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劉香成,著名記者,華人攝影家,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創始人。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是要有那個時代特點的記錄。——劉香成劉香成美籍華人,1951年出生,成長於福建省福州市,高中畢業後,1970年到美國上大學。曾任美聯社記者、《時代》周刊駐華首席攝影師。上世紀80年代初,劉香成是被《時代》周刊派駐到中國的第一位攝影記者。1992年,因出色報導重大國際新聞,劉香成獲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2013年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他的「中國夢 三十年」的個人攝影展。世界上有那麼一種人,喜歡用相機延續故事,希望用照片再現歷史。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攝影師用他獨有的視角帶我們走近他鏡頭中的故事,而我們通過照片了解過去、了解真相。他是手持照相機的記者,曾獲得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的唯一華裔攝影師;他也是經理人,曾任時代華納集團中國首席代表,新聞集團常務副總裁。那些年,他幾乎把全世界有新聞的地方都跑了個遍。當時圈內流傳著一句話,「哪裡有新聞,劉香成就會出現。」面對這一切的榮譽和成就,他卻淡淡地說:「我只是個舉起相機的旁觀者,為了真實的歷史。」劉香成作品。攝於1981年的雲南,在80年代,現代時裝開始影響中國的年輕人。朋克墨鏡三兄弟,現在看來依然很酷。新的娛樂、新的運動、新的服飾、新的表情,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劉香成 攝)1971年,20歲的劉香成赴美留學,專業是國際關係。懷抱著了解和參與美國社會的熱情,專業之外,他還選擇了攝影等感興趣的科目,每天東跑西顛,沒事就在紐約街頭隨意抓拍。留學期間,劉香成給著名攝影師Gjon Mili當過9個月實習生,那時Gjon Mili已經72歲了,「整整9個月裡,他從沒有談過技術問題」,只是在每天傍晚,老人會指著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各種新聞圖片告訴他,「這張好,那張不好。」為什麼?因為「解讀事件比抓住事件更重要。」劉香成先生的作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攝於1976-1983年,這個時期的作品,較多是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捕捉和記錄。他記錄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變化。1978年,上海雜技團,熊貓衛衛和它的馴獸員羅新奇(音)。衛衛的節目是在舞臺上表演用刀叉吃糖。衛衛表演得越多,吃到的糖也就越多。1980,北京,農民在把大白菜扔向一輛緩緩移動的卡車
1980年代初,上海公園裡談戀愛的男女怯生生地親熱1977年,上海,小學生正在班級理髮店裡為彼此理髮。當年,中國恢復了高考制度
1980年,北京,在照相館拍攝結婚照的夫婦。為了節省開支,新娘選擇了只有上半身的婚紗1976年,劉香成以《時代》周刊美籍華裔記者的身份回到中國進入廣州,1978年北上京城,1984年離開。這期間,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關於中國的影集。這些作品,被集結在《中國夢:劉香成攝影三十年》出版。對那一代中國人來說,這些既是無比珍貴和熟悉的生活寫照。1981年,北京月壇公園,一對情侶正在分享親密時刻。
1979年,深圳,中國南方改革開放第一個新建的經濟開發區。三十年間,現代化進程已經滲浸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和瞬間,劉香成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國家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這是大時代中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中國夢」。1981年,北京,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在天壇公園的精品卡丹開幕式期間,為了讓一名中國顧客更顯英俊,幫助他整理衣領。羞澀地談情說愛的情侶、鬧市中展示禮服的模特……一個個細節都展現著我們生活的變化,折射出處在巨變時代中的人們物質生活日益改善,劉香成利用自己的觀察與攝影記錄,為我們呈現了一幕幕歷史畫面。1996年,上海模特姚書軼在鬧市中展示迪奧禮服,很快吸引了好奇路人的圍觀。1980年,傅弄玉(音)醫生和他的顧客——剛做過開雙眼皮手術的女士。為了整容者可以獨自騎自行車回家,一次只開一個眼睛。1979年,小澤徵爾指揮中央樂團排練貝九。世界著名指揮家和專業團不穿演出服的排練,蠻有味道的。1981年,美國搖滾音樂家威利·魯弗(左)與德懷特·米切爾(右)在中央音樂學院宿舍舉辦了一場即興演唱會。魯弗是耶魯大學的音樂教授,米切爾則是來自紐約的專業鋼琴家。1980年,中國第一家外資酒店建國飯店開業,老闆坐在中國式的椅子上喝著咖啡,身後是一排穿上了西式襯衫卻腳穿解放鞋的中國侍者,劉香成用廣角拍下這張照片,同一天,同一地點,中國知名攝影師王文瀾也在拍照。1980年,北京,陳宣遠,這位來自加州的美籍華人與中國國際旅行社北京分社合作,建造了中國第一家豪華酒店——建國飯店。事後王文瀾看到劉香成的照片深受震動,「因為同一個題材,我拍完剪彩就完事了,劉香成卻拍了這張,還拍了故宮前面一個穿著軍大衣的小夥子揮舞著玻璃瓶的可口可樂等他意識到這些可拍攝的時候『這些都沒有了』。」1981年,北京故宮,「嘗起來馬馬虎虎」,一個年輕人這樣評論可口可樂的味道。(劉香成 攝)劉香成的另一部分作品攝於1996年以後,透過他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家喻戶曉的名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側面。
1997年,北京,著名導演張藝謀(左)和演員姜文(右)在片場。
劉香成拍過很多名人,他的名人肖像系列中有許多現在已是非常知名大牌的人物,譬如張藝謀、姜文、陳凱歌、洪晃、陳逸飛、蔡國強、郭敬明等,只是劉香成的視角非常親民,他沒有顯示出某種眾星雲集的華麗感,而是拉近了這些電影、藝術、傳媒工作者與普通人的距離。她們是日常而活生生的。「當初我要拍陳凱歌,他到我家裡來,我讓他把鞋脫了、襪子脫了、躺在地上——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後來我才曉得那個人是很難搞的,我當時不知道,我就讓他趴在那兒。」1996年,畫家黃永玉在北京的家中。他自學美術和文學,不但是「畫壇鬼才」,同時還是少有的「多面手」。黃永玉的水墨畫以幽默著稱,畫中包含對社會的機智點評。1996年,洪晃,中國出生,在美國受教育,於20世紀90年代回國。回國後投身出版業,引領時代的尖端潮流。1996年,歌手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曾於2006年與西方搖滾之父米克·賈格爾在上海同臺演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這首歌深深地根植在一代人對80年代的記憶裡。1996年,搖滾歌手何勇,湧現於80年代末期,他是個當眾砸吉他的壞男孩,也會創作出如《鐘鼓樓》類的細膩音樂。
1997年,北京,演員徐靜蕾在一次演出前為自己化妝,那時,她的演藝事業剛剛開始。1997年,北京,舞蹈家金星在中央芭蕾舞團的練功房內熱身。他被公認是中國當代舞蹈領軍人物。1997年,陳逸飛(1945-2004年)。陳逸飛生於上海。是中國首位明星藝術家。20世紀80年代,他以精緻的現實主義繪畫成名,以此奠定了其在社會現實主義繪畫中的突出地位。2010年,湖北武漢,著名畫家劉小東在畫室中對著他的「繆斯」作畫。2010年,106歲的周有光,中國拼音之父。1955年,周有光為漢語創建了拼音這一個羅馬符號系統,這一系統極大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養。2013年,上海,明星作家郭敬明。這位年輕人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位居中國暢銷書作家的榜首。2013年,演員高圓圓在為某時尚雜誌的拍攝做準備。1983年,北京故宮,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76歲的溥傑正坐在紫禁城中雖然是《時代》與美聯社的記者,但劉香成說一生的工作,都沒有說是從新聞人的角度或什麼樣的角度出發,「我不把自己放在一個框框裡。」他補了一句「布列松也不會這麼認為,他只是深刻地關懷人」。1981年在故宮,劉香成為愛新覺羅·溥傑拍下肖像之後,溥傑轉身為劉香成拍下的照片。有評論家說,劉香成是在用西方的眼睛,懷著中國人的感情來看中國。劉香成覺得,最難的地方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採訪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觀點,思想在先,技術在後。「要學會觀察人,觀察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以及他和社會的關係。」「不管是政治大人物還是馬路上的普通人,當你拿起相機,被拍的人看著你,他會做無數的判斷。第一個判斷是這個人有沒有基本的信任,作為攝影師怎麼去培養這個東西很重要。而這是和光圈、快門都沒有關係。」古往今來,攝影這門活兒,都是在和人打交道。做攝影記者這麼多年,也是在不斷體嘗人性。劉香成曾經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他深刻地體會到,全世界無論是哪裡的人,人類的共同點遠遠比不同點要多得多。比如誠信與公德心,比如悲傷與恐懼。「掌握了這個共同點,你的能量就會變得很大。」 「我多麼珍視他對人民和土地的脈脈深情。他的作品樸素得像麵包,明澈如水,有益如鹽,新鮮如山風,勇敢如鷹,自在如無限遠雲。」 劉香成目前在上海生活,並創立了非營利性的上海攝影藝術中心(SCoP)。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劉香成致力於推動攝影文化的發展,鼓勵藝術家和攝影師創造更出彩的作品。
「中國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故事,
有無限的可能。
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細節,
來講述它。」
——劉香成
(來自劉香成攝影集《劉香成中國夢》;澎湃新聞、米拍攝影社區、攝影之都等)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侵刪。
商務合作聯繫方式:
微信:wfy8812。電話:13305518199微信改版,不小心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小雁子N」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
設為星標 ★ 」
商務合作聯繫方式:
微信:wfy8812。電話:13305518199喜歡,就幫助我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