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是明代許仲琳(有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歷史與神怪題材相結合的典範之作。作者以武王伐紂的故事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始,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中間融入了數不勝數的神魔鬼怪和各路神怪的鬥法,形成了這部結構龐大的神魔小說。
作為明清白話小說中在民間流傳最廣的通俗文學作品之一,《封神演義》的故事、人物早已深入人心,紂王、周文王、周武王、比幹、姜子牙、申公豹、哪吒、楊戩等其人其事從古至今大家耳熟能詳,直至今日,《封神演義》的故事依然被不厭其煩地反覆改編成各類影視作品。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商、周兩國交戰,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以姜子牙和申公豹為代表的兩方教派,分助周、商,一眾仙家道者,神魔鬼怪各顯神通,鬥智鬥法,手段層出不窮,而「瘟疫」,作為古人對烈性傳染疾病統稱的疫病,也被商紂一方當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搬上了戰場。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下《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和手下大將楊戩同力對抗瘟疫的故事。
話說商朝大將,蘇妲己的父親冀州侯蘇護奉紂王的命令兵發西岐,然而蘇護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想投降西岐,卻被部下鄭倫阻攔,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同時,申公豹卻源源不斷地找來三山五嶽的能人異士相助蘇護,其中有一位道士,姓呂名嶽,這呂嶽可不是一般人,《封神演義》第五十七回「冀州侯蘇護伐西岐」中有詩讚曰:
弱水行來不用船,週遊天下妙無端。
陽神出竅人難見,水虎牽來事更玄。
九龍島內經修煉,截教門中我最先。
若問衲子名何姓?呂嶽聲名四海傳。」
呂嶽是截教通天教主之徒,九龍島鍊氣士,自稱截教門下第一人,神通廣大,擅長驅使瘟疫傷人,後被封主掌瘟癀昊天大帝之職,率領瘟部六位正神,為瘟神鼻祖。
話說呂嶽來到商紂營帳後,先派四大弟子周信,李奇,朱天麟,楊文輝(即東西南北四大行瘟使者)各持法寶頭疼磬、發躁幡、昏迷劍、散瘟鞭,使得玉虛門下的金吒、木吒、雷震子、龍鬚虎等弟子各發疫病而戰敗。
隨後呂嶽親自出馬,輕敵之餘,挨了姜子牙一記打神鞭,回到營帳之中——
笑曰:「姜尚,你雖然取勝一時,你怎逃滅一城生靈之禍!」鄭倫著傷,呂嶽又將藥救之。呂嶽至一更時,分命四門人,每一人拿一葫蘆瘟丹,借五形遁進西岐城。呂嶽乘了金眼駝,也在當中,把瘟丹用手抓著,往城中按東、西、南、北,灑至三更方回。不表。且說西岐城中那知此丹俱入井泉河道之中,人家起來,必用水火為急濟之物,大家小戶,天子文武,士庶人等,凡吃水者,滿城盡遭此厄。不一二日,一城中煙火全無,街道上並無人走。皇城內人聲寂靜,止聞有聲喚之音;相府內眾門人也逢此難。──內有二人不遭此殃,哪吒乃蓮花化身,楊戩有元功變化。……且說呂嶽散了瘟丹,次日在帳前對蘇侯等言曰:「我今一日與汝等成功,不用張弓只箭,六七日之內,西岐一郡生靈盡皆死絕。爾等速速奏凱回兵,不負我下山一遭。」
呂嶽在西岐城中播灑瘟疫,滿城人都染病,危在旦夕。楊戩的師父玉鼎真人讓楊戩去火雲洞三聖人處求救。原文如此描寫:
神農答曰:「皇兄此言有理。」忙起身入後,取了丹藥,付與楊戩,曰:「此丹三粒:一粒救武王宮眷,一粒救子牙諸多門人,一粒用水化開,用楊枝細灑西城。凡有此疾者,名為傳染之疫。」楊戩叩首在地,拜謝出洞。神農復叫楊戩,吩咐曰:「你且站住。」神農出的洞府,往紫芝崖來,尋了一遍,忽然拔起一草,遞與楊戩:「你將此寶帶回人間,可治傳染之疾,若凡世間眾生遭此苦厄,先取此草服之,其疾自愈。」楊戩接草,跪而啟曰:「此草何名?留傳人間急濟寒疫。懇乞明示。」神農道:「你聽我有偈為證,偈曰:
此草生來蓋世無,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說玄中妙,寒門發表是柴胡。」
楊戩用神農賜的丹藥和草藥柴胡救治了西岐滿城官員百姓的傳染之疾,相助西岐戰勝了瘟神呂嶽,這就是《封神演義》中二郎神楊戩助姜子牙戰勝瘟神呂嶽(呂嶽回往九龍島煉瘟癀傘,後文仍會出場),神農賜草藥柴胡助世人治療疫病的故事。
正是:
疫痢瘟癀幾遍災,子牙端是有奇才。
匡扶社稷開基域,保護黔黎脫禍胎。
劫運方來神鬼哭,兵戈時至士民哀。
何年得遂清平日,祥靄氤氳萬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