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CCTV8黃金檔大劇《正是青春璀璨時》,在持續取得同時段收視第一的實力成績下,迎來了圓滿的收官。與此同時,CCTV1正緊跟復播。「國家級播出平臺」這樣的強力推薦,足以說明該劇的歷史價值和文化高度,也體現了老百姓對這部現象級作品的愛戴程度。
文 | 總編輯 趙峰 校對 劉婷婷
編輯 | 白衛東
設計 | 畢莎
「對於這樣的一部以青春為題眼的大劇,它的收官不是結尾,而是剛剛開始。」
某電視臺高層在與本刊連線時做出上述表述。他認為當下稀缺的正是這樣的「青春劇」,而不是爛大街的「幼稚劇」。
我們說「文如其人」,通過《正是青春璀璨時》的熱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導演濃鬱的「家國情懷、人性關懷」,以及對人心的提振和風氣的警醒。
「鐵軍」(注1)的製片主任程建波告訴我:「導演拍戲有一個總原則,即:這樣的作品能不能讓兒女看,他們看過能否有感獲益。」
事實上,在全國範圍內《正是青春璀璨時》已經催生出「幾代同堂共同觀劇」的現象,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局面。
「關於青春,雖然他們的成長時代、生活背景不一樣,但在「赤子的情懷、奮鬥的熱血」方面,他們卻是完全相通的。」《正是青春璀璨時》的導演習辛說。
那麼,這樣一部現象級的作品,究竟為社會、年輕人提供了怎樣的精神食糧?
站位:喚醒和傳承
「如果不是導演讓我出演方雲鶴,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地窨子、幹打壘。」演員李健說。
「我們大都知道那段知青歲月,但對於「三線」(注2)建設的那段歷史卻知之甚少。」在劇中飾演林雨萍的演員黃曼說。
的確,時代變遷那麼快,生活節奏這麼緊,有些往事、有些事跡,如果我們不提、不望、不想,它們就被某種喧囂淹沒了。
「我們真的不曾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導演習辛說。
新中國是在怎樣複雜、艱險的國際形勢下,通過一代又一代人怎樣的前赴後繼,才取得如今讓世界矚目的成就。
這應該是習辛導演最想表達的。
「三線」建設那50多年的恢弘歷史,就是他和「鐵軍」的執筆之地。
在電視劇行業裡,出身軍旅的導演、編劇不在少數。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真正上過戰場並且和敵人短兵相接過,習辛導演應該是唯一的那位。
歷經過戰火洗禮,直面過死亡考驗。從這個角度說,習辛也應該是中國導演中最早解放天性的那個;他的「家國情懷」也是最為厚重的。
他把列寧那句「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的話奉為座右銘。
「好人好馬上三線」;「不想爹、不想媽,不想孩子、不想家,不出鐵水不回家」;「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
如果不是《正是青春璀璨時》的強勢熱播,這些隔著屏幕都能把臉烤熱的標語,當下的年輕人又如何「知道」。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如何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習辛說。
他覺得不論什麼時代,任何一個人的青春都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十字路口上。「「什麼精神需要傳承,什麼東西應該摒棄」是需要引導年輕人深入思考的。」
甚至在《正是青春璀璨時》的殺青宴上,習辛激動地說:「過去,生產建設攸關國防;現在,文化建設攸關國家的綜合軟實力。」
這分明是一個退役軍人的政治覺悟和站位。
正是基於這些,導演通過方雲鶴等人的青春無悔、大愛奉獻,將貴州六盤水「西南煤海」的來由,完整的勾勒出來。
這顆意義非凡的果實,它的外皮是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深情凝視,它的果核卻在強調「傳承」:關於信仰和使命的傳承,關於精神和理想的傳承,關於無私和大愛的傳承,關於奮鬥和進取的傳承。
厚重:星空和大地
正如前文所述,雖然《正是青春璀璨時》是一部年代大劇,但它卻對當下的社會、當下的年輕人,提出了極具現實意義的命題:青春不會無處安放,青春可以璀璨絢爛,只要你找對了方向,將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
同樣的道理,《正是青春璀璨時》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它不僅在上層建築領域擎起了青春的旗幟,也在經濟基礎方面為地方取得的成就搖旗吶喊。
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有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又非常的接地氣。
要知道,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處於轉型時代。其中,文化建設對地方經濟的刺激、拉動作用不容小覷。
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這次,習辛導演及其「鐵軍」在貴州省委宣傳部、六盤水市委宣傳部等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完美的交上了一份「當代三線經濟、當代三線文化」的答卷。
這樣有歷史底蘊的地方,應該被更廣泛的看見,應該被更深度的解讀,應該被更立體的宣揚。
在這個過程中,就像盤江煤電土城礦退休老職工呂景山說的那樣:「讓全國的觀眾,都看看我們貴州的地、貴州的人、貴州的魂。」
作為六盤水本土題材的第一部登上央視黃金強檔的電視劇,作為貴州省文藝創作重點項目,《正是青春璀璨時》在CCTV8和CCTV1的席捲之勢,對於當地政府把「三線精神」鑄造成閃亮的城市品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在實處,構築涼都「精神高地」的目標,將起到重要且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正是青春璀璨時》在向全國「三線」建設者致敬的同時,也向全國的年輕人發起了「輕以待己,重以報國;熱血青春、永不凋零」的價值倡導;同時,把文化作為一股青春力量,注入進六盤水跨越發展的血液裡。
可見,一部有思想厚度的電視劇作品,它的價值不僅局限於娛樂觀眾、陶冶情操,它對歷史的紀念和反思,對現實的關注和引申,都能起到承前啟後的建設性作用。
至於《正是青春璀璨時》的創作切入角度,有人指出這正是該劇「最有難度也最為巧妙」之處。
即通過主要人物的情感糾葛,把那一代人關於青春的「選擇、奉獻、擔當、堅強、放下」的璀璨史詩,淋漓盡致的呈現出來。
習辛導演說:「相對於面對身體上的苦難,人們在面對內心深處、情感層面的痛苦時,更容易迷茫和瓦解。」
方雲鶴、林雨萍、夏文忠、何秀雯、楊來福等青年,都承受住了痛苦、抵擋住了試煉,他們衝破了自我的局限,沒有辜負青春韶華的奉獻。
到這裡,觀眾朋友們應該能夠理解導演習辛沒有明示的一支伏筆:青春總是伴隨著試探和痛苦;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
就像他常說的那樣:「一個人只有做到「心裡不能只揣著自己」時,才有可能活出一個「大」的人生。」
注1、「鐵軍」是習辛導演旗下一流、高效攝製團隊的品牌稱謂。
注2、「 三線 」建設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它是在當時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布局的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