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桑梓無止期——浙江秀峰村「鄉賢式」振興鄉村速記

2021-01-07 同濟大學新聞網

前不久,遭受山洪災害的浙江省江山市秀峰村迎來了一件大事——同濟大學與江山市聯建的人才培養基地掛牌。我校交通學院周順華教授告訴記者,發動自己的學生、朋友助建、免費設計的秀峰村第二座橋——知新橋等六處建築竣工,這個掛牌儀式就算是竣工典禮了。


3年前,按照父親的遺願為老家修了一座「衝不走的橋」   

去周順華教授的老家浙江江山秀峰村是今年一場大雨過後。山坑溪水依然有些渾濁,貼山的公路路基已經被掏空,水泥路面的板子兀自懸在那裡,裡面隱隱約約的黃土空洞已經快到山腳了。

專家們在考察水毀村莊

「這裡是填起來的?」我問。

「是。路基就靠外面一層麻石遮護,衝掉了就是黃土,很容易就掏空了。」秀峰村張淑華書記說。

「山洪下來,水沒出路,肯定要斷了村裡的通路。」我說。據了解,這條路是通往遂昌的縣道。

洪水掏空了路面地基

秀峰的日常是青山綠水、小溪潺潺,但山洪一來就毀房屋、斷橋梁,所到之處霸氣十足。但是,被毀道路下遊百米處、山坑溪上2016年修築的豐禾安橋穩若磐石,走過平坦寬闊的橋面,耳邊又響起周順華老父親周延泉臨終前叮囑他的話:「為大家修一座衝不垮的橋」。於是,周順華和自己的學生們紛紛捐款,籌集啟動資金,多方齊心協力最終建成了「豐禾安橋」。

豐禾安橋讓周順華在秀峰村、江山市有了別名:鄉賢。橋也成了村裡的文化教育基地: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阿基米德、普羅米修斯、網際網路、高鐵,甚至還有納米、雙螺旋結構等等微觀世界的元素……橋欄上,我們一一看過去。「我喜歡看,放學了、路過了都要看看。」一位燦爛笑臉的小男孩說完,一溜煙跑開了。「愛心橋變成了科普橋、知識橋,大人小孩橋上看不明白的文字就到橋邊村部樓裡的『周延泉圖書室』找資料。他在扶貧,更在扶智、扶文化。」張淑華書記很是為鄉賢周順華的做法自豪。


第二座橋修好,村裡景觀瞬間上了檔次

第一座橋修好了,原來的錢款還有剩餘。周順華又與張淑華商量,在上遊再修一座橋,設計方案出來了,村民們眾口一詞:造一座有頂棚的風雨橋,這樣下雨天也能跳廣場舞了。華東院軌道交通與市政工程院的設計者們說,等到上遊的那座橋建成了,秀峰村的這條小河就成了景觀河,河兩岸的文化圈就形成了,這裡真就成了「世外桃源」。

「還是『眾籌』嗎?」記者問周順華。他說:「我的學生越來越多的,他們只要聽說建新橋的事情,可能還會自發『眾籌』的。」周順華告訴記者。

果然,秀峰村第二座橋修得很快,去年初動工,去年八月就竣工了。設計者還是臧延偉帶領的華東院軌道交通與市政工程院,免費,建設施工單位通過招投標確定。同時建成的還有村中其它五座建築:格物榭、中和廊、思文軒、養志亭、清心亭。

知新橋

「第二座橋名字叫知新橋。孔子有言,溫故而知新。秀峰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值得我們這些後人好好珍惜、咀嚼,變成前進的新動能。」周老師看著我,目光堅定。我問他,橋什麼時候動工的,他說不知道;又問他,什麼時候竣工的,還是不知道。但他知道,這座橋竣工時,張淑華書記的心情很激動,但自己沒讓張書記搞竣工典禮,說:「村裡還不富裕,我們還是把錢省下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六處新構築,周順華的思路從功能轉向文化

掛牌儀式的間隙,記者仔細觀看知新橋:溪中兩橋墩、三涵孔,灰白的橋體上飛架紅紅的楹柱、黛色鴛瓦的廊亭,橋頭那翹角翬簷高高地揚起驕傲的雙翅,仿佛想從山澗高飛遠走。忍不住上了長廊,上面早已坐滿了鄉親,大家的腦袋都朝著一個方向:村中廣場。那裡正在進行同濟大學—張村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

放眼環視,雨後的青山輕紗嫋嫋,牽著樹枝,戀著樹冠,纏繞著、婉轉著,欲離又還;山澗的水漸漸清澈,陽光下白白的、晶瑩的,流珠淌玉一般讓人歡喜;溪那邊,一位農人正在插紅薯秧子,另一側,周順華的聲音沙而亮:「村口的清心亭那副對聯:清流一溪盡芳華,心明二界有神靈。說的是我們張村秀峰有長流不息清澈純淨的溪水,盡顯我們美好的年華;『二界』內容豐富,既說我們村古建築豐富,也有現代建築;既有古老文化,也有現代精神;既有內心清明淡定,眼前儘是美好的意思,又表示我們秀峰山頂太陽山(道教)、山下溪西殿(佛教)兩層含義。」周順華教授正在講解他為六座新建築所撰對聯的含義。

走到知新橋正中,那就是思文軒了。為何名「思文」?《詩經·周頌·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體會周順華引述這段文字的良苦用心,周族祖先開創農事,養育萬民之功德。在秀峰村,周為大姓,故引此詩;「中和廊」的命名源自《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周順華命依水而建的廊為「中和」,祈祝天地各歸其位,萬物滋長榮發,田間蛙聲一片。還有格物榭,希望村裡的鄉親格物致知,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榭名取格物,以求探究事理,懂得為人處世應正心誠意;而小學邊立「養志亭」,鄉賢周順華用心至深。

「這些橋亭廊榭,既是周教授回報鄉裡的實際行動,更表達了他希望我們張村重振昔日文化興村的輝煌,湧現出更多鄉賢。周教授用心良苦,他身上古風昭然。」張淑華說。


歷史悠久的秀峰文化底蘊深厚,周順華說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

掛牌儀式結束,周順華就和同行者商量起來:「有條過道要穿過秀峰村,我看交通學院的研究生們可將此列入調研計劃,比勘一下,是走村外還是走村內好。」

「周老師回饋老家發自內心。」人群中有人情不自禁地說道。「周老師不僅用知識,還用知識的成果——學生,齊努力,為村裡造橋,造亭子,造太陽宮,等等。周老師的做法應該稱作『鄉村振興的鄉賢模式』。」我校交通學院黨委書記吳兵教授稱讚道。

行走在秀峰村中,滿眼都是徽派風格的民間建築樣式,粉牆大多剝落而斑駁,黛瓦有的依然古風漫溢,有的已經歪斜難支了;周氏大宗祠大門樓五簷列兩邊、翬簷朝青天,蔚藍之下宛如雁陣,「撲撲」向蒼穹而去;黃氏宗祠亦如式,但木雕更為繁富,畫面更為繁華,所刻皆是祖先行跡。走著看著,山泉水正從農戶門前流過,農人站在水裡洗洗涮涮,見到我們秋菊般地臉滿是燦爛;總兵府早已沒了蹤影,只有兩尊殘舊的石獅子,一隻歪斜斷裂,另一隻正用前掌護著小獅子,小獅子墊腳翹首頑皮的樣子十分可愛,母子倆形象靈動,場面溫馨。那總兵就是村裡的武狀元黃瑞了。「小時候,我們常到溪西殿來玩,你看著冬瓜梁、穿鬥柱,都成這樣了。」周順華指著溪西殿裡歪在地上的桁條,沒了屋頂的梁柱,說「溪西殿一定要儘快修復,下一步張村的道教、佛教建築都要恢復起來」。秀峰有近一千五百餘年建村史,向以「耕讀傳家」,三張四進士的張家、「令德傳後,縉紳不絕」的周家、「武將輩出,儒學仁厚」的黃家等家族均聲名遠播,以至於「浙江古鎮古村落叢書」中收錄的張村秀峰被稱作「宗祠聖地,狀元故裡」。

陪同我們的張淑華書記說,村民們最愛的還是豐禾安橋、知新橋這些通風敞亮、遮陽避雨的地方,那是他們練習威風鑼鼓、黃家拳的好場地,每天清晨傍晚,這裡就是「大集」;中和廊裡更是村裡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天到晚人多。說著走著,就看見知新橋上孩子們正在練習拳法:8個孩子或分紅、或青白的衣裳,正隨著音樂節奏,騰挪跳躍,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女孩子練拳可以保護自己,身體好,還能拿冠軍。」13歲的柴晨瑩告訴我們說。當地媒體說,71歲的村民黃玉珊,每天都會到這廊橋上舞劍、練拳,報導稱:「周順華還被浙江省聘請為張村鄉的駐鎮規劃師。這兩年,得益於他的規劃指導,張村鄉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展順利,秀峰村也因此舊貌換新顏。」

周順華說,村裡文化底蘊深厚,只是現在大多還蒙了一層灰。美麗鄉村、振興鄉村,對於秀峰來說首先要擦亮傳統文化這張獨一無二的名片。下一步,我要把精力集中到讓這些好東西放出光彩來。(程國政)


呼喚更多的鄉賢

周順華教授在老家秀峰村修橋構亭的舉動,讓村裡村外的人們盡生「鄉賢」之嘆,有甚者還說這是「鄉村振興的鄉賢模式」。

何謂鄉賢?古時是指那些因才德崇隆、功業卓著而榮耀鄉裡的賢達,即符合古人所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鄉賢是中國傳統鄉村的社會穩定器、鄉中後生拼搏奮鬥的精神發動機、村民安居樂業的定盤星、鄉風文明的道德支柱,鄉賢身上扛的是忠孝、仁義、愛國和勤奮精進。

農耕社會,官員致仕大都告老還鄉,回到老家辦書院學堂、修橋鋪路,聽理鄉人爭訟,協助指摘彰表官府為政之事。江山秀峰村的集義書院便是。可以說,中國鄉村成為超穩定社會結構,與代代接續、庚戌不已的鄉賢歸老桑梓關係極大,即如周順華的父親老了也在村裡辦圖書室、放映室。

隨著工業化的飛速發展,鄉村不再是從前的桃花源,歲長月深,漸漸就成了空心村、留守村,原本耕讀傳家、子孝孫賢的農村全非舊時模樣。鄉村空了,國焉能安然如故?於是,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兩次將「鄉賢文化」列入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中,指出:「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

周順華能被大家稱為鄉賢,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他學有所成,幹出了一番事業。他從事的是軌道交通,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他的發明讓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鐵路時不用限速。但他更高興的是為國家培養除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我的學生越來越多的,他們只要聽說建新橋的事情,可能還會自發『眾籌』的。」他說。這是他做善事、做好事的底氣。

再者,他謹守孝道之舉讓人動容。在這個膽量、勇氣和智慧並不缺乏的年代,我們缺的就是穩定器——「德」。何謂德?對於周順華來說,就是謹遵老父親的遺囑,「為鄉親們修一座衝不走的橋」。周順華修了,自己沒有多少錢,便發動自己的學生。周順華知道父命如山,知道一諾千金,知道村裡的鄉親們都在期盼美好生活,他起初雖有些不好意思,但捐錢的話還是說了。說了,學生們都很踴躍,於是橋修成了,也成就了他這位「鄉賢」,他當選了上海市「201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第三,他回報桑梓的心思沒有盡期。我們在秀峰村青石的巷子裡、高大的牌坊前、頹圮的老宅中,聽著周順華講述小時候的故事,他的聲音很亢奮、表情很激動,小小的身軀裡仿佛正在蓄積能量、血脈賁張:「你看著總兵府,都是我們村研文習武的最好見證,可惜只剩地基了!」「你看這古涵洞,水就這樣流過農戶門前,洗洗涮涮多方便」「太陽山的建築中不能放道教的東西,道教的應在溪西殿」……我鮮明地感到周順華已經從當初的功能助鄉轉向文化興村了。

周順華是位好鄉賢,好就好在他總是先想一步、多走一步,步步都是在真幹。正因為如此,浙江聘請首批鄉村規劃師,周順華在列。

我們高興地看到,新時代的鄉賢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農村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現任領導、本鄉本土的政府官員、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鄉村精英、大學生村官只要德行高尚、真幹事真創業都是鄉賢。他們在今天的鄉村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引領我們的鄉村越來越美,讓村民們不離鄉土也能致富的夢成為現實。一茬茬、一代代的鄉賢這樣接續幹下去,一定會止住鄉村空心化的步伐,讓我們的鄉村又成為美好的「桃花源」。

我們呼喚千千萬萬個鄉賢周順華。(鍾 銘)

相關焦點

  • 在杭鄞州籍鄉賢走進瞻岐鎮助力鄉村振興
    1月9日—10日,杭州寧波經濟建設促進會鄞州分會21名鄉賢組成專家隊伍,深入瞻岐鎮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開展實地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把脈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鄉賢智慧和力量。鄞州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區教育局、區衛健局、區文廣旅遊體育局、瞻岐鎮相關領導參與調研及座談活動。
  • 衛東:鄉村振興呼籲鄉賢回村
    與傳統意義上僅僅利用告老還鄉的鄉賢自發進行鄉村管理的舊鄉賢文化不同,鄉村振興需要的是一種積極進取、具有強烈參與意識和能發揮引領作用的新鄉賢文化。一方面,鄉賢是從鄉村走出的成功人士,其學識水平、道德水準和成就令鄉人敬仰,但由於他們長期遠離故土,與故土的很多關係例如土地關係、戶籍關係早已斷裂,他們回歸鄉村,如無特別情況,對於鄉村中的事務多抱以「旁觀」態度,其參與是缺位的。而從村民視角看,也多視回村鄉賢為「客體」,雖有敬仰之心,卻並無心理相通之感。可見傳統的鄉賢觀念認識囿於自發性,已不能很好地服務於鄉村振興建設的需求。
  • 鄉賢不「閒」——安福縣洋門鄉凝集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安福縣洋門鄉積極挖掘和發揮鄉賢作用,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鄉賢資本、智力、人才回鄉,助力鄉村振興。返鄉創業 帶動一方冬日暖陽,漁味濃濃。
  • 小康路上的溫州統戰人④丨李若忠 李欣:「父子鄉賢」 造福桑梓
    小康路上的溫州統戰人④丨李若忠 李欣:「父子鄉賢」 造福桑梓 2020-11-05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德柘榮城郊鄉:產業興村促振興 引得鳳凰歸桑梓
    寧德市柘榮縣城郊鄉針對「山區農村人才荒蕪化」現象,不斷深化拓展人才「引、育、服」方式方法,為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持續注入智力、激發活力,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和「產業強鎮」。柘榮。
  • 武岡:文化「小禮堂」助力鄉村「大振興」
    新武岡2020年11月27日11月25日,在大甸社區「文化禮堂」,獲得第二屆「德達獎學金」的18名優秀大中學生決心向最美鄉賢、鎮商會會長毛德濤先生看齊,刻苦讀書胸懷愛心,學成後回報桑梓。近年來,像大甸社區這樣的「文化禮堂」在武岡古城遍地開花,群眾因禮堂而凝聚,鄉村因凝聚而振興。打造「文化禮堂」,促進武岡鄉村治理。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
    近年來,大橋鎮黨委針對錢厝村實際,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探索推行「黨建+」鄉村同創的發展模式,實施以「黨僑連心」「黨群連心」「黨企連心」的鄉村同創「三連心」工程模式,凝聚機關部門單位、華僑、鄉賢和黨員群眾等鄉村同創力量,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全力建設「幸福、美麗、豐收」錢厝,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用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支力量。」鄧大才認為,五中全會與省委全會關於「十四五」建議中,都提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這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亮點。鄧大才稱,鄉村建設行動不僅是政府的行動,還應該是市場的行動、社會的行動。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方面,湖北有自己的特色。
  • 陶山522位鄉賢創新治村模式
    能人賢士奉獻鄉裡,各路精英回報桑梓
  • 浙江縉雲三溪村:實現「紅綠融合」鄉村文旅發展之路
    10月25日,第六屆河陽論壇在浙江縉雲縣舉辦,此次論壇以「『紅綠』融合的全面小康樣本:歷史、理論與實踐」為題,來自全國各地和縉雲本地的學者、研究生、領導幹部、企業和社會人士齊聚一堂,聽取一線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圍繞媒介傳播和文化建設的話題,討論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下的鄉村建設問題。
  • 今晚21:45浙江電視臺《和合天下》將講述寧波餘姚鄉賢謝向傑的故事
    《和合天下——浙江統一戰線風採》(簡稱《和合天下》),是省委統戰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聯合在浙江電視臺公共·新聞頻道推出的周播電視欄目,聚焦統戰工作創新實踐,講述統戰人物故事,展現浙江統一戰線新氣象新作為,為我省「兩個高水平」建設凝心聚力,畫好最大同心圓。
  • 麒麟區三寶街道:解鄉村治理「難題」興龍鄉賢這樣「幹」
    而這裡,正是鄉賢理事會會長顧朝雲和他的36位老夥計的「根據地」。鄉賢歸來,澤被鄉裡。鄉賢者,鄉中賢良之士也。曾在三寶擔任過副鎮長的顧朝雲便是鄉民們心裡那個作風正派、品行端正、德高望重之人,在他的帶領參與下,「黨建+鄉賢理事會」的基層治理模式在三寶街道興龍村委會「落地生根」了。
  • 傅家路村陳沸沸獲評浙江鄉村振興帶頭人金牛獎
    1月10日晚,在浙江廣電集團舉行的2020年度浙江鄉村振興帶頭人金牛獎雲發布儀式上,崇壽鎮傅家路村黨委書記陳沸沸的名字和畫面出現在電視鏡頭前。當晚,浙江鄉村振興帶頭人金牛獎名單正式公布,「將文化禮堂建在村民心坎上」的陳沸沸,成為當晚揭曉的十大金牛獎獲得者之一,被冠以「浙江鄉村振興帶頭人」稱號。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帶著鄉愁,操著鄉音,這一次,他們把鄉村振興的夢想種在了陶山的青山綠水間。近年來,陶山整合「鄉賢能人」資源,尚賢、尊賢、敬賢,鼓勵和引導鄉賢為政府科學決策發揮智囊團作用,全面參與家鄉建設。今年以來,瑞安市實施「兩進兩回」,助力廣大青年、鄉賢回村創業,讓科技、資金等要素向家鄉匯聚,打造鄉村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生態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 法制日報頭版點讚溫州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沙洲要振興發展,關鍵是要破解觀念、人才、資金、資源等制約。靠什麼,就是要靠從沙洲走出去的事業有成、學有所成,分布在國內外的沙洲人。」2018年,沙洲村新鄉賢參事會顧問鄭超豪等人帶頭調查、排摸,與村民代表、黨員、村幹部們深入交流討論,起草了《打造「12345+」工程和沙洲全面振興計劃》,凝聚全體沙洲人的力量致力於建設富美家園,拉開沙洲鄉賢助推鄉村振興的序曲。
  • 嘉言懿行垂範鄉裡——浙江弘揚鄉賢文化綜述
    浙江在線05月21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王婷)「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一份對鄉土的掛念。  千百年來,鄉愁牽動鄉賢,牽引著多少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重回故鄉,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鄉民樹立榜樣。他們散發的文化道德力量澤被鄉裡,成為凝聚鄉村社會的文化基因。  鄉賢是飽學之士、賢達之人。
  • 胥口鎮:鄉賢給力助招引 「牽線搭橋」謀振興
    胥口鎮:鄉賢給力助招引 「牽線搭橋」謀振興 2020-11-0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化:鄉賢參事暖民心
    近日,湖南新化吉慶鎮張家嶺村鄉賢參事會積極開展扶貧濟困、教育助學、鄉風文明、村級事務管理、鄉民教化、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贏得了廣大村民的交口稱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由鄉賢贊助的院落碑,既是一道古樸的人文風景,也是張家嶺在鄉村振興大考中交出的創新答卷……張家嶺村鄉賢反哺家鄉,為鄉村振興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巨大能量。
  • 【嘉鄉賢·興鄉村】巨匠集團呂耀能:心懷感恩勇擔責任 才能走得更遠
    這其中就包括巨匠建設集團董事長、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鄉賢聯誼會會長呂耀能,他幾十年如一日,秉持「高質建華廈,誠實樹巨匠」宗旨,專注建築行業,將一支只有十多人的農村建築隊,發展成了嘉興首個超百億產值的建築龍頭企業。樹高千尺不忘根。
  • 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初冬時節,記者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九龍村見到正在村道拓寬取直改造施工現場協調村民佔用地事宜的村第一書記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