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又譯《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中文字幕

2022-01-30 阿蘇拉則的鈴聲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 (2004)

導演: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編劇: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主演: Kochi / Avijit / Shanti Das / Manik / Puja Mukerjee / Gour / Suchitra / Tapasi / Mamuni

類型: 紀錄片

官方網站: http://www.kids-with-cameras.org/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孟加拉語

上映日期: 2005-03-11(美國)

片長: 85分鐘

又名: 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 生於妓院 / The Kids of Sonagachi / Camera kids

IMDb連結: tt0388789

獲獎情況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5)

最佳紀錄長片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人生的悲哀不是歷經坎坷,而是在奮力拼搏之後卻發現命運早已註定。

印度加爾各答市某個紅燈區,這裡貧窮和疾病蔓延,人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希望。然而最令人不忍的是那些妓女的孩子,他們不僅要承受他人歧視的目光,還要過早去面對自己那早已被註定的黑暗命運。

美國導演兼攝影師澤娜•布裡斯基(Zana Briski)、羅斯•考夫曼(Ross Kauffman)在這裡找到8個妓女的孩子,教授他們使用照相機。這一臺臺小巧精密的機器點燃了孩子們的藝術天分,在陰霾的街區呈現出一片純潔無邪的天地……

創作背景

1998年,紐約新聞記者布裡斯基來到加爾各答,打算拍攝一些關於妓女的東西。結果她不但了解了她們,而且了解了她們的孩子。而孩子們對她和她的相機產生了興趣,而當她看到一名小女孩被一名中年男子帶入街巷後,決定將加爾各答這陰暗的角落展現給世界。於是不久之後,當她從紐約返回後就帶來不少照相機,開始對那些孩子進行攝影培訓。這一培訓來自她突發的靈感:組織一個攝影班,讓片中7個小主角拿著相機去記錄他們身邊的世界。

拍攝過程

這些小攝影家嚴肅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其中的一些人在拍攝過程中甚至專業地分析著光線和不同作品。而影片拍攝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慘劇,12歲的阿維吉特唯一可以依靠的母親被皮條客燒死。期間布裡斯基帶他們到海灘和動物園進行了攝影實習。

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沒有像其他紀錄片一樣使用大量膠片,而是簡潔地以孩子們的所見構建影片。比如,她只是通過孩子們在一個破爛動物園對一些奄奄一息的動物拍攝的過程,以此含蓄表現這些孩子的現實生活。

影片評價

◊ 《生於妓院》把人們帶到很少有機會去的地方,了解到很多無法想像的東西。通過該片,人們知道原來撫養妓女的孩子是多麼不容易。更令人驚訝的是,故事還表現了存在於那種最醜陋地方的少有美麗(《國際先驅導報》評)。

◊ 片中的4個女孩、3個男孩給整部紀錄片帶來了迷人而深藏啟發性的畫面,並以獨特視角呈現了紅燈區的擁擠人潮以及流光溢彩背後不為人知的瞬間(《現代快報》評)。

◊ 《生於妓院》大量的本位視角鏡頭語言,真實的反映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及其生活態度,同時影片也帶著拍攝者自身對孩子們生存狀態的一種理解和看法。影片恰到好處地融合運用了兩種視角,從導演和孩子兩方面記錄了一個真實的紅燈區社會文化(《安徽商報》評)。

◊ 紀錄片《生於妓院》盡力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救贖圖景:出身於貧民窟的印度苦孩子經過自我打拼與幸運機遇,終於脫離苦海,成為西方文明標準之下的成功人士,然而影片雖然為片中的孩子們帶來了奧斯卡獎的短暫榮光,卻並未真正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國新聞網評)。

網友評論

• 看得百感交集,尤其Avijit的細膩豐富的變化。最後的每個孩子的一連串貫定格幾乎就是命運預告了。然後,我看到討論區一條關於Avijit的update,很開心,淚奔了。

• 其實跟妓院沒有很大關係,生在哪裡這個故事也不會有很大不同,這就是一群非常幸運的孩子。只是他們要做自己命運的選擇還年紀太小了。不過片子的好處在於它沒有現在紀錄片的那些濃重的說教意味。

• 哪裡有貧窮,哪裡就有夢想。

• 再一次讓我情緒失控.只願攝影能夠改變這群孩子的人生,哪怕只是輕微地偏離原有的軌道。

相關焦點

  • 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生於妓院》
    : 《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時長:85分鐘首播:2004年1月17日導演:羅斯·考夫曼、澤娜·布裡斯克「請永遠不要喪失希望。於是才有了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紀錄片《生於妓院》。它另一個名字比較貼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 印度女孩參與紅燈區紀錄片拍攝 出名後成妓院頭牌
    紀錄片《生於紅燈區: 加爾各答紅燈下的孩子們》海報。2005年,英國攝影師澤娜·布裡斯基與製作人羅斯·卡夫曼共同執導的紀錄片《生於紅燈區》將目光轉向一群來自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他們小小年紀便已經習慣了旁人的白眼和歧視,如果沒有外力幹擾,這些孩子的人生難逃階級的束縛。直到有一天,澤娜·布裡斯基走進了他們的人生。緣起紅燈區2005年,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頒給了一部講述生於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孩子們學習攝影的紀錄片:《生於紅燈區:加爾各答紅燈下的孩子們》。
  • 《生於妓院》獲奧斯卡大獎!最後成紅燈區頭牌她為何沒能被拯救?
    2004年1月,一部名叫《生於妓院》的紀錄片,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在加爾各答紅燈區,教孩子們攝影的故事。  2004年1月,一部名叫《生於妓院》的紀錄片,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在加爾各答紅燈區,教孩子們攝影的故事。  紀錄片上映不久,聲名大噪,人們驚訝於這個世界深處,暗藏的骯髒,也驚嘆於這骯髒中,存留的一絲美好。
  • 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女主角淪為妓女(圖)
    《生於妓院》簡介本片榮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DOCUMENTARY FEATURE)。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教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攝影的故事,在片中攝影成為一種改變人命運的可能性。印度紅燈區成長的小孩,面對貧窮、苦難和絕望的環境,是否有機會掙脫與其母親相同的宿命?
  • 生於妓院,15歲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最後卻成為亞洲紅燈區頭牌,令人唏噓……
    「為什麼不拍一部紀錄片呢,就拍攝這些生活在妓院裡的孩子們」。澤娜被自己的念頭嚇了一跳,可這裡是紅燈區,發生在這裡的每件事都不合法,任何一張陌生面孔都會被盯梢,只有孩子在這裡嬉戲打鬧,暢通無阻。再次從紐約紐約返回加爾各答時,澤娜帶來了20多臺照相機,她開設攝影班,教孩子們使用照相機,告訴他們夜晚拍照要打開閃光燈,告訴他們拍的照片這張很好因為背景很豐富的呈現了他們的生活。
  • 螢光放映第四期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本周四晚,【螢光計劃】將放映ZanaBrisk、RossKauffman執導的《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又名《生於妓院》),看陰霾的街區綻開出一片純潔無邪的天地……印度加爾各答市某個紅燈區,這裡貧窮和疾病蔓延,人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希望。
  • 拿了奧斯卡後,她又回紅燈區當妓女了……生於妓院的孩子們,就該...
    生於這裡的女孩們,一生都逃不開「成為妓女」這個囚籠,生於這裡的男孩們,最終也會走向打手、毒販的宿命。印度有這樣一個說法:「妓女的孩子生來就是妓女」。可是,孩子們幾乎已經註定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嗎?生於骯髒的地方,孩子們的純真和夢想像縫隙中開出的小花,顫顫巍巍卻依舊明豔。看到這樣的孩子們,澤娜想:為什麼不教孩子們拍攝,讓他們去展示他們眼中的世界呢?
  • 紀錄片《生於妓院》紀實
    「為什麼不拍一部紀錄片呢,就拍攝這些生活在妓院裡的孩子們」。澤娜被自己的念頭嚇了一跳,可這裡是紅燈區,發生在這裡的每件事都不合法,任何一張陌生面孔都會被盯梢,只有孩子在這裡嬉戲打鬧,暢通無阻。孩子們的藝術天分被照相機點燃了,他們用心觀察著這個世界。澤娜幫助這些孩子挑選照片,開攝影展,幫助他們上電視、走進學校、走出紅燈區。影片中,澤娜這樣努力著。現實也這樣努力著。
  • 生於妓院,15歲拿奧斯卡女主角,最後成紅燈區頭牌...她為何沒能被拯救?
    月一部關於她們的紀錄片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在加爾各答紅燈區生活的真實故事你明白紅燈區的苦難生活「請永遠不要喪失希望。」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這些小小攝影師用澤娜給的相機記錄下來紅燈區的點點滴滴
  • 《生於妓院》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金像獎的紀錄片,卻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
    「為什麼不拍一部紀錄片呢,就拍攝這些生活在妓院裡的孩子們」。澤娜被自己的念頭嚇了一跳,可這裡是紅燈區,發生在這裡的每件事都不合法,任何一張陌生面孔都會被盯梢,只有孩子在這裡嬉戲打鬧,暢通無阻。再次從紐約紐約返回加爾各答時,澤娜帶來了20多臺照相機,她開設攝影班,教孩子們使用照相機,告訴他們夜晚拍照要打開閃光燈,告訴他們拍的照片這張很好因為背景很豐富的呈現了他們的生活。
  • FA電影日報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一半悲嘆,一半鏗鏘
    》就邁著悄然的腳步來了10月29日我們將開啟第四場放映來自澤娜·布裡斯基和羅斯·考夫曼的紀錄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當外界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們會如何選擇?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一半悲嘆,一半鏗鏘名額有限,請大家抓緊時間報名~再來到深圳中心之前,大家一起通過預告片期待一下吧!
  • 生於妓院,9歲做雛妓,15歲拿奧斯卡女主角,卻再次淪為妓女...
    ·布裡斯基與製作人羅斯·卡夫曼共同執導的紀錄片《生於妓院》將目光轉向一群來自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012004年1月,一部名為《生於妓院》的紀錄片橫空出世。紀錄片上映不久,聲名大噪,人們驚訝於這個世界深處,暗藏的骯髒,也驚嘆於這骯髒中,存留的一絲美好。
  • 生於妓院,活在妓院,卻得了奧斯卡
    於是才有了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紀錄片《生於妓院》。它另一個名字比較貼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這些小小攝影師用澤娜給的相機記錄下來紅燈區的點點滴滴。所以你看到的鏡頭一般都是搖搖晃晃,視角也是從孩子的身高來拍的。過往的行人偶爾會看兩眼鏡頭,但並沒有什麼驚訝。
  • 印度紅燈區最黑暗的地獄,她們出生就被詛咒世代為娼,還有選擇嗎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強姦案高發的國家,同時也有無數窮苦的女人賣春求生。本想來印度記錄妓女生活的美國女攝影師澤娜·布裡斯基卻意外發現了一群孩子,也就有了這部紅燈區孩子們生存狀況的紀錄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子記錄了攝影師教孩子們學習攝影改變他們命運的故事。紀錄片上映在西方國家引發轟動,獲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 那些獲得奧斯卡獎的貧民窟孩子成名了,然後呢?
    拍攝於2005年,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獎影片《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是一部關於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的紀錄片。 導演兼攝影師Zana Briski花費5年的時間,在危險重重的加爾各答紅燈區,紀錄一群在妓院中成長的孩子們。
  • 獲得奧斯卡大獎後,她仍然選擇回到妓院做一名妓女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做《生於妓院》,這部電影是由羅斯·考夫曼、澤娜·布裡斯克執導,阿吉等人主演的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教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攝影的故事。該影片獲得第77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對於該片攝製手法,分別從片子的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的運用表達,音樂,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 她生於妓院,15歲得了奧斯卡影后,卻自願回到紅燈區當頭牌
    澤娜被震撼到:這裡的孩子,女孩長大後是妓女,男孩則成為打手。 2000年,澤娜終於再次來到加爾各答。她帶著7部相機,問那些孩子,願不願意學攝影。孩子們高興地拿著相機,搖搖晃晃地遊走在紅燈區裡,4年後,有了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生於妓院》。
  • 16歲拿下奧斯卡之後,她去做妓女了……
    由於男女比例失調,印度發達的性服務業已為世界所知。亞洲最大紅燈區就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的索納加奇紅燈區。
  • 當生於紅燈區的孩子們擁有一部相機,有人成為導演,有人卻就此沉淪
    在印度的加爾各答有一個地方叫做索納加奇(Sonagachi),它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之一,也是加爾各答最為著名、年代久遠的紅燈區。這些出生在紅燈區的孩子究竟能不能改變命運?難道說他們的人生早已註定?女攝影師澤娜·布裡斯基曾經做出過嘗試,但是結局卻讓無數人唏噓不已。原本澤娜曾來到索納加奇想拍攝一部紀錄片,但是由於當地種種複雜的因素,拍攝難以進行。
  • 生於妓院,9歲做雛妓,15歲拿奧斯卡女主角,卻再次淪為妓女,不是所有灰姑娘都勵志!
    澤娜在當地找來了7個孩子,分給她們每人一臺相機,然後教她們怎麼使用和拍攝。隨後,在長達5年的拍攝過程中,普瑞蒂和其他6名孩子,用最稚嫩的拍攝手法構成了《生於妓院》(紀錄片的名字)的真實元素。這部紀錄片既是這些孩子真實生活的寫照,也是對加爾各答紅燈區的真實寫照,從某個角度揭示了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婦女生活的艱辛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