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 (2004)
導演: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編劇: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主演: Kochi / Avijit / Shanti Das / Manik / Puja Mukerjee / Gour / Suchitra / Tapasi / Mamuni
類型: 紀錄片
官方網站: http://www.kids-with-cameras.org/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孟加拉語
上映日期: 2005-03-11(美國)
片長: 85分鐘
又名: 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 生於妓院 / The Kids of Sonagachi / Camera kids
IMDb連結: tt0388789
獲獎情況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5)
最佳紀錄長片 澤娜·布裡斯基 / 羅斯·考夫曼
人生的悲哀不是歷經坎坷,而是在奮力拼搏之後卻發現命運早已註定。
印度加爾各答市某個紅燈區,這裡貧窮和疾病蔓延,人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希望。然而最令人不忍的是那些妓女的孩子,他們不僅要承受他人歧視的目光,還要過早去面對自己那早已被註定的黑暗命運。
美國導演兼攝影師澤娜•布裡斯基(Zana Briski)、羅斯•考夫曼(Ross Kauffman)在這裡找到8個妓女的孩子,教授他們使用照相機。這一臺臺小巧精密的機器點燃了孩子們的藝術天分,在陰霾的街區呈現出一片純潔無邪的天地……
創作背景
1998年,紐約新聞記者布裡斯基來到加爾各答,打算拍攝一些關於妓女的東西。結果她不但了解了她們,而且了解了她們的孩子。而孩子們對她和她的相機產生了興趣,而當她看到一名小女孩被一名中年男子帶入街巷後,決定將加爾各答這陰暗的角落展現給世界。於是不久之後,當她從紐約返回後就帶來不少照相機,開始對那些孩子進行攝影培訓。這一培訓來自她突發的靈感:組織一個攝影班,讓片中7個小主角拿著相機去記錄他們身邊的世界。
拍攝過程
這些小攝影家嚴肅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其中的一些人在拍攝過程中甚至專業地分析著光線和不同作品。而影片拍攝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慘劇,12歲的阿維吉特唯一可以依靠的母親被皮條客燒死。期間布裡斯基帶他們到海灘和動物園進行了攝影實習。
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沒有像其他紀錄片一樣使用大量膠片,而是簡潔地以孩子們的所見構建影片。比如,她只是通過孩子們在一個破爛動物園對一些奄奄一息的動物拍攝的過程,以此含蓄表現這些孩子的現實生活。
影片評價
◊ 《生於妓院》把人們帶到很少有機會去的地方,了解到很多無法想像的東西。通過該片,人們知道原來撫養妓女的孩子是多麼不容易。更令人驚訝的是,故事還表現了存在於那種最醜陋地方的少有美麗(《國際先驅導報》評)。
◊ 片中的4個女孩、3個男孩給整部紀錄片帶來了迷人而深藏啟發性的畫面,並以獨特視角呈現了紅燈區的擁擠人潮以及流光溢彩背後不為人知的瞬間(《現代快報》評)。
◊ 《生於妓院》大量的本位視角鏡頭語言,真實的反映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及其生活態度,同時影片也帶著拍攝者自身對孩子們生存狀態的一種理解和看法。影片恰到好處地融合運用了兩種視角,從導演和孩子兩方面記錄了一個真實的紅燈區社會文化(《安徽商報》評)。
◊ 紀錄片《生於妓院》盡力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救贖圖景:出身於貧民窟的印度苦孩子經過自我打拼與幸運機遇,終於脫離苦海,成為西方文明標準之下的成功人士,然而影片雖然為片中的孩子們帶來了奧斯卡獎的短暫榮光,卻並未真正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國新聞網評)。
網友評論
• 看得百感交集,尤其Avijit的細膩豐富的變化。最後的每個孩子的一連串貫定格幾乎就是命運預告了。然後,我看到討論區一條關於Avijit的update,很開心,淚奔了。
• 其實跟妓院沒有很大關係,生在哪裡這個故事也不會有很大不同,這就是一群非常幸運的孩子。只是他們要做自己命運的選擇還年紀太小了。不過片子的好處在於它沒有現在紀錄片的那些濃重的說教意味。
• 哪裡有貧窮,哪裡就有夢想。
• 再一次讓我情緒失控.只願攝影能夠改變這群孩子的人生,哪怕只是輕微地偏離原有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