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維模型來自古典的《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裡的聯機學習模型。
李小龍,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第一位屹立於國際舞臺的華人功夫巨星。
在功夫領域,他是當之無愧的王者: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美國報刊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1999年,入選美國《黑帶》雜誌「十大世紀武術家」榮譽榜,位居榜首;2008年,世界最強MMA(綜合格鬥)組織美國UFC與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聯合,共同推介李小龍。UFC主席達納·懷特(Dana White)讚譽李小龍為「MMA之父」……
在電影領域,即便只有四部半電影,已足夠李小龍名垂影史,因為: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行工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2005年,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李小龍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除開功夫和電影兩個方面的成就,李小龍的影響更是全球性的,直到今天,全世界有關李小龍的紀念活動仍然不絕於耳。無數人將他奉為心中的偶像,精神信仰,周星馳、李連杰、科比、周杰倫……無一不是將他作為終身致敬的對象。
對於這樣一位神一樣的人物,再多頌揚的詞都不足以表達心中的崇敬之情,然而在崇敬之餘,我們更應該學習偶像的精神,學習偶像身上的優秀品質,讓他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才是我們應該致敬偶像的方式。
在李小龍短暫的一生當中,要說他進步最快的時期,那便是19歲隻身落地美國到他成為武術高手的這段時間。標誌他成為武術高手的就是24歲那年,他應邀作為嘉賓出席加州長提國際空手道錦標賽,這期間他用了5年時間。
是什麼讓他在短短5年內,從一個練了幾年詠春還不算太出眾的武術新秀躍升成為中國武術高手的呢?除了他的天賦以外,他是怎麼學習的呢?
古典老師在他的《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指出:「李小龍也許是中國武術界第一個聯機學習者。」
武術在中國一直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各門派之間都是固守嚴重。一個人如果拜入某個流派,一日為師,便是終身不會再入他門,未經允許學別家的功夫就是欺師滅祖,更別說公開傳授。
但是,李小龍沒有這種門派之見。大二他就開始教授詠春了。這吸引了大量的功夫高手。李小龍不僅自己教授功夫,還能把自己從大學修習的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融入到功夫裡,構建了自己的武術哲學體系。將哲學和中國傳統武術融合在一起,李小龍將其命名為截拳道。這是他傳授給世界的第一個知識模塊。
李小龍的截拳道是「開放的」,他不拘泥於自己的武術,將宗旨「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運用其中,時常跟別武術的高手交流切磋,迅速整合之後,將新的體會又分享給更多弟子。學習——理解——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環,他自己的功夫逐漸集大成。
這整個的過程,就是一個完美的聯機學習的過程,它包括了四個步驟:
這種學習方式更加的高效,真正實現了博採眾長。
優秀的學習者都是通過聯機學習的方式,能夠做到在不同的領域獲得非凡的成就。而這種學習方式如滾雪球一般,經過反覆的打磨和繁殖,不停的完善不停地趨於完美。
聯機學習是這個知識大爆炸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學習方式,除非你想永遠的掉隊……
行動吧!
讓聯機學習成為你學習偶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