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球的一針:從英國澳洲到美國,為啥那麼多人反對新冠疫苗?

2021-01-08 中信出版集團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9月9日上午11點,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7477049例,死亡896127例:

在和病毒抗爭的過程當中,疫苗始終被大家認為是一張行之有效的終極王牌。

但是根據英國9月8日的最新消息,此前被寄予厚望、由阿斯利康公司研製的全球最早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由於一名參加試驗的志願者出現疾病,將暫停試驗。

不僅如此,進入8月份以來,全球多國都爆發了反對接種新冠疫苗的活動:

8月1日,德國柏林約17000人走上街頭,打著「反口罩」「反疫苗」口號,要求德國政府取消因為新冠疫情而採取的限制措施等。8月29日,大批英國群眾聚集倫敦特拉法加廣場進行反封鎖抗議遊行,要求結束新冠病毒的限制活動,呼籲「不要接種疫苗」。9月5日,澳大利亞的陰謀論者和反疫苗接種團體舉行了未經批准的「自由日」抗議活動。同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民眾稱「注射疫苗就會在身上留下魔鬼印記」。

根據蓋洛普8月份的民調顯示,即便新冠疫苗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批准,並開展免費接種,仍有超過1/3的美國人表示不會接種……

面對愈演愈烈的「反疫苗」運動,上周五,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

「公眾不應被反疫苗運動迷惑,若有疑問,可以親自好好查查疫苗的歷史。疫苗的歷史紀錄不言自明地體現了它徹底消滅某些疾病、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作用。」

所以,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對疫苗持有著如此根深蒂固的敵視?這究竟是基於科學的事實還是出於陰謀和私利?阿信今天就來好好梳理一下其中的歷史細節。

1、震驚全球的一針

要弄清楚現代人為什麼會對疫苗持有如此強烈的偏見,我們的故事,要從20世紀30年代,「震驚全球」的那一針疫苗開始說起。

1939年,在那段極其艱難和動蕩的歲月裡,珀爾·肯德裡克、格雷絲·埃爾德林、瓏內·柯林頓·戈登3位美國女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了如今被稱作「全細胞百日咳疫苗」的製劑。

(從左至右:珀爾·肯德裡克、格雷絲·埃爾德林、瓏內·柯林頓·戈登)

一舉攻克了折磨了兒童長達4個多世紀之久的百日咳。與此同時,美國密西根的科學家開始將全細胞百日咳疫苗和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結合起來使用。

這種三聯療法後來被稱作DTP(百白破)疫苗,一經面世就立馬引爆了全球,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兒童可以徹底免受這三種臭名昭著疾病的折磨。

DTP疫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內,疫苗被廣泛使用。以日本為例,截至1947年,幾乎每年都有超過20000多名兒童死於百日咳,而到了疫苗普及的1972年,這個數字下降到零。

然而,1973年英國兒科醫生約翰·威爾遜在英國皇家醫學會的一場演講改變了整個情況。他指出,接受百日咳疫苗接種的一些兒童會突發高燒,然後出現癲癇症狀,之後還會陷入昏迷,產生永久性腦損傷,甚至死亡。

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凡涉及自家孩子健康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家長格外緊張,各國皆然。這一針疫苗的「真相」被揭露後,不明就裡的全球家長被徹底震驚到了……

1986年,美國CDC外的反疫苗遊行。

自此,許多發達國家憤怒的家長們開始組織反疫苗運動,強制兒科醫生停用疫苗。

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驟然下降。結果百日咳感染率迅速反彈,1978—1979年,僅英格蘭一地的感染就超過每年10萬例。

1982年4月19日,席捲英國的反疫苗風暴跨越大洋,來到了美國。當時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電視臺WRC-TV播放了一則特別報導:《百白破疫苗:疫苗接種輪盤賭》。

(紀錄片《百白破疫苗:疫苗接種輪盤賭》(DTP: Vaccine Roulette)片頭)

這部紀錄片由當地記者莉·湯普森一手策劃。她用選擇性過濾信息的方式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用無數鏡頭展現看著自己的孩子飽受折磨而無能為力、苦苦掙扎的父母。

儘管缺乏醫學和科學可信度,《百白破疫苗:疫苗接種輪盤賭》還是在全美產生了轟動效應。

同時,哈裡斯·庫爾特博士和芭芭拉·洛·費希爾瞅準了其中的商機,利用同樣的手段,選取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放大了無事實根據的報導,出版了一本暢銷書,還藉此創立了反疫苗倡導小組:(美國)國家疫苗信息中心(NVIC)。

(2009 年去世的庫爾特博士沒有接受過醫學或者科學訓練,他是一名社會學家,主張順勢療法。這是一種在18 世紀替代醫學的偽科學療法,其理論基於長久以來一直被科學駁斥的概念。)

為了應對這一騷動,1986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隆納·雷根籤署了《(美國)國家兒童疫苗傷害法案》並成立了一個由優秀調查員小組展開了一項為期20個月的調查,評估所有相關醫學和科學文獻,仔細審查DTP疫苗。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綜合性研究總結報告發表於1990年,該報告完全否定了DTP疫苗和孤獨症、腦膜炎、慢性神經損傷、痙攣及許多其他潛在副作用之間的關係。

儘管如此,對疫苗的歪曲在公眾當中已成為難以撼動的「既成事實」。

2、疫苗行業災難的降臨

儘管各國政府都組織強大而權威的專家團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宣布疫苗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控告DTP疫苗是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原因的案例仍舊不斷在法庭上出現,神奇的是,它們背後都有數年來許多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研究的證據支持。

雖然「反疫苗」興起於英國,但真正對疫苗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是美國。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美國,做出判決的是情緒化的陪審員,而不是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客觀冷靜的法官。

一開始,對於一個在接種了DTP疫苗後患上腦病的嬰兒的家長,他們就裁定了1 500萬美元的補償,從此猶如打開了洩洪的閘門,一發不可收拾。損傷賠償金額穩步上升,從1981年的2500萬美元到1985年的30億美元。

由於這些備受矚目的官司和吸引來的媒體關注,更嚴重的是,由於疫苗生產商越來越多地被個人和集體訴訟所淹沒,公司的責任保險成本像坐著火箭一樣迅速上升。

這樣的情況讓許多公司不得不從產品目錄中撤下疫苗。根據《致命選擇》一書所述,1960年有7家公司生產DTP疫苗,到了1982年只剩3家。其他疫苗產品均受到了同樣的威脅。

(在我們生活中,最知名的反疫苗人士就是《生活大爆炸》的主演馬伊姆·拜力克,她是一名神經學博士。)

並且反常的是,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於接受疫苗弊大於利的觀點。

儘管《百白破疫苗:黑暗中的一針》和《百白破疫苗:疫苗接種輪盤賭》傳遞的信息已經被許多科學報告徹底否定,但這些觀點多年來早就在許多家長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

2010年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對凱撒健康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詹森·格蘭茨進行了一次採訪,格蘭茨說:「有一部分人對疫苗接種越來越持懷疑態度,他們往往受過高等教育,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

美國50個州內至少有20個州的父母出於自己的人生哲學或者個人信仰,拒絕讓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加利福尼亞州醫學界的一項研究揭示,因個人信仰而拒絕強制性疫苗接種的行為在富裕的白人社區尤為盛行。

3、誤解和欺詐

給人們對疫苗的信心帶來致命一擊的是,1998年2月28日,安德魯·韋克菲爾德在《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爆炸性報告。

安德魯·韋克菲爾德

這份報告表示,對12名兒童的調研發現退行性發育障礙與慢性腸炎有關,尤其與接種麻腮風疫苗(MMR疫苗)相關。

媒體將這一研究發現翻譯成一個更加容易理解的標題並廣為傳播:孤獨症通常由慢性腸道感染引發,尤其是與MMR疫苗的免疫接種有關。

韋克菲爾德撰寫的聲明僅用了不到3000個詞,但無數的電視採訪助推了其負面反應以及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同時,他的僱主漢普斯特德皇家自由醫院調動全部公共關係資源推波助瀾,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沐浴在自家年輕學術明星產生的宣傳光芒之中。

在韋克菲爾德發表報告前幾個月內,孤獨症這種疾病的知名度迅速上升,第一次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圍繞這個話題的焦慮和敏感度不斷增強。

「孤獨症」(autism)這個詞所代表的疾病如今是英語中最具情感衝擊力的診斷。其行為特徵也包括從重複的刻板行為到如天才般的極端表現——就像達斯汀·霍夫曼在1988年好萊塢電影《雨人》中演繹的經典形象那樣。

然而,韋克菲爾德1998年在《柳葉刀》上發表的報告給深受其苦的絕望家長們帶來了他們迫切需要的簡單希望。根據韋克菲爾德的說法,問題就出在MMR疫苗。

事實上,根據醫學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仔細研究,韋克菲爾德的研究數據幾乎全是編造的。更糟的是,這篇論文背後的動機可能遠比想像的可疑。

揭露全部真相的是一位常年專注於「疫苗侵害健康」話題的調查記者——布賴恩·迪爾,早在80年代末,迪爾就採訪了瑪格麗特·貝斯特。

瑪格麗特·貝斯特和她的兒子肯尼斯。

這位母親從百白破疫苗製造商那裡獲得了275萬英鎊的巨額賠償金。但在一次深度採訪中,他發現這位母親對孩子在接種疫苗後經歷的神經損傷並沒有說實話。

因此,迪爾開始質疑自己對疫苗的看法:很多聲稱疫苗對自己孩子造成巨大傷害的案件,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了獲得醫藥公司的巨額賠償。『』

他的文章登上了1998年11月1日的《星期日泰晤士報》,文章揭露了那些律師設下的騙局,他們專門尋找那些相信是百白破疫苗給自己孩子大腦造成傷害的家庭,然後從賠償金中獲利。

布賴恩·迪爾

2004年,隨著採訪的細節越來越多,迪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向全世界揭露了韋克費爾德這個「100%的騙局」,並將其描述為貪得無厭的「劫匪」。

事實上,英國律師理察·巴爾花錢資助韋克菲爾德的研究,讓他聯繫上12名出現在《柳葉刀》上的研究報告中的兒童。

韋克菲爾德接受律師的金錢資助並不算什麼事兒。實際上,在全球的民事或者刑事訴訟案中,很多科學家會作為專家證人出庭。

然而,韋克菲爾德沒有披露他的報酬來自許多百白破疫苗訴訟背後的律師,更嚴重的是,當時韋克菲爾德個人其實已經通過訴訟案收受了超過5萬英鎊的費用。

紀錄片《MMR疫苗:他們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MMR—What They Didn’t Tell You)。

就在迪爾開始研究接種MMR疫苗和孤獨症之間的聯繫約一年之後,他的調查成了2004年11月18日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廣播公司播放的紀錄片《MMR疫苗:他們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的主題。

該紀錄片還包括新的調查研究,揭露了韋克菲爾德不僅給家長製造了無端的恐慌,竟然還申請專利,試圖研發自己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疫苗,來代替傳統的MMR疫苗。

《柳葉刀》雜誌公開撤回了這篇論文,同時地,韋克菲爾德被吊銷了行醫執照,原因是:道德委員會指出其多處行為不當。

《柳葉刀》顯示,論文已被撤下。

但結合今天的現實來看,安德魯·韋克菲爾德的偽科學研究的影響仍然還在蔓延……

華盛頓大學副校長、免疫學家麥可·金奇在《希望與恐懼之間:一部關於疫苗和人類免疫的歷史》中指出:

麥可·金奇

不斷增多的拒絕接種疫苗的行為,往往聚焦於疫苗和孤獨症之間早已被證偽的關聯,催生出一種如病毒般自我擴散的文化基因,也增強了其中的惡意。

接種疫苗,可以使得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受到充分保護,即使是未受到保護的個體也能夠找到安全的港灣,避免病原體入侵。

然而,如果反對疫苗成為一種趨勢,群體被削弱,有時候哪怕只是失去一小部分,也將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整個人群將面臨毀滅性的結果。

目前,在美國,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傳染疾病感染率的上升,就反映了這一事實。

如果我們稍稍回溯一下歷史,尤其是疫苗反對者和兜售恐懼情緒的販子的歷史,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為公共健康社區中負責任的一員。

相關焦點

  • 震驚全球的一針:從英國、澳洲到美國,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新冠疫苗?
    大概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的西方發達國家,卻有這麼多人紛紛抵制疫苗? 來 源 | 中信出版集團(ID:citicpub)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 在和病毒抗爭的過程當中,疫苗始終被大家認為是一張行之有效的終極王牌。
  • 全球期盼的新冠疫苗,為何很多美國人不願接種?
    到底美國民眾對新冠疫苗的研製有多麼不信任,還是對美國政府有多麼不信任?在人們對於疫苗的價值和安全性都非常認可的今天,這一屆美國人民到底怎麼了?事情還得從1998年的一篇醫學論文說起。當時一個英國的腸道病學家Andrew Wakefield在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發現MMR疫苗引起腸內發炎而導致自閉症》的論文。
  • 心理價位170澳元 多數澳洲人願花錢儘早打疫苗
    一項國際性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澳洲人都願意接種新冠疫苗;如果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多數澳人還願意花錢提前打疫苗。據《澳洲人報》報導,僅有13%的澳人聲稱在新冠疫苗上市後不會接種,而持這一觀點的美國人有近四分之一。
  • 多國考慮推遲或取消第二針新冠疫苗,讓更多人先打上第一針更重要?
    但許多美國人恐怕無法像林賽一樣接種第二針疫苗加強免疫效果。而在歐洲國家,接種完第一針疫苗的民眾恐怕要等上6周、12周甚至更久才能接種上第二針。美國政府新冠肺炎疫苗項目負責人蒙塞夫·斯勞伊(Moncef Slaoui)上周日在CBS電視節目中表示,如果要加快疫苗推廣的速度,可以只給18至55歲的人群接種一半劑量的Moderna新冠疫苗,也就是從兩針減為一針。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疫苗|新冠疫苗|安東尼...
    壞消息是:全球疫苗接種意願在下降。「新冠疫苗研發競賽的跑道上,處於領先位置的是兩個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美國生命科學網站STAT如此形容。在安慰劑組中,累計發現11例重症新冠肺炎。而在疫苗組,重症病例數為零。「數據說明一切。」《科學》雜誌援引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發言稱,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結果。他推測,12月下旬,美國或開始向新冠高危人群提供一或兩種疫苗。作為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華盛頓國民隊的球迷,福奇稱:「2021年4月1日,新一個賽季要開始了。我能想像,到2021年夏,會有人去現場觀戰。」
  • 又一奢侈品巨頭總裁因新冠去世,英國打響全球疫苗上市第一槍
    為了即將來臨的聖誕節,英國政府拼了!剛剛,據英國政府官網消息,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發言人稱,政府已接受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局的建議,批准使用輝瑞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的新冠疫苗。該疫苗將從下周開始在全英國提供。
  • 「美國新冠疫苗開打」背後:誰優先?誰猶豫?何時群體免疫?
    此前,關於少數族裔在疫苗試驗中代表性不足的聲音不絕於耳,研究顯示,少數族裔背景的人是最有可能拒絕接種新冠疫苗的群體之一。然而,在這第一針新冠疫苗背後,關於「誰能優先接種疫苗」的爭議以及「疫苗猶豫」的問題更赤裸裸地擺在了美國人的面前。不僅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疫苗上市之際大力鼓吹自己的深謀遠慮,還有消息稱其身邊的人將優先接種疫苗。
  • 外媒頭條|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異,美國的新冠疫苗分發出現問題
    12.21|外媒頭條閱讀|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異,美國的新冠疫苗分發出現問題  英國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比利時和荷蘭已禁止英國的航班    2. 世衛組織就新型變異新冠病毒與英國官員"密切聯繫"    3. 川普的新冠疫苗負責人承認出現發貨問題    4. 英國稱除非歐盟有"實質性轉變",否則英國和歐盟無法達成脫歐後的貿易協定    5.
  • 新冠疫苗出事,四人面癱6人試驗期死亡!
    從8日開始,英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療養院人員成為首批接受接種的民眾。 12月2日,英國率先批准由製藥公司輝瑞研製的新冠疫苗,成為世界首個批准該疫苗的國家。 目前,英國已訂購了4000萬劑該疫苗,首批交付的為80萬劑。
  • 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體,會影響疫苗有效性嗎?
    聖誕節臨近,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體,感染了大量人群。很多人開始擔心,這是否會影響現有疫苗的有效性?幸運的是,疫苗有效性短期內不會受到威脅,但我們仍需要提高警惕。
  • 剛剛,濮陽市新冠疫苗第一針,接種了!
    濮陽市新冠疫苗緊急接種知識問答1.請問新冠疫苗真的有必要打嗎?接種疫苗非常重要。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而且感染後絕大多數會發病、有的還會發展為危重症或死亡。雖然基於現有已發表信息,在包括中國香港、比利時、荷蘭、美國等地通過基因測序的結果均發現再次感染現象,無法得出一次感染終身免疫的結論,但一般來說,感染過傳染病或無症狀感染,均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應該具有類似接種疫苗的保護作用。23、接種新冠疫苗後還會得新冠肺炎嗎?到目前為止,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100%。
  • 英國與美國輝瑞製藥達成協議,預購9000萬支新冠疫苗
    據新華社消息,英國官員7月20日說,英國政府已經與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等製藥企業籤署協議,確保一旦新冠疫苗研製成功,英國獲得9000萬支疫苗的優先採購權。   英國政府在當天發布的聲明中說,除了與法國藥企瓦爾內瓦公司達成疫苗採購協議,英國還確保獲得由輝瑞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的一種備選新冠疫苗。   路透社報導,英國政府與瓦爾內瓦達成6000萬支疫苗預購協議。如果這一疫苗證實安全、有效、適用,英國可優先追加採購4000萬支。
  • 新冠疫苗來了?美國CDC宣布:最早10月各州分發新冠疫苗
    美國CDC宣布10月各州準備分發新冠疫苗報導提及,美國CDC已經通知美國各地的公共衛生官員,準備最快在10月下旬分發新冠病毒疫苗。它還提供了規劃方案,以幫助各州做好準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說,他不認為這是疾控中心在準備大舉實施疫苗。他說,這只是為了以防萬一,目前正在測試的一種疫苗能夠迅速、明確地證明它在保護人們。福奇曾表示,他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研製出針對Covid-19的疫苗。」我相信,到今年年底,我們會對我們擁有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感到放心,」福奇在NBC的「今日秀」上說。
  • 全球新冠疫苗開打:數十億劑的訂單,誰將獲利最多?
    當地時間11日晚,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批准了由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和德國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簡稱「輝瑞疫苗」)。而在此之前,輝瑞疫苗已在英國、加拿大、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和墨西哥獲批,本周二英國成為全球首個開啟大規模輝瑞疫苗注射的國家。此外,由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研發的疫苗也有望在近期獲批。
  • 英國新冠病毒變種引全球恐慌 國內疫苗喜人...
    A股出現這一異動,主要是受到了歐洲疫情反彈、新冠病毒變異消息的影響。 英國政府確認毒株變異引發全球市場恐慌12月14日下午,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首次宣布該國新冠病毒出現了變異。他表示,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迅速蔓延,目前已經有至少60個地區確認了這種變異,總報告病例數量已超1000例。 12月19日英國再度發布消息稱,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病毒變異後,其傳染性要比原始毒株高出70%,並且很有可能已經傳染到其他國家。 英國政府的消息一經發出,就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重視。
  • ...他在5月接種了第一針疫苗,14個小時後開始發冷、頭痛、渾身虛弱...
    【英國新冠疫苗受試者披露不良反應】當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8日宣布,因一名受試者出現「可能無法解釋的疾病」,企業決定暫停在全球多地臨床試驗新冠疫苗AZD1222,由獨立委員會審查。據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月10日,阿斯利康公司新冠疫苗受試者披露了受試後出現的不良反應。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壞消息是:全球疫苗接種意願在下降。「新冠疫苗研發競賽的跑道上,處於領先位置的是兩個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美國生命科學網站STAT如此形容。STAT根據涉事公司公布數據稱,預計到2020年年末,莫德納和輝瑞/拜恩泰科能生產7000萬劑新冠疫苗,其中3500萬劑將供應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到2021年,兩家公司的產量或達23億劑。對於一場威脅全球77億人口的大流行病而言,這一供應量不足以滿足需求。
  • 香港移民潮顯現:下半年欲移民澳洲港人激增30%!新冠變種,英國緊急...
    新加坡新加坡與輝瑞、Moderna與科興生物籤訂新冠疫苗供應協議。輝瑞-BioNTech疫苗預計將於12月底運抵新加坡;新加坡已批准輝瑞疫苗接種,政府將撥出逾10億新元以確保新冠疫苗供應。對此,川普表示恭喜美國、賀喜全球。身為全美首位接種疫苗的人,林賽表示「我今天充滿希望」。她形容疫苗無疑是「隧道盡頭的希望之光」,「卻是一條漫長的隧道」。圖片來自網絡美國總統川普隨後也在推特上發文,「首劑疫苗施打。恭喜美國、賀喜全球」。
  • 美國報告首例輝瑞疫苗過敏 巴西將使用中國新冠疫苗
    巴西將使用中國新冠疫苗  當地時間16日,巴西衛生部長稱,分別由中國和英國生產的兩款新冠疫苗或將於明年(2021年)2月在巴西投入使用。  近期,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多國已在國內啟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工作,而在全球疫情「重災區」之一的巴西,民眾何時能夠接種疫苗始終懸而未決。
  • 中國的疫苗研發位列全球第一,新冠疫苗收穫多國信任票
    同樣是在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新冠疫苗接種方面的進展和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記錄得知,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以及已經進入三期臨床的疫苗數量,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