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女子去電影院看了華誼兄弟投資5.5億製作的電影《八佰》,看完之後發現,《八佰》沒有預期中的那麼好,但是也沒有網上說的強行煽情,但是在製作題材思路上卻是起到了很多好的榜樣。
背景設定戲劇性強,前期高潮點過早
《八佰》根據淞滬會戰之後,上海即將全面失守,只留下四行倉庫裡的八百士兵,其中包括逃兵、保安軍等等。最有趣的設定是四行倉庫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公共租界就只隔著一條河。一邊是地獄般的戰場或墳墓,一邊就是天堂。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種背景下,使得整個電影更是有一種戲劇張力。
但是不足的是電影的高潮點來的太早又或者說是太高了,以至於後面的劇情觀眾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第一個高潮點就是日軍襲擊,連夜爬牆偷襲,這是一個小高潮點,到後面為了炸掉日軍的鋼甲車,士兵英勇就義用自己身體綁著炸彈來炸毀鋼甲車。這兩個就足以成為一個大高潮,使得觀眾情緒很快上漲。
但是導致後面的送旗護旗的情節相較而下顯得會有些過分煽情,加上後面端午死後,劇情有點拖沓,電影時間較長,導致許多觀眾在後期會覺得漫長拖沓。
人物豐滿,切入視角新穎
視角是以在大歷史事件下小人物的角度切入,這個角度使得電影帶有一種在國際下、在歷史中,每個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聚合在一起卻是改變歷史的主角。電影沒有描述決策過程,也沒有描述布魯塞爾會議如何的過程,只是放在了四行倉庫最後的堅守下,士兵的心理和存亡。極其殘酷的呈現了戰爭的殘酷,只是一瞬間眼前人就可能中彈死亡。
在塑造人物時,著重通過端午的一開始想逃跑到後面的積極作戰的心理變化過程代表了大多數的士兵,其他人物通過言語行為就瞬間豐滿。
實景製作,代入感強
《八佰》作為疫情後電影的重點,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電影行業的回暖程度。華誼兄弟更是拿出5.5億來把這部電影作為救命電影,包括之前華誼的一系列騷操作不過是在保護自身利益,為後續的幾部電影上映保駕護航。5.5億真不是鬧著玩的,電影中的河、倉庫、房屋等等都是愣生生的給挖出來、搭建出來的實景,因此電影觀看時質感很棒,代入感很強,這一點的確是良心製作。
《八佰》作為一部真實歷史改編來的電影,這就意味著它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動,不會完全符合事實,但是它把這個真實歷史事件傳遞出來的精神、愛國、護國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部分觀眾覺得是在故意煽情,電影需要感染觀眾的情緒,當時歷史事實可能比電影呈現出來的更具有感染力,也更殘酷。實際上《八佰》作為疫情後的巨製作電影,它已經盡力了,效果也比預期的好很多了。
關注我,帶你看遍影視圈,磕遍娛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