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喜歡孩子的人來說,孩子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所以他們都會非常的疼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著各種不測的可能性,有些父母在上了歲數之後卻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為此有些老人就會為了彌補心中的痛苦,而選擇再次懷孕生子。
案例
早在3年前,就有一位張奶奶在自己68歲的高齡裡不顧自己的身體情況而懷孕,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張奶奶和老伴是獨生子女家庭,家裡原本有一個健康孝順的孩子。但是在一次意外的車禍中,張奶奶的孩子不幸身亡,使得張奶奶和丈夫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這讓張奶奶夫妻難以承受,即使時隔4年,張奶奶依舊無法走出失去愛子的陰影。尤其是到了晚上,張奶奶更是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哪怕是服用了安眠藥,張奶奶依舊心痛的無法入眠。
在這種情況下,張奶奶決定再生一個孩子。但此時張奶奶已經68歲,身體狀況明顯不適合生育。為此,張奶奶堅持冬泳,鍛鍊身體,終於將身體調整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為此她去做了試管嬰兒並成功受孕,懷上了一對雙胞胎。
但是張奶奶患有高血壓,在醫院檢查的過程中被各大醫院通知建議不要生育這個孩子。然而,張奶奶不顧個人的安危為產子挑戰身體極限。
在奶奶的堅持之下,醫生只能要求張奶奶嚴格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規律作息和調整飲食,以確保張奶奶的身體安全和小寶寶的健康出生。
分析
在生活中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上了年紀之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心裡遭到了巨大的創傷,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難以承受的。有一部分失獨老人就會萌生出再生一個孩子來延續他們的希望與生命。但是老人們的身體往往存在著各種問題,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約。
那麼,失獨老人到底要不要再生孩子呢?網友卻認為這個做法不太理智
1、已經年邁,應當安享晚年
雖然失去了心愛的孩子,但是孩子依舊活在老人們的心中。作為已經年邁的老人,所剩下的日子不像年輕時那麼多了。所以,此時應該安享晚年,好好地生活,將精神與心靈的創傷寄托在其他替代物上,這遠比再要一個孩子要幸福的多。
2、再生一個孩子也無法替代失去的那個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失去獨生子女會讓父母非常的痛苦,但是孩子不是衣服,丟了一件再買一件。哪怕是再生一個孩子,也替代不了父母們已經失去的那個孩子。所以,失獨後老人們再要一個孩子的意義並不大。
3、身體狀況不允許好好照顧孩子
失獨後老人的身心都遭到很沉重的打擊,但年紀已經大了,遠遠的超出了最佳生育年齡。即使是成功受孕生下一個孩子,老人的身體也無法好好地照顧這個孩子,更不要說陪伴孩子長大成人了。如果執意生下孩子,也是對這個孩子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在有生之年好好的陪伴孩子,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與疼愛,是父母的義務與責任。但是失獨老人再要孩子的情況還是需要老人們仔細慎重考慮的,畢竟孩子要生兒養之。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68歲奶奶孕育雙胞胎的事情?你們支持失獨老人再要孩子嗎?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