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7日消息:第24屆臺灣金曲獎近日頒發,最佳閩南語女歌手的獲獎者竟是一位上海姑娘李婭莎。「我連獲獎感言都沒準備,宣布獎項後一瞬間不敢相信,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下子從下面衝到最高的地方。老開心,老激動的。」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李婭莎用上海話說起當時的情形。
曾經一句也不會
2009年,李婭莎獨自一人前往臺灣,參加第四屆「超級偶像」比賽並獲得亞軍。比賽時想有點突破,臺灣朋友就建議她唱閩南語歌。但印象裡只有《愛拼才會贏》這種比較老派的閩南語歌曲,李婭莎覺得並不適合自己。偶然間,她聽到江蕙演唱的《家後》,「覺得真是好聽,就去學了。」比賽時唱了,反響很好,後來演唱蘇芮的《花若離枝》,還創下了高分紀錄,由此,她對閩南語歌曲的印象改變了。賽後,有創作人拿著作品來找她演唱,她也成了第一位在臺灣發行閩南語專輯的大陸歌手。2011年推出的專輯《春夏秋冬》入圍第23屆臺灣金曲獎年度最佳閩南語專輯以及最佳閩南語女歌手兩項大獎,但並未獲獎。去年12月,她又推出第二張閩南語專輯《愛》,再度獲得金曲獎的青睞,終獲大獎。
普通話是四聲調,閩南語卻有八聲調,還有獨特的鼻音,好多說法對她而言更是聞所未聞。雖然李婭莎自認頗有語言天賦,但來臺灣前一句閩南語也不會,要出專輯,發音仍然覺得難。李婭莎的辦法就是多聽多練,用拼音注音,請臺灣朋友幫助糾正。
思念外婆紅燒肉
其實,李婭莎出道甚早,16歲時,她就參加亞洲新人大賽,籤約索尼唱片,與蔡依林、周迅、金海心一起推出過合輯。出道十幾年,「有幾次好的機遇,但因為自己的選擇或是外在的因素,沒有好的結果。」
「超女」紅火時,有朋友建議她去參賽,但她「覺得自己起點很高,不想去參加這種比賽。」後來想想,如果就此放棄,也是一件憾事,「年輕時運氣比較好,其實也沒有付出太多的努力,想看看如果付出努力,究竟能做到哪裡?」正好有朋友介紹臺灣的「超級偶像」,覺得是個不錯的機會,她實話實說,自己也想去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
李婭莎唱閩南語很溫柔,但骨子裡卻是倔強的。「誰願意離鄉背井?!但就是一種堅持,一股氣。之前受過很多打擊,很多人說我光會唱歌有什麼用,但唱歌就是我從小的夢想。」2009年,她參加「超級偶像」比賽,在臺灣待了一年沒回上海。「我一個人在臺灣,人生地不熟,比賽時就一個人待在住處看電視。」為了上鏡效果要減肥,比賽那段日子時常覺得餓,有一天半夜餓醒,想到外婆燒的紅燒肉,李婭莎坐在床上哭了很久。
去年,她回到上海參加「聲動亞洲」的比賽,「離開家鄉的舞臺這麼多時間,一下子回來感觸很多」。踢館成功,她在舞臺上哭,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她矯情,「這種背後的心酸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
歌曲融入新元素
她的第一張閩南語專輯《春夏秋冬》歌路偏傳統,第二張《愛》則融入了爵士、搖滾、節奏布魯斯等曲風。今年金曲獎評審認為,作為一個上海歌手,李婭莎跑到臺灣演唱閩南語歌曲,需要很大的勇氣,也帶給閩南語歌壇新的刺激和元素。有樂評人評價說,李婭莎代表的是「新閩南語歌曲」。李婭莎說,金曲獎評委看到了她的努力,另一方面,金曲獎是很具指標性很有公信力的獎項,評委都是很專業的,關注的是音樂本身,他們也肯定了她的實力,這也給了李婭莎更大的信心。第三張專輯正在收歌,仍然以閩南語歌曲為主,但並不排除收錄普通話和上海話歌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