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每一次上新主播都會成為熱門話題。9月10日晚,央視王牌欄目《新聞聯播》加入一位「年輕」成員潘濤,首次搭檔海霞全程主持。《新聞聯播》無疑是央視最具標誌性的節目之一。 自1978年推出以來,它得到了市場和國人的一致肯定。 因此,直到今天,隨著幾代人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新聞聯播」仍然按時與觀眾見面。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幾十年來永遠不變的是新聞內容的持續輸出。 而輸出內容的人迭代更新。 10晚,當潘濤成功完成《新聞聯播》的主持播音後,意味著這檔節目的話簡已正式傳到潘濤手裡。
作為《新聞聯播》的新面孔,潘濤在本次節目播出中的表現自然會受到觀眾的熱評。 觀眾一定會有一個疑問,這個新面孔主持人在《新聞聯播》之前有哪些經歷。
潘濤曾是東方衛視的節目主持人,後來在央視主持《晚間新聞》欄目。
儘管兩檔欄目都是新聞類節目,但這兩個節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新聞聯播》是在黃金時段直播,同步在線觀看人數超多。據2014年的一次統計,《新聞聯播》收看量月均達72.35億人次,相當於近14億中國人每人都貢獻了5,6次收視。
《晚間新聞》是在晚上10點播出的。不同的播出時間使得這兩個節目的收視率有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給主持人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觀眾眼中的人氣。所以即便是潘濤已經在央視主持了四年,但在觀眾眼中,他仍然是「新人」。
和他首次搭檔的海霞於2007年正式開始主持《新聞聯播》,老帶新是歷來的傳統,由海霞與潘濤完成首秀,自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潘濤的壓力,也可以讓觀眾仍保留一些親密感。
在了解了潘濤過去的主持經驗之後,我相信觀眾會更加關注這張新面孔在CCTV 王牌節目《新聞聯播》中的表現。事實證明,能在新聞聯播中露臉的主持人,可見央視對其的認可度。但是觀眾是否可以認同主持人,則需要根據主持人的表現來判斷。
從昨晚首秀來看,有著多年主持經驗的潘濤整體表現上突出了「專業」一詞。 這也是成熟主播和年輕主播之間的最大區別。
潘濤的主持風格表現穩定,每詞每句都是典型的「廣播口音」。 對於熱衷這檔節目的觀眾來說,新聞內容為重,主持人的聲音是次要的。儘管潘濤的聲音給人感覺不熟悉,但觀眾們也沒有理由和權力去拒絕此聲音。
對於年輕觀眾來說,除了感受主持人播音能力外,還有他的顏值。
這裡的顏值自然不是指像明星一樣流光水滑的外表,而是指它是否符合《新聞聯播》的標準臉。
新聞節目與綜藝類節目和文化節目不同。 由於其特殊的性質,主持人必須從外觀上對觀眾產生信任感。 從羅京到王宏民到康輝,再到現在的潘濤,他們的臉型都有一個共同點「方」,因此被稱為「國字臉」。顯然,「國字臉」的出現更適合新聞節目主持工作,潘濤的臉型再加上他的工作經驗,他就是是央視而生。
潘濤,1971年出生於四川,1998年進入東方衛視,2016年進入央視《晚間新聞》。他在外觀上符合觀眾對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看法,因此當觀眾逐漸熟悉這張嶄新的「 CCTV面孔」時,他擔任了《新聞聯播》的主持人 也可以是穩定地持續下去。
當然,就首場演出而言,潘濤的表演還是有些不足:過於緊張的發音和太過「模式化」的音調會使觀眾感到有點不自然,但我相信 這個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可以迅速適應《新聞聯播》的主持氣氛,並解決自己的缺點。
潘濤在下了節目後表示:第一次好緊張,但播完後如釋負重,自己一定會回看並總結。
潘濤韜之後,未來更多的新鮮面孔將出現在《新聞聯播》的欄目裡,並且該節目給觀眾帶來的回憶將繼續像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