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美國科幻冒險電影《移動迷宮》登陸奧斯卡院線。這部影片講述了50個少男和1個少女被困在「林間空地」的巨大迷宮之中,並設法逃脫的驚險故事。可以說是真人版「Tumple Run」,不過,這可比在ipad上跑步複雜多啦!
說起迷宮,它與電影的不解之緣由來已久。迷宮體現了時間的瀰漫和空間的兜轉,和電影藝術有著天然的親緣性,所以電影導演們很早就開始了對迷宮元素的運用。我們已經很難確定哪部電影中最早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迷宮,但早在1928年,卓別林就在《馬戲團》中布置了一間有很多鏡子的房間,在當時,那只是他雜耍的場景。而19年之後,奧遜·威爾斯在一個布滿鏡子的房間裡拍攝了《上海小姐》的結尾段落,「鏡子迷宮」自此轟動天下。香港武俠片則將之運用得更為熟練,在楚原的《大俠沈勝衣》以及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中,「鏡子迷宮」都是最高潮的打鬥經典場景。
除了鏡子迷宮,花園迷宮也深受電影的親睞。比如《驚情四百年》中Mina和吸血鬼雨中擁吻的灌木迷宮,以及《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作為魔法比賽場地的那個陰森駭人、充滿危險的樹籬迷宮。但毫無疑問,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閃靈》中最後制服「惡魔」傑克的花園迷宮,無辜的妻兒找到出口得以脫身,而舉著血斧的傑克則困在迷宮中被風雪凍僵。——這裡的迷宮不僅主導敘事,而且參與了審判,有著十足的象徵意味。
移動迷宮更是魔幻電影的絕佳場景。在《潘神的迷宮》中,樹木皆有靈性,可以隨時移動,為你敞開或堵上一條通路。而《移動迷宮》中可以變換位置的石牆,猶如西西弗斯的山石,顯示了西方神話的力量。
迷宮元素在電影中的體現,絕非僅僅以物質形態出現在電影場景中,還進一步影響著電影中的宇宙觀、時空觀,形成一個個複雜難解的迷局。在《盜夢空間》中,時間和空間都被延展成無限,又能隨意摺疊、扭曲、旋轉,猶如埃舍爾的作品。而在米爾科·曼徹夫斯基(《塵埃》《暴雨將至》)和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愛情是狗娘》《通天塔》)的電影裡,時間又構成一個閉合的迴路——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既可以是開始,也可以是終結。這個「時間不逝,環亦非圓」的結構是真正意義上的迷宮。
科幻電影中則時常用到 「立方體」的概念,這也是一種迷宮形態,它體現了現代科技對人性的把玩,這個猶如轉動魔方一般的大盒子,其實是社會意識形態對現代人的掌控。它的內核,與《黑客帝國》中程序化的矩陣,實在是殊途同歸。
或許這也是迷宮給觀眾的意義,驚奇與擔憂,正是這個時代人們對電影的理解。當城市越來越大,建築越來越複雜,網絡和虛擬技術越來越進步的時候,4D即將誕生並且電影科技仍在進步的時候,我們終有一天會發現我們其實活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裡。
在電影裡,迷宮是驚奇、神秘的意象,摻混著一種徒勞無望的循環中的絕望,以及一種生逢絕境的焦灼,但也正是在這種焦灼和絕望中,產生了反思、冥想和思辨,構成了尋找出路的可能。
影迷必看的十部迷宮電影
《異次元殺陣》——立方體
影片中的迷宮是一個巨大的立方體,被分為19×19格,每個格子都是一個獨立空間,通過六面牆上的出口與其他房間相連。但更為詭異的是,不少房間之中布滿機關殺陣,只有有限的房間才安全。倖存者便是依靠各種數學規律計算通往出口的路徑,但一切令他們大失所望——立方體並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活動的魔方。
《閃靈》——雙重迷宮
整部電影的空間由走廊、樓梯、大廳、臥室構成一個巨大的迷宮,人性在其中不免會墮入迷失的深淵。而在城堡的外面,庫布裡克還用植物建構了一個巨大的迷宮,這個室外的空間與室內的幽閉空間形成了雙重的映射關係。更有深意的是,城堡的桌子上還放置了一個迷宮模型。在傑克·尼克爾森審視模型的時候,影片呈現出超現實的母女遊戲其中的場景。
《潘神的迷宮》——漫遊奇境
魔幻現實主義的高飽和色彩下,德爾·託羅所呈現的迷宮是冥神的世界,這是幻想的秘境,長著山羊角和透明眼珠的半獸人——潘神等待小女孩奧菲利亞的挑戰。懷抱裡的童話書是通往潘神迷宮的入口,而影片中迷宮深處,赫然有一個無眼睛的食人惡魔,象徵著人內心的恐懼。小女孩奧菲利亞最終抵達迷宮的中心,但她卻不得不面臨以血祭抵達天堂的不朽,這是基督的精神——拋卻了肉體,拯救了世俗的靈魂。
《迷宮物語》——鬼怪屋
正如大林宣言的《鬼怪屋》一樣,《迷宮物語》中的人物能通過鏡子穿梭,在隨意變形的畫格中,賦予迷宮一種超現實色調。各種各樣的幽靈、怪物亂入,一如鬼蜮,時而詭譎,時而喧鬧,時而更遁入電子虛擬世界。
《魔幻迷宮》——隱牆
典型的石牆迷宮,爬滿藤條,牆壁上的植物都長著眼睛,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精靈。這座迷宮入口處沒有分岔也沒有拐角,看似只能不停地走下去,岔路卻隱在牆上,通往中間複雜的迷宮。但如果沿著開始那條看似無盡的道路前行則很快能到達城堡。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斯芬克斯之謎
在原著中,迷宮是霍格沃茨學校的操場施加了魔法而變換出來的,化作六米高的樹籬迷宮,三強爭霸賽的獎盃就放在中間。無出意外,迷宮裡有各種各樣的魔法樹阻礙去路,還有無數的鬼魂,最後一關則是斯芬克斯之謎。哈利·波特完成解密,才最終走出了迷宮。為了拍攝這座恐怖迷宮,特技團隊搭建了一部分真實迷宮,高達25英尺,長40英尺。迷宮中的牆相互獨立,由電腦控制,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自由膨脹和升高。
《龍爭虎鬥》 ——鏡子迷宮
影片高潮處的場景是完全由鏡子構成的密室,移動暗門的背面也是一面鏡子,與牆壁構成整體。身處迷宮之中的打鬥難度成幾何級增長。因為在這裡,越深入則越多自己的影子,難辨方向,甚至不能有效地擊打對手。石堅在暗成為偷襲者,也能隨時藏匿,而李小龍只能通過打破各面鏡子來減弱對手的迷惑效果,並最終將之手刃。
《盜夢空間》——時之沙漏
在《盜夢空間》中,時間和空間都被延展成無限,真正起作用的在於每一層和上一層的那個時間比。而在真正的空間造型上,影片的靈感來自達利和埃舍爾的藝術品,各種變形的物體構成了夢境中的空間結構,甚至是整個城市的倒轉、整面大樓的鏡子以及夢境中天涯海角的孤城,都是這種藝術思維的延伸。甚至連人類的意識也都變成了一層層的迷宮。
《移動迷宮》——魔力迷宮
這是最有古希臘精神的迷宮,高聳的巨石,具有不斷開合的魔力,人面對這樣的迷宮會不自覺地產生敬畏之心。這個迷宮設計為環形結構,中間有一塊方形的區域,圍住了片中的主人公,然而移走入迷宮區,變不得不面對隨意運動、倒塌的巨石以及穿越期間捕殺人類的鬼火獸。只有勇敢敏捷、速度飛快的人才有機會逃離這個地方。
《1408幻影兇間》——空間結界
一個具有超自然能力的房間自身就成為了一個迷宮,更可怕的是它沒有出口——即便打開窗戶也逃不出去。這個殺人房間有五種主要的能力,空間結界、幻術、自身變形和復位、靈魂搜索以及物理攻擊。每個人都會被其逼瘋,在幻象(也許是真實)中面對各種詭譎的狀況,經歷酷熱、嚴寒以及溺水……在這些迷宮電影的場景中,這也許是最小卻最讓人心生恐懼的一個。