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致遠
入夏以來,鄭州最高氣溫持續多日徘徊在35度以上;炎炎夏日,水珠灑落不僅溼潤地面,還可淨化空氣起到降溫作用。6月10日,記者從金水區了解到,為了白天灑水降塵不擾民,該區作出明確規定,高壓衝刷淨化路面,只能在夜間進行,白天不得以衝刷代替灑水作業。
據了解,隨著夏季氣溫升高,在很多時候明明顯示天氣是,清空萬裡、陽光明媚,可是手機卻提示稱,空氣是「汙染」狀態。這是什麼原因呢?經專家研究,默默使壞天氣的罪魁禍首,原來是臭氧。而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臭氧可以阻擋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幹擾,是「地球的保護者。」但是,在距離地面10到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層,氮氧化物等化合物受高溫、太陽輻射催化形成臭氧,會損害人類中樞神經系統、肺功能、引發胸悶咳嗽等,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大反派」。
生活在夏季,如何有效抑制臭氧呢?除了源頭汙染治理外,還有一個簡便的方法,是保持地面溼潤,降低地面溫度。「入夏以來,我們的灑水車作業頻次增加,實施路面灑水、溼法作業,不僅可以有效抑止道路的揚塵,而且比乾式機械清掃和人工清掃能夠起到更好的降塵作用,還能進行空氣溼度的調節,減輕汙染,使市民能夠擁有更加清爽、乾淨的城市環境。」金水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隊隊長聶思民介紹稱,他們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實時調度,合理安排灑水車輛、作業路線,科學安排、精準調度。
同時作出規定,夜間實施高壓衝刷作業,白天不得以衝刷代替灑水作業,並視季節、天氣、溫度及路面整潔情況調整灑水衝洗作業時間、頻次。比如在夏季,當地表溫度超過30℃時,加大灑水、噴霧降塵頻次;而當冬季,地表溫度在4℃以下時,停止灑水。對重點區域增加降溫除塵頻次,確保達到「路見本色」的標準。灑水降塵時,採用低壓噴霧(噴淋)方式,在確保灑水量及全覆蓋的基礎上,將車輛噴嘴方向調至最低,適當調整灑水壓力,以此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市民的出行影響。
為方便市民出行,金水區灑水作業時間將避開上下班高峰期,實現全天灑水、清掃、衝刷等溼式降塵保潔措施,為市民提供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貢獻堅實的力量。線索提供 蔡曉紅 袁彬賓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