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長賢 編輯|匡吉
「蔚來不是沒有本事,只知道對人好的暖男,現在要秀一下肌肉。」1月10日中午,在與媒體餐敘時,蔚來總裁秦力洪半開玩笑地說道。
前一天晚上,在一年一度的NIO Day上,蔚來秀出的肌肉的確震驚了業界。
與此前三屆相同,作為蔚來的年度大戲,NIO Day 2020仍是車主的大Party,也仍是蔚來創始人李斌的獨角戲,一面載歌載舞,一面有笑有淚。
與此前三屆不同,NIO Day 2020雖延遲到了新的一年,但信息量巨大,影響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不但穿透產業鏈上下遊,還擾動了中美資本市場,且在持續發酵。
發布會的前幾天,蔚來預告,NIO Day2020將發布三件事:第二代換電站、150kWh電池與首款轎車ET7。
當時,第二代換電站的主要信息早已劇透,媒體對150kWh電池是固態電池的說法將信將疑,更多把目光聚焦在ET7上,只是蔚來方面口風甚嚴,自詡「保密工作做得不錯」。
相比於第一代換電站,蔚來二代換電站在效能上有了大幅提升,電池數量最多可達13塊,日服務能力最高可達到312次,提升超3倍。而且,車輛可自動泊入,用戶無需下車,在車內一鍵啟動即可自助換電。李斌透露,蔚來將加快換電站布局,計劃2021年底全國換電站總數達500座。
隨後,蔚來發布的150kWh電池包,果然採用了先進的,也是爭議最大的量產固態電池技術。直至今日,這枚炸彈的威力仍在延續,甚至波及二級市場上與固態電池、鋰電池相關概念股的跌蕩起伏。
最後發布的蔚來首款轎車ET7,堪稱王炸,應用了最新的蔚來自動駕駛技術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這也是首款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旗艦轎車。
李斌聲稱,蔚來建立了全棧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將逐步實現高速、城區、停車、加電等場景下輕鬆安全的點到點自動駕駛體驗。
眾所周知,蔚來一直自稱用戶型企業,以服務取勝,但在智能技術上沒有突出的亮點。但與之前三屆相比,NIO Day2020放出的黑科技甚多,且信息量密集,多到難以解讀。
其實,蔚來高層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兩天時間裡,密集安排了十餘場採訪。近幾天來,汽車、科技媒體輪番上陣,圖文、視頻連續轟炸,仍掛一漏萬,甚至多有誤讀。
作為參加了多場採訪的媒體之一,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試圖從兩個角度,寫出對NIO Day2020的所觀所感,還原蔚來對未來的兩個野望。
一、成為自動駕駛標準制定者
如果你留意的話,從NAD相關概念的命名就能看出蔚來對自動駕駛的野望。
先看蔚來超感系統Aquila,Aquila意為天鷹座,以此命名有高瞻遠矚、領袖群雄之意。2017年,Facebook為了推行全球連網計劃Internet.org而設計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也是用的這個名字,旨在成為在高空提供無線網絡的「空中基站」。
NIO Aquila配備33個高性能感知硬體,其中包括11個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1個超遠距離高精度雷射雷達。
值得一提的是,NIO Aquila採用的是蔚來和蔚來資本投資的Innovusion開發的全世界看得最遠的量產雷射雷達。
它擁有120度的超廣視角,等效300線的超高解析度,最遠可達500米的超遠探測距離,並擁有聚焦功能,可分辨更多細節。而且,該雷射雷達採用1550納米雷射,避開了人眼敏感的900納米波長,在性能提升的同時,更好照顧他人安全。
從傳感器的裝配位置來看,ET7突破了傳統汽車造型的審美,把前置雷射雷達和兩側的攝像頭都嵌到車頂上,像三個犄角。秦力洪說,公司內部將這種「瞭望塔」式布局比喻為「小龍人」,很是形象。
有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有違和感。李斌表示,車頂超遠距高精度雷射雷達和800萬高清攝像頭的視野更開闊,這種方案定義了自動駕駛時代的汽車外觀設計。
NIO Aquila置於車頂的瞭望塔式布局,讓傳感器視線可有效越過遮擋,減少盲區,提升安全性,對城區的自動駕駛非常有意義。在城市場景下,傳感器視線很容易被綠化帶和車輛遮擋,相比於安裝在B柱和後視鏡的攝像頭,部署在車頂的NIO Aquila高位側前攝像頭,盲區更少。
NIO Aquila的高位側前攝像頭,不僅站得高,看得全,還大大提高了前向視覺的冗餘度。即使前向主攝像頭不工作,依靠兩個高位側前攝像頭,仍然可以實現前向視覺的完整感知。NIO Aquila的高位後向攝像頭,有更好的後向視野,能更好識別與預判後方車輛的行駛意圖。
秦力洪說,雷射雷達的位置第一眼看上去有違和感,蘋果全面屏的「劉海」也有違和感,但這是最好的方式。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在設計上、工藝上改善得更加和諧、更加流暢。他甚至斷言,在可見的將來,也就是這樣。因為,雷射雷達的位置比精度更重要。
眾所周知,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一直是雷射雷達的反對派,而是採用成本較低的視覺路線,蔚來卻堅決選擇了成本較高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
秦力洪告訴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他曾經請教過一位專家,為什麼做雷射雷達?對方回答,為了邊界概率的提高。
比如,在沙漠中存在空氣折射現象,車輛可能會撞上駱駝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城市道路上,也會遇到塌陷的井蓋,突然而至的鴿子、塑膠袋等。雖然概率不高,但乘以數以萬計的汽車保有量,仍是不小的數字。
秦力洪說,馬斯克是極端效率主義,聽起來都對,但總覺得少點兒什麼。他透露,李斌演講的PPT中有一頁就是說給馬總的,安全比生命更重要。他覺得,這句話的英文更為貼切,safety always matters。
「技術背後就是價值觀。」秦力洪認為,要做偉大的企業,一定要有哲學層面的思考。「在安全和生命這方面,能做的一定要做,不會去做成本和別的判斷,我們可以少賺一點錢,事實上也確實比別人賺得少。」
再看蔚來超算平臺Adam,Adam一詞的含義更是耳熟能詳,據《聖經》記載,他是世上首個人類與第一個男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塵土而造。
NIO Adam搭載四顆英偉達NVIDIA DRIVE Orin晶片,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量產移動計算平臺,總算力高達1016 TOPS,超過7個Tesla FSD的算力總和, 馬力加算力,是定義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新標準。
其實,關於Orin晶片有一段公案。
英偉達Orin系統級晶片發布於2019年,計劃於2022年投產。Orin採用了7nm的生產工藝,可實現每秒200TOPS運算性能 ,在功耗與上一代Xavier系統級晶片持平的情況下,運算性能提升了7倍。
2020年9月22日,理想汽車與英偉達及德賽西威在北京籤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將在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率先使用英偉達Orin系統級晶片中運算能力最強的產品。而在NIO Day2020上,蔚來則宣稱,ET7是全球第一款搭載NVIDIA Drive Orin的量產車。
那麼,到底誰是第一款呢?現在顯然難以判定。
不過,李斌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一個信息,「我們把很多核心的合作夥伴的量產時間都提前了差不多半年。」
在與這些供應商談判時,蔚來霸氣側漏。「就說能不能量產,如果量產不了,我們就和其他人合作,或者想辦法幫助合作夥伴量產。」
李斌說,幫助合作夥伴量產是蔚來這幾年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與湖北光谷的某家公司合作NOMI,一個是與寧德時代合作100kWh電池包,蔚來甚至會跑到合作夥伴上遊的上遊公司,去幫助他們提升質量,增強能力。
他透露,蔚來有個幾百人的合作夥伴質量管理團隊,會深入到合作夥伴的供應鏈當中,一方面幫他們提前量產,一方面保證質量。
1月12日,英偉達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信息,聲稱蔚來、理想、小鵬都是其合作公司,似乎想彌合這段公案。
有人說,蔚來ET7是一個「堆料」的期貨。其實,李斌上面這段話,可以作為部分回應。而且,他在發布會上也說道,「每一點安全提升,都值得全力以赴」。
關於自動駕駛,蔚來有一個野望——成為標準制定者。李斌明確表示,蔚來「給了整個行業一個很明確的信號,就是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需要什麼樣的標準,讓大家知道AD(自動駕駛)這條路應該往哪個方向去走。」
在秦力洪看來,感知、決策、控制三個方面應該達到一定的水平,自動駕駛才會成為可能。「既然是標準,大家都用這個標準才有意義。我們希望面向將來的自動駕駛,所有的廠家、所有的車型都會在將來若干時間內,應該有類似這樣的配置。」
當然,第一個量產雷射雷達的並不代表一定能成為標準制定者。正如李斌所說,「做第一個量產要解決的問題,註定要比後來的人要克服的問題多多了」。
二、商業模式創新者
自創辦蔚來以來,李斌多次提及蔚來的商業模式:致力於打造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可升級的創新體系。
五年多來,蔚來與李斌備受質疑。儘管蔚來已經有7萬多用戶,至今仍有人稱其是PPT造車,李斌是不會認真造車的資本玩家。
儘管如此,蔚來的商業模式卻在不斷得到市場的驗證,資本市場的認可,與同行的競相效仿。
2020年,得益於蔚來的換電技術和NIO Power充換電服務網絡,蔚來發布了BaaS電池租用服務,並開啟100kWh電池交付,用戶可以靈活升級,按需租用。
從很大程度而言,正是由於蔚來的堅守,換電模式才得以重新煥發生機。
1月3日,趕在NIO Day2020之前,蔚來發布二手車業務NIO Certified,就此實現了蔚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閉環。
如今,蔚來正在試圖用新的商業模式,改變用戶對自動駕駛的認知。蔚來自動駕駛技術NAD的完整功能將採用按月訂閱模式提供服務,即ADaaS(AD as a Service),服務費為每月680元。
李斌表示,自動駕駛是跟軟體相關的服務能力的表現,訂閱費模式更合邏輯,「就像僱一個司機不一定要管他一輩子。自動駕駛真正重要的是,每個用戶到底能解放多少時間、減少多少事故。」
他認為,自動駕駛已經把軟體、雲端迭代和數據完成了閉環,就像Cloud,訂閱模式更合理,而後期維護也需要數據中心的支持。
關於定價邏輯,蔚來稱不是按成本定價,而是從給用戶帶來的價值考量。「定高還是定低?我們傾向於定低點,讓用戶能用上它,來實現解放時間、減少事故的願景。」李斌說,「也希望願意付費的用戶,覺得這是超值的價格」。
在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看來,NIO Day2020還展示了蔚來在用戶運營上的成績和思考,其重要性不亞於三項新產品的發布。
提到蔚來的用戶運營,首先要說的是蔚來APP。在這裡,蔚來車主既可以分享自己的用車生活,也可以毫無顧忌地對蔚來的產品、服務吐槽,或者批評、建議,而不用擔心被刪帖。對於車主的意見,蔚來的客服,甚至李斌、秦力洪本人也會第一時間積極回應。
為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蔚來還借鑑航空公司、遊戲公司的玩兒法,創造了一種叫作蔚來值的體系,獎勵用戶對社區的貢獻。蔚來值不同於蔚來積分,而是這個人「在蔚來社區裡的地位與決策權重」。
蔚來APP裡有一項重要的服務——驚喜商城,提供帶有蔚來標誌的NIOLife產品。不過,秦力洪說,公司內部從來不用周邊、精品字眼,他的理由是,一旦用「周邊」,整個部門人的心氣就不一樣了,就覺得自己是做課外活動的。
對於NIOLife團隊,秦力洪給的財務指標很有趣:賺不賺錢不重要,只要按照預算來,至少短期之內不要成為財務上的負擔。但是,不允許有庫存,所以會有一定的飢餓感。
此外,秦力洪還分析了NIO House的功能。他認為這是蔚來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戰略上的一環。雖然有人批評NIO House過於奢華,但他認為這是成王敗寇的想法,失敗了都是過錯,成功了都是經驗。
為了進一步闡述用戶運營上的成績和思考,在NIO Day2020的第二天,蔚來還特意請出3位參與本次活動的車主,與秦力洪一起接受媒體採訪,甚至直面拷問。
蔚來用戶關係高級總監沈泓介紹了近四次NIO Day的用戶參與度,「以前是蔚來辦活動,請車主參加,現在用戶已經佔到了舞臺中央,他們搭臺,他們唱戲。」
在NIO Day2020活動籌劃伊始,蔚來便決定讓更多用戶以顧問團成員的身份,深度參與到蔚來活動的創意、策劃和執行之中。據了解,NIO Day2020有263名用戶參與了活動的共創,此外還有16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車主志願者無償提供服務。
早在兩年多前,蔚來還啟動了用戶信託基金的規劃。2019年1月,李斌將自己名下的5000萬股蔚來股票捐出來,成立了用戶信託基金,完全由用戶制定章程並進行管理,由用戶投票決定依託收益如何使用。如今,5000萬股股票的價值已經超過30億美元。
蔚來用戶信託一共有9位理事,除了李斌外,其他8人均為蔚來車主。據當選兩屆理事的律師林蔚介紹,蔚來用戶信託主要有三個方向:公益,代表所有車主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車主關懷,服務社群;連接用戶,讓用戶自己流通起來。
此外,蔚來用戶信託還在進行大膽探索,通過信託認證賦能各個用戶行業社群,而行業社群則回饋賦能全社區,乃至社會。
2020年10月下旬,蔚來用戶信託公布《蔚來用戶信託認證行業社群試行方案》,獲得全體用戶通過。有近200個各行各業的社群向理事會遞交了申請材料,目前有6個行業社群已通過理事會認證。
寫在最後:
在介紹ET7的設計理念時,李斌分享了蔚來關於設計的四大準則:pure純粹、human有溫度、progressive精緻、sophisticated未來感。
他認為,設計是千人千面很主觀的判斷,但蔚來特別希望設計本身就成為蔚來的審美力、競爭力。
在我看來,這四大準則中,關於human的翻譯有些不準確。好玩兒的是,李斌似乎也拿不準這個詞的中文,他以為是「人性化」。在一旁的秦力洪悄悄提醒,是「有溫度」。
其實,無論是「人性化」,還是「有溫度」,這個理念早已內化為蔚來的企業文化。舉一個採訪期間的小例子。
在與幾位媒體人餐敘時,秦力洪突然起身,以蔚來總裁的身份,對知乎大V一苒說了一番話。當時,我恰好與一苒鄰座,記下了秦力洪表達的大意。
他說,一苒在蔚來工作期間,盡心盡力,表現出色。但在反對派KOL和用戶衝突的一次對戰中,兩國交兵,一苒做了來使,屬於為國捐軀了。同時,秦力洪澄清了一苒請辭的真相,當時開會到凌晨2點,是一苒主動提出自己調崗,以安撫蔚來社區內的危機。
一苒告訴我,在蔚來工作期間,他實際上只負責PR的內容策略,並不負責媒介工作,但作為帶有知乎KOL身份的PR總監,他被動地承擔了來自各方面的火力。
說實話,秦力洪這番話有些事出突然,在座的媒體都不知如何回應,一苒也呆住了。
我想,對待一位曾經受過委屈的離職員工尚且如此「有溫度」,難怪蔚來這個暖男能夠獲得如此多用戶的鐘愛和奉獻。
這兩天,有一篇《信仰、教義和狂歡:蔚來賣的是車嗎?》的文章刷屏,大家不妨一讀,也許會對蔚來有更深入的了解。
延伸閱讀:
蔚來這場發布會,何以吸引來如此多的投資機構?
蔚來這場發布會,特斯拉成了不在場的配角
信仰、教義和狂歡:蔚來賣的是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