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和高句麗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2020-12-25 貪吃的駱駝

一般人提到高句(gōu)麗(lí),往往會想到兩樣東西,一個是高麗棍子(不能用棒),另一個是昏君楊廣(楊廣:我是人)。二般人可能會知道,高句麗不是高麗,而楊廣也不是昏君,用成龍大神的話說,他只是犯了所有古代帝王,有機會都會犯的錯。不過隋朝的覆亡,卻和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代帝王為啥愛擴張

一般情況下,古代的帝王但凡有點家底,就有四處擴張的欲望,歷史也從沒有一個國家,能只憑藉關上門攀科技樹,就自嗨滿足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是為了證明自己荷爾蒙旺盛?還是想名垂青史,讓後人點讚?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我認為,這和古人的生活方式離不開。古人的生活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農夫、山泉、有點田,二是漁獵、草原(河海)、騎馬撐船。

這兩種生活方式,都對人均佔有面積有一定的要求。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可以耕作的土地是剛需,因為有地才有糧,有糧才能徵兵,有兵才能保證土地不被搶……古人沒有計劃生育一說,即使有了其實意義也不大。因為一個朝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土地等資源必然吃緊。除了人口總量的原因之外,資源總是會富集到一小撮人手裡,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麼發生了這個問題怎麼辦呢?擴張,只有擴張才能緩解這個問題。當時的隋朝,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時,不光接管了北齊積累的大量財富,又恰逢沒有遇到什麼特別強硬的對手,所以隋朝的人口得以劇增,而隋文帝又是一個眼光長遠之人,所以他提前開始想轍。

不過和一般「關隴系」的帝王不同的是,隋文帝見過大世面,他曾走出過關中的黃土地,跨過黃河又走過長江,見識過江南的富足。所以他想南糧北運,然後遷都到交通便利的洛陽。居於「天下之中」的洛陽,有著交通便利的優勢,但同時也有著它的劣勢。因為這意味著,四面八方的敵人,也可以順利輕鬆過來拜訪。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把自己的防衛線外擴,陳重兵於四方險隘,然後沿著關隘修築長城。隋文帝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當時隋朝的南邊威脅有限,西邊的影響也不算大,最讓隋文帝揪心的是北邊和東邊。北邊的突厥已經崛起,而遼西之地,因為胡漢繁雜,所以一直不太平。而且那裡還有一個叫高句麗的國家,它也想擴張擴張。

高句麗非打不可的原因

隋文帝在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之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滅了南陳、平了西梁,收了嶺南,完成了南北統一的大業。然後又軟硬兼施,把突厥給忽悠瘸了。突厥一跪,西域諸國也沒了依靠,變得安靜起來。此時隋文帝眼中的敵人,就只剩下了一個高句麗。高句麗地處東北那疙瘩,而且當時那地方還不是北大倉,所以隋文帝並不太想去打這個雞肋一樣的小東西。

然而這邊還沒等隋文帝下定決心,那邊高句麗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高句麗的國王高原率先動手,派了數萬精兵前去攻打遼西。在營州總管韋衝的頑強防守下,高句麗只能無功而返。隋文帝一看,此時不動手何時動手,也就匆匆的準備了一支人馬,前去攻打高句麗。因為隋軍去的匆忙,準備得也不夠充分,所以讓以逸待勞的高句麗給擋了下來。

戰敗的隋文帝,有心再次出徵,但是還沒等他做好準備,他就被自己的好兒子楊廣給超度了。楊廣登基之後,也想當一代名君,被千古傳頌,沒想到後來願望超額完成了,他成了一個有名的昏君(至少有人這麼認為)。其實他在位時,並沒有特別的昏庸,實際上他還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詳見昨日文章《隋煬帝楊廣七次離京外出,是遊山玩水,還是為國奔波》)

隋煬帝楊廣,因為登基的方式方法有待商榷,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去子承父業,遠徵高句麗。而是慎重了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接近八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楊廣一邊繼續實施南糧北運的工程,一邊巡狩四邊安撫四夷。在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之後,隋煬帝也沒有下定決心去攻打高句麗,因為高句麗實在引不起他的興趣,沒啥資源,離得又遠,而且帶人少了還不一定能行。

但是高句麗卻再次用自己的行為,成功勾起了隋煬帝的徵服欲。高句麗一方面和突厥卿卿我我,另一方面又和河北的一些地頭蛇眉來眼去,就是對隋煬帝愛答不理。隋煬帝一看,叔能忍嬸也不能忍啊,立時下定決心去遠徵高句麗。隋煬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調集的兵馬就過了百萬,再加上輔助人員,總計徵調的人員接近五百萬之多。

為什麼會三徵三敗

如果單從兵力看,這是一場獅子搏兔般的對決。不過不知道是隋煬帝腦子進水,還是他對於大兵團作戰缺乏經驗。他竟然把自己的上百萬軍隊,分成了二十四路,並要求各部不能隨心所欲,要服從他的統籌安排。在分散了部隊的作戰力、又給各部的指揮官帶上了鐐銬之後,他還不滿足,他又給部隊下達了一個增加難度的命令,要求當高句麗服軟後,就立刻停止進攻,而且所有的行動,必須要由他來做最終的決定。

這種不切實際的指揮,讓隋朝的軍隊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打的無比狼狽,最終這一場必勝之戰,成了埋葬隋朝的墳墓,雖然隋煬帝又在墳外蹦躂了幾年。這一次必勝之戰失敗後,隋煬帝曾又組織了兩次東徵,其中一次在進行途中,就因楊玄感的一場叛亂而終結,另一場東徵,前期準備得十分坎坷,在打了一場勝仗後,隋煬帝因為對方求饒,就沒有再擴大戰功,而是匆忙帶兵回去平復內亂。

隋煬帝的這一撤,不光喪失了最後一次打敗高句麗的機會,還斷送了自己的生路,他回去後不久,就被手下給超度去了西天極樂世界。

相關焦點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隋文帝楊堅登基稱帝後,有追諡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算起來也可以是七位,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04年在位,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滅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滅亡南方的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 朱坤明:隋文帝楊堅與獨孤伽羅第五子,漢王楊諒反對楊廣被幽禁
    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的這幾個兒子,從才能上來說,我覺得還是人家隋煬帝楊廣最厲害,如果他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話,一步一步的慢慢來,隋朝應該會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隋文帝楊堅與獨孤伽羅第五個兒子,漢王楊諒皇帝多次派他帶兵出徵,歷練他的軍事才華,可惜他不是那塊料。
  •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眼中的麒麟兒,卻親手把隋朝推向深淵
    而如果問楊廣有沒有雄心壯志,那麼肯定是有的,作為楊堅的兒子,楊堅給他做了很棒的表率,雄心壯志楊廣必然是有的,但是對於楊廣來說,這種不需要自己奮鬥就唾手可得的權勢,卻是更讓自己太著迷的。很顯然楊廣是看不上王爺這個位置的,在楊廣眼裡,做什麼王爺,要做就做皇帝,做那個九五之尊,這就是楊廣的野心,但是年輕時候的楊廣將其掩蓋的很好,在楊堅面前,楊廣就是一個乖巧的、孝敬父親兄長的好孩子,而對於楊廣的野心,楊堅從未察覺到。
  • 李世民和楊廣都是弒兄奪位,為什麼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這兩人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從兩位皇帝的出身說起。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小皇帝宇文闡的禪位,登基稱帝,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攻陳,俘獲陳後主,南陳滅亡。這標明隋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華夏自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亂世分裂局面。
  • 朱坤明: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她喜歡太子楊勇還是晉王楊廣
    咱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和皇后那麼多,但是能夠做到讓老百姓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寥寥無幾,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名氣最大,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大家好像不是很熟悉。,其實這個女人不簡單,輔佐楊堅成就帝業,參與了很多朝廷大事,在自己的親兒子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之間,她也是涇渭分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主見,和皇帝並稱"二聖" 。獨孤伽羅是周太保衛國公獨孤信之女,字伽羅,河南洛陽人。
  • 結合二十四史《隋書》記載的仁壽宮變,揭秘真實的隋煬帝楊廣
    >但是這確實是存在的,而且有史料為證,《仁壽宮變》是指楊廣非禮於隋文帝楊堅最愛的妃子宣華夫人▲太子楊廣無禮帝妃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病重於仁壽宮,楊廣與陳夫人服侍於她,這時候楊堅為了陳夫人以後著想,封其為宣華夫人,此時楊廣非禮母妃,事情敗露,隋文帝楊堅宣兵部侍郎去找回廢太子楊勇
  • 隋煬帝所倚重的大將,差點平滅高句麗,曾恩待秦瓊,其二子為唐相
    但這四人的驚豔表現,都只出現在隋文帝朝。楊素、賀若弼、韓擒虎三人都死於隋煬帝當政初年,而史萬歲更是直接死於隋文帝之手。那麼,隋煬帝朝有沒有表現搶眼的名將呢?當然有,比如說,來護兒。實際上,來護兒也同樣為隋文帝楊堅所倚重。
  • 隋煬帝,一個被誤解千年的雄主
    華陰人(今陝西華陰),系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親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頒布《大業律》。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設五省、三臺、五監、十六府等。
  • 「妻管嚴」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后,背景深不可測!科舉制度,也能扯上...
    但是偏偏這位皇帝不是,他就是「隋文帝」楊堅! 雖然隋文帝晚處,也有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兩位知己,但那都是孤獨皇后過世後的事了。 有這麼一則故事,一次隋文帝遇到一漂亮女子,沒忍住將美女給「寵幸」了,這事後來讓獨孤皇后知道了,就立即帶人把美女給殺了。楊堅感嘆「我貴為天子,卻不得自由!」越想越氣,但又無可奈何,於是負氣離家出走,騎馬出了皇宮。大臣們好一勸說,才回頭。
  • 隋煬帝楊廣被後世史家形容為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形象是否冤枉
    毫無疑問楊廣的歷史功績是被人為地弱化了,在這點上楊廣似乎有些冤枉。然而一個不折不扣的基本事實是:繼承了隋文帝楊堅開皇之治遺留基礎的他愣是活生生把一個王朝弄垮了,對此他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站在當年被強徵挖運河的民夫的角度、站在徵伐高句麗的大軍中一個無名小卒的立場去看待楊廣還會覺得他冤枉嗎?說到底」成王敗寇「——既然楊廣身死國滅,那麼話語權自然掌握到了別人手中。
  • 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替代了靜帝宇文闡,接管了宇文氏的江山。隨之,北周亡、大隋興,楊堅成了歷史上的隋朝開國帝王隋文帝。公元589年,隨著南陳的滅亡,大隋一統華夏,中國歷史上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嫡次子楊廣承繼帝位,是為隋煬帝。
  • 隋煬帝繼位之初遭遇楊諒反叛,手握重兵的楊諒因優柔寡斷而致敗亡
    首先說下,楊諒是和隋煬帝楊廣是親兄弟,在隋文帝楊堅繼位後,楊諒是備受楊堅寵愛的,而且讓楊諒成為了隋朝的國之重臣,被任命為雍州牧,加授上柱國、右衛大將軍。《隋書.文四子傳》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拒黃河,五十二州盡隸焉。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
  • 隋唐死敵,高句麗大有來頭!
    598年,嬰陽王高元進攻遼西,挑釁隋朝,隋文帝楊堅大怒,派漢王楊諒率領三十萬大軍討伐高句麗。然而,隋軍糧草不濟,又值疾病肆虐,隋文帝的這次討伐只得草草收場。事後,嬰陽王主動向隋文帝謝罪,兩國的關係隨之恢復如初。 當然,嬰陽王的謝罪只是表面功夫,他暗中還和強大的突厥保持著聯絡。嬰陽王的小伎倆後來被隋煬帝楊廣發現,隋煬帝於是動員全國的力量三度討伐高句麗。
  • 金融五千年——《真實的楊廣》
    《金融五千年》第42集《真實的楊廣》,精彩內容如下: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𡡉,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1]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
  • 經典文言文賞析|隋文帝不赦子
    注釋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秦王俊:楊俊,楊堅三子,封為秦王。以:因為。舍:捨棄,引申為寬恕。楊堅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改革,有效處理了民族矛盾。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700餘萬戶,史稱開皇之治。在位晚期,猜忌殺害功臣,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禍根。仁壽四年(604年),病逝,廟號高祖,諡號為文,安葬於泰陵。
  • 史書記載隋煬帝荒淫無道集一切惡劣品質於一身,可能我們錯怪了他
    隋煬帝幹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但一個皇帝能夠勞民傷財的前提,是國家擁有一套高效的行政系統,方便皇帝調動社會資源。這套行政系統是隋文帝楊堅留下來的遺產。具體來說,隋文帝對行政系統進行了幾項改革。首先,他規定地方官統一由吏部任命,改變了此前地方政府自行任命官員的狀態。
  • 江蘇揚州發現帝王陵,墓主竟是隋煬帝楊廣,屍骨無存只剩2顆牙齒
    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沉迷酒色,荒淫暴政。楊廣是一個十分善於隱藏自己的人,期初陷害太子楊勇,自己登上了太子之位。然而,他在後宮中調戲父王的妃子,事情敗露後隋文帝十分憤怒,準備廢掉楊廣太子之位。
  • 楊廣——胸懷家國的暴君,心繫江南的浪子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 隋煬帝為啥修建大運河?除了供他玩樂,它在後世的積極作用更多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上面詩句的意思是說,人們都說隋朝是因為修造大運河而滅亡的,但是現在南北順暢同行上千裡,還是需要這條河啊!要是當年隋煬帝沒有在大運河上賽龍舟享樂一事,那他修建大運河的功勞,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並論了。
  • 毀滅楊廣的一首歌,原作者啥也不是!
    581年2月,楊堅登基為帝,建國大隋,中原一統。楊堅想到了過去鬧「高獨」而分裂出去的高句麗,他想收復過去的疆土。於此同時,高句麗也看到了正在強勢崛起的大隋。為麻痺大隋,高句麗王就玩起了「無間道」。高句麗王這時候不知是怎麼想的,表面上道歉但私下裡卻聯合突厥突然襲擊了大隋的遼西邊境(很快被擊退)。這一次,隋文帝是真動怒了。598年,儘管遠徵高句麗的時機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楊堅還調集了30萬的軍隊決定水陸並進攻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