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春在作業中
劉志娟氣定神閒地爬上100多米高的塔吊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黎先才 呂銳 通訊員 朱軍偉 劉勇波 車澤強 李安輝 甘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宋枕濤
建築業從業人員多是男性。但如今,在江城的建築業中,女性身影越來越多,其中,女塔吊司機堪稱工地「鐵玫瑰」。
每天,「鐵玫瑰」們要先攀爬到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作業,與在地面的工友配合,讓建築材料安全準確地到達指定施工現場。
這些女塔吊司機,業務能力紮實,有時一天要在高空待8個小時以上。為減少上廁所的頻率,她們儘量少喝水,在空中默默堅守,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江城三名女塔吊司機,聚焦她們的工作狀態,展示她們不斷進取、與城市發展共呼吸的巾幗魅力。
為了多掙錢 跨行開塔吊
11月15日上午,中交二航局沌口經開外校項目高中部教學樓主體結構已建到5層。40多米高的塔吊上,33歲的女塔吊司機向寒豔正在吊裝木方。她在高空操作著,通過對講機與地面的工友配合,動作熟練有序。
向寒豔是恩施人。開塔吊前,她在恩施市區經營女裝店,但生意不佳。經人介紹,她找了一個塔吊師傅學藝,並考取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在中交二航局的一個恩施房建項目開塔吊。項目完工後,她跟著施工班組一起,來到武漢繼續幹。
「第一次上塔吊時,多少有點害怕。畢竟塔吊司機這個職業,以男工友居多。」向寒豔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首次從近100米高的塔吊上下來,她的腿軟得都站不直。上塔吊次數多了以後,她慢慢就習慣了。
向寒豔開塔吊,老公起初並不支持。「為了養家餬口嘛!畢竟塔吊司機工資相對比較高。」向寒豔說。在工地開塔吊,她每個月工資9000元,工地住宿不用花錢,日常開銷基本上就是到食堂吃飯的生活費。她的老公是汽車司機,夫妻倆一年到頭勤扒苦做,收入比較可觀。
和向寒豔一樣,45歲的李克春當初也是奔著高收入,選擇了塔吊司機這個行當。此前,她每個月的務工收入不到4000元,只能維持家中基本開銷。後來,她帶著老公、兒子來到武漢,先後在多家工地開塔吊,月工資7500元。「目前的工作環境和收入,我很滿意。」李克春說。
據理力爭堅守安全底線
塔吊司機是建設工地上比較危險的工種。想要成為合格的塔吊司機,第一個關卡是通過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之後,還需要通過現場操作不斷提高技術,這樣才能獲得單位和工友的認可。
李克春目前在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紗帽八村項目工作。她說,塔吊司機只有幾個常用動作,表面看好像挺簡單,但要把這些動作做到爐火純青,必須狠下苦功。工作時,他們必須時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哪怕出現一點疏忽,都可能釀成事故。
「高峰期趕工時,我曾在塔吊上一次待過18個小時。」李克春對記者說。熟悉她的工種後,她的老公、兒子也先後開起了塔吊。
昨日,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紗帽八村項目經理凡科介紹,項目進入大幹快幹期後,如今共有22臺塔吊同時施工,其中女塔吊司機5人。李克春負責18號塔吊,高度40米,作業面4800平方米,覆蓋區域有高壓線,還存在工人爭搶吊鉤、與天泵發生碰撞、群塔錯塔等風險。她是該項目最忙且得力的塔吊司機,高峰時一天吊鋼筋約60噸,還有木方、鋼管、模板等材料。1噸重的建築材料,平均1至2分鐘她就能吊裝到位。
在工地,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向寒豔外表柔弱,但對安全問題從不妥協。一次,她在作業時發現,起吊的木板沒有綑紮好,裡面還夾著鋼筋,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她在空中堅決不同意吊,與地面的綁紮工友據理力爭。最後,項目領導狠狠批評了綁紮工人。確認沒有安全隱患後,向寒豔才同意起吊。
凡科說,開塔吊不是體力活,而是技術活,很多女司機都能幹好。
打拼五年城裡全款買房
脫鉤、物品掉落、吊裝物碰到其它物體……這些是吊裝作業中的多發事故。中建五局漢陽保利庭瑞·閱江臺項目K13地塊女塔吊司機劉志娟,來漢快5年了,沒有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
昨日,38歲的劉志娟爬上100多米高的塔吊,神情輕鬆,動作嫻熟。「這工地上的塔吊都是我老公負責安裝的,我當然放心!」她笑著說。
劉志娟是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人。「我對目前的工地生活比較滿意。公司考慮我和老公的情況,基本上每個項目都把我們安排在一個工地,互相有個照應。塔吊室裡有空調,夏天再熱、冬天再冷,都不至於太難受。另外,公司對工人的關愛活動很多,過生日送蛋糕,夏天送西瓜、綠豆沙,冬天送保溫杯、棉襖等生活物資,我覺得很溫暖。」劉志娟介紹。
在高空施工,除了要加強自我安全防護外,還有個關鍵問題——上廁所不方便。為此,劉志娟每天儘量少喝水,一有空當就解決如廁問題。
劉志娟每月工資8000多元,老公收入也差不多。去年,她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小目標」。夫妻倆用這幾年打工的積蓄,在株洲市區全款買了一套商品房,140多平方米,總價79萬元。「房子明年9月交房,到時我們就成了真正的『城裡人』了!」劉志娟開心地說。
談及未來,劉志娟打算和老公趁著年輕打拼,多攢點錢,等年齡大了再回老家生活,找個輕鬆一點的工作,好好陪陪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