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臺灣健保 蘇州明基醫院設「臺商門診」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蘇州12月19日電(黃梅)「蘇州有30多萬的臺籍就醫人口,因之前沒有合適的臺籍醫保產品,一些臺商生病後會選擇返島就醫」,如今,這一問題將得到解決。19日,蘇州明基醫院正式對外營業,其專設的「臺商門診」,將為蘇州以及長三角地區的臺商就醫帶來便利。

  這座由臺灣明基集團與蘇州高新區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醫院,佔地188畝,總投資9億元,按三級綜合性醫院標準進行建設。目前,一期已建成1500床,二期將增加科研實驗、臨床教學、健康促進等醫療項目,最終發展成為2000床以上規模的綜合醫院。

  蘇州市竹園路181號是明基醫院的所在地。沒有豪華氣派、標誌性的大門,抬頭仰望,一個高大的建築群屹立眼前,高高的樓頂上「明基醫院」的字樣向人告知著它的身份。

  19日下午,推開明基醫院門診大樓的玻璃門,但見大廳內前來看病的人並不是很多,顯得有點冷清。然而,大廳內裡隨處可見的導醫,卻用她們熱情周到的服務,讓這裡充滿了暖意。

  跟隨著導醫的步伐,來到位於明基醫院一樓的「臺商門診」。兩張長長的桌子,幾臺辦公電腦,便是門診的接待處、交費處、掛號處。一切都是開放式的,沒有玻璃,也沒有隔閡,病人可以近距離跟醫務人員溝通交流,看起來像個「私人診所」。

  「看起來像,事實上,這裡的設施相當齊全,病人可以在這裡完成掛號、診療、檢查、繳費等全套的看病程序,而私人的診所並不具備手術和一些大型檢查的功能。」該醫院行政一處處長孫世昌解釋道。

  臺商門診的等候區內,病人們可以坐在沙發上邊喝茶,邊看雜誌或看電視,環境十分溫馨,看病秩序井然有序。孫世昌介紹說,明基醫院實行一人一診間的「門診跟診制」。每個診檢都配備一名專業的護士,醫生專責診療,護士向病患提供衛教諮詢、用藥指導等服務。在這裡,沒有混亂、擁擠、嘈雜,病人們可以安心地看病。

  「現在醫院已經引進了近10位臺灣專家常年坐診,佔專家人數的三成左右,未來還會繼續壯大臺灣醫生的隊伍」。孫世昌同時介紹說,目前,該院設有內、外、婦、兒、急診等一級科室,將重點發展急救創傷中心、婦產中心、腫瘤中心等,各科專家以臺籍專科醫師和內地三級醫院高級職稱醫師為主。

  「很多在蘇州的臺商,生了大病都是回臺灣看,來來回回很不方便」,談起臺商在蘇州的就醫問題,明基醫院副院長吳宗穎嘆了一口氣。曾任臺灣亞東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的他,回憶說,「以前我在臺灣有個病人,得了一種慢性病,每隔三個月就要回一次臺灣複診,很麻煩。不是因為這裡的醫療水平不行,而是因為臺灣的健保制度跟大陸沒有辦法對接。」

  「以前聽臺商們談到在蘇州看病的問題,他們都表示繁瑣、麻煩、不方便。現在,蘇州明基醫院的臺商門診與臺灣健保價格一致,能為臺商在內地就醫解除後顧之憂了。」一直眉頭緊皺的吳宗穎,嘴角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

  據介紹,明基醫院的臺商門診以臺灣健保的收費標準做定價,與臺灣醫保價格相匹配。此外,醫院還可為就醫的臺商提供醫保費用報銷代辦服務,只收取代辦費。正常門診收取服務費50元,住院則為100元。

  「我們會對在蘇州的臺灣人給予一定的就醫優惠」,孫世昌表示,明基醫院不僅對明基集團的員工有優惠,也會為蘇州臺商協會的會員給予優惠。此外,蘇州明基醫院正在與蘇州臺商協會以及蘇州名碩電腦洽談,期望達成一定的合作共識,讓更多的臺商、臺胞,在蘇州享受到跟臺灣一樣的就醫保障。

  據悉,蘇州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目前蘇州臺資企業超過1萬家,總投資額超1000億美元,在蘇臺商約有10萬人左右,加上他們的親屬,預計有30多萬的臺籍就醫人口,居大陸各城市之首,幫助臺商及其親屬解決就醫問題,蘇州市一直在努力。(完)

相關焦點

  • 南京明基醫院:臺灣管理模式的本土化
    醫院裡,咖啡廳、書店、畫廊、便利店開進了門診大廳,字畫書法作品掛在走廊牆面,其中包括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寫有「視病猶親 感同身受」的墨寶,有很多細節彰顯出醫院獨特的人文關懷氣息。 「如果國際醫療中心收入達到20%,就能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這是我們的目標。」陳誼德說。 明基醫院還導入主診醫師責任制、門診跟診制、主護護理制、藥師用藥指導制等臺灣醫療服務模式。從2005年託管南京港口醫院開始,明基團隊開始推行先看診後結算,讓患者在看病檢查乃至取藥過程中,不需要再往返奔波。而全流程照護是明基醫院全力導入的總體服務理念。
  • 轉帖:臺灣健保的真相
    談談臺灣「健保」的真相!  作者:笑看你們  臺灣人和陸藍民右總吹臺灣健保世界第一,好象已成為臺灣一大驕傲,並拿來嘲笑大陸。  而事實上,臺灣所謂免費的健保根本不是免費是屁民們自費互助,臺政府只負擔10%的醫療費用。
  • 臺灣婦科泰鬥將常駐南京明基醫院
    臺灣婦科泰鬥將常駐南京明基醫院 2011-08-25 08: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程冉  鄭丞傑(圖片來源:江蘇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25日南京消息 日前,記者採訪了臺灣的著名婦科泰鬥、婦癌權威專家鄭丞傑,現任江蘇省南京市明基醫院副院長。
  • 蘇州明基醫院太學眼科攜手愛爾康,零距離見證個性化微飛秒過程
    12月20日14:00,以「亮眼突圍,輕裝上陣——愛爾康全國聯動,開啟睛彩人生」為主題的個性化微飛秒手術直播在蘇州明基醫院太學眼科舉行。明基醫院太學眼科屈光學科主任汪俊醫師作為本場直播的手術醫師,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個性化微飛秒手術的視聽盛宴。
  • 王任賢:臺灣健保依舊是最好 但需要改進
    而臺灣振興醫院心臟外科權威魏錚教授接受採訪,中國健康界刊發了《魏崢:從「最好」到「崩盤」臺灣健保怎麼了》的報導。  1995年建立,被稱為「醫保奇蹟」的臺灣健保體系,真的已經臨近「崩盤」了嗎?帶著疑問,中國網記者財經中心醫藥頻道獨家採訪臺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臺中市政府市政顧問王任賢教授。
  • 從南京明基和廈門長庚管窺大陸臺資醫院的生存之道
    因此,在臺灣目前人工生殖業務量最大的大醫院——臺大和北醫,一年有6、7百人次的取卵,但在大陸,不少做人工生殖的大醫院,一年往往是3、5千個以上,因為是寡佔市場呀!又如心導管,在臺灣只要有合格的人力和設備就可以做,在大陸同樣需要經過審批。往好的方面想,他們在控制醫療質量,不過是藉由官方力量管制,但在臺灣或其他民主國家,通常第一線的質量管理是由醫學會做自律,政府的公權力居於後線。
  • 臺灣健保新制暫緩 設不設天花板尚無定案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健保署」日前訂定8類特材自付差額上限,引發島內醫界反彈,驚動蔡英文辦公室。臺「衛福部長」陳時中13日召集醫界代表溝通,會後宣布暫緩健保新制,2個月內再召集醫界討論,對於未來是否仍會有收費天花板,陳時中表示尚無定案,先處理極端收費、醫病溝通的問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 臺灣消基會:健保總額協商偏向醫院有失公平
    原標題:臺灣消基會:健保總額協商偏向醫院有失公平   中國臺灣網10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4)日表示,臺灣健保總額協商偏向醫院方,不利於消費者,有失公平。臺當局「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曲同光說,將會協調達到雙方共識,不會偏向單一方面。
  • 魏崢:從最好到「崩盤」 臺灣健保怎麼了
    始建於1995年的全民健保體系,曾因質優價廉而蜚聲國際,17年來屢受好評。2000年,《經濟學人》將臺灣醫療保健評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瑞典;2003年,美國廣播公司製作節目讚揚臺灣健保,指出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費,每次看診平均付掛號費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約醫院找任何醫師看病;2008年、2010年,《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克魯格曼兩次發文,大讚臺灣醫療體系的好處。
  • 魏崢:從最好到「崩盤」 ,臺灣健保怎麼了?
    ,醫生在制度建立初期的沉默釀成了苦果;臺灣引以為豪的健保和醫院評鑑制度,試圖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質量的醫療服務,17年來最終帶來副作用,令醫院苦不堪言。臺灣心臟外科權威、臺灣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在接受中國健康界專訪時坦率表示,臺灣健保建立得太倉促,醫生在制度建立初期的沉默釀成了苦果;臺灣引以為豪的健保和醫院評鑑制度,試圖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質量的醫療服務,17年來最終帶來副作用,令醫院苦不堪言;而在「民粹」傾向下,政府將健保變成了福利,對民眾有了過多承諾,卻將無力履行承諾的矛盾轉嫁給了醫院和醫生。
  • 臺灣「健保」 開源有方(看臺絮語)
    這方面,臺灣的前車之鑑值得參考。臺灣的醫藥衛生體制又名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超過99%,健保醫院也超過90%。臺灣健保總體保費低廉,公務人員、私企員工、農漁民更只須交正常保費的三成,低收入戶的保費全由「健保局」支付。「健保法」還規定了完備的管理、救助條款,實施全過程基本能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依。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掛號看病方便,限制少,病患可以任意選擇醫生醫院,看病次數也沒有限制。
  • 廈門:「一站式」代辦臺胞健保報銷業務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付敏)廈門市醫療保障中心臺胞服務站日前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廈門弘愛醫院同時掛牌成立。新成立的服務站將為在廈就醫的臺胞提供「一站式」代辦健保報銷業務。據介紹,廈門市醫保部門針對參加臺灣健康保險的臺胞在大陸就醫醫療費用回臺報銷「路途遠、手續雜、期限久」等困難,引入第三方保險經紀機構,與泰康養老保險、君龍人壽保險合作,並指派專人入駐醫保服務站,承辦臺胞在大陸就醫後的臺灣健保報銷相關手續。服務站服務內容包括對臺胞提供專業的報銷流程指導,協助開展報銷材料匯總、覆核及申報提交等一系列工作。
  • 杜絕民眾「逛醫院」 臺灣健保制度將有重大變革
    臺灣「全民健保」上路近25年,制度恐有重大變革。民眾繳一點點保費就看遍大小醫院、做遍各種檢查,甚至有不少人閒來沒事就去「逛醫院」,拿了一堆藥又不吃,造成大量醫療浪費,屢遭詬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受到保費調降、人口老化、新藥給付等因素影響,健保財務收支自2017年起首度出現短絀98億元,2018年擴大為266億元,去年再擴大為336億元,最快明年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必須依法調整費率。
  • 「喜訊」蘇州明基醫院太學眼科汪俊主任榮獲2020最美醫生獎
    在會議「醫路相伴 感恩有你——2020年度最美醫師」頒獎環節,明基醫院太學眼科屈光學科主任汪俊榮獲「2020最美醫師」殊榮。汪俊主任是明基醫院太學眼科屈光手術專家,無論是是在眼科臨床知識還是實操上都有著過硬的實力,對個性化微飛秒手術矯正近視有著獨到的見解。汪俊主任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手術醫生的技術和近視雷射手術設備都在與時俱進。如今,個性化微飛秒手術更加關注患者的手術體驗,以及患者的術後視覺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這也是我們醫生所追求的。
  • 廈門成立臺胞醫保服務站 「一站式」代辦健保報銷業務
    -廈門市醫保中心駐廈大附屬中山醫院醫保服務站(臺胞服務站)。3月25日,廈門市醫療保障中心臺胞服務站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廈門弘愛醫院同時掛牌。新成立的臺胞服務站,將為在廈就醫的臺胞代辦門診、急診及住院等健保核退業務,使臺胞無需返回臺灣便可辦理健保報銷,節省了相關費用。
  • 一言不合就改「健保」?大陸臺青怒批蔡英文:做人厚道一點
    蔡英文當局借疫情大肆炒作「反中」情緒,近日更是有民進黨、「臺灣基進」的民代紛紛提出修改「健保(健康保險)法」,將「炮火」鎖定陸配與臺商,造成大陸與海外臺胞的恐慌。他們大多一年回不了臺灣幾次,「健保」更是只繳錢卻不太使用,更遑論濫用。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秉持著愛家鄉愛臺灣的信念,才願意繼續交臺灣的「健保」與「年金」,指望著外出辛苦多年後能帶回臺灣養老。蔡英文與民進黨卻企圖大搞區別待遇,為了政治喜惡用公器漲健保費,以此挾持同胞的遷徙意願,簡直是過河拆橋!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綠營一些人趁機建議,修改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健保的相關規定,臺灣「基進黨」民意代表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在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在臺灣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合作解決相關問題。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綠營一些人趁機建議,修改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健保的相關規定。臺灣「基進黨」民意代表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在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在臺灣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合作解決相關問題。
  • 臺名醫設頂級診所掛號費1萬2 民團批志在賺錢
    臺灣名醫群要設「頂級自費醫療診所」。(圖/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3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將出現第一家完全自費的五星級診所?根據媒體報導,前臺大醫院院長李源德與12位醫界知名教授將一同設立全自費診所,在沒有健保的狀況下,光自費掛號就要一萬二(新臺幣,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