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明基和廈門長庚管窺大陸臺資醫院的生存之道

2021-01-12 健康界

此外,法令的限制也是一大問題,例如由於控制人口,計劃生育在大陸是一個重點工作,想要接生,不是每一家醫院都可以,必須經過審批;也因此,生殖醫學不是有能力就可以發展的,很多人口500萬、1000萬的大都市,都只有兩三個大醫院被允許做試管嬰兒。因此,在臺灣目前人工生殖業務量最大的大醫院——臺大和北醫,一年有6、7百人次的取卵,但在大陸,不少做人工生殖的大醫院,一年往往是3、5千個以上,因為是寡佔市場呀!又如心導管,在臺灣只要有合格的人力和設備就可以做,在大陸同樣需要經過審批。往好的方面想,他們在控制醫療質量,不過是藉由官方力量管制,但在臺灣或其他民主國家,通常第一線的質量管理是由醫學會做自律,政府的公權力居於後線。儘管如此,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法令規章也會逐漸鬆綁。對臺資醫院而言,「打好關係」和「帶動變革」兩路進行,應該還是可以繼續前進。


大陸或引發臺灣醫師人力不足?

無論如何艱難,一家又一家的臺資醫院都已經在跌跌撞撞中學得不少經驗,也練就了一身應付的功夫,甚至在和中國中央與各地的關係上,也大都逐漸得心應手,因而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展望未來,由於中國在2008年,亦即「改革開放三十年」之時,推出了醫療改革新政策,過去醫療行業「帳面虧損、實際暴利」的時代,會逐漸過去,政府會加速市場自由化,尤其對臺資企業,很快地不會僅限於五個地方開放純臺資設立醫院;許多公立醫院也可能逐漸轉交民間經營,這也是臺資醫院的一個機會。

由於同文同種,比起同樣位在附近的鄰國,例如日本、韓國,乃至不同文也不同種,又位在千裡之外,但仍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的歐美國家,臺商擁有最多的優勢。而由於臺灣的財政困難,健保預算受限,因此可以預料未來一定有很多的臺資醫院在中國大陸各地區,尤其一、二線城市紛紛設立。

臺灣年輕一代的醫學院畢業生或剛訓練完的年輕醫師,將會「逐水草而居」,隨著臺資醫院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甚至一些45歲~60歲,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壯年醫師,也可能去中國大陸開創事業的第二春。這對於紓解臺灣醫事人力壓力,也有好的一面;而臺灣醫師在中國大陸能夠發揮所長,同時也一樣服務人類,其實和在歐美、日本或者非洲行醫,對人類的基本貢獻並無不同。

反過來說,臺灣必須面對的一個嚴肅課題,就是籤訂ECFA之後,未來一、二十年內,會有大量的臺資醫院進駐大陸,當大陸和臺灣醫師的收入逐漸接近,甚至超越臺灣之時,勢必有大量的臺籍醫師湧入大陸,可能有一天會發生臺灣的醫院普遍性的醫師人力不足,反而必須開放招收較落後地區畢業的醫學生,那真是一個令人深感無奈的狀況,但是經濟學的供需原理是不變的法則,在多變的世界中,臺灣必須及早做出因應的策略。

【本文作者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原文標題:從南京明基和廈門長庚看中國大陸臺資醫院的未來發展。原文刊於2011年《臺灣醫界》雜誌】


連結:鄭丞傑簡介

鄭丞傑,臺灣著名婦科泰鬥、婦癌權威專家。2011年8月出任南京明基醫院醫療副院長。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學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員。1989年回到臺灣後施行亞洲首例之子宮外孕局部藥物注射療法,使子宮外孕從原本的純外科手術切除的疾病,變成可以保守治療的內科藥物治療的疾病,至今累計上千例之臨床經驗。此一創新的科技,使當時年輕的鄭丞傑醫師在臺灣婦產科界一炮而紅。而這一療法,如今也已經變成婦產科教科書中公認可行的療法。

相關焦點

  • 南京明基醫院:臺灣管理模式的本土化
    數字或許是冰冷的,但醫院即使在節假日,依然門庭若市的景象,提示著醫院運轉的狀況十分健康。 長久以來,臺資醫院能否在大陸環境中適應,一直被業界質疑。南京明基能夠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與其源自臺灣醫院的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密不可分。
  • 臺灣婦科泰鬥將常駐南京明基醫院
    臺灣婦科泰鬥將常駐南京明基醫院 2011-08-25 08: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程冉  鄭丞傑(圖片來源:江蘇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25日南京消息 日前,記者採訪了臺灣的著名婦科泰鬥、婦癌權威專家鄭丞傑,現任江蘇省南京市明基醫院副院長。
  • 探訪廈門長庚護理院:臺式養老讓長者「經營生活」
    廈門大學退休教授汪慕恆和長庚護理院一樣,祖籍在臺灣。不擅長文藝的他,繼續在護理院中為長者們「授課」。他的孩子為他買了一本成語書和一本歷史故事書,汪教授從中各挑出一百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一個個講給大家聽。  長庚醫院副總經理兼護理部主任蔡來蔭告訴記者,長庚護理院已經得到大陸長者們的認可,目前床位率在96%以上。
  • 對接臺灣健保 蘇州明基醫院設「臺商門診」
    跟隨著導醫的步伐,來到位於明基醫院一樓的「臺商門診」。兩張長長的桌子,幾臺辦公電腦,便是門診的接待處、交費處、掛號處。一切都是開放式的,沒有玻璃,也沒有隔閡,病人可以近距離跟醫務人員溝通交流,看起來像個「私人診所」。  「看起來像,事實上,這裡的設施相當齊全,病人可以在這裡完成掛號、診療、檢查、繳費等全套的看病程序,而私人的診所並不具備手術和一些大型檢查的功能。」
  • 2020福建廈門長庚醫院招聘2名皮膚科住院醫師公告
    2020福建廈門長庚醫院招聘2名皮膚科住院醫師公告 2020-11-02 10:24:21| 廈門長庚醫院
  • 向長庚醫院學什麼?
    普通民眾可以用更多的錢來享受生活,而不用擔心「不存錢就看不起病」的問題。醫生也只需要考慮如何為民眾提供最好最先進的醫療服務,而不用擔心「催促病人及時交費」的問題。很多我們在醫院經常碰到的自費藥品及耗材,健保幾乎全部負擔,如2萬臺幣一塊的可吸收骨板和各類血管支架等等。當然所有的制度都有利和弊兩方面,比如目前健保局的財政虧空額度逐漸增加,醫療資源存在一定的浪費等。
  • 深入解讀:臺灣長庚醫院的運營管理智慧!
    王永慶一直有個心願,將長庚模式引入大陸,為大陸醫療環境的改善盡力。為此,他先後在廈門、福州及北京等地籌建醫院,但在地方政府的協調,以及其他諸多原因的障礙下,這個過程充滿曲折,心願長期難成。
  • 萬字長文總結臺灣長庚醫院的運營智慧!每個醫管人都要看!
    長庚成立前,臺灣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比重為8比2。如今,這一比例變成了2比8,而且醫療條件和水準,普遍得到天壤之別的提升。王永慶一直有個心願,將長庚模式引入大陸,為大陸醫療環境的改善盡力。為此,他先後在廈門、福州及北京等地籌建醫院,但在地方政府的協調,以及其他諸多原因的障礙下,這個過程充滿曲折,心願長期難成。於是,2004年7月,他乾脆向清華大學捐建了一所1000張床的教學醫院,不求回報,只希望將長庚的管理理念與模式在大陸地區發揚光大,造福更多民眾。
  •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危難時刻更見真情——臺胞臺企積極行動助力大陸...
    全國臺企聯和臺灣知名企業潤泰、聯發科技、旺旺等分別捐贈資金和各類物資。湖北、北京、天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多地臺資企業協會也紛紛奉獻愛心,向有關地方和部門捐贈物資、資金,支援抗疫工作。此外,頂新、臺泥等臺企和多位臺商臺青也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助力相關地方抗擊疫情。身在疫情最嚴重地區,武漢臺協會長蕭永瑞率先捐款100萬元。
  • 明基醫院成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 效率提升
    1月8日,新年伊始,南京明基醫院成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一次掛號,即可獲得集評估、門診、住院、檢查、治療、康復為一體的全流程服務,一站式解決帕友看病難題。南京明基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民教授介紹,在臨床中,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震顫、運動遲緩、步態功能障礙、平衡功能障礙等,患者就診時十分不便,普通的患者看個門診只需要半小時,但帕友看病往往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在讓患者得到完善診斷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就診效率?一站式診療中心應運而生。
  • 從臺灣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看「醫管分工合治」運作之內幕
    臺灣長庚醫院創立了「醫管分工合治」的醫院管理模式,備受大陸地區醫院管理者的推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也以此管理模式榮獲2014健康界影響力TOP10第二名,並在2014百度健康大典暨百度健康風雲榜評選活動中榮獲年度「醫院創新獎」。
  • 【教學交流】臺灣專家盧亭辰教授(唇顎裂)和姚全豐醫師(正頜)將於2018年1月2日-1月3日在口腔科授課
    >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明基醫院口腔科
  • 《兩岸一家親 共築中國夢》臺籍醫生:紮根廈門 譜寫人生新篇章
    呂元博是一名臺籍醫師,來自臺灣臺中,2019年是他在廈門長庚醫院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 說起與大陸的緣分,呂元博從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畢業之後,2003年選擇到北京大學醫學部繼續深造,因此看到了一個更真實的大陸,並切實感受到了大陸的快速發展。
  • 臺灣訪學印象之長庚養生文化村
    揮別跨過山和大海的曾經風光輝煌幸福有尊嚴的養老是那般平凡,卻也是唯一的答案臺灣這塊寶島,一直以來走著一種文藝,溫情不羈卻不失野性的性格,然而,多元開放的社會風氣也給了臺灣公益組織一股巨大的發展能量,因此公益組織的理念和模式相較於大陸地區起步的更早
  • 臺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有哪些經營特色?富邦華一銀行行長如是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臺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有哪些經營特色?富邦華一銀行行長如是說「經營銀行業就像一場長跑一樣,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跑得久。要想跑得久就要找到自己的賽道和目標,其實跟別人比賽的同時也就是跟自己比賽。」
  • 蘇州明基醫院太學眼科攜手愛爾康,零距離見證個性化微飛秒過程
    12月20日14:00,以「亮眼突圍,輕裝上陣——愛爾康全國聯動,開啟睛彩人生」為主題的個性化微飛秒手術直播在蘇州明基醫院太學眼科舉行。明基醫院太學眼科屈光學科主任汪俊醫師作為本場直播的手術醫師,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個性化微飛秒手術的視聽盛宴。
  • 臺資企業借力拓展大陸市場:直播尋商機 線上談生意
    「大陸為臺企舉辦線上推介對接會,讓我們感到暖心。」近日在濟南舉行的臺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介對接會山東專場上,百年傳承的臺企廣運農業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明富這樣表示。活動採取在線直播推介和企業線上洽談對接相結合的方式,助力臺企拓展內銷市場,114家山東企業與102家臺資企業展開線上對接供需。商務部臺港澳司二級巡視員曹鳳威在會上表示,目前,大陸營商環境持續改善,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將為臺資企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 臺資百貨量販店大陸開山劈土:與跨國公司叫板
    、量販店業者到大陸開山劈土要早些,加上在人才和技朮上的優勢,在大陸各地區都已有初步的布局,並與國際性的品牌一較高下。      百貨:太平洋最成功      目前百貨業者到大陸投資最成功的要屬太平洋百貨,其它知名的商號還包括中興百貨和臺中的中友百貨,但是它們目前在大陸都只有一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