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大師班首場主題課10月12日在西安舉行。首節公開課由著名電影人徐崢以「電影的初衷是快樂」為題開講,如今徐崢有著演員、導演、監製多重身份,在大師班主題課上,徐崢與現場10位新銳導演進行多維度交流。
>>課題一
如何從演員轉型導演?
從做演員介入到導演行業,徐崢是成功的典範,他跟青年導演交流自己的經驗,「表演是需要空間和土壤的,在對的環境裡才能談到表演。所以在演員的層面要求越來越多,很不滿足,要不然還是自己來吧!」
談到當演員和導演的不同感受,他說:「剛開始當導演我也不在乎看不看監視器,多演幾條再看。因為導演工作越來越多,更願意坐在監視器前,看所有的工作是否做得好。因為必須把所有的工作做好,才能更多地去關注演員的表演,我在《囧媽》劇組曾經說,再也不自導自演了,除非很小的角色。比如你在雪地裡打滾,演完之後跑到監視器前看看,結果不行,再來一條——就覺得何必呢。」徐崢表示未來如果自己表演,傾向於參演其他導演作品,前期溝通好,演得專心一些。
>>課題二
導演如何理解表演?
徐崢有個願望是開個表演班,請一些老師來給導演講講表演。因為很多導演本身不是表演專業畢業,對表演沒有切身理解,「當自己站在攝影機前會遇到什麼問題,這時對演員的指示才能更有幫助。導演對演員的不理解,是不知道他們那樣是『鞋穿得不對』。」並且他表示,哪怕龍套角色也要理解他。而是否能夠成為好的導演,徐崢認為有天賦的因素,「導演平時要對音樂、美學、表演都同步提升。每個導演都在努力,但是自己的品位和水平決定了自己的作品到什麼程度。」
>>課題三
監製提供怎樣的服務?
徐崢監製的《我不是藥神》創下31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神話,他這些年做監製積極發掘、培養青年導演,為華語類型片市場輸送新鮮血液。徐崢認為監製是給導演提供全流程服務。
「我發現現在的導演很焦慮」,徐崢說:「青年導演喜歡這個行業是憑藉興趣,但是現實面對的是投資、檔期等各方面的問題。電影這個行業也是全產業鏈的東西,從有創意起就開始了,劇作導向、故事定位、確定檔期就一起來了,齊頭並進,在做電影的過程當中宣傳就介入了,和發行鉚合在一起。所以監製工作是幫助導演對全流程的東西進行梳理建議,為導演希望的目標提供服務。」
>>課題四
改劇本是不是戲霸?
談到導演和劇本的關係,徐崢認為劇本是工作的藍圖,「我做演員太多次在現場改劇本,我很不齒說演員改戲就是戲霸,應該是在溝通的前提下看怎樣工作更合理。」徐崢認為改劇本是基礎工作,不應該在現場來做,應該早就改好,「現場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了,現場需要拿大案的。現場甚至不需要調適演員,而是要調技術。對表演、人物的感覺要提前做好。《囧媽》提前十幾天和演員排戲,現場解決表演和鏡頭的關係。磨劇本是幫助導演想清楚戲怎麼拍的問題。」
>>課題五
青年導演如何成長?
談到青年導演的成長,徐崢說:「我也是從青年導演過來的,為什麼演員轉型導演成功,是因為在現場時間足夠多。很多青年導演從劇作者轉型到導演,在現場的時間太少了。我們的電影學院和外國電影學院很不一樣,紐約導演專業大學生第一學期就學習做通告,完全從製片層面來告訴你導演是什麼樣子。我們的藝術院校讓學生看很多大師作品,會形成很強烈的落差。我鼓勵年輕導演在學校從實踐開始,找到編劇、誰來演,組織團隊。」
徐崢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導演有時候和開車一樣,會路怒。要把腦迴路緩過來,不站在自己的視野,到車子外面看看現在的狀況,換個視角看問題,在挫折中成熟成長。」華商報記者 路潔 攝影 強軍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