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率團戶外公演——林懷民舞別雲門

2021-01-13 人民日報海外網

雲門舞者在演出。林澔一攝

「我和幾位舞者即將離開雲門舞臺,但云門舞集沒有退休,明年7月,廣場見!」7月27日晚,臺北兩廳院文藝廣場,在漫天花瓣雨和潮水般的掌聲中,林懷民和眾多舞者彎下腰,向剛剛席地而坐欣賞他們演出的4萬名觀眾深深鞠躬、鄭重致謝。這是雲門舞集第2432場演出,也是林懷民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前,最後一次率團戶外公演。

當晚的節目,除了近年來深受好評的《水月》《稻禾》《白水》,還有久違舞臺的《家族合唱》《行草》《松煙》《竹夢》《如果沒有你》等經典片段。林懷民說,雲門舞作是他的構想和意念,而雲門舞者用汗水和青春給予這些舞作血肉和靈魂。此次公演後,周章佞、楊儀君、蔡銘元等9位資深舞者,也即將陸續離開雲門舞臺。林懷民根據他們的想法,精心安排了此次公演的節目內容,讓舞者在特別的舞臺上,用最擅長的舞作向大家道別。

上世紀60年代,林懷民無意中在大陸出版的雜誌《人民畫報》上讀到赤腳醫生的故事,於是起意創辦一個能夠走入田間地頭的民間現代舞團。上世紀70年代初,雲門草創之時,就遊走在臺灣的一些小城鎮,還常常跑到臺南、彰化等地的田間山林,為當地的農民、少數民族同胞送去表演。

不過,把現代舞這種藝術送到鄉下,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島內知名作家楊照解讀當時的社會現象是:「雲門舞集誕生在一個對藝術沒有什麼基本領受力的社會,幾乎沒有人會相信現代舞蹈有任何機會在臺灣生根。現代藝術、現代舞蹈和臺灣庶民生活,是距離再遠不過的兩個世界。」但就是距離如此遠的兩個世界,還是被雲門拉到一起了。因為林懷民始終認為,現代舞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後來躍身為世界級舞團,雲門始終沒有忘記成立的初衷。騰不出更多時間深入鄉間,就將送戲下鄉改為大型戶外公演。1992年6月5日端午節那一天,雲門舞集在臺北「大中至正」廣場露天公演《白蛇傳》《薪傳》等舞作,吸引6萬觀眾欣賞。特別是從1996年起,在島內注重文化深耕的企業「國泰金控」全力資助下,每年7月雲門舞集都堅持在臺灣城鄉做大型戶外公演,每場觀眾數萬。23年來,雲門戶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林懷民曾說,自己非科班出身,創辦雲門只想為辦一個自己的舞團、跳自己的舞。為撐起舞團,他自學編舞,「我從舞者身上學習什麼是身體和動作、從戶外公演的觀眾反應檢視自己的作品」。欣賞雲門戶外演出的觀眾,是來自各年齡段的普羅大眾,林懷民從他們眼中找到創作的靈感和養分,因此一直自稱是「戶外觀眾訓練出來的編舞家」。(記者 吳亞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9日 第04 版)

相關焦點

  • 雲門舞集戶外公演 林懷民向觀眾告別
    新華社臺北7月27日電(記者王愛華 何自力)臺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27日晚在臺北舉行戶外公演,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精選,吸引了約四萬名觀眾到場觀看。據悉,這是林懷民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前,最後一次率團戶外公演。
  • 「戶外公演不應該是一場災難」——雲門舞集的西湖公演實驗
    1975年,28歲的林懷民創作《白蛇傳》時,就用情慾掛帥,「欲」的部分很重,現在如果有得選,林懷民會選擇情的部分多一點。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圖)「背景不要看得見雷峰塔。」9月3日、4日晚上,林懷民帶領雲門舞集在這裡上演了《白蛇傳》。此次採取的是戶外公演的形式,將近一萬名觀眾聚集在柳浪聞鶯的大草坪上,在《白蛇傳》故事發生地的西湖邊觀看許仙和白娘娘的故事。雲門舞集是臺灣一個現代舞蹈團,1973年創辦,它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泰晤士報》、《法蘭克福匯報》都不吝筆墨讚揚雲門。林懷民就是雲門的創辦者。
  • 雲門舞集與陶身體 | 林懷民為雲門策劃的最後一檔演出,開創新局!
    林懷民說,雲門舞作是他的構想和意念,而雲門舞者用汗水和青春給予這些舞作血肉和靈魂。此次公演後,周章佞、楊儀君、蔡銘元等9位資深舞者,也即將陸續離開雲門舞臺。林懷民根據他們的想法,精心安排了此次公演的節目內容,讓舞者在特別的舞臺上,用最擅長的舞作向大家道別。
  • 沒了林懷民還是雲門舞集嗎
    原標題:沒了林懷民還是雲門舞集嗎   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的《交換作》14日至17日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三段舞蹈匯成的《交換作》,是退休前的藝術總監林懷民留給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節目,是名副其實的「告別作」。首場演出上,重新打磨的《秋水》最後登臺。
  • 這是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作品,可能也是最不一樣的
    過去的雲門,演出的都是林懷民作品,這一次,他們將與被倫敦泰晤士報譽為「中國當代舞界一股強勁新力量」的陶身體劇場,交換編舞家。11月7日至10日在東藝舞臺上首次獻演的這套組合,包括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的《12》、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編作的《乘法》,以及林懷民為雲門資深舞者編作的《秋水》。
  • 雲門戶外公演:一堂17年的美育課
    ——編者按  2012年7月,臺北迎來了最熱的一個夏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雲門舞集的戶外公演計劃。他們在花蓮、臺北、桃園先後舉行了3場戶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間,他們的戶外公演已走遍了臺灣的22個縣市,觀眾近200萬。
  • 雲門舞集要來福州公演了.這對於福州,是一件重要的事.
    所以我常常想用中國最古老的舞蹈《雲門》來命名舞團的林懷民,內心應該是非常淡泊平靜的。 詩人鄭愁予曾經寫給林懷民一首《旋轉橡木》月在雲門橡木般的那人黑衫敞開一胸刺青的扶疏頃刻月出雲門迎著款款的過橋人這首詩寫在1971年,雲門舞集在1973年才創立,彼時的林懷民在美國攻讀藝術碩士
  • 林懷民「雲門」最後作品:「夕陽」看見「秋水」 青春碰撞火花
    新華社臺北7月29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即將退休的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正在策劃告別前的最後一套作品。  多年來,雲門舞集主要演出林懷民的舞作,罕有其他編舞家的作品。這一回,他打破慣例,安排雲門舞集和大陸知名舞團陶身體劇場互換編舞家,同臺演出。
  • 臺灣雲門舞集:林懷民作品《松煙》
    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前衛音樂家,凱吉的作品實驗性極強,觀念的實踐勝於對悅耳的服務。但,凱吉精研東方哲學——禪宗、易經,深遠地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創作。林懷民為《松煙》精選凱吉東方色彩的樂曲,彷佛呼喚著風雨、流水、空曠的原野、無人的古剎。最重要的,林懷民說,所有的樂曲都飽含不絕如縷的「氣」。他說,「那是時光的流動。」
  • 東方的太極與巴赫的經典,等待兩百年,只為在《水月》中相逢——雲門舞集《水月》公演倒計時 20 天
    在臺灣,除了選舉、媽祖出巡,人最多的場子就是雲門舞集的戶外公演。
  • 編舞家·林懷民| 舞蹈風暴,他 46 年前就掀起了!
    之前多少有聽說過,但那是第一次將林懷民和雲門舞集作品聯繫在一起,且當時對於一個舞團持久了 40 年這件事,我表現了詫異。 「暴君」的 90 支舞 「雲門」,取自《呂氏春秋》中的「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大卷……」,雲門就是傳說中黃帝時代舞蹈的名稱。1973 年創團後,雲門舞集在臺北、臺中、新竹三地公演,場場爆滿,媒體用「轟動」形容了這個本地舞團的表演。
  • 不破不立,雲門迭代
    ,許多人因為戶外公演,開始生平第一次觀看現代舞的經驗。7月27日晚,臺北「兩廳院」藝文廣場迎來《林懷民舞作精選》。這是雲門第2432場演出,也是林懷民年底卸任雲門藝術總監,交棒鄭宗龍之前,最後一次率團戶外公演。當天的臺北酷熱難耐,然而下午1點,就有人帶著陽傘、水瓶來佔座,5點以後大批人群不斷湧入,期間一場驟雨瓢潑而下,也沒有阻擋觀演熱情。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如今林懷民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的光環加身,常獲《紐約時報》等媒體全版專文報導,但他自認這輩子最好的舞評來自素不相識的臺灣農婦:「林先生,感謝你美麗的藝術。」  「戶外觀眾是最重要的舞評家。」雲門舞集一直堅持下鄉巡演,足跡遍及許多鄉鎮學校與社區禮堂,後來又有了數萬民眾參與的大型戶外公演,一跳就是20多年。
  • 舞者的信仰——林懷民和他的雲門舞集
    他親手創辦了亞洲頂尖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他是林懷民,一個愛做夢的臺灣人。在舞臺上和書本裡,你都能看見他的夢,清清楚楚,美麗超然。所以,他的故事可以編成一部紙上的舞劇。我們名之為《雲門·林》。「林老師,還有半小時就開演了,服裝怎麼還沒送到!」1977年9月15日,臺北「國父紀念館」的後臺,舞者焦急地抱怨。
  • 《雲門舞集的美麗傳奇》
    這其中雖然也有過仿徨,但老師瑪莎·格萊姆的話一次又一次的把他激活:「我沒有選擇成為舞者,是舞蹈選擇了我,就這樣舞蹈變成了我生命的全部。」1973年,一個不一樣的舞團在這樣一個安靜的春天裡誕生了。「雲門」是傳說中黃帝時代一個祭祀的舞蹈。當年的林懷民對祭祀舞蹈非常熱衷,和「雲門」一見鍾情,於是將自己的舞團命名為「雲門舞集」。
  • 臺灣雲門舞集《稻禾》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雲門舞者大多是舞蹈科系的畢業生。舞團的基本訓練包含靜坐、氣功、內家拳、現代舞,以及芭蕾。包容東西方舞蹈技巧磨練出來的身體,透過林懷民巧妙的呈現,造就了享譽國際的雲門動作風格。傳統美學的衍化,文學、歷史的再詮釋,乃至社會現象的反應,雲門舞碼豐富精良。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告別舞臺
    這是臺灣著名舞蹈創作家、雲門舞集的創辦者林懷民的告別之作。文章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張雪松▲雲門舞集戶外公演深圳特區報訊(駐臺記者 張雪松 文/圖)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是何夕。27日晚,臺灣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在臺北兩廳院藝文廣場公益演出「林懷民舞作精選」。
  • 雲門西湖公演官網落戶新浪
    《花語》在臺灣演出時的絢麗場景  記者 張盛    在網上,有關林懷民,有關雲門舞集的言論鮮明地分為兩極——或簡潔,或繁複,中間少有過渡。  簡潔派的表現如下:在有關「2010雲門舞集·西湖公演」的目錄下,有粉絲用鮮明、簡潔的兩個字來表達對雲門的敬仰——「求票」。
  • 雲門舞集《水月》演出須知 & 微節目冊
    同年9月,《水月》在歐洲最重要的舞蹈節,法國裡昂雙年國際舞蹈節公演,林懷民因此膺選為舞蹈節「最佳編導」。2000年9月,雲門應倫敦RM公司之邀,在法國進行《水月》舞蹈影片的錄製。這部片子2001年起,在歐、美、澳各國電視臺播映,並發行DVD。
  • 陶身體劇場 x 雲門舞集《交換作》丨七城巡演
    1973 年,林懷民以中國最古老的舞名「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職業及當代舞團。林懷民擔任舞團藝術總監四十六年。2020 年,鄭宗龍將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傳統美學的衍化,文學、歷史的再詮釋,乃至社會現象的反應,雲門舞碼豐富精良,一再搬演,成為在地三四代人的共同記憶。舞團長年進行巡演,以獨特的動作語言和傑出的舞作,獲得各國熱烈讚美和獎賞,被譽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2019 年,雲門從全球重要舞團脫穎而出,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的「傑出舞團獎」。「為所有人起舞」是雲門創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