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很多周邊小國,都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例如商周時期,箕子東渡朝鮮;秦朝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登上了日本島國;漢末三國,馬超後人先到波斯,之後成為了亞美尼亞的王室;魏晉時期,漢獻帝子孫移居日本,如今其後人遍布島國;明朝時期,大將黃屏森統治了渤泥國,也就是如今的汶萊;清朝的鄭信,偷渡到泰國,則成為了五大帝之首。近幾年,有人提出越南與中國的淵源也非常深,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一篇題為《因為中國,它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都姓同一個姓》的文章稱,越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姓阮。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狀況,與宋朝的梁山好漢有關——有說法稱,梁山徵討方臘之後,一百單八將中的阮氏兄弟,選擇了南下,並前往了越南。而如今越南的阮姓人口,都是他們的後代。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一、阮氏兄弟是否存在一事存疑
雖然《水滸傳》中,提到了這是宋徽宗年間發生的故事,但是這僅是一部小說,屬於文學作品,而非史書。其中的一百單八將,也多為虛構。試想,幾個從未真實存在過的人,怎麼可能留下後代呢?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提以到,北宋末期,的確曾有宋江起義,並有三十六個好漢,而其中的確有阮氏兄弟的原型。可是,如今能夠在史料中,找到痕跡的梁山好漢,並不包括阮氏兄弟。
就算再退一步講,真實歷史上,的確有阮氏兄弟存在,而且他們的經歷,與《水滸傳》中並無出入,證討方臘之後,阮氏三兄弟,只剩一了阮小七一人,還遭到了免官,就算他隻身一人前往了越南,又有什麼立足之本,在越南形成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二、越南三分之一的人口姓阮,與改姓有關
另外,據越南出土的唐朝碑文記載,當時的越南百姓,姓氏非常豐富,並沒有出現阮姓一家獨大的狀況——「維貞十四年(公元798年),歲次戊寅三月辛巳朔卅日庚,戌隨喜社伍十三人共造鴻鐘壹口用銅九十斤流通供養……施主蘇三娘李氏平高氏壽、杜娘溢、杜娘難、鄭氏制、杜娘連、杜氏瑛、潘氏澤……陳遊健妻杜氏、日帛磨令黎氏妙。」只不過,在陳朝篡李朝的時候,統治者為了避諱,強行下令,將李姓之人,全部改為了阮姓。因為這個原因,阮姓人氏逐漸多了起來。
後來,莫朝滅亡之後,皇室子孫紛紛逃亡,並為了避禍而紛紛改姓,而「阮」是最受他們青睞的一個姓氏,於是越南的阮姓人氏,再一次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些事情都被記載在《大越史記全書》中。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真實歷史上,很多周邊小國,都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小說《水滸傳》中,也有梁山好漢出海的事例,但是越南阮氏人口眾多,應該與阮氏三兄弟,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阮氏兄弟是否曾存在過,現在還沒有定論,而就算他們真的存在,並南下前往了越南,也不可能使自己的後人,成為越南人口最多的姓氏。而通過各種史料的記載,我們也基本上可以確定,越南的阮姓人口,之所以這麼多,與改姓之事,有著莫大的關聯。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水滸傳》《大越史記全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