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後,我又生了一個女兒,被一個跳樓的人砸死了」

2020-12-24 沐輕說

01

2019年已經過去,但人們還在關注著重慶跳樓事件的後續。

平安夜,重慶沙坪垻區三峽廣場人頭攢動,整條街充滿歡樂的氣氛。

突然,「砰」的一聲,一男子從高層公寓跳下,砸中兩名無辜的過路女生,3人不幸離世。

這兩名女生,一個17歲,一個才15歲,都是家中的獨身女,她們是來重慶參加藝考的。

更讓人不忍的是,那個17歲的女孩,是失獨家庭再生女,她的父母,第一個孩子十幾歲去世後,又懷了她。

可想而知,她是父母活著的希望。而本來,她還計劃著明年去俄羅斯讀書。

失獨的陰影正從父母心頭慢慢驅散,也許歡聲笑語才剛回到這個家庭不久,這一切,卻被一個陌生人毀了!

女孩的表姨告訴記者:「看遺體的時候,孩子的爸爸都是被背著去看的」。

儘管死者為大,但這一次,恕我無法同情那個在鬧市區一躍而下的「殺人兇手」。

因為他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生命,也根本不知道那些失獨家庭過著怎樣的生活!

孩子的離去,對父母來說就是抽去了整個生命力,他們迅速枯槁,甚至餘生都在緬懷自己逝去的那個孩子。

02

鄭州的戚女士,幾年前,剛上大一的兒子在外地旅遊,遭遇車禍身亡。

她徹夜失眠、痛哭,從天黑哭到天亮,持續了3個月後,整個人開始出現幻覺,以為一切只是做了個夢,總覺得兒子還在。

家裡一片死寂,哪怕微小的聲音對她來說都是刺激。

連電視聲音都不開,也不接待客人,唯一的行程是每個節日去陵園看望兒子。

在很多失獨老人心裡,孩子不在了,他們已經沒有權利去笑、去享受、去玩了。

似乎只有活得糟糕一些,才能平衡失去孩子的痛苦。

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最大限度保留孩子的痕跡,活在孩子還在的環境裡,把餘生循環成了一天。

老人張玉融在兒子去世後,每天4點多起床,打開電腦,同時登自己和兒子的QQ,一坐就是20小時。

她會先給兒子發消息:「兒子,媽來了。

然後再用兒子的QQ回答:「媽媽,我想死你了!

電腦成了她的命,QQ成了她和兒子唯一的聯繫。

兒子生前的哥們來他空間留言:「哥們兒,我快結婚了,可惜你不能到現場隨份子,你多不夠意思。」

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惦記著兒子啊!

張玉融揣著1000塊錢去了婚禮現場,哭著把紅包塞給人家,然後掉頭就走,生怕自己給別人帶來不吉利。

他們拼命抓著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點浮影,直到再也抓不住......

03

我們通常以為,面對共同的傷痛,夫妻之間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唯有彼此了。

但事實卻是,失獨的巨大悲痛,會導致夫妻之間互相怨懟。

2012年,中國整體離婚率為2%,而失獨家庭的離婚率卻高達30%。

很多原本就靠著孩子維繫的婚姻,很快分崩離析。

更扎心的是,失獨後,男人選擇另組家庭生兒育女,而很多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女性,她們不可能再擁有自己的孩子,永遠也無法翻篇。

女商人王玉瓊,唯一的女兒在2013年因病去世。

為了不耽誤丈夫,要強的她決定離婚。

而後,她停下手中的生意,把貨物全部甩賣,人生再無志趣。

她的大房子空蕩蕩的,全是女兒曾經的氣息,她不敢觸碰,長期住在親戚家。

然而,時間並沒有幫她治癒一切,3年過去,她終究還是沒跨過那個坎。

她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把607萬塊錢全部分給了親戚朋友,然後,選擇了自殺。

04

截至2018年,全國獨生子女約1.87億,而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產生1100萬的失獨家庭。

這些失獨家庭,從心理到生活上的養老都成了問題。

清華大學的潘教授,結婚時已經34歲了,只生了一個孩子。

可沒想到,兒子潘小宏意外去世了,而此時潘教授已經70歲了,身邊離不開人照顧。

他和妻子曾經打算找一間敬老院,可入住卻需要子女的籤字。

沒有聯絡人和責任人,連敬老院都去不了。

潘教授多多少少還有些積蓄,在經濟上還有所保障。

更多的失獨家庭,伴隨著孩子的離去,安穩的老年生活也跟著失去了。

老人趙海蘭,為了給兒子治病,欠了幾十萬的債務。兒子去世後,她不得不賣掉自己唯一的住房還債。

每個月,她的退休金只有3900元,可一間屋子的租金卻漲到4700元。

78歲的高齡,她卻不得不每過幾個月就換一個住所,輾轉顛沛,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連大半夜生病,都不知道給誰打電話,打120都沒人籤字。

老話說養兒防老,可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發現,並不指望他日日承歡膝下,只望死生大事,有所依託。

失去獨子,對傳統的老人來說,便是失去了依託。

05

曾經有節目持續採訪失獨老人,發現他們感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活得太久了。」

是啊,本來應該「我養你長大,你陪我到老」,可最後,卻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在埋葬孩子的時候,其實埋葬的是他們自己。

哪怕精神已經跟隨孩子而去,可肉體卻還活著,就不得不拼命和時間對抗,尋找生活新的出口。

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24歲的年輕消防員龐題,在滅火的過程中壯烈犧牲。

本來,年底,龐題就要和女友結婚了。

他的父母,從兒子成家的喜悅,瞬間變成了錐心刺骨的喪子之痛。

掙扎過後,他們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經歷4次試管嬰兒,2017年,他們生下了一對龍鳳胎思思和念念。

孩子100天時,他們拍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告訴龐題:「你當哥哥了。」

他們也擔憂著自己是否能陪孩子長大,可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他們的餘生將再無色彩。

電影《地久天長》中,劉耀軍和王麗雲的獨生子劉星意外溺亡。

悲痛之下,他們逃離家鄉,搬到偏僻漁村生活,最後還收養了一個孩子。

但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把養子當成替代品,連名字都取做「劉星」。

到了青春期,王源飾演的養子終於受不了扮演別人的身份,他變得叛逆,逃學、偷東西、甚至離家出走......

好在,經過不斷的衝突和反思,劉耀軍夫婦終於和過去和解,真正地接受了養子,把他原本的名字還給了他。

電影終是給我們留下了希望。

一點希望,就是失獨家庭最最需要的。

沒有人能責怪龐題的父母「不理性」,唯有祝福,希望英雄的父母,餘生能被這兩個孩子照亮。

06

2017年,因保姆縱火,林生斌失去了妻子和三個可愛孩子。

人間至痛莫過於此,一夜之間,他暴瘦,崩潰,絕望,卻不敢倒下。

安排妻子孩子後事,追究莫煥晶死刑,追究物業責任......近一千個日日夜夜,他才逐漸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為了自己年邁的父母,他不敢死,就只能咬牙堅持著,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

他從瀑布跌落嚴重骨折,躺在病床上時,聽聞四川地震,馬上捐出5萬現金和2000件衣物。

他成立「潼臻一生」基金會,去涼山、秦嶺給孩子們送衣服玩具。

他去寺廟種樹、放生、祈福,在整個後背紋上妻兒的形象,帶著他們行走世界。

最近,凝聚著全家人的名字的「潼臻一生」品牌淘寶店上線,他開通了直播,嘗試和外界交流,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做慈善。

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他把愛給了更多急需幫助的孩子。

正如他在微博裡所寫的:「我守著潼臻一生,在等一場久別重逢」。

堅信會重逢,也是一種希望。

逝去的親人,我知道,我們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再見的。

我必須好好堅強過餘生,這樣重逢的時候才能向你交代。

如果有一天,林爸爸有了新生活,希望我們都能給予祝福。

因為,我們曾經都是孩子,我們也終將為人父母。

人生至苦有三: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這樣的悲痛,希望你我,永遠不會遇到。

相關焦點

  • 被砸死女孩家人二次失獨,網友憤怒道:死都要連累別人,真噁心!
    12月24日,重慶一男子墜樓砸死2名路人,兩人系參加藝考的女生(張某,17歲;霍某,15歲)三人經搶救無效死亡。據張某表姨說:其中一個被砸死者張某是家中失獨後再要的孩子,第一個十幾歲時離世了。看遺體時孩子父親都是背著去看的,已無法行走。30多歲再生了一個孩子,辛辛苦苦都快養到成年了,又被一個不相干的跳樓男子害死了,現在夫妻兩人50多歲了這讓一個家庭怎麼去面對二次失獨?有網友更是氣憤的表示:死都要連累別人的人,真噁心!
  • 生下雙胞胎女兒10年後,60歲失獨媽媽盛海琳的現狀如何?
    提到高齡產婦,我想很多人的心中可能都會浮現一個名字,那就是盛海琳。在盛海琳59歲的時候,她的獨生女兒和女婿因為煤氣中毒喪失了生命,也讓盛海琳跌入了痛苦的深淵。在女兒去世之後,她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再得到一個孩子。
  • 失獨3年後 60後夫妻經歷多次試管嬰兒生下小女兒
    53歲的黃黎敏抱著女兒,雙手微微發酸,又捨不得放下。牆上的米奇鍾是兒子的遺物,也是新家裡兒子唯一的痕跡。  2016年,25歲的兒子意外去世。3年後,這對失獨的60後夫妻在經歷多次試管嬰兒後,艱難生下了女兒盼盼。  年齡相差將近30歲的兄妹從未謀面,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天然的默契將他們相連。
  • 【感動】「失獨媽媽」首嫣嫣:女兒沒有了還可以有愛
    英雄女兒首嫣嫣的獨生女叫侯靜,大學畢業後考入郴州市蘇仙區良田鎮國土所工作。2002年2月12日,天氣晴朗。午飯後,侯靜與同事坐在單位草坪裡,聊春節發生的趣事,笑聲不斷。「山裡起火了,快救火!」侯靜和同事們拿起工具就往火場趕。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他們不惜冒著危險抄近道走進一個鐵路專用隧道。侯靜衝在最前面。
  • 還記得因失獨試管生娃的高齡老人嗎?生雙女後的日子,有些狼狽
    生雙女後的日子,有些狼狽盛海琳就是這不幸群體中的一員,在60歲本應享受天倫之樂時,一場意外讓她失去了獨生女兒和女婿。這個巨大的打擊一度讓她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而再生一個孩子是當時唯一能支撐她活下去的理由。
  • TVB靈異劇:古巨基、蔡少芬主演,女子跳樓,意外砸死陌生人
    小芬跳樓沒死,她砸死了工人。工人有一個老婆名叫美雲,還有一個5歲的兒子。他很疼老婆、兒子。出事那天他原本是想買個公仔玩偶送給兒子的,誰想到竟然被砸死了。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獨自賺錢養家。美雲拒絕了,她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 失獨老人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養老院將他們拒之門外
    在我們國家,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數量極為龐大的群體——失獨老人。1982年9月,我們國家將計劃生育定位我們的基本國策。這一國策在成功、有計劃的控制住了人口的同時,也側面影響了失獨老人的數量。「我是多麼喜歡孩子,但是為了執行計劃生育,我只要了一個孩子,到最後我落了個啥現在。」
  • 95年TVB靈異劇:女子跳樓,砸死陌生人,古巨基、蔡少芬主演
    小芬跳樓沒死,她砸死了工人。工人有一個老婆名叫美雲,還有一個5歲的兒子。他很疼老婆、兒子。出事那天他原本是想買個公仔玩偶送給兒子的,誰想到竟然被砸死了。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獨自賺錢養家。美雲拒絕了,她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 60歲失獨夫婦,7年前不顧勸阻執意生下雙胞胎女兒,如今怎樣了
    結婚生子,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在23到30歲,到了35周歲後生育,就被稱之為「高齡產婦」。然後,一位名叫盛海琳的60歲老人,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執意要在60歲的高齡,通過試管嬰兒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 盛海琳失獨再育這十年
    她急得嚷嚷說,我馬上找我大學同學,從合肥帶一個顱腦外科醫生和麻醉師過來。親家公嗚咽道,你什麼都別帶,我兒子死了,我兒子死了。那我女兒呢?你女兒在醫院。人還在嗎?在搶救。女兒走後,盛海琳覺得丈夫老是跟她抬槓,凡事反著來,比如,她見不得女兒的遺物,人要崩潰的。可老吳偏要天天跑去女兒的婚房,對女兒的婚床、被面、衣服翻來找去,捏回女兒的頭髮給盛海琳看,口中喃喃有詞,你看啊,你看啊,這是我女兒的頭髮。
  • 當年那個不顧反對,執意生下雙胞胎60歲失獨老人,她過得怎樣?
    也正是由於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這種陋習,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約束家裡的女性。我們經常在新聞或媒體上看到大大小小的消息,其中有不乏許多都是在討論女性婚姻與生育關係之間的命題,由此可見,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仍舊認為血統論的重要性。
  • 失獨母親60歲生育雙胞胎 如今十年已過
    她急得嚷嚷說,我馬上找我大學同學,從合肥帶一個顱腦外科醫生和麻醉師過來。親家公嗚咽道,你什麼都別帶,我兒子死了,我兒子死了。那我女兒呢?你女兒在醫院。人還在嗎?在搶救。女兒走後,盛海琳覺得丈夫老是跟她抬槓,凡事反著來,比如,她見不得女兒的遺物,人要崩潰的。可老吳偏要天天跑去女兒的婚房,對女兒的婚床、被面、衣服翻來找去,捏回女兒的頭髮給盛海琳看,口中喃喃有詞,你看啊,你看啊,這是我女兒的頭髮。
  • 失獨老人:「直到停止呼吸,才能忘記孩子」
    田國鳳:我跟我媳婦兒講。  陳茂虎:先不要打電話,你要把精力注意到這裡,你不忙給媳婦打電話。  陪同田國鳳的是重慶市江北區心馨緣聯誼會的負責人陳茂虎,同樣也是一位失獨老人。他一個勁兒地勸田國鳳聽完醫生講話,但此時的田國鳳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60歲的她可能從沒像現在這樣無助。  田國鳳:醫生給我講了兩個方案。
  • 深圳:年輕的母親在失去女兒後跳樓身亡,網友熱議:可憐兩條活命
    深圳:年輕的母親在失去女兒後跳樓身亡,網友熱議:可憐的兩條活命"生活中的意外太多太多,有時悲傷卻來得那麼突然…"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 「陸配」的女兒,為何在學校跳樓?
    第三次來臺駐點,剛剛到達臺北那天,下了飛機,打開塵封半年的Facebook帳號,海量的諮詢潮水般湧來,國民黨的「朱上柱下」、關於明年初選舉的種種政治口水,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一條幾乎被這些「重大事件」淹沒的社會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就在我到達的前夕,臺南一個14歲的初三女生小彤,在她就讀的學校,從5層教學樓頂跳下,生命垂危。
  • 40歲媽媽二胎懷男孩,女兒跳樓逼母墮胎稱「你敢生我就敢死」!
    ,和家裡所有親人,親人都特別高興,我兩個姐姐還說生下來幫我帶,都不用請人了,別人都說太好了什麼的,說我們條件好,就該多生。而且女兒這麼不想讓我要,就別要了她真出事了,我會內疚一輩子。最後還是做了,女兒陪我去的。做完後給老公打了電話,他知道後氣的回來開始對我發火,結婚二十年了,他第一次這麼罵我,氣的哭了出來,告訴我,等你身體好了就去離婚吧!女兒看她爸罵我,衝出來和他爸吵了起來,女兒說你別罵我說,是我逼我媽做的,我媽不做我就去死,有什麼你衝我來吧。
  • 失獨老人調查:有人現「逆反心理」憎惡小孩 恨不得放學兒童被壓死
    許麗說,「如果當年讓我生下二胎,我不會走到傾家蕩產、借外債也要去做試管嬰兒的地步。」今年51歲的許麗仍沒有放棄,「那3個胚胎,就是繼續借債也要移植」。她有三個願望:希望政府報銷做試管欠下的外債;希望政府幫忙解決這幾年欠繳的社保;此外,她希望有北京的醫院幫助她修復子宮內膜。這樣她就能再生一個。 2015年2月,浙江紹興婦女楊華的兒子因尿毒症去世,年僅25歲。
  • 失獨老人調查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葉兒黃比老龐小5歲,文革時老龐被打成反革命,葉兒黃也被下放勞動十年,回城後她四處找人給他平反,到女兒出生時,老龐已經39歲。那是計劃生育管控最嚴格的年代,所以儘管老龐攢夠了交罰款的錢,打算再生個兒子,但這事被單位知道後,孩子還是被打掉了。
  • 男子鬧市跳樓砸死高三學生:想死的人死了,想活的人也死了
    12月24日晚上,也就是昨天,也就是平安夜,重慶某購物廣場,一男子跳樓自殺,砸傷兩名女孩。3人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調查,兩名女孩一個年僅17歲,一個年僅15歲,正在上高三。我從不想去指責那些輕生者,一是死者為大,二是他們生前承受著我們所無法了解的東西。
  • 馨美聚愛服務中心志願者真情關愛失獨家庭
    觸情生愛在馨美聚愛服務中心記事本上,2018年的一串串數字躍然紙上:走訪慰問失獨家庭40餘戶,傷殘家庭152戶;幫助雙江坪底村85歲的廖大爺夫婦採摘銷售農產品;協助杉山鎮集和村失獨家庭李某申請法律援助,聯繫免費律師…… 馨美聚愛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16年,羅素珍任法人代表、理事長,現有志願者1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