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問蒼穹,南信大校友為「收官之星」發射保駕護航

2020-12-23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攜帶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氣象保障為此次發射任務提供了重要支撐,這其中就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友的身影。

  提前一個月進場,氣象保障講究摸準天氣「脾性」

  作為此次發射任務現場氣象保障組4位成員之一,南信大校友胡云濤(2011級)提前一個月就進駐發射場區。衛星轉場、整流罩轉場、決定發射窗口……雖然備受矚目的焦點時刻只是火箭從點火到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二十幾分鐘,但是從火箭進場開始,整個系統運行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氣象保障團隊做精準預測。

  火箭進入發射塔架後要進行常規燃料和低溫液體燃料加注,這項工作對氣象條件特別是對氣溫有較高要求,火箭控制系統還要根據氣溫情況計算出推進劑加注所需要的溫度和加注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保障團隊要在發射前96小時、72小時進行逐時氣溫預報,胡云濤所在的現場保障組擔任的就是最終預報審核任務。憑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對現場天氣變化特徵的準確把握,他們做出的會商判斷為預報結果提供了雙重保險。

  「除了熟練掌握這一區域的歷史天氣特徵,我們還必須掌握最近的天氣系統情況、降水、雲量、冷空氣等,這樣才能做到精確保障。」胡云濤表示。

  這對於現場保障任務來說只是「正常操作」。目前場區正值雨季,火箭發射最怕的就是短時對流天氣,特別是降水、雷暴等,氣象保障團隊每四個小時就要做出一次預報。進場以來,胡云濤所在的現場氣象保障組不僅要每天召開氣象預報會商,為場區的天氣情況做出判斷,還要給出天氣系統總體技術方案、風險分析、場區氣候背景分析等。

  發射前兩天,胡云濤作為匯報人參與了氣象系統專題匯報,對場區未來天氣情況給出結論,判斷窗口天氣是否符合最低發射條件,為火箭是否按時發射提供依據。

  22日晚六點,胡云濤早早來到崗位上開始了最後階段的緊張工作。根據預測,22晚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場區前半夜將有雷暴過境,後半夜雷暴逐漸解除。雖然預測和現場情況精準一致,但是胡云濤和團隊還是整夜緊盯天氣系統變化,同時為飛控中心、各觀測點等單位提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場區的天氣情況,直到發射任務圓滿結束。當衛星順利進入軌道的消息傳來,胡云濤和團隊成員激動地鼓掌歡呼,一夜的工作疲憊都被成功的興奮替代。

  對天氣「脾性」的準確摸清離不開數十次任務保障的積累。工作至今,胡云濤已經參加發射任務三十多次,現場保障十五次。參與高密度的航天發射任務讓他迅速成長為工作中的多面手。

  業務過硬功在平時,快速成長離不開母校培養的堅實基礎

  作為氣象預測隊伍中的新兵,胡云濤過硬的業務素養讓他脫穎而出,工作的第二個月便參與到現場氣象保障任務中。不過,變幻莫測的天氣系統可沒少給這個「新兵蛋子」顏色看。在一次次任務的總結反思中,胡云濤逐漸摸準了場區天氣的脾性。

  記得剛工作時的一次值班,突發的「西南渦」一下子帶來了超過30毫米的降水,這一情況出乎胡云濤所料,好在當時沒有發射任務。事後胡云濤反覆做天氣復盤,查找文獻資料,和專家探討,最終查清問題所在。

  2019年的一次發射任務前,場區突發「東風波動」雷暴不止,這一影響超出此前的預測,現場一下子緊張起來。隨著任務發射窗口越來越近,胡云濤所在的氣象保障團隊每隔20分鐘、15分鐘,直到每隔5分鐘會商一次,最終他們判斷雷暴會在發射前停止,發射任務按照正常流程進行。

  「當時心裡肯定緊張,但是任務要求必須當場給出結論。我們對自己的專業積累、業務能力、理論素養有自信。」胡云濤表示。

  胡云濤的自信離不開在母校打下的堅實基礎。在母校學習的天氣學原理、數值預報、編程等知識,不僅為胡云濤在工作中快速成長提供了積累,同時也訓練了他敏捷的工作思維。讓胡云濤印象深刻的是,在學校氣象臺實習時練就的繪圖本領讓他在工作中實現了「無縫對接」,而新手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練習。

  與此同時,胡云濤在母校打下的編程基礎也讓他在工作中嶄露頭角。入職後胡云濤發現,工作中有些問題常常需要查找資料,而翻閱文獻效率較低。他發揮特長,將常見問題寫成查詢代碼,只要在程序中輸入相關問題就能實時查找到關聯文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這個軟體已經在同事中得到應用。

  不僅如此,胡云濤的編程能力還在天氣預測中發揮了大用途。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距離發射還有兩天時間,場區上空突發高空風,胡云濤編程繪製出「南支急流軸變化圖」,準確判斷出此次高空風的影響範圍,為發射任務提供了有力的決策依據。

  以學科優勢服務國家戰略,為北鬥應用產品「體檢」也有南信大貢獻

  隨著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的收官發射,歷時30多年建設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正式建成。導航應用市場需求的增長將進一步激發北鬥產業鏈發展。專家預計,全球衛星導航與位置,以及授時服務產業產值規模平均年增長率為16.8%,到2025年將達到7300億元。應用市場的增長也對相關產品檢測及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助推江蘇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早在2013年,南信大便依託人才隊伍、實驗室、檢測資質以及標準制定等優勢,聯合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江蘇北鬥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共同成立了「江蘇北鬥衛星導航檢測認證中心」(以下簡稱檢測中心),為相關北鬥產品的應用和標準制定提供檢測服務。

  在學校微波暗室實驗室和電磁兼容實驗室,北鬥產品的檢測試驗每天都在進行。相關企業產品的接收靈敏度如何、抗幹擾能力是否符合要求、電磁輻射是否超標、天線參數如何……檢測中心的幾十項檢測方法能夠為企業提供菜單式服務。為了提高檢測能力,檢測中心不斷投入科研攻關,自行研製測試系統和測試標準。一般微波暗室只能檢測40GHz頻率範圍內電小目標(指目標尺寸與電磁波波長相比較小)的電磁波特性,而檢測中心的「大型緊縮場測量系統」,則可以實現110GHz毫米波電大目標的電磁波特性測試。目前國內能達到同樣測試水平的微波暗室不超過三家。

  檢測中心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內265家企業提供檢測計量服務,檢測產品10453臺套,為55家企業提供北鬥衛星導航入網認證檢測服務,為105家企業提供北鬥衛星導航技術應用、研究進展、標準檢索服務。成為全國六大北鬥衛星導航檢測中心之一,服務的企業涵蓋全國一半省市自治區,有力助推了國家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

  「隨著全球北鬥衛星導航組網的建成,相關產品應用將持續增長,進一步提升檢測能力、研製檢測標準、提高檢測精度、開發北鬥應用將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訊員 於傑

  攝影 楊本湘 林雯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相關焦點

  • 北鬥收官之星,直奔蒼穹
    6.23收官之星直奔蒼穹今天9時43分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相比原計劃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關於北鬥導航你是不是還有很多疑惑今天就——為你解答01完美收官,星耀全球!
  • 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組網終於圓夢!
    今天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收官之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起飛!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瞬間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入軌,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星座」閃耀...
    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北鬥收官之星正奔向蒼穹。來源:央視新聞從2009年啟動,到今天第30顆星上天,北鬥三號系統的建成,標誌著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探索的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句號。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交匯點為你揭秘北鬥的前行之路
    交匯點訊 隨著北鬥三號GEO-3衛星的成功發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項目圓滿完成,星陣已列,全球「天網」成功織就,今後「北鬥三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從6月開始已經正式入網工作。而6月23日發射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便是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的第55顆。  康國華說,儘管此次我們發射的是拼圖中最後一顆星,但其實北鬥系統中的衛星一直都在更替當中,「每一顆衛星都是有壽命,平均大概8—10年需要退役,北鬥三代建設以來,已經有不少衛星退役和新增。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這些相關股票可以了解
    據最新消息顯示,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項目圓滿完成,而且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北鬥導航相關股票自然也是會關注的。那麼,北鬥導航相關股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100%國產,還有...
    今天9時4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隨著該衛星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離開地球後的七天七夜——記北鬥「收官之星」定點成功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離開地球後的七天七夜——記北鬥「收官之星」定點成功作者 郭超凱 呂炳宏6月30日正午時分,坐落於「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測控指揮大廳內一派熱火朝天。再過一會兒,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即將完成最後一次定點捕獲,正式定點於距離地球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從今往後的十多年時間,它將在這裡提供優質的定位導航服務。為了這一刻,「牧星人」們已經堅守了七天七夜。時光撥回到6月23日,舉世矚目的北鬥「收官之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 遠望6號船太平洋上精準測控助力北鬥三號「收官星」入軌
    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6號船6月23日電(趙金龍、高超)我國23日上午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長徵火箭起飛約20分鐘後,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為火箭飛行、衛星成功入軌等關鍵動作保駕護航。
  • 「收官之星」點火瞬間,燃!總臺獨家揭秘!多角度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點火升空如何拍攝?
    多角度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點火升空如何拍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直播團隊通過超全視角帶你看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瞬間瞬間刷爆網絡不少網友紛紛點讚直播此次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發射,央視新聞直播有不少看點,其中之一就是多機位慢直播。央視新聞直播團隊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架設啟用了18路鏡頭,包括慢鏡頭、特種鏡頭、工業鏡頭和星空鏡頭。
  • 北鬥三號「收官衛星」成功發射 李蘭娟院士攜抗疫英雄現場見證
    中國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胡煦劼 攝中新網西昌6月23日電 (王玉磊 李宜衡 劉宇英)中國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四川省抗疫英雄、脫貧攻堅和青少年學生代表,以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過百次以上航天發射代表們在現場見證了此次重大發射。中國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攜抗疫英雄在現場見證這一重大發射。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順利收官
    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該衛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北鬥三號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隨著此次發射的成功,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衛星運往發射塔架。
  • 高分衛星發射圓滿收官 背後有咱「安徽老鄉」的功勞
    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由於此次任務火箭技術狀態變化大,發射難度和風險高於以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此也做足了準備。而在此次發射任務中,兩位「安徽老鄉」崇玉海和趙峰磊,也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成功發射!
    ●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承載夢想 燕大團隊助力北鬥三號高軌首發星發射
    近日,燕山大學收到中國航天科技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間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空間天線技術研究所發來的感謝信,對燕大趙永生教授團隊為我國北鬥三號高軌首發星發射任務取得成功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
  • 北鬥收官發射成功,"北鬥+"大賽再燃戰火
    6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同日,一場"北鬥+"雙創大賽也正式啟動!第四屆"北鬥+"創新創業大賽(南京)啟動儀式在南京市六合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產業協會主辦。聯盟將以空間信息產業為窗口,吸引優秀創新創業資源注目,凝聚產業新興力量,通過南京當地的支持,促進產業交流、合作、發展、創新,從而成為帶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圓滿成功 (趙聰 攝) 至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 徵高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五十年,夢耀九天創奇蹟!
    ◎ 黃國暢 王玉磊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場晚會,邀你來看!
    12月12日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辦組建50周年「向天圖強黨旗紅」文藝匯演,科技工作者們用獨特的方式,慶祝中心50歲「生日」。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寬敞溫暖的禮堂內座無虛席。「向天圖強黨旗紅,50載崢嶸歲月,我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通信衛星到北鬥組網,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從這裡走向高軌、走向深空、走向未來!」伴隨著主持人慷慨激昂的開場白,文藝匯演正式拉開帷幕。
  • 新民快評|「嫦娥五號」升空,仰望夜空中最亮的星
    仿佛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能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與希望。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新華社不曾停歇的2020年,常常在直播裡追遠方的星。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夜色中,在晨曦裡,我國自主研製的太空飛行器不斷出發,奔赴不同的遠方,去追尋,去探索。
  • 南鬥六星都是什麼星?與北鬥七星有什麼關係?
    南鬥六星是人馬座中的六顆亮星,它們排列而成的形狀也酷似勺子,因此得名南鬥六星。那麼,南鬥六星都是什麼星呢?它們與北鬥七星有什麼關係呢?天府星在現代天文學中,天府星又稱鬥宿六或人馬座ζ。天梁星天梁星又稱鬥宿五或人馬座τ,它距離地球122光年。鬥宿五的質量為太陽的1.3倍,半徑為太陽的15.7倍,光度是太陽的88倍。鬥宿五是一顆巨星,體積比太陽大得多,但表面溫度比太陽低了1300度,只有4200攝氏度,所以它看起來略顯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