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悅 黃菊
「荔枝」、「草莓」、「芭樂」……在廈門長庚護理院,每一間房間都有自己獨特的「水果名」。這一獨特的命名方式,體現的是這家養老院從臺灣帶來的人性化、注重細節注重長者「身、心、靈照護」的養老經驗。
來自臺灣的護理部副主任駱淑惠近日受訪時告訴中新社記者,用水果起名,是因為長者往往難以記住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房間號,而水果名簡單易記,長者不易遺忘。而且,房間的排序是以水果名首字母的拼音依序排列,這樣一聽到長者報出房間名,護理人員就很容易判斷出長者住在哪一間房間。
駱淑惠說,護理人員熟記在心的,還有每一位長者的愛好、需要、飲食禁忌,甚至還有每位長者能夠使用的語言。
對人性化環境的重視,貫穿於廈門長庚護理院每一個細節。為了美觀,長庚護理院曾在走廊上擺有盆花,但駱淑惠注意到,有的長者腿腳不便,必須扶著牆邊的欄杆前進,遇到盆花時便不得不繞道。於是,她立刻讓護理人員將盆花撤去。
住在「荔枝」房的杜爺爺,今年90歲,從護理院創辦的第一天就入住了。杜爺爺的房間,一如現在很多時尚年輕人的家一樣,床頭布置成照片牆,貼滿杜爺爺自己和親人的照片。杜爺爺頗為驕傲的,還有他親手收拾的衣櫃,裡面每種衣物分門別類,擺放得整整齊齊。
在駱淑惠看來,將養老院布置成家的「氛圍」對住在這裡的長者身心靈健康十分重要,因為養老院中的長者「是積極的經營生活,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養護。」
在護理院中,讓爺爺奶奶們「經營生活」的重要方法還有發揮他們的才藝。新年將至,寫得一手好字的杜爺爺,最近就在忙活著為護理院寫春聯。退休後才開始學習書畫的杜爺爺,如今不但成為護理院中長者們的書畫老師,還收了不少護理員徒弟。
92歲的林愛華奶奶,則是長者們的音樂「領頭羊」。住進護理院不到半年的她,學會了不少曲子,還專門為護理院寫了一首歌。
廈門大學退休教授汪慕恆和長庚護理院一樣,祖籍在臺灣。不擅長文藝的他,繼續在護理院中為長者們「授課」。他的孩子為他買了一本成語書和一本歷史故事書,汪教授從中各挑出一百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一個個講給大家聽。
長庚醫院副總經理兼護理部主任蔡來蔭告訴記者,長庚護理院已經得到大陸長者們的認可,目前床位率在96%以上。除了秉承自創辦人王永慶讓長者「自在又有尊嚴生活」的理念以外,醫養結合也是長庚護理院模式的成功之處。
落址於廈門長庚醫院住院部8樓的廈門長庚護理院,得以充分利用長庚醫院的醫療資源。蔡來蔭介紹說,護理院為每位長者建立健康檔案,並定期體檢,定期醫生查房,做好日常監測與主動照護。一旦長者生病,也會派專人全程陪護就診。
「這是我選擇長庚護理院的重要原因。」汪慕恆患有中風,病發時三小時內是搶救黃金時間,此前曾因搶救不及時導致腿部留下疾患。而在長庚護理院,萬一病發,在專業人士照護下前往長庚醫院就診,需要的時間還不到半小時。
長庚護理院落地廈門兩年多來,越來越多臺灣養老機構跨越海峽,進入福建。蔡來蔭表示,希望未來能將長庚在臺灣的「養生文化村」經驗引入廈門,讓長庚養老文化更完整地引進到大陸。
延伸閱讀
廈門長庚護理院:
讓臺灣養老經驗在大陸落地開花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悅 黃菊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訪臺首站即於(2014年12月)9日赴桃園林口的長庚醫院、長庚養生文化村參訪,了解臺灣醫療與養老情況。在與臺灣一水相連的廈門,廈門長庚醫院已於今年設立了養老機構長庚護理院,令臺灣養老經驗在大陸落地開花。
12月10日,中新社記者來到位於廈門海滄的長庚醫院住院部8樓,探訪設在此的長庚護理院。廈門長庚醫院護理部蔡來蔭主任告訴記者,依託長庚醫院設立,正是發揮護理院醫養結合的特色,可以充分利用長庚醫院的醫療資源,保障入住老人的健康。而廈門市衛計委亦證實,長庚護理院是福建省首個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目前長庚養老院共有50個床位,分有套間、單人間、雙人間等。記者注意到,在每個房間的門口,都標識著一個水果的名稱。蔡主任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有的老人容易忘事,可能記不住房間號,用水果標識,易記易說。
在臺灣有多年從業經驗的蔡主任說,養老機構服務對象特殊,需要在各個方面都「用心、細心」,注意到每一個細節。
「比如按照規定,我們必須設立容易開啟的消防通道,但又擔心老人不慎從消防通道走失」,蔡主任說,為此護理院專門安裝了一道特殊的門,一旦有人按壓門把手,就會發出警報聲,按壓一定時間後,門就能順利打開,「這樣又符合消防安全,又能防止老人走失」。
除了細心的硬體設置,蔡主任告訴記者,在長庚的養老經驗中,一個重點是重視老人的心理健康。
88歲的杜爺爺住在長庚護理院的一個單間裡。在他的床頭,掛著長庚醫院專門設置的小檔案,有他的生日、愛好。護理院還特別標註杜爺爺能使用閩南語、普通話和粵語,並附上對杜爺爺的叮嚀「禁甜食,少量葡萄酒」。
除了檔案,杜爺爺房間內牆上掛滿了他的書法和國畫作品。他的「徒弟」,護理員張志娟告訴記者,杜爺爺是退休後才開始學習書畫的,如今已有相當不俗的水準。
在護理院,除了杜爺爺這樣的書法老師,還有麻將老師、太極拳老師等等。蔡主任說,這樣可以讓老人們增進與他人的互動聯繫,並讓他們覺得自己依然為社會所需要。
從杜爺爺的房間望出去,還可以看到一塊綠地。蔡主任介紹,這裡將開闢為老人們的「農地」,讓有興趣的老人在上面種植各種農產品。
長庚護理院開設後,亦引來很多大陸機構前來交流。廈門市愛欣老年公寓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愛欣養老公寓在廈門集美灌口也已建成一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並經常和長庚進行交流溝通,學習臺灣先進的養老經驗。
而到長庚前在大陸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張志娟則對記者表示,長庚護理院的護理員入職後會被送往桃園林口進行培訓,其中「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讓她覺得很受啟發。
蔡主任告訴記者,長庚護理院也希望未來能在廈門建設長庚養生文化村,讓長庚養老文化經驗更完整的引進大陸。
近期精華文章推薦
江蘇一養老中心拿不到證 管理部門:是小產權房,很同情
養老產業年產值將超10萬億!三種模式實現老有所養
不老傳奇,她在86歲活成了16歲的模樣!
中國奶奶60歲才開始畫畫,退休是人生的開始,你猴急啥啊
央視調查:中國式養老如何打通最後一公裡
退休才是金色人生的開始,看看外國老人 70 歲時是怎樣意氣風發地生活的?
當生命還由自己做主時(日本老人與美國老人的生活為啥差距就那麼大呢?)
養老院「學霸」院長8年考出30多本證 「你看到的是證,我說起來都是淚」
父母的養老問題
楊團:中國長照困局
聲明:我們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註明來源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號bobby477,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並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