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片頭有木有勾起小夥伴們的童年記憶,也有可能是童年陰影,因為當時90年代傳入國內的嘉禾電影多為鬼片和殭屍片比較賣得動碟片(VCD,DVD),音像店都進了好多的這種類型的片子,而林正英是怎麼在我們這一代中火起來的,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了。
經典的片頭,經典的影片
嘉禾公司於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立。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恐怕對鄒文懷並不陌生
71年《唐山大兄》
74年《鬼馬雙星》
80年《鬼打鬼》
88年《警察故事》
1970年之前鄒文懷是邵氏電影的得力幹將,邵氏公司開創了香港本土電影市場的繁榮,並把香港打造出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然而邵氏的制度僵化,導演演員待遇偏差等等因素卻催使一大批的電影人出走邵氏,而最終鄒文懷也與邵氏走向了決裂,並創立了嘉禾電影。相比之下,鄒文懷的嘉禾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意義更加深遠,他開創的香港獨立製片人制度,促進了香港電影的百花齊放,香港電影也迎來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從幾個時期我們來看一下嘉禾電影的輝煌年代
(1)70年代
李小龍《唐山大兄》
嘉禾電影創立之初,鄒文懷就把從邵氏那碰一鼻子灰的李小龍籤了過來。李小龍當年回香港找的可是邵氏,結果因為片酬分成等原因並沒有合作,這真是天助嘉禾,李小龍當時拍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票房350萬美金,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使剛剛創立不久的嘉禾一戰成名,隨後相繼拍攝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都是嘉禾成為能夠跟邵氏分庭抗禮的大作。
《鬼馬雙星》許氏兄弟
不過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73年李小龍猝逝,嘉禾電影面臨困境,連續兩年票房不如人意,這時邵氏又給嘉禾『送』來了一員大將,當年《大軍閥》的主演許冠文帶著自己編寫的劇本《鬼馬雙星》找邵逸夫,希望能夠平分影片的利潤,和拒絕李小龍一樣邵逸夫拒絕了他的要求,許冠文最終帶領許氏兄弟一起加入了嘉禾電影公司。而這部《鬼馬雙星》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紀錄,超越了同期的邵氏最高票房《七十二家房客》。許冠文成為了70年代香港的『喜劇之王』,隨後《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相繼問世,都是香港當年電影票房榜首,雖然邵氏以拍片數量多總票房多於嘉禾,但單片票房,已被超越(強烈推薦觀看這幾部影片,許冠文兄弟拍攝市井小人物的功力確實牛)。
確實很厲害
(2)80年代前期
洪金寶《鬼打鬼》削蘋果片段,經典片段啊
進入80年代香港鬼片迎來了一次風格的改變潮,一大批構思新穎,標新立異的新式鬼片相繼拍攝,影片明顯區別於邵氏鬼片固有的風格,大膽革新,如洪金寶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鬼咬鬼》還有《殭屍先生系列》等殭屍片,這些都是出自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在這裡不得不提鄒文懷的厲害之處,他開創的香港獨立製作人制度,在嘉禾母公司體系下可以成立子公司,影片上映後可以享受票房分紅,這種體系吸引了一大批很厲害的電影人主動合作,洪金寶的寶禾,成龍的威禾都是這種形式的合作
林正英《殭屍先生》多少人心中的經典
80年上映的《鬼打鬼》票房600萬港幣,排名當年票房榜第三,之後洪金寶的寶禾陸續拍攝了多部鬼片包括《殭屍先生》,而林正英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心目中的「英叔」,正是多虧了洪金寶的寶禾公司,當然林正英本人也是洪金寶的好朋友和兄弟,捧他無可厚非。
(3)80年代後期
《五福星》搞笑幾人組
進入80年代後有一家公司不得不提,有黃百鳴創立的新藝城電影來勢洶洶,自81年開始連續三年票房都勝嘉禾一籌,為了應對新藝城《最佳拍檔》系列(強烈推薦觀看,很經典的影片),嘉禾做出改變,洪金寶聯合成龍等人共拍《五福星系列》,共同抗衡新藝城,誰勝誰負對我們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是為我們帶來了那麼多部經典電影,這就足夠了。
(4)90年代
成龍《紅番區》慢慢走向國際
進入90年代後,不管愛看電影或者不看電影的朋友,對嘉禾的電影都會非常非常熟悉了,比如在國際上越來越受歡迎的成龍拍攝的《警察故事系列》《飛鷹計劃》《雙龍會》《一個好人》《我是誰》《紅番區》.這些影片不只在香港打破票房紀錄,很多國外的票房都是很高。當然90年代後期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的衰敗,嘉禾也不復當年之勇,但這並不是一家電影公司能改變的事情
(5)進去2000年
香港影市繼續萎靡,內地影市處於萌芽狀態,還沒有開花結果,在2007年底,老闆鄒文懷決心隱退,將嘉禾轉手橙天娛樂,就此更名橙天嘉禾,結束了一段香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