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 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們不乏能看見一些高齡產婦,她們大多40多歲,為了一圓兒女雙全的夢想不惜再拼一把。
這之中又有一群非常特殊的群體,她們選擇再生二胎時,已經50歲,甚至60歲,在這個年齡冒著生命危險再次生子,並不是為了多子多福,而是因為巨大的傷痛——失獨。
01還記得因失獨試管生娃的高齡老人嗎?生雙女後的日子,有些狼狽
盛海琳就是這不幸群體中的一員,在60歲本應享受天倫之樂時,一場意外讓她失去了獨生女兒和女婿。
這個巨大的打擊一度讓她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而再生一個孩子是當時唯一能支撐她活下去的理由。
但60歲的女性要再次懷孕生子談何容易,她為此跑遍了全國知名的婦產科醫院,但醫生都委婉地勸她放棄這個想法。
其中甚至有人直言:「你這樣太自私了。就算是你把孩子生下來了,誰來撫養他們,你去世後,孩子怎麼辦?」
但盛海琳憑著一顆拼死也要生下孩子的決心和自己一生的醫學工作背景,在歷盡千辛萬苦後,終於利用試管嬰兒技術成功懷上了雙胞胎。
在懷孕期間,她經歷了妊娠期高血壓、妊娠血毒症、痛風、浮腫等各種症狀,在生產時又出現了大出血狀況,這些她都咬牙挺了過去。
最終,得到了一雙身體健康的雙胞胎女兒。
女兒的來臨的確給老兩口帶來了生活的希望,但接踵而來的就是各種現實問題。現在9年過去了,不少人問她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她只是委婉地表示:「再來一次的話,我會三思而後行。」
每個家庭在準備迎接一個新生命到來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經濟條件,然後是身體條件。高齡產子除了這兩個條件外,還要多考慮一個社會倫理問題。
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再次擁有自己的孩子,享受天倫之樂的理想,往往會被現實問題擊得粉碎。
02分析
提及高齡生娃,不少人率先想到的就是「自私」,可對於盛奶奶的遭遇卻並非如此。
畢竟當時面對失獨的情緒夾雜,這才讓自己有了冒險走一遭的境遇,可想法和現實的差異依舊很大,雖然生娃前盛奶奶和丈夫的經濟條件優越,可即便如此也難以承受身體和財力的雙重消耗。
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前車之鑑,打消了不少人貿然衝動的「二胎打算」,也以此提醒目前還抱有幻想的高齡媽媽們,看清現實,別貿然行動。
03高齡產子絕非想像中那麼輕鬆些,思慮清楚再做打算
1、身體條件
60歲的女性就算是能排除萬難,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成功懷上寶寶,也要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孕婦本身會患有各種妊娠期併發症,二是胎兒也容易出現染色體變異,產下各種有先天缺陷的孩子。
生下孩子後,帶孩子也要花費巨大的體力精力,如果身體不好,很有可能無法看到他們最終長大成人。
2、經濟條件
盛海琳老兩口退休金有15000元,這在我國已經算是中上階層的收入了,但養起孩子來還是吃力。
因為高齡產子不能享受國家醫保政策,所有費用都是自己承擔,再加上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必須僱保姆照顧孩子,每月只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錢都是1萬多元。
現在盛海琳已經70歲了,卻還是不停在外奔波掙錢,孩子5歲前,有80%的時間都無法陪伴她們。因為她很清楚,自己很有可能看不到兩個孩子成家立業,能做的就是儘量在生前多掙錢,減輕她們以後的負擔。
3、社會倫理問題
60歲是應該做爺爺奶奶的年紀,當孩子上學後需要父母參加家長會時,就會發生很尷尬的一幕,明明是孩子的父母卻會被當作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且孩子很有可能會成為同學取笑的對象。而如果父母不幸去世,年幼的孩子又該由誰來撫養呢?這是一個沉重又無法迴避的問題。
高齡產子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儘管現在媒體多有報導,但每個成功案例的背後都有一部分的幸運成分。而如何能把孩子養育成人,則更是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慎重考慮的事情。
對於高齡產子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