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

2021-01-09 探索世界的秘密

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戰爭爆發以來英法雙方力量首次出現平衡,英軍從攻勢漸轉為守勢。「法蘭西意識」開始萌芽,貴族與平民皆團結到國王周圍,國民呼籲內部和解、驅逐外國人的輿論空前高漲,迫使勃艮第公爵必須重視新局面。貝德福德公爵與查理七世深知,勃艮第在英法戰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於是展開了一場「拉攏競賽」。勃艮第公爵與法王籤署停戰協定後,貝德福德晉升他為「法蘭西副統帥」,僅在自己一人之下。態勢不明朗之前,聰明的勃艮第公爵倒也樂得從中漁利。貞德崛起之時,英王亨利六世年僅8歲,還在王叔們的羽翼下成長。1429年11月初和12月底,為應對查理七世的蘭斯加冕禮造成的危機,貝德福德公爵不得不把小國王拉出來站臺,連續在倫敦西敏寺與巴黎聖母院舉行兩場加冕盛典。貝德福德用心良苦,他不僅是老練政治家,也是優秀導演,從羅浮宮的王家圖書館搜集到加冕儀式指南,典禮流程有樣學樣,刻意模仿並試圖超越查理七世的蘭斯加冕禮,同樣由童貞女孩們捧著聖油出場,以示亨利六世能繼承法蘭西的克洛維王統。

貝德福德公爵費盡心機最終皆屬徒勞,英勃同盟已經搖搖欲墜。勃艮第公爵對查理七世的仇恨來自父親當年遇刺,但他畢竟是法蘭西諸侯、瓦盧瓦王族成員,時間會衝淡仇恨,這些年戰爭靡費大量錢財,也令他頗有倦意。英格蘭在法勢力長期存在亦不符勃艮第利益,只要查理七世能增強實力,滿足勃艮第的利益需求,英勃同盟自然瓦解。1432年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妮去世,維繫他與勃艮第公爵親緣關係之線斷裂,他與盧森堡的傑奎塔結婚,勃艮第公爵故意挑刺,認為婚姻沒有跟他協商,說明貝德福德對自己妹妹毫無情義,找各種理由表達不滿,雙方的關係日趨冷淡。與此同時查理七世不斷向勃艮第拋出橄欖枝,聲明當年老公爵無畏的約翰遇刺與己無關,自己當時尚年幼,願意懲處參與謀刺案的數名首犯,並可以滿足勃艮第公爵某些領地訴求。

查理七世出重金收買公爵的心腹重臣尼古拉斯·羅林和安託萬·德·克羅韋,讓他們在主公面前盡力斡旋。至1434年,勃艮第公爵與查理七世大致談妥條件,他寫信給英王提議解除盟約,信中沒有稱呼亨利六世為法蘭西國王,小國王閱信後傷心地大哭一場。倫敦市民聞聽此事發生騷亂,一些倒黴的佛蘭德斯商人被私刑處決,因為佛蘭德斯是勃艮第的附庸。1435年接連發生兩件大事,時局的天平繼續向查理七世傾斜。5月份北法小鎮格伯吉魯瓦發生一次中等規模戰鬥,法軍以突襲戰擊敗英軍,領兵的英軍將領阿倫德爾伯爵陣亡;9月份,與自己兒子敵對多年的法蘭西王太后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辭世,英格蘭手中喪失《特魯瓦條約》最大的「合法性」傀儡。勃艮第公爵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想獲得「和平締造者」美稱,不願簡單粗暴地違約拋棄英格蘭盟友,他希望張羅一個三方都同意的長久和平協議。

略有點政治眼光者不難看出,「英勃聯盟」已經走到頭了,談和是唯一選項。長期在一線運籌軍政實務的人比較理性,能認清殘酷現實,貝德福德公爵、博福特主教、薩福克伯爵都傾向締結和約,雖然他們對和平的要價仍然很高,但保住眼前利益已是共識。儘管議會還保持亨利五世時期慷慨解囊的習慣,王室債務至15世紀30年代初已成倍增長,財政捉襟見肘。文人氣質濃厚的護國公漢弗萊堅決反對,主張絕不妥協,誇下海口稱:「如果批給我4.8萬英鎊裝備一支新軍,定能扭轉在法局面」,也有人認為他是怕締結和約後兄長歸國,影響他的地位。漢弗萊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遠超博福特主教和薩福克伯爵,「對外強硬」在國民心中總是加分的;不知是否出於私心,仇視破壞自己婚姻的勃艮第公爵,漢弗萊很難接受他的調停。恰值貝德福德公爵身體每況愈下,漢弗萊作為攝政御前會議之首,其惡劣又強硬的態度對和談起到破壞作用。

相關焦點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雙方的新任領袖英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1428 年10月,英軍圍攻奧爾良,情勢危急。整個法國被一分為三,其中查理能控制的區或只有布日爾附近,以至於被英國人諷刺為布日爾國王,但就是這個年輕人成為了這場百年戰爭的最後贏家。因為他得到了她的幫助,而她拯救了法國,她就是聖女貞德!
  • 百年戰爭終,貞德與查理七世的權力糾葛
    最終在貞德的堅持下,奪下了蘭斯,並於7月17日在蘭斯大教堂,為皇太子查理舉行了加冕典禮,皇太子查理進階為「查理七世」,此時奧爾良戰役結束剛剛兩個月。 剛剛繼承了王位的查理七世本身是不太情願的(貞德功高蓋主,深得士兵和民眾的擁戴,國王感覺很不爽),但是看到那麼多的將領和軍隊都被貞德鼓動了,就給了貞德一天時間。 如果一天內無法攻破巴黎城,就必須要放棄。(嚴格的說,查理七世這就不太厚道了,你看電視劇裡,包三天斷案起碼人家還給他三天時間。不過考慮到查理七世賣隊友的行為太多,巴黎這事兒也就不那麼突出了。)
  • 關於聖女貞德的傳說與真相
    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後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關於聖女貞德的出現,西方歷史學家曾給出過這樣的解釋:「戰場上一年接一年的可恥失敗,使法國政府名聲敗壞,軍隊和人民的士氣低落。
  • 不是貴族,不是教會的人,聖女貞德到底帶來了什麼,改變了法國
    聖女貞德,大家都知道是法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出現之前,法國正在英法百年戰爭的谷底,英軍咄咄逼人,法國四分五裂,日後的查理七世此時還是備受爭議的王太子,根本無人支持,沒有即位,法國重鎮奧爾良被困,怎麼看英王只要再加一把勁,就能統治法國了,那日後可能就會出現一個英法聯合王國,這麼龐大的組合只怕歐洲歷史都要改變
  • 「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是法蘭西當之無愧的少年英雄,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帶領著法國軍隊多次打敗英國軍隊入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英雄少女」的傳奇一生! 蘭斯在1429年7月16日打開了大門,加冕典禮迅速於隔天早晨舉行,查理王儲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Charles VII)
  • 貞德生前以女巫罪被燒死,死後洗清汙名被稱為「聖女」
    正值壯年的亨利五世突然過世,而法王查理六世也在數月之後殯天。英、法兩國分別由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即位,雙方就條約的效力問題爭執不下,最終只得兵戎相見。1428年,英軍攜手親英的勃艮第公爵包圍奧爾良,企圖一舉徹底擊垮法國。英軍的猛烈進攻、接連的失敗和內部供應的匱乏,使法軍離心離德,無心戀戰。就在這即將亡國的時刻,貞德出現了。
  • 很多名人推崇的「聖女貞德」到底是什麼人?
    在英國貞德被認為是「魔女」。那麼「聖女貞德」到底是誰呢?她又做過那些事情呢?聖女貞德,綽號「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為法國避免被英國統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412年,一位名叫貞德的女孩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父親為雅克·達克,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
  • 聖女貞德的死亡之謎!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但她最終被俘,被判處火刑。
  • 在法國影響巨大的聖女貞德,為法國做了何種貢獻?
    在法蘭西帝國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傑出的女性,她被法國人稱之為聖女,上帝的使者,並且曾經在法國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了自己的祖國,並給自己的國人帶來了自信和希望。最終她也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她就是法蘭西民族英雄:聖女貞德。
  • 【普通話電影】看一天懺悔3次的聖女貞德
    法國傳奇女英雄聖女貞德簡介  在法國,聖女貞德絕對是一個被人們崇拜的民族英雄,那麼聖女貞德生平是怎樣的?下面是 為你收集整理的聖女貞德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d&Arc或Jeannela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 在法國,聖女貞德是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大家知道她的來歷嗎?
    軟弱的法國王子查理(即位後的査理七世)及宮廷上下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沒有一人敢於率兵去援救奧爾良。在這緊急關頭,十七歲的貞德女扮男裝,帶領鄉親們來見查理王子,要求他調撥一支騎兵部隊由她指揮,去解奧爾良城之圍。儘管那些王公貴族根本沒有把這位農村姑娘放在眼裡,但救兵如救火,查理無奈,只好答應了貞德的請求,任命她為「戰爭總指揮」。
  • 聖女貞德因何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於是貞德又去見巴林古將軍。上一次,貞德與巴林古會晤時,預言法軍將吃一場大敗仗。這個預言,已完全應驗。所以這一次巴林古對貞德刮目相看,他派三位武士護送貞德到國王的行轅去。  覲見的日子,國王故意改裝,混雜在大臣中間,可是貞德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神奇的聲音又把查理心裡的一件秘事告訴貞德,這件事,只有查理一人知道,如今被貞德一語道破,查理確信貞德是天主特派的使者。
  • 為了逝去的聖女貞德,那個法國元帥,終於還是成為了「藍鬍子」
    刨去華夏幾千年沒變過被"鳥盡弓藏"的那些將軍元帥,法國幾百年的那位聖女,因著她的信仰和結局,倒是真的更加令人唏噓些。貞德,據說又是讓娜·達爾克,雖然在歐洲歷史上赫赫有名,在梵蒂岡也擁有一席之地,但她最初的身份卻只是一名法國村姑。村姑雖然是個不太好聽的稱呼,但生於東雷米村莊,在村子裡度過了十六年普通女孩的日子之後,才走上戰場的貞 德,從來沒有拒絕過這個稱號。
  • 《聖女貞德》:她的臨終祈禱
    不管是人物傳記,或是較早期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德萊葉導),多是把聖女貞德聖化。聖女貞德與諸殉道者類似的經歷,被毆打、被羞辱、被嘲笑,依然面不改色,慷慨赴義上刑場。 然而盧貝松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讓我們看見一個蒙主所重用的基督徒,內在其實存在各種或善或惡深不可測的意識,帶來的是更深刻的信仰反省。 聖女貞德的歷史背景,大約是在中世紀結束,英國和法國為爭奪統治權、爭奪土地長達百多年的戰爭(1337-1453)。兩國互戰,可憐的必是百姓。聖女貞德是法國農家女,年幼的她親眼目睹姊姊死在敵軍劍下、屍體仍被姦污的不堪一幕。
  • 聖女貞德並沒有被燒死,一直活到五十歲和法皇合葬 這是真的嗎?
    「聖女貞德」是法國的巾幗英雄,在曠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戰爭中,法蘭西瀕臨亡國,屢戰屢敗,被英國打的潰不成軍,法國的大半個國土已經淪陷,包括巴黎,僅剩下要塞城堡奧爾良,也處於危急之中。聖女貞德當時年僅17歲的少女貞德成了拯救法國的英雄。她自稱受到上帝的指引,是上帝派來拯救法國的聖女,她協助當時還沒有成為法皇的查理七世,共同抗擊英軍。她在戰場上神勇無比,成為天下聞名的巾幗英雄。
  • 奧爾良少女/聖女貞德/自由女神/勝利女神
    在她的帶領下,法國軍隊士氣大振,隨後取得的勝利使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順利加冕。她的巨大貢獻為法國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後來,讓娜•達克在戰鬥中被俘。1431年,她被英國人把持的宗教法庭判為女巫,並處以火刑,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法國人後來為她平反昭雪;四百多年後的1920年,梵蒂岡封她為「聖女」。此後,讓娜•達克被尊稱為「聖女貞德」。
  • 巫焰猙獰-番外篇-《貞德》
    貞德被綁在處刑臺中央的高聳木柱上,周圍的柴薪點上了火,就在眾人圍觀之下,火焰中傳來「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的哭喊聲,貞德死前的慘叫傳遍了廣場。女巫大審判在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中葉如同風暴一般席捲歐洲,比這段時期還要早,聖女貞德就成了女巫審判的早期受害者。在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聖女貞德領導法軍贏得奇蹟式的勝利。
  • Chapter 5 聖女貞德的一生
    貞德又再一次的軍事勝利後,促成了皇太子在蘭斯大教堂加冕為法王查理七世。     然而,誹謗亦隨之——宮廷貴族排擠她,全屬男性的軍隊排斥她。在接下來的一次戰役中,貞德被布根弟家族的軍隊所俘,隨即被轉賣給其英軍盟友。     很顯然,新擁立的法國國王並未干預此事。貞德被監禁了一年。
  • 花木蘭、聖女貞德與川島芳子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入侵的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英語:Joan of Arc),也是女扮男裝,穿戴盔甲:為了挽救法國,貞德穿上男裝,晉見法國王太子查理。1429己酉年4月27日,查理授予貞德「戰爭總指揮」的頭銜。
  • 聖女貞德出現是關鍵
    到了1429年,法蘭西的北部已經被英國人佔據,查理六世的女兒又被迫嫁給英王亨利五世,這樣一來他們的兒子就理所當然成為了英法兩國的國王。在內外交困之中,查理六世鬱鬱而終,他的兒子查理太子也只得帶領追隨自己的貴族們退守南方,等待時機。一、仇恨!少女貞德法國南部的許多城市和行省一直支持查理太子,羅亞爾河南部的多倫米部落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