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剛收官的《我家那閨女》中,30+女性代表王鷗在一次頒獎典禮上,勇敢地說出了「請多給35+的女演員機會」的話語。
在以往的觀念裡,娛樂圈30歲以上的女明星會面臨一個介於「少女」與「熟女」之間的尷尬境地,由於往上或往下都有更合適的選擇,所以這個年齡層被視為演藝事業的「淡季」。
然而芒果TV卻在這個娛樂圈總體「淡季」的社會大背景下,首先「想到」了這群30+女性,獨具心裁地打造了一檔「新」女團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更是未播先火,在沒有熱搜的日子裡,成為朋友圈裡深夜還在刷屏的熱點。
目前第一期節目看下來,有一種一切都不太受控,全靠後期字幕來湊的不確定感,導師之間還未能達成較好的共識,部分導師還沒能從「傳統女團」思維轉換為「姐姐女團」思維;姐姐們的表演也未經彩排,充滿了不確定性;節目組對整體流程的把控,也有些細節上的不足……好像一切都很臨時,但或許也是這種狀態,才讓這檔節目有了更多的討論性。
與很多人看完後,覺得姐姐們治癒了自己的年齡焦慮的感受不同,我反而看到了姐姐們的職業焦慮,看到了一位女藝人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需要具備的各種剛柔並濟。
因此,下文將列舉一些節目的細節,來談談其背後映射出來的娛樂圈姐姐們的職業「風」與「浪」。
第一期節目初評級結束後,或許有很多人為金莎的成績打抱不平,認為其專業歌手出身,加上本身長相具有一定的優勢,不應該獲得如此低的分數。而金莎自己,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會拿這麼低的分數。
在企劃室的聊天中,金莎更是表現出了一種被否定之後失去信心,卻又要擠出堅強笑容,艱難滿意的表情,不禁讓人覺得有些心疼。音樂總監趙兆老師在點評金莎的表演時,認為她在選歌上有些吃虧,這相比評委席中其他人的點評,應該算是比較客觀的了。
確實金莎在演唱的時候,可能因為沒有選對歌曲的原因,或者是唱跳結合的原因,氣息略有不足,每句的末尾一個字常常聽不見聲音,而舞蹈表現本身也不是非常拔尖,最終導致各方面都不太突出,因而獲得了較低的成績,和定位未知的X牌。
這個成績如果僅用於評價當場的表現,或許是合理的,但若是結合她前期的藝人經歷來說,則容易讓觀眾不服,也容易打擊藝人的自信心。
與金莎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因演唱實力過強而被打低分的歌手丁當。而她則是選擇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與評委進行對峙。
對於這件事,我們其實可以用造星工業的製造流程來看待。以造星工業最發達的韓國為例,練習生經過練習之後出道,首先是在舞臺上唱唱跳跳,個人風格特別明顯的,會單獨出道,有個人風格但風格不那麼有攻擊性的,在團內出道。
之後經過再一段時間的學習,才繼續選擇向拍戲、演電影,或者是當主持人方向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演員或獨立歌手實際上是比成團組合更進階的身份。現如今,讓這些演員、獨立歌手姐姐們或者妥協自己的個性,或者接受本不該屬於她身份層級的考量標準,其實是不夠合理的。
部分姐姐們或許是出於想要更多的曝光,或者其它任何的原因來參加這個節目,但她們需要做的是不在這條「流水線」上喪失自己的特色,而是要更敢於做自己的主導;評委方面也需要用一種更「因材施教」的方法來評價姐姐們,而非生搬硬套傳統指標。
畢竟她們是姐姐,不是練習生。
與那些已經有過耀眼成績的姐姐們形成強烈對比的,或許就是那些一直沒太被看見的姐姐。
比如黃齡,她的歌曲可能不只一首被街頭巷尾廣泛傳唱,但對於黃齡到底是誰,她長什麼樣子,知道的人可能數量就要大打折扣。當被問到「歌比人紅會不會不高興」的時候,黃齡的回答是「總比人紅歌不紅好」。聽著雖然有那麼幾分道理,但細品,自我安慰的成分好像也更多一些。
從後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節目組向她提出邀約時,她選擇了欣然接受,這已經說明了那顆想被看見、想被認識的心其實非常強烈。
另外一位身上帶有濃重標籤的姐姐則是最近剛發新歌的杰倫的師妹袁詠琳,節目中可以看出她有在努力地撕掉身上的標籤。其實她本身就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但是被標籤化之後,就容易陷入質疑聲中。
周杰倫與師妹袁詠琳
標籤是外界給的,質疑也是外界給的,觀眾總是喜歡自己先加入預設,再在預設中對明星進行質疑與否定。而作為明星本身,她們確實需要這樣一檔節目來呈現自己、撕掉標籤,這是她們要實現的目標,至於成不成團,評委們的意見如何,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這一次的姐姐團中,有兩位曾經從韓國女團出道的成員王霏霏和孟佳。在韓國的發展中,她們的組合missA其實更重視對韓國成員裴秀智的栽培,作為中國成員的霏和佳成績平平,不好不壞。
韓國missA組合,左一孟佳,左二王霏霏
要談經歷,此前霏和佳在韓國有與SM公司的中國成員周覓一起主持過一檔電臺節目,叫《偶像本色》。杜華當年斥巨資栽培的UNIQ剛出道時,還去《偶像本色》當過嘉賓。
UNIQ剛出道時上了一期《偶像本色》
霏和佳也曾努力拓展國內知名度,霏參加過一檔戀愛交往節目《如果愛》,與孫堅傳過一段時間緋聞,而孟佳則參加過一檔沒出圈的表演節目《青春練習生》。
王霏霏與孫堅在《如果愛》節目
在韓國約滿之後,孟佳回國籤了香蕉娛樂,但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霏則擔任過《以團之名》的導師,而且杜華當年斥巨資栽培的UNIQ發展受阻之後,隊長周藝軒又進了《以團之名》當練習生,成為霏的學生。
《以團之名》導師,左上角為王霏霏
如今,霏和佳兩人雖然已經具備女團A成績的實力,卻無法獲得更好的發展,她們在國內國外不同的造星流程中摸爬滾打,一會兒當導師一會兒當學生,比跳不動舞蹈更先動不了的,是臉部的肌肉。
雖然孟佳在後採的時候提到這是一個讓她們能有機會更多被國內觀眾看到的機會,但最終她們能走多遠,能再收穫多少粉絲,或許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於女團而言,C位或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意味著有更多鏡頭,能被更多人看到,所以很多人想去爭取C位,這個C是Center,是中心。
但對於已經出道10年左右、10年以上,甚至更多年的姐姐們來說,她們其實不再需要什麼所謂的「更多鏡頭」,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她們享受到更多的是單獨鏡頭。在這檔節目裡,她們所要去爭取的C位,我認為是Correct或是compatible,是恰當、融洽的位置。
就像在節目中開場的化妝間交流中,一種因輩分懸殊而帶來的「如履薄冰」式交流讓觀眾都覺得好好說話,說正確的話是一件多麼需要修煉的事。節目組的各種文案、宣傳也為了避免番位爭奪,採用了首字母順序排列的做法,一切都變得小心翼翼。
這種氛圍同樣也會帶進後續的組隊練習中,但這並不意味著資深的、強氣場的姐姐必然會有中心位,只是說每個姐姐在相互之間的交往中必然需要找到自己的Correct位,畢竟下了這個節目,姐姐們還有很長的演藝道路要走。
《乘風破浪的姐姐》不管是對芒果TV而言,還是對所有接受邀約的姐姐而言,其實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檔節目也會帶來有別於其他節目的觀看體驗,口碑可能也會更極端化。
未來故事還會如何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姐姐們掀風作浪的能力應該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