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已經過去,但人們還在關注著重慶跳樓事件的後續。
平安夜,重慶沙坪垻區三峽廣場人頭攢動,整條街充滿歡樂的氣氛。
突然,「砰」的一聲,一男子從高層公寓跳下,砸中兩名無辜的過路女生,3人不幸離世。
這兩名女生,一個17歲,一個才15歲,都是家中的獨身女,她們是來重慶參加藝考的。
更讓人不忍的是,那個17歲的女孩,是失獨家庭再生女,她的父母,第一個孩子十幾歲去世後,又懷了她。
可想而知,她是父母活著的希望。而本來,她還計劃著明年去俄羅斯讀書。
失獨的陰影正從父母心頭慢慢驅散,也許歡聲笑語才剛回到這個家庭不久,這一切,卻被一個陌生人毀了!
女孩的表姨告訴記者:「看遺體的時候,孩子的爸爸都是被背著去看的」。
儘管死者為大,但這一次,恕我無法同情那個在鬧市區一躍而下的「殺人兇手」。
因為他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生命,也根本不知道那些失獨家庭過著怎樣的生活!
孩子的離去,對父母來說就是抽去了整個生命力,他們迅速枯槁,甚至餘生都在緬懷自己逝去的那個孩子。
02
鄭州的戚女士,幾年前,剛上大一的兒子在外地旅遊,遭遇車禍身亡。
她徹夜失眠、痛哭,從天黑哭到天亮,持續了3個月後,整個人開始出現幻覺,以為一切只是做了個夢,總覺得兒子還在。
家裡一片死寂,哪怕微小的聲音對她來說都是刺激。
連電視聲音都不開,也不接待客人,唯一的行程是每個節日去陵園看望兒子。
在很多失獨老人心裡,孩子不在了,他們已經沒有權利去笑、去享受、去玩了。
似乎只有活得糟糕一些,才能平衡失去孩子的痛苦。
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最大限度保留孩子的痕跡,活在孩子還在的環境裡,把餘生循環成了一天。
老人張玉融在兒子去世後,每天4點多起床,打開電腦,同時登自己和兒子的QQ,一坐就是20小時。
她會先給兒子發消息:「兒子,媽來了。」
然後再用兒子的QQ回答:「媽媽,我想死你了!」
電腦成了她的命,QQ成了她和兒子唯一的聯繫。
兒子生前的哥們來他空間留言:「哥們兒,我快結婚了,可惜你不能到現場隨份子,你多不夠意思。」
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惦記著兒子啊!
張玉融揣著1000塊錢去了婚禮現場,哭著把紅包塞給人家,然後掉頭就走,生怕自己給別人帶來不吉利。
他們拼命抓著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點浮影,直到再也抓不住......
03
我們通常以為,面對共同的傷痛,夫妻之間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唯有彼此了。
但事實卻是,失獨的巨大悲痛,會導致夫妻之間互相怨懟。
2012年,中國整體離婚率為2%,而失獨家庭的離婚率卻高達30%。
很多原本就靠著孩子維繫的婚姻,很快分崩離析。
更扎心的是,失獨後,男人選擇另組家庭生兒育女,而很多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女性,她們不可能再擁有自己的孩子,永遠也無法翻篇。
女商人王玉瓊,唯一的女兒在2013年因病去世。
為了不耽誤丈夫,要強的她決定離婚。
而後,她停下手中的生意,把貨物全部甩賣,人生再無志趣。
她的大房子空蕩蕩的,全是女兒曾經的氣息,她不敢觸碰,長期住在親戚家。
然而,時間並沒有幫她治癒一切,3年過去,她終究還是沒跨過那個坎。
她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把607萬塊錢全部分給了親戚朋友,然後,選擇了自殺。
04
截至2018年,全國獨生子女約1.87億,而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產生1100萬的失獨家庭。
這些失獨家庭,從心理到生活上的養老都成了問題。
清華大學的潘教授,結婚時已經34歲了,只生了一個孩子。
可沒想到,兒子潘小宏意外去世了,而此時潘教授已經70歲了,身邊離不開人照顧。
他和妻子曾經打算找一間敬老院,可入住卻需要子女的籤字。
沒有聯絡人和責任人,連敬老院都去不了。
潘教授多多少少還有些積蓄,在經濟上還有所保障。
而更多的失獨家庭,伴隨著孩子的離去,安穩的老年生活也跟著失去了。
老人趙海蘭,為了給兒子治病,欠了幾十萬的債務。兒子去世後,她不得不賣掉自己唯一的住房還債。
每個月,她的退休金只有3900元,可一間屋子的租金卻漲到4700元。
78歲的高齡,她卻不得不每過幾個月就換一個住所,輾轉顛沛,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連大半夜生病,都不知道給誰打電話,打120都沒人籤字。
老話說養兒防老,可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發現,並不指望他日日承歡膝下,只望死生大事,有所依託。
失去獨子,對傳統的老人來說,便是失去了依託。
05
曾經有節目持續採訪失獨老人,發現他們感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活得太久了。」
是啊,本來應該「我養你長大,你陪我到老」,可最後,卻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在埋葬孩子的時候,其實埋葬的是他們自己。
哪怕精神已經跟隨孩子而去,可肉體卻還活著,就不得不拼命和時間對抗,尋找生活新的出口。
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24歲的年輕消防員龐題,在滅火的過程中壯烈犧牲。
本來,年底,龐題就要和女友結婚了。
他的父母,從兒子成家的喜悅,瞬間變成了錐心刺骨的喪子之痛。
掙扎過後,他們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經歷4次試管嬰兒,2017年,他們生下了一對龍鳳胎思思和念念。
孩子100天時,他們拍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告訴龐題:「你當哥哥了。」
他們也擔憂著自己是否能陪孩子長大,可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他們的餘生將再無色彩。
電影《地久天長》中,劉耀軍和王麗雲的獨生子劉星意外溺亡。
悲痛之下,他們逃離家鄉,搬到偏僻漁村生活,最後還收養了一個孩子。
但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把養子當成替代品,連名字都取做「劉星」。
到了青春期,王源飾演的養子終於受不了扮演別人的身份,他變得叛逆,逃學、偷東西、甚至離家出走......
好在,經過不斷的衝突和反思,劉耀軍夫婦終於和過去和解,真正地接受了養子,把他原本的名字還給了他。
電影終是給我們留下了希望。
而一點希望,就是失獨家庭最最需要的。
沒有人能責怪龐題的父母「不理性」,唯有祝福,希望英雄的父母,餘生能被這兩個孩子照亮。
06
2017年,因保姆縱火,林生斌失去了妻子和三個可愛孩子。
人間至痛莫過於此,一夜之間,他暴瘦,崩潰,絕望,卻不敢倒下。
安排妻子孩子後事,追究莫煥晶死刑,追究物業責任......近一千個日日夜夜,他才逐漸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為了自己年邁的父母,他不敢死,就只能咬牙堅持著,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
他從瀑布跌落嚴重骨折,躺在病床上時,聽聞四川地震,馬上捐出5萬現金和2000件衣物。
他成立「潼臻一生」基金會,去涼山、秦嶺給孩子們送衣服玩具。
他去寺廟種樹、放生、祈福,在整個後背紋上妻兒的形象,帶著他們行走世界。
最近,凝聚著全家人的名字的「潼臻一生」品牌淘寶店上線,他開通了直播,嘗試和外界交流,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做慈善。
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他把愛給了更多急需幫助的孩子。
正如他在微博裡所寫的:「我守著潼臻一生,在等一場久別重逢」。
堅信會重逢,也是一種希望。
逝去的親人,我知道,我們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再見的。
我必須好好堅強過餘生,這樣重逢的時候才能向你交代。
如果有一天,林爸爸有了新生活,希望我們都能給予祝福。
因為,我們曾經都是孩子,我們也終將為人父母。
人生至苦有三: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這樣的悲痛,希望你我,永遠不會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