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特別崇拜自然,認為萬物皆有靈,人和動物共享這個世界。在他們的眼中,貓是聖神動物中最光榮的一員。
有人說
金字塔旁的獅身人面像表面是這樣的
實際上
在人們沒注意到的時候
是這樣的
許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被古埃及人賦予濃重的神話色彩,神的力量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古埃及人虔誠崇拜的神很多都帶有動物特徵。而貓,在古埃及人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是太陽神拉的正義化身,也是戰爭女神賽克邁特的勇猛象徵,更是女神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
貝斯特(Bastet)女神,月亮的溫暖和女性魅力的象徵,她是太陽神拉的女兒,代表家庭的溫暖和喜樂。
貝斯特作為古埃及神話中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左右,便開始受人崇拜。貝斯特最初的形象是母獅子,是擁有獅子頭部的女戰神,代表著復仇與毀滅,那時不少壁畫都是描繪她同太陽神拉與惡魔的象徵「混沌之蛇」阿佩普展開戰鬥的場景。
後來,隨著戰爭的結束,貝斯特的神職慢慢從戰神轉化成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徵家庭溫暖與喜樂,其形象也以貓頭人身出現,公元前2100年左右,貝斯特的形象以家貓出現,在埃及的一些墓地中,貝斯特被人們雕刻成家貓的模樣。
相傳,當貝斯特以貓首人身的形象出現時,手上會拿著可以驅逐邪靈的叉鈴和獅子頭裝飾的項圈,人們相信貝斯特可以替他們驅逐邪惡和疾病。
在金字塔內的一些文字描述中,貝斯特女神被被看成是「法老的母親和養育者」,女性生育能力的保護者,那時有關貝斯特的神像還會伴有一群小貓,是人丁興旺的寓意。時至今日,不少埃及人家中仍擺放著此類飾品。
人們對貝斯特女神的崇拜在第十七王朝(約公元前1600年)達到鼎盛,許多化妝品容器、樂器、護身符和小神像都使用貓或者貓頭女身的造型。
由於貓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發光,埃及人認為貓的眼睛能儲存陽光,可在黑夜中驅除惡鬼,愛美的埃及女子想將貓眼散發的神秘氣質轉移到自己的雙眸上,於是發明了一套特有的「眼線描繪法」,使自己的眼睛能夠變得炯炯有神又充滿美感。
古埃及人為貝斯特女神修建了大量神殿,並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讚美她的豐功偉績。史料記載,在有貓的神殿的古庫巴司泰大街,每逢祭日,雲集70多萬給貓頂禮膜拜的信徒。
在古埃及,屋宅若遭火災,必先搶救貓只,家貓若不幸去世,主人需佩戴哀紗,削眉剃髮,以示哀悼。人們將貓咪的形象描繪在陶罐等各種器皿上,刻在壁畫上,以示對貓的喜愛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