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時代,騰訊新聞選擇「攻心」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用優質內容,探索注意力的「深度」和「溫度」。

「故事的力量和平凡的力量,當它成級數迸發出來的時候會有很大的聲量場」,騰訊網副總編輯和首席主持人陳曉楠在近期活動中談到對《和陌生人說話》節目定位的解釋。這檔普通素人故事節目,從2017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整整播出了三季。在豆瓣上,每季評分都在9分以上。只有5期的最新一季,評分更是達到9.6分。

《和陌生人說話》的成功只是騰訊新聞內容矩陣的縮影,還有包括《十三邀》《巔鋒》《財約你》等訪談節目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這刷新了不少人對偏嚴肅新聞內容的刻板印象。事實證明,在受眾注意力被娛樂八卦和標題黨構成的信息洪流所裹挾的時代,優質內容仍然具有獨特的受眾市場和深度價值。

時代需要深度內容

《連線》雜誌曾用「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定義新媒體,它反映出內容生產門檻不斷降低的事實。就像印刷機的發明讓貴族、僧侶等知識壟斷階層瓦解,15秒的短視頻和140字的微博也在過去幾年深刻改變了內容生態。

這不免讓一些人憂心忡忡,他們害怕未來的生活被假新聞、標題黨和粗製濫造的垃圾信息佔據。

雖然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快消化」確實是難以抵擋的趨勢;但從另外的角度去看,當信息越是冗餘,那些優質和具有公信力的新聞內容也就越具有價值。

信任價值,成為騰訊新聞平臺的差異化標籤。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認知與信息傳播調研報告》,以及工信部發布的《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2017)中,騰訊新聞在最具社會價值、滿意度和最具公信力三個方面都位列商業媒體第一。

另一方面,在內容的生產和分發環節,從最早的編輯分發、訂閱分發到最新的算法分發,你能看到技術在內容產業中的介入程度越來越深,這引發了很多問題,例如點擊量驅動下的低質內容泛濫以及所謂的信息繭房等問題。「內容是服務於人的,技術是服務於內容的,所以內容一定是基礎」,在被問到技術和內容的關係時,騰訊PCG內容出品部總經理賀國帥對36氪說道。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新聞在今年年初選擇用「打開眼界」替代「事實派」作為自己的slogan,背後反映出騰訊新聞對優質內容價值的信心。

「所有記錄都通向意義,我們做的是一個時代的底稿、歷史的底稿,是可以被收藏、回味和品鑑的。如果把事件拉得更長來看,優質內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可能就是我們的歷史」,騰訊網副總編輯馬騰這樣介紹優質內容對於整個社會的價值。

馬騰帶領的團隊主攻商業財經方向,相較於娛樂、體育等更加大眾化的內容,她也面臨著如何平衡內容和傳播度關係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她不願意過分妥協。賈伯斯曾經說「我們定義需求」,馬騰拿他做類比指出,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據受眾需求去生產和餵養信息,這顯然不應該成為內容發展的全部。

在同一場活動中,騰訊公司副總裁欒娜用「參差多態」形容內容和營銷生態應有的格局。顯然,深度內容也應當成為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用深度和溫度重新錨定注意力價值

1977年,加拿大傳播學者達拉斯·斯麥茲提出「受眾商品論」,她認為廣告銷售的主要資源是受眾注意力。顯然,眼下的「流量經濟」就是這一理論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翻版。

然而,這也引導不少人進入誤區:他們過度重視注意力資源的規模,卻忽視了對注意力深度和溫度價值的縱深挖掘。比如,大流量就必然有價值嗎?通過標題黨集聚的流量對廣告主形象有幫助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為大流量信息若狂時,不要忽視其中或許潛藏著大量無效曝光;在收割標題黨集聚的流量時,需要思考品牌形象或許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修復。

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結論:隨著流量紅利時代的趨盡,「擁有流量」不是全部,「用好流量」成為關鍵。

一般來說,平臺能夠為廣告主提供雙重價值:其一是基於流量本身的曝光價值,它確保信息被受眾看到;其二是基於平臺形象的語境價值,平臺營造出的氛圍和調性也能夠對品牌形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多數純粹的流量聚合平臺只能挖掘第一層面的價值,但當下,騰訊新聞希望通過深耕內容將第二層面的價值也充分釋放出來。

《十三邀》和雷克薩斯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從節目開播至今,《十三邀》總播放量破13億,雷克薩斯幾乎在每一季中都與騰訊新聞進行合作。除了看中《十三邀》較高的播放量和討論度帶來的曝光價值外,對雷克薩斯而言,節目的高端人文調性為品牌提供了絕佳的上下文語境,這或許是更大的價值所在。

事實上,相較於其他節目的商業化合作,雷克薩斯在《十三邀》中真正露出的機會並沒有那麼多。但品牌形象和節目風格的契合,讓流量的商業化依然能夠達到共振和放大的效果。

作為《十三邀》製作團隊的負責人,李倫解釋道:「我們的客戶一定是遇到了跟他一樣,想打開春暖花開的世界的導演。所有的善意、好奇和努力讓他們走到一起,然後偶然的出現了《十三邀》這樣一個幸運兒。」

無論如何,有更多廣告主為此「買單」,便是對堅守創作初心的內容製作團隊而言,是一種最好的肯定。

當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開始發現內容的「深度」和「溫度」能夠讓注意力釋放出更大的價值後,深度內容創作的好時代就到了。從今年開始,騰訊新聞建立了內容工作室制度,旗下的六個工作室明年將在不同方向上發力,話題方向涵蓋國風文化、現實人文、商業文明、女性力量和青春新勢等等。雖然方向不同,但在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價值觀上高度一致。

發力優質內容生產,騰訊新聞的差異化價值在當前眾聲喧譁的時代越發被凸顯。如果平臺只能帶去曝光價值,那意味著它只能將信息單向推給受眾;但好的內容不一樣,它能夠將消費者拉到品牌身邊,讓品牌和用戶之間的關係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共情。持續在優質內容生產能力上發力,騰訊新聞看到的顯然不是眼前苟且,而是詩和遠方。

信息入眼,內容攻心

賀國帥用「守、攻、創」三個字來總結騰訊新聞在2020年取得的各項進展和2021年的發力點。

「守」是指對媒體公信力的堅守,因為信任在未來會成為媒體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攻」是指嘗試與用戶產生心靈上的連接,在比拼聲量的時代更要具備沉澱用戶注意力的能力;「創」是指對更多內容創新方向的探索,跟上傳播環境變遷從而基業長青。「年輕化、流量化、有文化」,騰訊新聞新的內容創作方向是為了讓好內容拓展出更大影響力。

至於優質內容到底能為廣告主帶來什麼,一組企鵝智庫的調研數據能夠說明問題:86.6%的用戶通過熱點新聞最能產生長久記憶,75.9%的用戶表示當廣告出現在熱點新聞、深度報導和高質量欄目中時能夠讓它最具有信任感。相反,如果廣告出現在標題黨內容或者沒有公信力的平臺中時,僅僅只能獲得4.7%的信任感。鮮明的數據對比顯示出,在未來的營銷中,語境價值相較於曝光價值對廣告主而言可能具有更重要也更長效的作用。

《數字內容產業趨勢報告(2020-2021)》

在接受36氪採訪時,賀國帥提到騰訊新聞希望能打造「中國第一商業創意團隊」並做出更多高級的商業內容。從全球範圍來看,不少頂尖媒體曾經或正在推進類似能力的建設,例如紐約時報就打造了一支名為「T Brand Studio」的原生廣告創意團隊。而在騰訊新聞內部,包括《十三邀》《財約你》等IP都已經推出過和品牌方共創且廣受好評的定製內容。

騰訊新聞還提出了名為「Brand Touch°」的內容營銷方法論,它由信任背書(Truth)、內容創作(Originality)、營銷賦能(Utility)、人機協同(ConTech)、打動人心(Heart)組成。從創作到技術、從內容到商業、從淺層到深層,這套方法論並不偏廢一方,而是更強調協同作戰的價值。

在信息市場越發糾纏於爭奪流量的「入眼」之戰,騰訊新聞選擇了另一條路徑:通過深度內容「攻心」,最大化釋放流量價值,並用商業化變現換來的收入持續創造更多的優質內容。從「入眼」到「攻心」,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當然,要持續做深度內容並不容易,因為它很難體現出規模效應,所以來自外部環境的支持就變得非常重要。不過好消息是,無論受眾還是廣告主都開始重新發現優質內容的價值。快被信息浪潮吞沒的受眾需要優質內容洗滌心靈,廣告主也希望獲得優質內容實現曝光和語境雙重價值的豐收。

賀國帥也發現了這一趨勢,他坦言在年初有不少廣告主將預算切向直播帶貨等能夠帶來即時轉化的渠道;但當經濟環境好轉後,又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不甘於只掙短期的快錢。一位外企營銷的負責人向他提到,雖然自己也會嘗試強效果渠道,但這些渠道很難展現品牌內涵和品牌背後的故事。

「大家的苦日子過去了,困難之後,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注重自己品牌的長遠建設和挖掘長期價值。」在他眼中,「攻心」的優質內容和在它基礎上建立的營銷生態依然有著光明的前景。

相關焦點

  • 騰訊新聞想讓大家「開眼界」
    二是騰訊新聞認識到,衡量用戶的價值不再是DAU、時長這些數據,而是回歸到「人是萬物的尺度」,看重內容的長遠價值。所謂眼界,其實是跳脫出算法之外的內容。是在基於內容權威可靠豐富的前提下,用戶能夠了解更多一些不了解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一些哪怕非常微小但是有趣有用的東西,由此開拓視野,提升自己。說白了,不再把用戶當「傻子」,而是當成「人」去看待。
  • 騰訊新聞:用「守、攻、創」串聯社會和商業價值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平臺肩負著向用戶傳遞真實信息和良善價值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商業價值落地的挑戰。可以看到,有平臺選擇無節制地向用戶投餵其興趣範圍內的內容,試圖佔據更多的用戶注意力。這樣的模式,不僅讓用戶的認知愈發固化,也給虛假信息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貶損了媒體平臺社會價值的實現。
  • 騰訊遊戲,很「有戲」
    當然,片子並不是通過這種抽象的道理說教展開,而是以極具代表性的人與人的關係場景解讀了遊戲的諸多「可能性」。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片子從下面這幾個關鍵詞闡述騰訊遊戲的意義: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遊成為一代年輕人的「標配」。與傳統遊戲受技術條件限制,以個體娛樂為主要功能不同,當下的遊戲已經融入了更多人際社交因素。
  • 《我們的歌》:「我們」有時代,而「歌」無時代
    恰如這個名字,《我們的歌》——「我們」是有分別的,各自生活在各自的時代之中、文化之中,而「歌」卻是無分別的,它跨越了時代的差距、融合了文化的障礙,成為了我們之間的同一首歌。所以,「我們」有時代,而「歌」無時代。
  • 騰訊的 AI 進化了!王者榮耀「絕悟」升級,全英雄池解禁
    AI 王者「絕悟」升級了,能達到精通金庸武俠裡所有武功的那種水平。今天,騰訊宣布,由騰訊 AI Lab 與王者榮耀聯合研發的策略協作型 AI「絕悟」推出升級版本「絕悟完全體」。這一升級的背後,則是騰訊策略協作型 AI 算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與之相關的研究也已被 AI 頂級會議 NeurIPS 2020 與頂級期刊 TNNLS 收錄。
  • 「追光」2020騰訊新聞新視頻大賽,正式啟動
    2020騰訊新聞「追光」新視頻大賽正式啟動,我們呼喚熱愛創作的你,和我們共同探索新視頻的內容想像力。我們堅信:好內容,自有光。為此,我們準備了最高10萬元獎金、億級曝光資源、專項創作者扶植計劃。你可以在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主頁面左邊欄「圖文/視頻→視頻發布→投稿→勾選「追光新視頻大賽」」進行投稿。溫馨提示:在視頻發布頁面,需要在標題中加賽道名,如報名「新知人類」賽道,規範標題例如:新知人類|5G到底有多快?
  • 賽事版權「後理性」時代,直播平臺下一站?
    文 / 曹田一在這近一周的時間,體育行業裡最大的新聞發生在版權領域。北京時間9月3日,PP體育宣布與英超解約,雙方的合作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在官方聲明中,PP體育表示:「與英超在版權價值方面存在分歧。」一邊是全球最昂貴的足球賽事,一邊是中國最大的體育賽事直播平臺,雙方的「正面交鋒」引起了行業的關注。這不是版權領域近期的唯一震動。
  • 騰訊將推微信讀書版「Kindle」,600 元起;Keep 估值 20 億美元,暫...
    此外,有網友反饋,在騰訊新聞 App 內,相關媒體報導的分享轉發按鈕徹底消失了,而在騰訊新聞內搜索「騰訊封禁飛書」,其資訊頁搜索結果不會出現相關新聞報導。希望騰訊新聞作為一個新聞平臺,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地呈現報導,停止幹預輿論傳播秩序。
  • 從貴到便宜:注意力>時間>金錢
    減少在不重要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賈伯斯他讓好友三宅一生給他做了夠穿一輩子的黑色高領衫。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教授曾提出「自我耗損」理論,人腦用來處理信息的容量和精力有限,每做一次抉擇都會耗損一定腦力,影響之後的決策能力和意志力。跟有錢人學提高效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無關緊要的選擇。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風險,一分價錢一分貨,亙古不變。
  • 視頻創作者走向「雨林」的時代到了
    此時成為「雨林」就是一種選擇。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的解釋很巧妙,「我們的雨林生態裡,既有長視頻,也有中短視頻。無論什麼樣的內容形態,在這個系統裡都擁有自由呼吸和上升成長的空間。」
  • 「騰訊作業君」App上線,端出在線教育「全家桶」
    無懼小學生上App Store打一星,繼QQ課堂後,騰訊又上線一款獨立在線教育產品,便捷教師在線布置作業。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獨家獲悉,騰訊於近日推出了全新的教育產品「騰訊作業君」App,並且附帶上線了「騰訊作業君」微信小程序,方便師生們在微信端使用。
  • 讓我們一起「虛情假意」的關心一些事.
    而十年之後的現象級則直接表現為「刷屏」:熱搜屠榜,公眾號整齊推送,朋友圈集體討論,抖音一刷十條。其實,所謂的「現象級」本就該是迎著社會的情緒,隱喻體制癥結,揭示時代特性的內容,在任何一個時期裡的現象級背後,都是當下社會關切和社會議題的最突出體現。
  • 騰訊新聞五步營銷野心:將商業變成打動人心的好內容
    騰訊公司副總裁 陳菊紅 面對不同的人群打造不同的優質IP,騰訊新聞希望通過打造美好內容,呈現可覆蓋多元用戶與場景的內容「引力場」,為品牌選擇契合自身的內容營銷提供豐富
  • 出品美好 打開眼界:騰訊新聞2021美好內容版圖全新發布
    12月10日,「出品美好,打開眼界」騰訊新聞美好內容品鑑會在北京舉行。騰訊新聞發布了2021年內容布局及重磅IP片單,通過國風文化、現實人文、商業文明、女性力量、青春新勢五大內容賽道,打造美好內容「引力場」。
  • AI書法「寫」春聯,央視新聞X騰訊玩出新花樣
    2月8日,央視新聞與騰訊聯手將春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進行了展示——「用AI寫春聯」小程序正式上線。其中騰訊文旅與騰訊AI實驗室共同為該小程序提供了技術支持。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打拼的遊子響應國家的號召,選擇就地過年。央視新聞聯合騰訊 AI Lab ,讓AI研習名家墨跡,推敲遣詞造句,為廣大用戶線上寫春聯。希望藉助科技的力量,讓身在他鄉過年的人們,也能為家鄉貼上一副春聯,傳遞對家鄉對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在小程序中,用戶輸入關鍵字就能生成一幅AI書寫的幸運春聯。
  • HBO可謂「凜冬將至」
    雖然這對於AT&T(HBO的母公司)來說,具有極大的利潤,但一旦他們喜愛的節目結束,他們就會面臨消費者「取消訂閱」的巨大風險。Mintel還指出,HBO目前在消費者購買清單上的排名相對較低,HBO可能是一個家庭選擇的第四項OTT服務,而不是他們首選的OTT服務。
  • 騰訊QQ「養火」等級更新,升級「火炎焱燚」好友互動標識
    騰訊QQ「養火」等級更新,升級「火炎焱燚」好友互動標識 近日,騰訊QQ更新好友互動標識,繼「暢聊之火」、「聊得火熱」後,在火花系列聊天標識中新增「聊得炎熱」、 「暢聊之焱」、
  • 電動並非「取代」 而是多了「選擇」!
    來自電池與馬達的高八度交響曲,比起當前內燃機為主的磅礴與震撼,可謂既熟識卻又陌生的存在;然而一談到「取代」兩字,對於我們戀眷汽油引擎的心而言,那可說是如同「訣別」一般的痛心與不舍,筆者與大家一樣深知內燃機的美好也懂環保永續的重要,當然這回要跟各位談的並非那麼悲觀與絕對!
  • 電視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的時代 西曆2202年的選擇」放送時間決定
    電視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的時代 西曆2202年的選擇」放送時間決定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王晰攜「君歌年華」收官作《別離的預感》「返場」騰訊音樂 演繹...
    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25周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TME)推出了特別企劃「返場」之「君歌年華」專題,邀請六組不同世代與風格的歌手和音樂人,用全新視角和顛覆性改編將經典旋律與歌詞重新打磨,希望通過經典重繹喚醒樂迷的全新感動。6月12日,隨著王晰演唱的《別離的預感》上線後,「君歌年華」專題也宣告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