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塊刷屏20年,桑火堯用東方水墨變魔術,疊畫出當代鏡像

2021-01-08 新民晚報

圖說:《恆 0.9》紙本水墨,122×122釐米,2003 官方圖

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獨有的方塊美學舉世公認。中國的水墨畫如果都用方塊來畫,會是什麼效果?著名中國當代水墨畫家桑火堯就用方塊不斷「刷屏」20年,畫出了簡約勻整、均衡中和的秩序感和邏輯美。

在11月藝術季到來之時,龍美術館(西岸館)四展齊發, 「境象主義一一桑火堯作品展」近日與上海觀眾見面。桑火堯,被視為新時代中國新水墨的代表人物,此次個展梳理了桑火堯近20年在境象主義藝術領域的探索成就。52組作品跨越20年,從架上繪畫到裝置、拼貼、新媒體,詮釋了其境象主義藝術觀。

著名策展人格雷格·楊森策展,這位曾為韓國藝術家白南準策展的西方策展人,欣賞桑火堯用中國水墨變出的有趣魔術——層層疊疊地無限覆蓋,最終得到一個簡潔通透、靜謐深邃的畫面。

「方形疊染」有感而發

桑火堯為龍美術館個展,帶來了超大尺幅的作品,富有節奏變化的展示空間與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結合,使展廳仿佛是從人間到天堂,再重返人間的桃花源式的時空隧道,同時帶給觀眾一種形而上的沉浸式心靈體驗。

圖說:《世界的希望-1508》,紙本水墨,398×398釐米,2015 官方圖

展覽中,幾件宏幅巨製與龍美術館12米的挑高展廳緊密融合,其中,《深深的信》讓觀眾猶如置身於宇宙黑洞之中,喚起人們對所在空間和時間維度的認識;《理想的世界》對現實和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反思與觀照;超高的彩墨作品,是對自然、人生的一種超驗的思考和記錄;同時,近12米高的絹本水墨裝置《高山上的情歌》聳立在展廳空間中,優雅從容,是對時代和生命的放歌。

圖說:《雲之上》絹本水墨,546×218釐米×3,2018 官方圖

此番在展覽的出口處,盛放著桑的新探索《律動》(2018),黑色中堅有曲折的白色波段,如一道閃電划過黑空,黑色背景的方塊畫法是為人熟知的「桑式」筆墨。他解釋道,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心電圖,我把那段白色,看做是人的喜怒哀樂。另有三色切割的《心之念》,讓觀眾想到著名的西方畫家羅斯科。桑火堯認可,這是一張「致敬」羅斯科的作品。但他補充到,筆墨滲在紙上,漾開虛痕,這是控制與反控制的遊戲,藝術家需要用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去承載這種變化,這種是東方藝術的活力。相反,西方很難達到似有非有,似是而非的調性,很難抵達既確定又不確定的融合,在他看來,這是中國水墨的魅力。

圖說:桑火堯 官方圖

「中國水墨藝術高深寬博,不是簡單的摹古與任意揮灑,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形式,何其難。何況中國宋人也是依照當時時代與環境有感而發。做藝術要有所選擇。」從1998年開始,脫離臨摹古畫的桑火堯明確了創作道路,把「方形」做了創作語言的基本結構,構建出一個個富有東方哲學內涵的畫面空間,寄託著精神情懷。

層層疊疊簡潔和諧

桑火堯的全部作品由基本的方塊構成,方塊符號是桑火堯從生活日常和中國易經卦象及漢字形式中得到啟示,筆墨的層疊和方塊的堆疊,據說來源於宋代畫家米芾「層巒疊嶂」的山水觀念。藝術家讓單一的方塊筆觸,通過持續的渲染與疊加,如為參天老樹增加著一圈一圈的年輪。「方塊形式是理性的,是一種控制,而水墨的滲化是不確定性的,是一種反控制的自然力量,猶如中國瓷器自然裂變的天然趣味。」藝術家解釋道。

圖說:展廳 官方圖

全球化信息化進程下的今天,是一個被科技、被欲望所裹挾的時代,網際網路上,「覆蓋與刷屏」成為日常,消解著現實中的存在。桑火堯的方塊圖式,卻正沿著「覆蓋與刷屏」這種「破壞之道」在畫紙上逆向而行,創製出煥然一新的精神圖景,有「以彼之道,還治彼身」之靈妙。

殷雙喜評價道,作品中間忽隱忽現的光感,通過中國水墨的特殊滲暈效果,從方塊疊加的縫隙間透出來,形成「光氣融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他的作品可以視為抽象性自然景觀的局部特寫,把觀眾「富有詩意地引入到一個從容簡潔的和諧意境。

圖說:桑火堯在作畫 官方圖

本次在上海龍美術館的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人間幽境」、「宇宙至境」、「天人合境」以及「自在化境」,大多為藝術家近十年來所創作。這些作品注入了藝術家的真情實感,融入了當代的審美語境,或單件或系列展示,激發了作品間個體與群組的聯繫,構建了境象主義美學的視覺效果:神秘、崇高、純粹、靜謐、深邃。

展覽持續到11月26日。(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當代水墨 | 陳孝信:「水墨之變」與「四大訴求」問題討論——水墨問題述要
    「筆墨之變」也已趨向了「泛水墨」(這裡的「泛」乃泛化、演變、衍生之意)的狀態,進入了「筆墨之變」的第三個階段。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有一支「異軍」——「張力表現」展覽(做了二、三回)。「張力表現」是劉驍純與陳鐵軍共同提出的,劉驍純還給出了自己的闡釋。該展覽的影響力主要是在北方。
  • 新現代水墨藝術宣言
    中國過去的藝術團體,實驗水墨過於依附於西方,九十年代初的新文人畫過於依附於傳統,過去一些年所謂的新水墨其圖像過於表淺,也有西方的觀念水墨,但是它過於簡單。我們看不到一個完整的藝術形態,也看不到藝術家作品過去幾十年來非常完整的呈現。本次展覽是要呈現有了自己獨特語言,而且最近作品有所突破的藝術家,讓我們看到水墨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 當代水墨五人談
    他們固然有不少符號,但全部來自當代生活,主題是活的,但你們畫同樣的主題,立刻給塞到國畫、水墨之類話題,昏天黑地談,我看不到講出什麼道理。你們這樣畫是因為這類討論嗎?你們的影響來源,我看是大範圍的當代藝術。你們說是不是?唐宋元明清不談什麼國畫水墨之類,畫家就按題材分類:山水、花鳥、人物、鬼神等等。你們不畫山水,不畫花鳥,南京的徐樂樂他們還畫點曖昧的古裝人物,可是你們畫不折不扣的當今人物。
  • 49歲農民用手臂手掌手指作水墨畫,苦練20年畫出絕美山水
    20年,無論酷暑嚴寒,羅輝都堅持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作畫,創作出一幅幅絕美山水畫。羅輝是漢中寧強人,從小喜歡畫畫,但家在秦巴大山裡的他連上學都困難,更沒有條件上課外興趣班學畫畫。初中畢業後,羅輝外出打工,在建築工地搬過磚,在工廠流水線工作過,做過小生意,但無論幹啥,都從未放棄過畫畫,沒有老師就自己琢磨。
  • 國畫遇上PS後,臺灣媽媽給馬雲畫海報,用武俠水墨驚豔世界!
    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她發現自己可以嘗試將東方風格和西方技術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水墨作品有時她也會創造性的使用鐳射印表機用的那種雪銅紙作畫用這種紙作畫時她會先用毛筆沾水畫出草稿在真實的水墨和PS的結合下畫作既不失傳統繪畫的質感又融合了當代流行時尚的視覺效果▼
  • 女大學生又愛上「魔術方塊」還要嫁給它
    ▲女大生愛上魔術方塊,每天花12小時「玩」對方。美國佛州20歲女大生哈桑(Noorul Mahjabeen Hassan)愛上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每天都花費12個小時在手機、電腦、遊戲機等不同方式和對方「玩」,還計畫大學畢業之後要在2年內和遊戲結婚。
  • 參展藝術家--張羽 | 極地--新水墨系列展暨水墨藝博2017主題展
    參展藝術家:(按年齡排序)王劼音、李華生、梁銓、仇德樹、王川、陳九、賈海泉、張羽、南溪、桑火堯、張朝暉、田衛、陶艾民展覽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博覽道1號展覽時間:2017年12月14日—12月17日開幕時間:2017年12月14日下午18:00主辦單位:秋水空間、塵垠佛際藝術中心聯繫電話:86-021-64470269
  • 「墨力」當代水墨新主張
    早在這場展覽舉行一周前,關於「墨力」的話題就不絕於耳,微信朋友圈頻頻刷屏,引發了人們對「墨力」一詞的各種猜想。 「水墨的力量」——這也許是大多數人最初對這個詞的解釋。藝術家王恬藝術家王恬在接受採訪時,對「墨力」一詞給出了他的答案:墨力即水墨的傳播力。他認為中國的水墨畫在世界藝術的框架下,因為筆和材料以及創作的書寫性等原因,缺少一種厚度,因此傳播力也顯不足。
  • 賈廷峰:水墨構建世界劇場的「狠」角色——李惠昌
    藝術家 李惠昌 在展覽現場2020年8月9日,「李惠昌·黑色幽默畫展」在798藝術區太和藝術空間開幕,策展人賈廷峰,學術主持西沐。此次展出當代水墨藝術家李惠昌《哼者》黑色幽默系列及《魔術劇目》系列作品等共三十餘幅。
  • 水+墨 | 陳孝信:「水墨之變」與「四大訴求」 問題討論——水墨問題述要
    「中國畫」何時開始稱為「水墨畫」;「新文人畫」的核心訴求是什麼;「實驗水墨」如何成為「中國畫史上一次真正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陳孝信在文章中列舉出了這些歷史節點中的重要展覽和代表人物。關鍵詞: 筆墨之變 新文人畫 實驗水墨 當代水墨 筆墨歸零
  • 匯聚粵港澳三地藝術家作品 廣東美術館新展呈現當代水墨生態
    本次展覽首次以粵、港、澳作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展覽以「臆象」為主題,意在凸顯粵、港、澳當代水墨「自出胸臆」的藝術特質及其與傳統水墨之「意象」美學的文脈關係。而作為方法的「譜系」則是為了觀察、梳理近二十年來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的發展面貌,以進行階段性的記錄小結。
  • 立象是當代水墨的突破口
    因為我們要藉助筆墨重新塑造一個與古典和傳統不一樣的水墨語言和符號。我把這個要重新塑造和建立的語言符號稱之為「立象」。當代水墨最大的貢獻和突破也許在於要求當代藝術家破解並顛覆舊有的水墨語言和符號,創造出可能激活未來水墨語言體系的新的面貌來。這個面貌的生成,即為「立象」。而立象的意義在於使當下藝術家創造出來的新的水墨「語言和符號」。
  • 視覺之美:解讀水墨畫中的墨與彩
    例如劉海粟、林風眠等畫家實際上是在用現代西方的色彩觀念來進行國畫創作的,儘管顏料還是傳統國畫顏料,但在他們的作品中已經開始出現表現性的色彩表達。(林風眠 春風 紙本設色 1960年)水墨畫發展至當代,無論是創作層面還是欣賞層面,從審美角度對作品的要求,都遠遠超過了心靈修養與陶冶性情的需要,因此產生了有別於傳統審美特徵和表現方式的新水墨畫。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1]水墨工筆是伴隨著宋代文人花鳥水墨形態的出現而出現,水墨工筆在元代曾經興盛一時,元代文人水墨工筆花鳥畫以王淵、邊魯等為代表,他們的作品大多先用筆勾線,然後再以墨進行渲染,並用點、絲、破等技法,加以濃淡表現,以體現質感,產生枯溼濃淡的用筆,使畫面具有了「寫」的味道。隨著歷史的發展,水墨工筆畫進一步發展,由花鳥題材蔓延到人物題材。
  • 谷歌推「魔術方塊」主題紀念魔方發明40年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19日報導,自1980年起風靡全球的魔術方塊,發明已40歲了。為此,19日的goolgle doodle主題就是魔術方塊,網友可以動動滑鼠來轉轉看,解開後還可以透過 Google+、Facebook、Twitter等方式跟好友分享。
  • 網上超火的「魔術方塊」甜品,驚豔你的視覺與味蕾!
    網上超火的魔術方塊甜品,驚豔你的視覺與味蕾!魔術方塊這款益智玩具自問世以來就很受人喜愛,甚至還有相關大賽,不過,當益智玩具碰上了甜膩膩的美味糕點會擦出什麼火花呢?米其林甜點師Cedric Grolet用27塊口味各異的蛋糕堆疊出這款繽紛的魔術方塊蛋糕,宛如藝術品的外觀使人驚嘆!
  • 馬唯中:水墨本身就是跨國界的
    參與策劃「M+」2015年的「藝活」和規劃2014年的「M+思考:戰後日本、韓國及臺灣的抽象藝術」等,擔任藝術家蔡國強紐約工作室項目總監及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策展統籌,獲第五屆「Yishu當代中國藝術評論獎」。
  • 水+墨 | 張羽:離開水墨
    將水墨從「水墨畫」這一古老傳統概念中剝離出來,第一次將水墨作為一種單純的媒介放到現代主義的視角下予以剖析、解讀,並釋放出了巨大的表達能量。這本身也正是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的一個不斷蛻變的樣本。為什麼水墨今天已經難以承載您在藝術上的表達?張羽= 張:如果我們說的水墨是水墨畫,當然就難以承載今天我在藝術上的表達。而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卻又引發我一些思考和擔憂,近兩年我們以水墨說事兒的意識,我是覺得我們對水墨的思考存在著太多的狹隘性,我們太在意水墨這個畫種的中國性,想著用水墨畫去徵服世界。
  • 第八賢:於彭獨自的神遊鏡像
    正是為了與大陸主流妄傲而虛弱的正統體系分道揚鑣,也為了不屑與那些腐朽愚鈍的理論批評同流合汙,八年前,我更願意把他歸入當代藝術(水墨)的實踐範疇。我仍然記得第一次看他的《欲望山水》系列我的驚訝程度,以至自命不凡地武斷:「於彭就是《聊齋志異》加上佛洛依德。」
  • 「當代水墨人物畫創作思考」仰山論壇全景紀實
    但是近100年來,水墨人物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以來,引進西方的寫實造型改造水墨人物畫,建立了一支俗稱寫實性水墨人物畫的分支,並在這一百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水墨人物畫又有了很大的變化,面臨更加多樣的選擇。作為當代藝術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多種資源的背景下,當代水墨人物畫面臨哪些問題?又應該如何發展?都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