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老人調查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2021-01-18 騰訊網

大聖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夏南路,京杭大運河西岸。葉兒黃和丈夫老龐就住在寺裡。

葉兒黃比老龐小5歲,文革時老龐被打成反革命,葉兒黃也被下放勞動十年,回城後她四處找人給他平反,到女兒出生時,老龐已經39歲。

那是計劃生育管控最嚴格的年代,所以儘管老龐攢夠了交罰款的錢,打算再生個兒子,但這事被單位知道後,孩子還是被打掉了。

女兒從學校畢業後,夫妻倆託人給她找了一份廈門航空公司的工作,因為離家遠,女兒並不願意去,但老兩口覺得就業形勢不好,還是說服女兒去了廈門。

2007年6月底,女兒突發病毒性腦膜炎,在醫院搶救45天後離開了人世。

老龐是中醫,擅長針灸,在鎮江一帶小有名氣。因為給方丈治病的緣故,他說起自己喪女的遭遇。在方丈的勸導之下,他皈依佛門做了居士,方丈在寺內騰出一間房給他當診室,從此,老龐幾乎沒有回過家。

老龐住進寺裡不久之後,葉兒黃也在方丈的勸說之下,一起搬了過來。儘管她至今仍然不信佛,但寺院裡的環境可以讓她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平復。

葉兒黃說,女兒的事是她和老龐之間的禁忌,不能提。但她知道,如果老龐開始不停地抽菸,那就是他想孩子了。

如今,他們已經在寺裡住了4年多,這期間,葉兒黃得了乳腺癌,開了刀,媽媽和妹妹先後去世,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

寺裡沒有電視、網絡,吃的也不合她胃口,她更喜歡每天和失獨者QQ群裡的同命人們聊聊天。目前像這樣的QQ群在全國已經有很多個,失獨者們每天在群裡相互慰藉、抱團取暖,也會時不時地相約一起去旅遊。也許只有這種相聚能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和安慰。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消息,目前,我國的生育水平遠低於1.8的官方公布水平,更低於2.1的人口更替水平。人口紅利加速消失、老齡化加速以及未來可能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成為新的重大挑戰。鑑於這種現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建議,儘快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可考慮全面放開二胎。否則,越晚越被動。

顯然,葉兒黃這代老齡失獨者已經無法享受到二胎生育政策,她只能寄希望於政府給她一點經濟上的補助,例如,跟計生委申請一間廉租房,那樣她既不用回到從前的家中觸景傷情,也可以比在寺裡生活得更舒服,她說只要能把剩下的幾年好好活過去就行了。

老龐今年70歲,有嚴重的心臟病和高血壓。他沉默寡言,很少露出笑容,早晨,他在診室裡給慕名而來的人們針灸,空閒時就坐下來抽菸,表情總是很凝重。他說:「你問我還有什麼要求,我什麼要求也沒有,我只想死的時候能痛快一點。」

相關焦點

  • 騰訊網新聞中心記者吳家翔:理解面對的新聞事件比拍攝技法更重要
    騰訊網新聞中心記者吳家翔:理解面對的新聞事件比拍攝技法更重要▶訪談嘉賓:吳家翔:1984年3月出生,2007年畢業於寧夏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進入《京華時報》實習,2008年7月入職《中國氣象報》任攝影記者,2011年8月入職騰訊,現供職於騰訊網新聞中心。主要作品有《失獨餘悲:中國失獨老人調查》《事實孤兒》《知青病人》等。2014年4月其攝影作品《跟「未來」有關的遊戲》獲得第十屆華賽肖像類組照銅獎。
  • 《活著》:面具娃娃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完) >>相關推薦:敬請關注騰訊網「微行動-圓夢留守兒童」計劃,匯聚微博之力,給中國鄉村兒童一個更加美好的童年! 歡迎愛心網友加入騰訊新聞的志願者團隊,協助維護「微行動-圓夢留守兒童」微博官號。有意願加入的網友請將自己的簡歷(包括相關志願者經歷)發送至郵箱:822996961@qq.com。
  • 失獨老人調查:有人現「逆反心理」憎惡小孩 恨不得放學兒童被壓死
    如果他活著,現在應該32歲了。她不敢把照片存入手機,也不敢回憶,因為「一想起就流眼淚,一想起來就哭」。但她還是拿出了4張老照片。廣西一位60歲失獨母親通過供卵試管嬰兒生子。網絡新聞圖片。 但許麗仍屬「易孕體質」。
  • 失獨老人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養老院將他們拒之門外
    在我們國家,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數量極為龐大的群體——失獨老人。1982年9月,我們國家將計劃生育定位我們的基本國策。這一國策在成功、有計劃的控制住了人口的同時,也側面影響了失獨老人的數量。「我是多麼喜歡孩子,但是為了執行計劃生育,我只要了一個孩子,到最後我落了個啥現在。」
  • 國內首家失獨老人救助基金會成立
    點擊查看 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3月28日在北京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由民政部主管、專門為失獨老人服務的全國性基金會。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說,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02億,佔總人口的14.9%。
  • 清水慈善攜手成都維夢公益看望失獨老人
    慈善 | 助學 | 扶貧 | 養老院 | 環保 | 動物保護讓更多貧困家庭因您而受益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離世,這種家庭被稱為「失獨家庭」。失獨老人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生大悲後,已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只能獨自承受養老的壓力與精神空虛。
  • 愛心敲門,敲開失獨老人心門
    為切實將關心關愛失獨家庭落到實處,近日,小巷管家得知孫桂明老人的女兒、老伴相繼去世,給老人身心帶來極大傷痛,同時,老人還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小巷管家志願者將其列為重點關愛對象,立即對這位失獨老人開展幫扶慰問,進行「愛心敲門」行動。志願者們多次來到老人家中,不僅和老人聊家常,還幫她做家務,通過交談了解老人在生活上遇到哪些困難,及時給予幫助。
  • 失獨老人:「直到停止呼吸,才能忘記孩子」
    可是那些失去的自己的孩子沒有人照顧的失獨老人誰來給他們養老送終呢?失去的子女的痛苦只能自己獨自承受,暗自流淚。老伴的身體抱恙,只能自己自己肩負起照顧彼此的責任,不離不棄,生死相依。面對悲慘的人生遭遇,他們只能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活出尊嚴,活出自己!  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失獨老人。
  • 平陰新聞:「暖心行動」讓失獨老人不再孤單
    縣衛健局:「暖心行動」讓失獨老人不再孤單為幫助失獨家庭的老人重塑生活勇氣和信心,提供精神上的關懷,12月16日,平陰縣衛健局、縣計生協會聯合開展 「暖心行動」聯誼會活動。一大早,衛健局工作人員就來到活動現場,精心為參加活動的特殊家庭成員準備了水果、瓜子、蛋糕等。
  • 兒子去世16年終下葬,6旬母親成失獨老人:後事料理不完不放心走
    像胡月琴這樣失去獨生子女的老人,被大眾稱之為失獨老人,他們的晚年沒有兒女照顧,或許要比從未養育過子女的丁克要悽涼得多。他們曾經看到子女一天天成長變化,為子女高興擔憂,正當子女可以自己去開拓一片天地時,卻突然隕落,怎麼能不令老人們難過呢?他們會一遍遍地陷入到回憶中,用回憶來安慰自己,也是在懲罰自己。
  • 騰訊新聞:用「守、攻、創」串聯社會和商業價值
    目前,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認知與信息傳播調研報告》,以及工信部發布的《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中,騰訊新聞在最具社會價值、滿意度和最具公信力三個方面都位列商業媒體第一。良好的公信力,是騰訊新聞發展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堅實土壤。
  • 「失獨後,我又生了一個女兒,被一個跳樓的人砸死了」
    更讓人不忍的是,那個17歲的女孩,是失獨家庭再生女,她的父母,第一個孩子十幾歲去世後,又懷了她。可想而知,她是父母活著的希望。而本來,她還計劃著明年去俄羅斯讀書。在很多失獨老人心裡,孩子不在了,他們已經沒有權利去笑、去享受、去玩了。似乎只有活得糟糕一些,才能平衡失去孩子的痛苦。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最大限度保留孩子的痕跡,活在孩子還在的環境裡,把餘生循環成了一天。
  • <轉>漢字叔叔richard - 留住漢字叔叔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這當然是一個好的新聞故事,而且就發生在身邊,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先找到他。漢字叔叔有自己的微博,找到他也是通過他微博上的預告,8月5日下午,他會在天津靜心瑜伽會館練習瑜伽。沒想到,那天下午在靜心瑜伽等候採訪漢字叔叔的記者有五家媒體之多,還有兩位從北京趕來的網站老總,以及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 當年那個不顧反對,執意生下雙胞胎60歲失獨老人,她過得怎樣?
    我們經常在新聞或媒體上看到大大小小的消息,其中有不乏許多都是在討論女性婚姻與生育關係之間的命題,由此可見,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仍舊認為血統論的重要性。60歲失獨老人堅持受孕今天我們要講這樣一位老人,她已60歲的高齡,依舊選擇堅持受孕,她有著怎樣的故事?當年那個不顧反對,執意生下雙胞胎60歲失獨老人,她過得怎樣?這位老人叫做盛海琳,她原本和老公有著一個心愛的女兒,一家人過著和和美美的生活。
  • 注意力時代,騰訊新聞選擇「攻心」
    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認知與信息傳播調研報告》,以及工信部發布的《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2017)中,騰訊新聞在最具社會價值、滿意度和最具公信力三個方面都位列商業媒體第一。
  • 與其說騰訊是一個遊戲帝國,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媒體帝國
    而類似新聞獎評選的致敬活動、峰會、論壇還只是其中一角,騰訊更妙的布局在於"穀雨實驗室"、"稜鏡"、"深網"等深度調查、非虛構寫作欄目的長期耕耘。儼然翰林院,天下文人惺惺相惜,抓住騰訊這個可有名有利的平臺,抱團掘金。
  • 馨美聚愛服務中心志願者真情關愛失獨家庭
    2012年冬季,當時擔任樂坪街道計生專幹的羅素珍在一次慰問社區失獨家庭雷某的時候,耳聞雷某夫妻訴說失子的傷痛,一個本來十分幸福的三口之家變成了一個傷心的家,那時雷某正患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因長時間照顧丈夫也病倒了,生活非常艱難。羅素珍心裡受到強烈震撼,從那一刻起,她的心底萌發了一個念頭:要儘自己所能,幫助和關愛計劃生育失獨家庭這個特殊的群體。
  • 騰訊對話崔永元:《小崔會客》不是讓大家看形式的 《小崔會客...
    騰訊網:那麼今年這次我們騰訊網跟《小崔會客》欄目組有個一個互動的故事徵集,裡面有很多網友提出來的問題,那麼現在的電視媒體與網絡互動之間,它的意義在哪兒呢?    騰訊網:崔老師平時上網的時間多嗎?  崔永元:我上網時間不是特別多。我上網一般就是看看新聞,看看郵件。
  • |失獨家庭冬日慰問
    清水慈善本周來到了瓦房店市,為那裡的失獨家庭帶去了冬日生活物資,給予那些失獨老人陽光般的溫暖。婁汗升,男,66歲。兒子16歲時患紅斑狼瘡去世,耗光家裡積蓄。目前大叔沒有收入,僅靠政府扶持。自己的房子塌了,藉助外別人的危房裡,生活條件比較困難。
  • 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丁娜堅持為失獨老人上門服務5年
    鄭州人民醫院三月春暖花開季丨學習雷鋒正當時鄭州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無償為失獨老人上門服務6年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她就是學習雷鋒的正能量為失獨老人上門服務 她一做就堅持了6年說起神經內科三病區的患者李大爺(化名),他與丁娜大夫的緣分始於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