權威,是由其前輩身份所確立,她無須考慮壓迫對象是什麼國籍。《惠比壽花園廣場》中秋子養了一隻名為「惠比壽」的貓,隱喻著她與惠比壽之間的關係:越想抓住,越得不到。《貝爾蒙特公園》裡,斑嘴鴨是「我」、五十嵐、大出共享的秘密。動物無差別地回饋所有愛它的人類。職場是「動物世界」掠奪的一面,斑嘴鴨和貓是「動物世界」情誼的一面。與歐美華文小說中經典的「邊緣人」不同,黑孩小說裡的新「東京人」格外克制,他們在不斷習慣中拼盡全力保護自己,用冷酷、籌謀、虛情假意,還有未曾完全熄滅的愛。

陳謙小說的辨識度是「職業性」,她會理性地解析人的處境,並解決人的困境。人物怎麼陷入一個境地的原因、擺脫它的方法、以及脫身需面臨的後果,這是其清晰的創作思路。《木棉花開》既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又有難得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小說條分縷析地推演創作者探尋真相的思考過程。「被扔掉的孩子」準確說是勞麗、辛迪、戴安,她們都需直面身份認同問題。戴安恐懼,因生母跨國尋找,生生將其從現有的舒適圈拖拽出來,原本的自我認知被瞬間打破,完美母親是她個人一廂情願的虛擬設定,「為什麼被拋棄」的追問令其受困於情緒障礙。小說的特殊性體現為描寫兩個代際、兩種境遇的亞洲棄嬰,跨越時空的溝通和慰藉,無論是因戰爭被棄,還是因處境被棄,孩子內心的傷痛只能依賴時間和真情才能逐級淡化。

神秘失聯是《黃玫瑰陷阱》的第一懸念,開頭和結尾,形成了埋設與解開的閉環。陳永和小說還是裹覆著一層懸疑。一雄說、虹說、寧靜說,形成多聲部敘事,將他審與自審相結合、他審與他審相結合,多角度探測一雄的精神痛苦。中國和日本的父母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不容置疑的強力幹預,介入青少年人格塑型。小說主線是國際婚姻家庭裡相愛相殺的母子關係,勢同水火的父子關係以輔線形式,對母子關係形成了纏繞、佐證和衝擊的三重作用。「陷阱」周圍被層層疊疊地壓實了太多太深的愛。一雄和小松都是中日家庭教育的犧牲品。太宰治生平的引入,目的是為一雄最終的弒母和自殘提供必然性:「肉體無法承受他的活。」

凌嵐《消失》是一名華裔鋼琴才女自述的逃離,小說從兒童立場討論中國式家庭教育觀念及模式。珍妮自出生後即背負使命——成為母親設定的「鋼琴家」。冰冷的世界在珍妮身邊運轉了十幾年,媽媽的「需要」就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我」到底要什麼,從幼時的不敢說,到青少年時的不想說。「逆光」裡的珍妮珍惜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一切完好,沒有突然的離別,沒有消失,沒有半夜時分空蕩蕩的站臺,沒有陌生人站在路燈下盯著我看」。11歲就試圖自殺的天才鋼琴少女,懼怕著鋼琴家的光環與虛情假意的親情光影。

倪湛舸從宋代史的摩登書寫中暫時轉向較為稀缺的外國人題材。亞當在《逃避寒冷之地》的抵達、離開、歸來,是地域的接納,也是人心的接納。作者從時間的逆流中,為安娜、貝蒂、亞當難以坦言的情感糾葛尋求妥帖解釋。加繆《不貞的妻子》成為某種暗示,「不貞」是傳統/現代觀念的對抗,安娜被家庭囚禁20年,暮年已至,她決意喚醒埋藏於心底深處的欲望少女,離婚,攪動起平靜生活。人性的善最終令一對已經心無旁騖地各自開始新生活的夫妻,再次因責任和道義而複合。

新世紀20年,海外華文小說或許沒有顯示出大的突變,但仍然有多元多維的小突破不斷製造欣喜。我們從作品中了解移民二代、三代的價值觀差異,特別是感受著中國傳統文化從一段沉寂的蟄伏中,再次躍動並迅速燃燒的生命力。「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2020年格外深入人心。我不能斷言海外華人小說蓬勃發展,我只想說它不會放棄。「90後」華文創作者已調整「留學生文學」的寫作思路,表現對科技和異質文化的充分吸納,而對純粹感情的渴望與珍視仍舊生生不息。「前輩」作家繼續開發中國文化的多樣性。薛憶溈《「李爾王」與1979》貢獻了對漢語文學修辭的新拓展,他用精緻的語言再現家人精緻的聲音,語言孵化出強大的情感力量。拋開歷史/人的中國故事設計,我認為這部作品的中國經驗是誠懇地對日常生活裡無限往復的愛、堅韌與悲憫抒發敬意。哈金用傳統的史料研究方法從李白詩歌中尋找其行跡線索,構建李白的社會文化網絡,完成《李白傳》,恰與數字人文的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實現互證。「人類的行為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種類動物的行為,是因為它受文化傳統的影響和制約。」(拉爾雯·比爾斯:《文化人類學》)《李白傳》提供了重要的文學經驗,華人創作可以突破「求存」題材層面的「落地」,在與歷史文化語域的對話中構思自身文化傳統「落地」。設身處地與冷眼旁觀的二元立場自然會引發認識論差異,因此海外華人的故事無須被慣性地認定成苦情戲碼或「凡爾賽體」,認真地讀一下再給出判斷吧,讀者也應該坦誠地於現實中確定真實的細節、認定真實的情意。

內容來源:《文藝報》2021年1月22日4版

微信編輯:曉梅

相關焦點

  • 2020年「赤幟陽杯」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收官
    歷時4個月的2020年「赤幟陽杯」世界華文閃小說徵文活動於22日在廈門完美收官。2020年「赤幟陽杯」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由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閃小說專業委員會等單位主辦。此次參賽的選手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13歲。
  • 2020年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在廈門頒獎
    閃小說創作座談會在廈門舉行。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8月22日電 (記者 楊伏山)作為網絡E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微文學的樣式,閃小說正在越來越多步入人們的視野。22日,2020年「赤幟陽杯」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在廈門揭曉頒獎。
  • 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離岸流」還是「外省書」?
    (中國作家網策劃「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系列之六: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離岸流」還是「外省書」?、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還獲得過中國小說學會頒發的首個「海外作家特別獎」;陳河除獲得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外,還獲得過鬱達夫小說獎、「茅臺杯」人民文學獎等。
  • 微型小說大家談|袁龍:《中國香港及東南亞華文微型小說的「情節弱化」》
    《失落的鑰匙圈》借鑰匙圈這一意象抒發1965年印尼當局封閉華校引發故人不再的家國之痛。妍瑾的《風中的黃襯衫》以風中的黃襯衫為意象,以鄧麗君《千言萬語》這首哀婉的情歌來渲染氛圍,牽動柔嵐對過往柔情蜜意的回憶……總之,中國香港及東南亞華文微型小說「情節弱化」的表現形態為借鑑詩歌意象意境與散文筆法的抒情敘事。
  • 首獎1萬元|第二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徵文啟事
    在整個社會,整個文壇「微」風勁吹的情況下,得到溫瑞安先生的授權後,天翼閱讀等圓滿地舉辦了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並正式出版了凌鼎年主編的《清風劍——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作品精選》,現決定再接再厲舉辦第二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以推進微型小說的發展,豐富武俠小說的多樣性,歡迎海內外微型小說愛好者、武俠小說愛好者積極創作,積極參與。
  • 【華文推理小說野心家陳浩基完全作品盤點】
    最後一頁還有點睛之筆,一筆入魂。 《1367》中完全擺脫傳統本格的桎梏,將警察故事融合到香港歷史洪流中,煥發出史詩級別的敘事魅力。很多人說是它是本格和社會派的結合,其實我一直覺得本格和社會派沒有任何衝突,用結合兩字,仿佛代表這兩種類型原來就是不相容一樣,再說《1367》其實沒有過多涉及到人性的思考和大條道理的灌輸,總體還是按照娛樂小說的角度去寫,所以我認為更多的是本格和香港歷史背景的結合。
  • 融合發展開新局(海外華文文學·東南亞篇)
    上世紀末,華文報刊的作用再次凸顯出來,《星洲日報》《南洋商報》《蕉風》等華文報刊積極舉辦文學獎評選、培養新生代作家。《星洲日報》自1991年開始舉辦「花蹤文學獎」,每兩年一次。舉辦二十多年來,黎紫書、龔萬輝、曾翎龍、梁靖芬等一大批新生代作家脫穎而出。
  • 第九屆(2018—2020)小小說金麻雀獎評選啟事
    為推介名家,遴選佳作,促進小小說創作的繁榮興盛,第九屆(2018—2020)小小說金麻雀獎評選活動,即日起開始徵集作品。小小說金麻雀獎每三年評選一屆,每屆評選出10名獲獎者(含理論獎)。評獎工作由小小說金麻雀獎評審委員會組織實施,由河南省小小說學會、金麻雀網刊負責承辦。終評委成員均以個人身份參與,並在獲獎證書上署名。
  • 亞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華文小說
    二零一五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揭曉,來自兩岸三地乃至新加坡的華人作家:遲子建、王定國、王安憶、顏歌、葛亮、王良和、劉大任、陳雪、陳冠中、英培安的作品入選年度十大小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作家各佔三位,新加坡則佔一位。這是唯一面向全球華文作家的評選,為推動中文創作樹立了獨特的標杆。十大小說中,短篇小說佔了約三分之一,就算是長篇,有幾部的篇幅也相當薄,沒有任何一部超過五十萬字。
  • 2020年第二季度世界華文傳媒新媒體影響力榜單發布
    中新社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吳侃)2020年第二季度世界華文傳媒新媒體影響力榜單5日在北京發布。中國臺灣NOWnews今日新聞、臺灣《聯合報》、臺灣ETtoday新聞雲位列2020年第二季度世界華文傳媒新媒體影響力港澳臺地區總榜前三。
  • 華文先力 | 華文先力見證烏爾善《封神三部曲》概念海報首發 「陰陽之戰」呼之欲出
    華文先力作為可靠的拍攝設備支持團隊,正配合劇組進行緊張有序的拍攝工作中,全片採用 RED 攝影機拍攝,由《黃金時代》攝影王昱指導,預計 2019 年年底殺青。三千年想像,三部曲封神,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英雄神話史詩正在到來。
  • 黔臺杯•第三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評選揭曉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聯合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主辦的「黔臺杯·第三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經過初選、覆審,在終評委主任葉辛,終評委蔣子龍、孫顒、酈國義、江曾培、【泰國】司馬攻、【新加坡】希尼爾的評審  《腐化牆》 萬芊  《下輩子我要做男人》 申弓  《榮譽殺人》 (中國臺灣)周禮群  《秋後算帳》 江岸  《天下第一槍》 陳玉蘭  《一個癌症患者和他的愛人》 【加拿大】鄭南川  《鄰居的狗》 張蕊  《陌生的雪夜》 趙永恆  《跟了他一程》 白小易  《請等我5年!
  • 2020「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揭曉
    尚一網訊(記者 胡秋菊)12月9日,記者從常德市武陵區文聯獲悉:2020「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此次活動由《小說選刊》雜誌社、《臺港文學選刊》雜誌社、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作家網、武陵區委宣傳部、武陵區文聯、常德市美韻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創作基地、武陵作家協會聯合舉辦。
  • 少君:早期的華文網絡文學史
    雖然很難產生巨作,卻也不乏珠璣之篇。"海外中文網的成因,首先在於留學生對中文的依戀和相互溝通的需要,這些年來也出現過許多具有網絡特色的言論,只不過文學網刊記載的是更為精緻的那一類作品,海外文學網大部分的建設者都是學理工的留學生。年齡層大多是文革後七九到八六八七年上大學的那一代。
  • 書薦|武俠微型小說選《清風劍》出版啦~
    >由著名微型小說作家凌鼎年與語文教育專家方圓主編的武俠微型小說選《清風劍——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作品精選》,2018年8月在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是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的獲獎作品與優秀作品合集。
  • 海外華人志|陳九:旅美百花文學獎作家20多年堅持華文寫作
    人物名片陳九旅美作家北美華人作家協會創會會長曾任北美校友會會長曾任海外華文作家筆會會長作品《老史與海》獲第14屆百花文學獎2011年,得知小說《老史與海》在國內獲得了第14屆百花文學獎的時候,陳九正坐在紐約市政府的辦公室裡,面對著大量的數據管理工作。
  • 「莊子道酒業杯」2020中國閃小說年度總冠軍大賽評選結果揭曉
    「莊子道酒業杯」2020中國閃小說年度總冠軍大賽評選結果揭曉由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閃小說專業委員會、小小說月刊雜誌社、安徽省蒙城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莊子道酒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莊子道酒業杯」2020中國閃小說年度總冠軍大賽,在中國閃小說作家論壇舉辦。
  • 國家圖書館2021-2022年度臺港澳及海外華文圖書採購(二次)公開招標...
    年11月25日 13:54 獲取招標文件時間 2020年11月26日至2020年12月02日 每日上午:9:00 至 12:00  下午:12:00 至 16:00(北京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 招標文件售價
  • 海外華文媒體大咖走進「將軍紀念館」感受「亮劍精神」
    海外華文媒體大咖走進「將軍紀念館」感受「亮劍精神」 2017-11-05 13:3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2020年熱門小說推薦、免費看全本小說不斷章無廣告
    、動漫同人、影視同人、武俠同人、遊戲同人耽美:BL小說、同性之愛、同志文學二次元:原生幻想、青春日常、變身入替、搞笑吐槽、衍生同人      平臺有近10萬部小說供您閱讀,關注公眾號,點擊菜單欄「訪問書城」在「書城首頁」可查找所有小說,全本不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